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同时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情感的艺术性,对学生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使得语文教学更加有效成為教师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的特点入手,对师生关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简单论述,旨在能够探究语文有效教学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的有效性并非指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完成了任务,而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到了知识,收获了感悟,获得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或是没有学习收获,那么不论教师的课程讲得多么精彩,都是无效的教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教学之中,比如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十分沉闷;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兴趣,甚至完全不重视语文学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语文有效教学的开展实施。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改善这些问题现状的方法,希望能为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容易对老师产生既敬爱又敬畏的情感,如果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就很容易将这种情感转化畏惧的心态,致使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语文学科,严重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的态度,完全不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如果教师能以情感为载体,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呵护,学生会更容易对老师产生敬爱的感情,进而能主动去学习,这能为语文有效教学创造重要的基础。
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巩固古诗词或一些文章的背诵时,可以在次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背诵不出,教师不要立即板着脸批判学生,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了解情况,询问学生是因为没有认真复习而背诵不出,还是因为不理解文章所以复习效率低下。如果是因为没有认真复习,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来回答,通过对比让该学生认识到与他人的差距,进而产生紧迫感;如果是因为复习效率低下,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情况,并在课堂上适时地提点。这样一来,教师不用批评学生,僵化师生关系,还能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怀,进而能对语文产生好感,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核心开展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学中能自主地质疑、思考、交流、解惑,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模式,比如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较多的探究活动中逐渐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自主探究式教学中,首先,教师利用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地导入,并生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对不认识的字词进行勾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探究导入中生成的问题。这样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和分析句子,而是主动、亲身地从阅读小女孩先后几次点燃火柴过程中体会小女孩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机会,进而逐渐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从小学语文的学科任务和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征考虑,识字词、读拼音等教学内容都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的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语文有效教学的开展实施。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尽量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考虑到学生爱做游戏的特征,教师可以找准教学内容和游戏的结合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活动。
例如,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故事情节发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中“我”少年时期与闰土一起游戏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闰土生活的年代,体会“我”在少年时期与闰土游戏的快乐,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在记忆一些字、词时,教师可以将字词制作在彩色的卡片上,然后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当教师出示卡片时,让学生进行抢答,最后看哪个组回答正确的比较多,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对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激发,结合实际学情不断地探索、创新,选取合适的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地提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陆陈菊.学科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139.
[2]黄琼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健康成长——探究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有效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5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的有效性并非指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完成了任务,而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到了知识,收获了感悟,获得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或是没有学习收获,那么不论教师的课程讲得多么精彩,都是无效的教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教学之中,比如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十分沉闷;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兴趣,甚至完全不重视语文学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语文有效教学的开展实施。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改善这些问题现状的方法,希望能为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容易对老师产生既敬爱又敬畏的情感,如果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就很容易将这种情感转化畏惧的心态,致使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语文学科,严重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的态度,完全不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如果教师能以情感为载体,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呵护,学生会更容易对老师产生敬爱的感情,进而能主动去学习,这能为语文有效教学创造重要的基础。
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巩固古诗词或一些文章的背诵时,可以在次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背诵不出,教师不要立即板着脸批判学生,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了解情况,询问学生是因为没有认真复习而背诵不出,还是因为不理解文章所以复习效率低下。如果是因为没有认真复习,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来回答,通过对比让该学生认识到与他人的差距,进而产生紧迫感;如果是因为复习效率低下,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情况,并在课堂上适时地提点。这样一来,教师不用批评学生,僵化师生关系,还能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怀,进而能对语文产生好感,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核心开展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学中能自主地质疑、思考、交流、解惑,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模式,比如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较多的探究活动中逐渐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自主探究式教学中,首先,教师利用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地导入,并生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对不认识的字词进行勾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探究导入中生成的问题。这样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和分析句子,而是主动、亲身地从阅读小女孩先后几次点燃火柴过程中体会小女孩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机会,进而逐渐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从小学语文的学科任务和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征考虑,识字词、读拼音等教学内容都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的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语文有效教学的开展实施。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尽量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考虑到学生爱做游戏的特征,教师可以找准教学内容和游戏的结合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活动。
例如,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故事情节发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中“我”少年时期与闰土一起游戏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闰土生活的年代,体会“我”在少年时期与闰土游戏的快乐,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在记忆一些字、词时,教师可以将字词制作在彩色的卡片上,然后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当教师出示卡片时,让学生进行抢答,最后看哪个组回答正确的比较多,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对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激发,结合实际学情不断地探索、创新,选取合适的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地提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陆陈菊.学科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139.
[2]黄琼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健康成长——探究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有效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