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質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一、音乐教育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曲,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二、 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年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更是起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的打上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已在全国蓬勃兴起。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无疑,它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音乐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 激发情感,突出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例如:在《国歌》一课的合唱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运用自己的感情来演唱,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效果,当学生初步会唱这首歌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歌词,曲调。通过分析,学生不仅曲调唱得正确,而且把自己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深深地融汇到歌声中,歌声充满了昂扬振奋激情,这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培养审美感受力,突出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无疑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的重要功能,同时美育的四大特点:即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等,也在音乐课中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诸多特点:
(1)美育的形象性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过:“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就行。”可见音乐作品是有一定的形象性。音乐课的美育也离不开美育的形象性。如果我们利用这一特性教学,它的魅力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美育的情感性教学
美育的情感性教学在音乐课教学中,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的教学过程是情感不断深化的过程。它所培养的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学习音乐,不能依靠教师的说教和技巧的枯燥训练,而应围绕着对音乐的理解,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进行。这样的音乐教学才会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感召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美育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教学
美育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教学在音乐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音乐教学以其本质上来说,它不但属于理论学科,而且属于艺术活动为主的技能性学科。因此,它本身就体现了实践性,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对学生有熏陶作用,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音乐学科又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因为创造教育的形象思维在音乐学科中应用最广泛。倾听音乐、歌唱、舞蹈、作曲等都要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想象力又是创造的源泉。在音乐课中,让同学们多实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进行再创造。
综上所述,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鉴别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一、音乐教育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曲,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二、 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年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更是起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的打上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已在全国蓬勃兴起。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无疑,它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音乐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 激发情感,突出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例如:在《国歌》一课的合唱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运用自己的感情来演唱,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效果,当学生初步会唱这首歌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歌词,曲调。通过分析,学生不仅曲调唱得正确,而且把自己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深深地融汇到歌声中,歌声充满了昂扬振奋激情,这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培养审美感受力,突出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无疑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的重要功能,同时美育的四大特点:即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等,也在音乐课中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诸多特点:
(1)美育的形象性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过:“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就行。”可见音乐作品是有一定的形象性。音乐课的美育也离不开美育的形象性。如果我们利用这一特性教学,它的魅力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美育的情感性教学
美育的情感性教学在音乐课教学中,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的教学过程是情感不断深化的过程。它所培养的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学习音乐,不能依靠教师的说教和技巧的枯燥训练,而应围绕着对音乐的理解,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进行。这样的音乐教学才会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感召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美育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教学
美育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教学在音乐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音乐教学以其本质上来说,它不但属于理论学科,而且属于艺术活动为主的技能性学科。因此,它本身就体现了实践性,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对学生有熏陶作用,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音乐学科又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因为创造教育的形象思维在音乐学科中应用最广泛。倾听音乐、歌唱、舞蹈、作曲等都要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想象力又是创造的源泉。在音乐课中,让同学们多实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进行再创造。
综上所述,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鉴别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