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文明冲突”的背后》——解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
作者:王小强
出版社:香港大风出版社
价格:58港元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王小强的“用功“是我佩服的。且不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所研究的领域总追踪时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用功地探索。《“文明冲突”的背后》同样有感而发,不停留于发感慨的空谈,而是用功地搜寻缘由和发展。从2003年他开始着手研究,初稿、修改稿,发给我看,许多我所关注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回答,我追随着这“解读”,以弥补自己对当今世界这么大问题的认识上的不足。
当飞机撞上纽约的世贸大厦,也撞击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在那些日子里,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讨论,我认为,美国一定会好好想一想,调整它的外交政策。朋友反对我的说法,告诉我,正好相反。事实当然是朋友对,我错。当我看到西方世界那些我所一直喜欢的作家、演员、教授站在反战的一边,我怀着希望,人类追求文明的力量,追求世界各民族、文化和宗教都是平等的力量,可以遏止压迫和强权,当然,还是我错。
为什么这些并非无知莽夫的伊斯兰青年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消灭另一生命?是什么使标榜捍卫人权、民主和自由的人从不愿意想一想别的民族的境遇,他们真正在想什么,他们有权利选择什么?什么原因让冷战结束以后,这个世界不但没有走向一个更好的世界,反而充满了战火和不人道?小强说,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从已有的公平出发,搞经济改革,追求效率;资本主义阵营从已有的效率出发,搞社会改良,注重公平。两大阵营的对抗和竞争,付出巨大代价,毕竟从不同的方向,推动人类整体的社会进步”。力量平衡的打破,结果就是帝国霸权的恃强凌弱,所有的文明与进步力量都在明火执仗的强权下显得那么愤怒的无奈。我不喜欢这样的世界,我感到深深的哀伤。
本来,追求社会正义,追求人的尊严,追求自由与乎等是最基本的普世价值的底线,在今天,却可不一定是惟一的“政治正确”。当年一起战斗的改革战友,因为仇恨,所以认定美国可以而且应该充当世界警察去“人权高于主权”。为了“改革”的目标—一建立私有产权,所以俄罗斯的私有化绝不会比国有制更不公平,即便是黑手党也能最终建立秩序!本来,崇尚自由与平等就得铲除强权,无论是独裁政府还是帝国霸权,怎么就变成了如此的双重标准?普世价值已经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扭曲了,有的人变得利欲熏心,有的人变得麻木不仁,“理想主义”成了珍稀品。
小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些天,“也有人热泪涔涔,忧心忡忡,却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幸”这句子,总盘旋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放到他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文革”中,我们还是孩子,能够得到的书是那么少,却把里面读到的警世名言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成为激励自己度过跌宕起伏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当时有一批前苏联小说,《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么》和《落角》等,记得最清楚的就有这么几句:“也有人热泪涔涔,忧心忡忡,却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幸”,和“好人永远激动”,可惜我已经找不回当年我的记满箴言的本子,不过人就是这样,青年时代的一两句话,足以融于自己的血液中,成为自己一辈子所思所行的习惯。
我们在好问的年龄里,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在不上学的学生时代里如饥似渴地读一切可以获得的书。那些白皮书、黄皮书和灰皮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复杂而又新鲜的世界,打开了我们心灵的窗户,也点燃了我们去思索的火花。三五个朋友,常常要冒着陷入囹圄之灾的危险,聚集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纵论天下大事与小事,讨论什么是理想世界,什么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讨论什么时候,怎么样的情势下才可能使中国走出当时的动乱,使中国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怀抱着理想,我们互相滋补着知识与思想,靠了这些养料,我们长成不断发问、不断寻找答案的人。
我相信,正是有过那一段特殊经历锤炼的人,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即便是孤立无援,即便是处于逆境,即便是屡战屡败,还是会屡败屡战,探索真理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心里永远抱持着“理想、希望、追求——这些被世界冷落而被我们热爱的东西”,张承志这样说。而小强正是这么做的。)
肖梦:中信出版社《比较》执行编辑
作者:王小强
出版社:香港大风出版社
价格:58港元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王小强的“用功“是我佩服的。且不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所研究的领域总追踪时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用功地探索。《“文明冲突”的背后》同样有感而发,不停留于发感慨的空谈,而是用功地搜寻缘由和发展。从2003年他开始着手研究,初稿、修改稿,发给我看,许多我所关注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回答,我追随着这“解读”,以弥补自己对当今世界这么大问题的认识上的不足。
当飞机撞上纽约的世贸大厦,也撞击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在那些日子里,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讨论,我认为,美国一定会好好想一想,调整它的外交政策。朋友反对我的说法,告诉我,正好相反。事实当然是朋友对,我错。当我看到西方世界那些我所一直喜欢的作家、演员、教授站在反战的一边,我怀着希望,人类追求文明的力量,追求世界各民族、文化和宗教都是平等的力量,可以遏止压迫和强权,当然,还是我错。
为什么这些并非无知莽夫的伊斯兰青年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消灭另一生命?是什么使标榜捍卫人权、民主和自由的人从不愿意想一想别的民族的境遇,他们真正在想什么,他们有权利选择什么?什么原因让冷战结束以后,这个世界不但没有走向一个更好的世界,反而充满了战火和不人道?小强说,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从已有的公平出发,搞经济改革,追求效率;资本主义阵营从已有的效率出发,搞社会改良,注重公平。两大阵营的对抗和竞争,付出巨大代价,毕竟从不同的方向,推动人类整体的社会进步”。力量平衡的打破,结果就是帝国霸权的恃强凌弱,所有的文明与进步力量都在明火执仗的强权下显得那么愤怒的无奈。我不喜欢这样的世界,我感到深深的哀伤。
本来,追求社会正义,追求人的尊严,追求自由与乎等是最基本的普世价值的底线,在今天,却可不一定是惟一的“政治正确”。当年一起战斗的改革战友,因为仇恨,所以认定美国可以而且应该充当世界警察去“人权高于主权”。为了“改革”的目标—一建立私有产权,所以俄罗斯的私有化绝不会比国有制更不公平,即便是黑手党也能最终建立秩序!本来,崇尚自由与平等就得铲除强权,无论是独裁政府还是帝国霸权,怎么就变成了如此的双重标准?普世价值已经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扭曲了,有的人变得利欲熏心,有的人变得麻木不仁,“理想主义”成了珍稀品。
小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些天,“也有人热泪涔涔,忧心忡忡,却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幸”这句子,总盘旋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放到他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文革”中,我们还是孩子,能够得到的书是那么少,却把里面读到的警世名言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成为激励自己度过跌宕起伏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当时有一批前苏联小说,《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么》和《落角》等,记得最清楚的就有这么几句:“也有人热泪涔涔,忧心忡忡,却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幸”,和“好人永远激动”,可惜我已经找不回当年我的记满箴言的本子,不过人就是这样,青年时代的一两句话,足以融于自己的血液中,成为自己一辈子所思所行的习惯。
我们在好问的年龄里,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在不上学的学生时代里如饥似渴地读一切可以获得的书。那些白皮书、黄皮书和灰皮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复杂而又新鲜的世界,打开了我们心灵的窗户,也点燃了我们去思索的火花。三五个朋友,常常要冒着陷入囹圄之灾的危险,聚集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纵论天下大事与小事,讨论什么是理想世界,什么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讨论什么时候,怎么样的情势下才可能使中国走出当时的动乱,使中国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怀抱着理想,我们互相滋补着知识与思想,靠了这些养料,我们长成不断发问、不断寻找答案的人。
我相信,正是有过那一段特殊经历锤炼的人,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即便是孤立无援,即便是处于逆境,即便是屡战屡败,还是会屡败屡战,探索真理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心里永远抱持着“理想、希望、追求——这些被世界冷落而被我们热爱的东西”,张承志这样说。而小强正是这么做的。)
肖梦:中信出版社《比较》执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