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一个历史性、国际性的问题,财务报告作为一个企业传递其经营状况信息的载体,其真实性和公允性对社会大众的经济健康、公信建设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形形色色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仍困扰着各国。诸多事件的披露造成整个会计界的巨大震动,引起了关于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防范问题的争论。本文就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提出个人相关见解。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
一、会计报表粉饰的原因及动机
(一)外部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些不具备生存能力的企业为了不被市场淘汰而造假;其次,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的造假行为,监管手段不到位也给企业提供了造假的空间;最后,激励政策不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传统的收益表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已无法及时全面衡量管理者的业绩及能力。
(二)内部原因:
(1)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报表。企业基于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是最常见的动机;(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在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它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状况不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打扮一番;(3)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报表。为了多取得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在设计修改方案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4)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二、防范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1)打造有效的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財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
第一,提高监事会的地位,保证其财务监控作用的发挥。可以借鉴和参考双层制董事会模式;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考虑引入“外部监事”制度;赋予监事会内部财务审计的权力;可以考虑监事会外聘内部审计人员的方法,像董事会聘任财务经理一样聘任内部审计人员,并决定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和去留;监事会有提出解聘或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提案权。
第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进一步规范以下几方面的内控制度: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增强规范体系的可操作性;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
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目前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应下大力气来利用学校、媒体等广为宣传,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3)提升投资者品质
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第一,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第二,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1)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首先,尽快制定和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
其次,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最后,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
(2)正确处理统一性与灵话性的关系
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人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3)完善外部监管机制
外部监控机制主要是利用外部审计和外部市场机制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束;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业绩考核和激励的手段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合理安排治理结构一方面可以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公司价值。
第一,强化政府监督完善政府监管。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进行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消除诱发财务报告舞弊的政策因素,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震慑造假者。
第二,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督查作用。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能性、防范粉饰财务报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再次,加强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最后,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入制度。
总之,虚假财务报告的研究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代的不同,科技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都为其不确定带来了机会。财务报告虚假信息治理同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于任何一种治理的思路和方法,可能都只能解决一段时间内的问题。为了使虚假财务报告信息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理,更好发挥整个监管人员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
一、会计报表粉饰的原因及动机
(一)外部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些不具备生存能力的企业为了不被市场淘汰而造假;其次,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的造假行为,监管手段不到位也给企业提供了造假的空间;最后,激励政策不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传统的收益表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已无法及时全面衡量管理者的业绩及能力。
(二)内部原因:
(1)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报表。企业基于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是最常见的动机;(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在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它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状况不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打扮一番;(3)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报表。为了多取得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在设计修改方案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4)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二、防范措施
(一)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
(1)打造有效的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粉饰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在于需求主体缺位,即尚未形成有效的財务信息需求市场。因此,治理财务报告粉饰,必须侧重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性的举措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升投资者素质。
(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
第一,提高监事会的地位,保证其财务监控作用的发挥。可以借鉴和参考双层制董事会模式;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考虑引入“外部监事”制度;赋予监事会内部财务审计的权力;可以考虑监事会外聘内部审计人员的方法,像董事会聘任财务经理一样聘任内部审计人员,并决定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和去留;监事会有提出解聘或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提案权。
第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进一步规范以下几方面的内控制度: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增强规范体系的可操作性;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
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目前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应下大力气来利用学校、媒体等广为宣传,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3)提升投资者品质
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唯此,才能形成对真实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为此:第一,必须发展机构投资者,让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第二,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个人投资者无疑也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要构成之一,我国当前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因此,必须推动这些个体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例如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使其就整体而言逐步走上理性投资之路。
(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1)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首先,尽快制定和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
其次,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最后,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
(2)正确处理统一性与灵话性的关系
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人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既要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又要检视当前的实际,发现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3)完善外部监管机制
外部监控机制主要是利用外部审计和外部市场机制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束;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业绩考核和激励的手段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合理安排治理结构一方面可以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公司价值。
第一,强化政府监督完善政府监管。加强政府部门对财务报告粉饰的监督,无疑也是重要的防范手段。在防范财务报告粉饰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进行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消除诱发财务报告舞弊的政策因素,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震慑造假者。
第二,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督查作用。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能性、防范粉饰财务报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再次,加强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最后,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在当前会计市场上,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入制度。
总之,虚假财务报告的研究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代的不同,科技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都为其不确定带来了机会。财务报告虚假信息治理同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于任何一种治理的思路和方法,可能都只能解决一段时间内的问题。为了使虚假财务报告信息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理,更好发挥整个监管人员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