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练命题一】父母与子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川某“80后”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留学美国读研。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过度关爱以及缺乏亲情。他认为,“父母的爱其实是伤害,过去的经历无法与我的认知调和”。因为,这样的“爱”中有太多“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的成分,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
《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父母的爱和自己的需求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从父母角度看,让爱远离功利,回归本真。在一个功利的环境里,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更需要理性和智慧。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要科学引导孩子的成长,切不可把教育简单化,要懂得尊重与包容。尤其要认识到,在孩子成“龙”成“凤”的艰难过程中,为人父母,绝不能让功利之心淡去了最原始的亲情,甚至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变成束缚孩子自由成长的缰绳。
2.从子女的角度看,养育之恩岂容“拉黑”?水有源,树有根,养育之恩似海深。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又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并且把你培养成人,甚至成才,所有的付出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和无法用时间淡化的,更不容子女轻易“拉黑”。“拉黑”与父母的联系方式并与家庭决裂,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成长中的不理智、不仁道,需要拷问良心和人性。
3.从综合角度看,亲情也需要理解和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同样会有过错。所以父母子女之间要懂得理解和包容,要给亲情存放设定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方式主要是自己事前、事后的审问和考量。一方面,可怜天下儿女心。父母应适度降低儿女成长的标杆,适度调整儿女前行的方向盘,让儿女带着信心、希望和愉悦的心情长大、走远,不让其在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方面,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儿女,更要体谅父母的付出,体谅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需求,不要轻易拒绝和回避他们。
【素材金库】
素材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
世界级拳王张毛毛的母亲陈松蒲,2岁患小儿麻痹症,双下肢瘫痪,但她自强不息,坚持与命运抗争,坚持自学成才,先后取得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称;又学习了心理学、营养学、职业指导师等专业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位自强不息的母亲在社会上是标兵,在家里更是女儿张毛毛的楷模。她教育张毛毛,失败了要昂首挺胸,胜利了要勇往直前,并要以平常心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正是母亲那不向困难屈服,勇于同命运抗争的顽强的毅力和艰苦拼搏的精神,鼓舞着张毛毛在拳击场上永不言败,从而取得了一个个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现在,张毛毛已远赴美国,成为首位参加美国职业拳击赛的中国选手。
【素材化用】中国有句话叫“虎父无犬子”,虽然这句话不是绝对的,但它从一个侧面强调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正是张毛毛母亲不屈的精神,让张毛毛能在耳濡目染下领悟到人应当怎样生活和怎样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素材二:《高老头》折射出的父爱之悲
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高老头》给读者塑造了一个悲剧父亲的典型。面粉商高里奥老头特别疼爱两个女儿。他给了两个女儿每人80万法郎的嫁妆,让大女儿阿娜斯大齐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妇人,让小女儿但裴纳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金融资产阶级的阔太太。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自己便可以留在女儿身边享受生活。哪知不到两年,女婿竟把他赶出了家门。当知道女儿有困难的时候,他再次倾其所有帮助了女儿。但也正是因为自己已经一无所有,所以两个女儿便再也不与父亲来往,导致他最后孤零零地死在伏盖公寓。高老头在临终的时候,声嘶力竭地对大学生拉斯蒂捏说:“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到临死我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让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却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
【素材化用】谁弄脏了爱?在《高老头》里找不出具体的凶手,却人人都是嫌疑犯。高老头临终时的声嘶力竭告诉我们,没有好的教育,一味溺爱、宠爱,亲情之爱也抵不过金钱与利益。
素材三:掘地见母
《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庄公时难产,便对庄公心生厌恶,但对庄公的弟弟叔段百般宠爱。依古制,莊公顺利继承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妄图取代庄公。庄公知道母亲和弟弟的阴谋,却不戳穿,而是将计就计,诱其出兵,终于一举平叛。
因为母亲和弟弟谋反,庄公对母亲特别不满,扬言“不到黄泉不相见”。随后,庄公便把武姜送到城颍居住,但没过多长时间,庄公便有些后悔。当地官员颍考叔听说了他们母子关系破裂的经过后,建议“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
【素材化用】在我国古代宫廷中,父子相屠、兄弟相残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即使在这样不顾亲情的环境中,郑庄公依然能谅解母亲,做到掘地见母,这是值得后人称道的,因为它弘扬了难得的仁孝之心。
【导练命题二】斜杠青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中提出“斜杠青年”的概念,指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而对于人的专业发展成长,有人认为,将你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和选择自己的人生呢?正在成长中的你,请就人生成长与职业规划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从“业精于勤”到“业精于专”。一个人要想在职业领域获得精深的造诣,只有勤奋是不够的,还必须目标专一。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都是因为绳和水把功夫下在了同一个目标上。古今中外,大凡有卓越成就的人,大都志趣专一,心无旁骛。
2.敢做“斜杠青年”,让生活多一些色彩。最美的鲜花往往不只有一种颜色。一专多能,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即使是有大成就的人,也绝不局限于一种技艺、一門学问,如孔子、苏轼、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平生所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而且装点了社会和时代。
【素材金库】
素材一:业精于专的巴尔扎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他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1825年开始,他先后开办过印刷厂、铸字厂,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四年的商海沉浮,让他尝够了破产、倒闭、清理、负债的苦楚。最后,母亲出面替他还债。走投无路的巴尔扎克只好放弃经商,重新进行文学创作。这时巴尔扎克决定要在文学上取得轰轰烈烈的成就。他在书房里放置了一座拿破仑塑像,在塑像的剑鞘上刻下字句:“他用剑未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完成!”最后,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素材化用】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智力也是有趋向性的。巴尔扎克开办印刷厂、铸字厂的失败经历,让其重新进行文学创作,并取得成功,这说明了只有把精力和才智放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才会获得成功。
素材二:大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同时,他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如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等等。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涉及哲学、物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还对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素材化用】季羡林先生曾说:“我原以为自己被迫成为‘杂家’,现在看来,我天生大概就是一个杂家的料子。”如果你的能量足够,也不妨多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亚里士多德涉及多个领域,不局限于一种技艺、一门学问,是“斜杠”成功之人中的典范。
素材三:博学家张海迪
1955年出生的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到山东聊城农村,于是她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后来,她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但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后,还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素材化用】张海迪的成功告诉我们:人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潜能。当你怀着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涉足某个领域的时候,你的成功之苗就已经长出了幼芽,即使身体上有重大缺陷也难以阻止幼芽的生长。
【导练命题三】人生不能被保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有句名言:“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他独自一人在大海上与鲨鱼搏斗,与海浪搏斗,与饥饿搏斗,与夜色搏斗,与疲劳搏斗,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勇气。
在城市里,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工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劳作,不择衣食,不顾劳累,不分昼夜,却有说有笑,似乎完全不理会城里人的悠闲与安适。
有人说:“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源于生存所需,因为他们在快乐的那一瞬间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希望。”也有人说:“他们骨子里有一种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必然超越普通人。”
马云说:“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行为和言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命题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要经得起生活的磨炼。有人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逆境的最大意义在于教会人们怎样直面困难,学会乐观、坚强、从容。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都是不相同的,但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渴望活着,而且活得更好。这就需要有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并要经得起生活的磨炼。事实证明,只有勇于与环境抗争的人,才能激发生命的潜能,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并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无限乐趣。
2.生活可以追求,但不要奢求。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美好,但美好的程度与现实的境遇和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人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去改变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不盲目攀比,不过度奢求。否则,生活的压力会使自己变得无限烦恼和痛苦。桑提亚哥捕到大鱼时固然很欣喜,但最后失去大鱼的现实也并没有摧垮他的精神意志。
3.超越自我,你将获得更大的生存能量。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强者与弱者的不同,正在于强者敢于直面困难,超越自我,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能量和更多的生存机会。 4.坚持才会赢。干任何事情都要有决心和意志力,不要轻言放弃。通往成功的路程常常是漫长而艰辛的,它总是以各种方式来考验人的耐力与韧性。只有那些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最终获得命运的眷顾。
【素材金库】
素材一:忍着不死的鱼
在距离非洲撒哈拉沙漠不远的利比亚东部,有一个叫杜兹的偏远农村,这里白天的平均气温高达42摄氏度,一年中除了秋季会有短暂的雨水,其他时间都是骄阳似火。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却生长着一种世界上最奇异的鱼,它能在长时间缺水、缺食物的情况下,忍着不死,并且通过长时间的休眠和不懈的自我解救,最终等来雨季,赢得新生,它便是非洲的杜兹肺鱼。
【素材化用】在等待中不断坚持,在坚持中默默等待,等待生命的雨水,坚持机会的到来,这是强者的姿态,也是胜利者的姿态。杜兹肺鱼以强者的姿态熬过了没水的日子,以胜利者的姿态等到了雨水。
素材二:人生不能被保证
一位父亲和他跛脚的儿子站在一幅金字塔画前,儿子被画中雄伟的金字塔所震撼,便问父亲这是哪里。父亲淡淡地说:“别问了,这是你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20年后,已经年老的父亲收到一张照片,照片上拄着拐杖的儿子站在金字塔前,笑容灿烂,照片背后写着一行字:“人生不能被保证。”跛脚的儿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能行!”
【素材化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我们憧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并努力去践行,不断地坚持,就一定会有笑容灿烂的那一天!
【导练命题四】生与死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王羲之:“‘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青春年少的你,是不是也曾思考过“生”与“死”这样严肃而沉重的话题?面对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生命归宿,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慨?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1.追寻生命的意义。生命是一次短暂的旅程,却有着无限丰富的意义。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寻生命的真谛。他们坚守信仰,忠贞不渝;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精彩,并得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与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生命节点,人从无形中来,必将回归到无形中去。芸芸众生,最容易做到的是生的欢呼,最难做到的是对死的淡定与从容。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坦然面对生死,用心走好从生到死的途程。
3.珍爱生命,远离伤害。任何生命都有一个自然消亡的过程,谁也无法阻挡时光的脚步,谁也无法抗拒生命的衰老,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人生追求以及无节制的贪欲,常常成为我们的生命杀手,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因为各种伤害非正常地走向终结。所以,人必须懂得珍爱生命,
【素材金库】
素材一: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的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事先听到风声逃到了日本,而此次变法中的谭嗣同本来有逃跑的机会,但他拒绝了,他对其他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谭嗣同拒绝了苟活,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刑场。他在狱中题写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此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他对自己慷慨赴死的意义的高度概括。
【素材化用】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糊里糊涂的,但不是每一个人也都死得糊里糊涂。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一种大智,但历史上像谭嗣同一样坦然赴死的人,则不仅有大智,更有大胸怀,大境界。
素材二:爱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
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中说:“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也许生活不能事事公平,不能人人都有如意的生活,但即使在清贫的岁月,我们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织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素材化用】每个生命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与众不同,生命中的每一段路都有独到的风景,都值得去珍惜、欣赏、品味。《布鲁克林有棵树》给我们传递出来的人生态度便是,时刻抱有平常心,从容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即使遭遇生活的不公,也要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命题导练五】忠告要善道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你是否认同孔子的观点?请结合你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1.忠言未必逆耳。劝谏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话,说给不同的人听,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效果也一定截然不同。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这些故事既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语言的力量。古人说:“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如果本心是为对方好,就一定要说到对方心坎里去,让他乐于接受。如果有很好的动机却不善于表达,那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自取其辱。
2.以忠为本心,自辱何妨。古语云:“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如果忠告是发自内心的,就不要顾忌对方的身份、地位。忠臣不畏死,良友不惧失。真正的忠臣、诤友从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他們言辞恳切而坦荡,有抛弃一切的勇气,也有征服对方的力量。 3.人贵有自知之明。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知可行则行,知可止则止,不能强不能以为能,强不知以为知。胸有成竹是了解自己的能力足以胜任,量力而行是绝不勉强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素材金库】
素材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刘向的《说苑·正谏》中记载,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并告诉大臣:“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这样做了几天后,吴王问:“你在做什么呢?”
年轻人回答:“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旁边;螳螂弯着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但没有考虑到身后的隐患。”吴王说:“好啊!”于是停止了战争。
【素材化用】在古代,面对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君王,直言敢谏固然是一种勇气,但未必是一种智慧,因而也未必能产生实际的效果,毕竟如唐太宗、魏征这样的明君、诤臣组合并不多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欲进忠言,不仅要看对象,还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素材二: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说,要结交有益的朋友,就要同正直誠实的人交往,这种人安全可靠;要同宽容大度和体谅人的人交朋友,这种人胸怀博大,明智豁达,不会斤斤计较,不会小肚鸡肠,不会患得患失;要和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这种人生性好学,博学多闻,强过自己。
【素材化用】美国著名艺术家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可见,益友比好书还要重要,而孔子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则是对益友的最好诠释。那些行为不端而又特别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千万别跟他们做朋友。
素材三:乌鸦抓羊
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素材化用】中国有句经典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一座神庙的门楣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干什么,对自己的能力和行动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在生活中是极容易犯错误的。
【导练命题六】学会评点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请从下面的人物或著作名称中任选一个,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写一篇论述性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里奥、苏武、贾宝玉、《平凡的世界》《论语》《增广贤文》
【命题说明】
1.结合当前的课程理念和考纲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读名著的习惯,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评鉴能力。
2.文学来源于生活,鉴赏文学作品又要适度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适度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从而提高文学和生活的双重审美能力。
3.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对经典名句的品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
温馨提示:写作高里奥时,除了联系书中批判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的“铜臭”主题,还可以联系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家庭养老等时代主题;写作苏武时,除了讴歌忠诚节义的历史主题,还可以借此诠释今天的青年人普遍缺失的与逆境抗争的乐观、顽强、坚毅的现实主题;对《红楼梦》的解读,贾宝玉自然有官宦人家纨绔子弟身上的贪安图逸、不求上进的愚顽习气,但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形象,他身上透射出来的单纯、真诚、善良的人性也是值得关注的评鉴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川某“80后”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留学美国读研。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过度关爱以及缺乏亲情。他认为,“父母的爱其实是伤害,过去的经历无法与我的认知调和”。因为,这样的“爱”中有太多“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的成分,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
《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父母的爱和自己的需求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从父母角度看,让爱远离功利,回归本真。在一个功利的环境里,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更需要理性和智慧。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要科学引导孩子的成长,切不可把教育简单化,要懂得尊重与包容。尤其要认识到,在孩子成“龙”成“凤”的艰难过程中,为人父母,绝不能让功利之心淡去了最原始的亲情,甚至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变成束缚孩子自由成长的缰绳。
2.从子女的角度看,养育之恩岂容“拉黑”?水有源,树有根,养育之恩似海深。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又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并且把你培养成人,甚至成才,所有的付出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和无法用时间淡化的,更不容子女轻易“拉黑”。“拉黑”与父母的联系方式并与家庭决裂,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成长中的不理智、不仁道,需要拷问良心和人性。
3.从综合角度看,亲情也需要理解和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同样会有过错。所以父母子女之间要懂得理解和包容,要给亲情存放设定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方式主要是自己事前、事后的审问和考量。一方面,可怜天下儿女心。父母应适度降低儿女成长的标杆,适度调整儿女前行的方向盘,让儿女带着信心、希望和愉悦的心情长大、走远,不让其在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方面,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儿女,更要体谅父母的付出,体谅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需求,不要轻易拒绝和回避他们。
【素材金库】
素材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
世界级拳王张毛毛的母亲陈松蒲,2岁患小儿麻痹症,双下肢瘫痪,但她自强不息,坚持与命运抗争,坚持自学成才,先后取得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称;又学习了心理学、营养学、职业指导师等专业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位自强不息的母亲在社会上是标兵,在家里更是女儿张毛毛的楷模。她教育张毛毛,失败了要昂首挺胸,胜利了要勇往直前,并要以平常心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正是母亲那不向困难屈服,勇于同命运抗争的顽强的毅力和艰苦拼搏的精神,鼓舞着张毛毛在拳击场上永不言败,从而取得了一个个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现在,张毛毛已远赴美国,成为首位参加美国职业拳击赛的中国选手。
【素材化用】中国有句话叫“虎父无犬子”,虽然这句话不是绝对的,但它从一个侧面强调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正是张毛毛母亲不屈的精神,让张毛毛能在耳濡目染下领悟到人应当怎样生活和怎样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素材二:《高老头》折射出的父爱之悲
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高老头》给读者塑造了一个悲剧父亲的典型。面粉商高里奥老头特别疼爱两个女儿。他给了两个女儿每人80万法郎的嫁妆,让大女儿阿娜斯大齐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妇人,让小女儿但裴纳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金融资产阶级的阔太太。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自己便可以留在女儿身边享受生活。哪知不到两年,女婿竟把他赶出了家门。当知道女儿有困难的时候,他再次倾其所有帮助了女儿。但也正是因为自己已经一无所有,所以两个女儿便再也不与父亲来往,导致他最后孤零零地死在伏盖公寓。高老头在临终的时候,声嘶力竭地对大学生拉斯蒂捏说:“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到临死我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让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却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
【素材化用】谁弄脏了爱?在《高老头》里找不出具体的凶手,却人人都是嫌疑犯。高老头临终时的声嘶力竭告诉我们,没有好的教育,一味溺爱、宠爱,亲情之爱也抵不过金钱与利益。
素材三:掘地见母
《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庄公时难产,便对庄公心生厌恶,但对庄公的弟弟叔段百般宠爱。依古制,莊公顺利继承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妄图取代庄公。庄公知道母亲和弟弟的阴谋,却不戳穿,而是将计就计,诱其出兵,终于一举平叛。
因为母亲和弟弟谋反,庄公对母亲特别不满,扬言“不到黄泉不相见”。随后,庄公便把武姜送到城颍居住,但没过多长时间,庄公便有些后悔。当地官员颍考叔听说了他们母子关系破裂的经过后,建议“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
【素材化用】在我国古代宫廷中,父子相屠、兄弟相残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即使在这样不顾亲情的环境中,郑庄公依然能谅解母亲,做到掘地见母,这是值得后人称道的,因为它弘扬了难得的仁孝之心。
【导练命题二】斜杠青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中提出“斜杠青年”的概念,指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而对于人的专业发展成长,有人认为,将你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和选择自己的人生呢?正在成长中的你,请就人生成长与职业规划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从“业精于勤”到“业精于专”。一个人要想在职业领域获得精深的造诣,只有勤奋是不够的,还必须目标专一。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都是因为绳和水把功夫下在了同一个目标上。古今中外,大凡有卓越成就的人,大都志趣专一,心无旁骛。
2.敢做“斜杠青年”,让生活多一些色彩。最美的鲜花往往不只有一种颜色。一专多能,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即使是有大成就的人,也绝不局限于一种技艺、一門学问,如孔子、苏轼、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平生所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而且装点了社会和时代。
【素材金库】
素材一:业精于专的巴尔扎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他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1825年开始,他先后开办过印刷厂、铸字厂,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四年的商海沉浮,让他尝够了破产、倒闭、清理、负债的苦楚。最后,母亲出面替他还债。走投无路的巴尔扎克只好放弃经商,重新进行文学创作。这时巴尔扎克决定要在文学上取得轰轰烈烈的成就。他在书房里放置了一座拿破仑塑像,在塑像的剑鞘上刻下字句:“他用剑未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完成!”最后,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素材化用】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智力也是有趋向性的。巴尔扎克开办印刷厂、铸字厂的失败经历,让其重新进行文学创作,并取得成功,这说明了只有把精力和才智放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才会获得成功。
素材二:大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同时,他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如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等等。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涉及哲学、物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还对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素材化用】季羡林先生曾说:“我原以为自己被迫成为‘杂家’,现在看来,我天生大概就是一个杂家的料子。”如果你的能量足够,也不妨多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亚里士多德涉及多个领域,不局限于一种技艺、一门学问,是“斜杠”成功之人中的典范。
素材三:博学家张海迪
1955年出生的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到山东聊城农村,于是她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后来,她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但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后,还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素材化用】张海迪的成功告诉我们:人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潜能。当你怀着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涉足某个领域的时候,你的成功之苗就已经长出了幼芽,即使身体上有重大缺陷也难以阻止幼芽的生长。
【导练命题三】人生不能被保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有句名言:“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他独自一人在大海上与鲨鱼搏斗,与海浪搏斗,与饥饿搏斗,与夜色搏斗,与疲劳搏斗,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勇气。
在城市里,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工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劳作,不择衣食,不顾劳累,不分昼夜,却有说有笑,似乎完全不理会城里人的悠闲与安适。
有人说:“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源于生存所需,因为他们在快乐的那一瞬间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希望。”也有人说:“他们骨子里有一种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必然超越普通人。”
马云说:“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行为和言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命题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要经得起生活的磨炼。有人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逆境的最大意义在于教会人们怎样直面困难,学会乐观、坚强、从容。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都是不相同的,但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渴望活着,而且活得更好。这就需要有与生活抗争的勇气,并要经得起生活的磨炼。事实证明,只有勇于与环境抗争的人,才能激发生命的潜能,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并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无限乐趣。
2.生活可以追求,但不要奢求。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美好,但美好的程度与现实的境遇和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人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去改变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不盲目攀比,不过度奢求。否则,生活的压力会使自己变得无限烦恼和痛苦。桑提亚哥捕到大鱼时固然很欣喜,但最后失去大鱼的现实也并没有摧垮他的精神意志。
3.超越自我,你将获得更大的生存能量。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强者与弱者的不同,正在于强者敢于直面困难,超越自我,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能量和更多的生存机会。 4.坚持才会赢。干任何事情都要有决心和意志力,不要轻言放弃。通往成功的路程常常是漫长而艰辛的,它总是以各种方式来考验人的耐力与韧性。只有那些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最终获得命运的眷顾。
【素材金库】
素材一:忍着不死的鱼
在距离非洲撒哈拉沙漠不远的利比亚东部,有一个叫杜兹的偏远农村,这里白天的平均气温高达42摄氏度,一年中除了秋季会有短暂的雨水,其他时间都是骄阳似火。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却生长着一种世界上最奇异的鱼,它能在长时间缺水、缺食物的情况下,忍着不死,并且通过长时间的休眠和不懈的自我解救,最终等来雨季,赢得新生,它便是非洲的杜兹肺鱼。
【素材化用】在等待中不断坚持,在坚持中默默等待,等待生命的雨水,坚持机会的到来,这是强者的姿态,也是胜利者的姿态。杜兹肺鱼以强者的姿态熬过了没水的日子,以胜利者的姿态等到了雨水。
素材二:人生不能被保证
一位父亲和他跛脚的儿子站在一幅金字塔画前,儿子被画中雄伟的金字塔所震撼,便问父亲这是哪里。父亲淡淡地说:“别问了,这是你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20年后,已经年老的父亲收到一张照片,照片上拄着拐杖的儿子站在金字塔前,笑容灿烂,照片背后写着一行字:“人生不能被保证。”跛脚的儿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能行!”
【素材化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我们憧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并努力去践行,不断地坚持,就一定会有笑容灿烂的那一天!
【导练命题四】生与死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王羲之:“‘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青春年少的你,是不是也曾思考过“生”与“死”这样严肃而沉重的话题?面对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生命归宿,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慨?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1.追寻生命的意义。生命是一次短暂的旅程,却有着无限丰富的意义。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寻生命的真谛。他们坚守信仰,忠贞不渝;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精彩,并得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与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生命节点,人从无形中来,必将回归到无形中去。芸芸众生,最容易做到的是生的欢呼,最难做到的是对死的淡定与从容。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坦然面对生死,用心走好从生到死的途程。
3.珍爱生命,远离伤害。任何生命都有一个自然消亡的过程,谁也无法阻挡时光的脚步,谁也无法抗拒生命的衰老,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人生追求以及无节制的贪欲,常常成为我们的生命杀手,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因为各种伤害非正常地走向终结。所以,人必须懂得珍爱生命,
【素材金库】
素材一: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的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事先听到风声逃到了日本,而此次变法中的谭嗣同本来有逃跑的机会,但他拒绝了,他对其他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谭嗣同拒绝了苟活,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刑场。他在狱中题写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此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他对自己慷慨赴死的意义的高度概括。
【素材化用】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糊里糊涂的,但不是每一个人也都死得糊里糊涂。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一种大智,但历史上像谭嗣同一样坦然赴死的人,则不仅有大智,更有大胸怀,大境界。
素材二:爱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
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中说:“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也许生活不能事事公平,不能人人都有如意的生活,但即使在清贫的岁月,我们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织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素材化用】每个生命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与众不同,生命中的每一段路都有独到的风景,都值得去珍惜、欣赏、品味。《布鲁克林有棵树》给我们传递出来的人生态度便是,时刻抱有平常心,从容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即使遭遇生活的不公,也要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命题导练五】忠告要善道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你是否认同孔子的观点?请结合你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1.忠言未必逆耳。劝谏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话,说给不同的人听,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效果也一定截然不同。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这些故事既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语言的力量。古人说:“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如果本心是为对方好,就一定要说到对方心坎里去,让他乐于接受。如果有很好的动机却不善于表达,那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自取其辱。
2.以忠为本心,自辱何妨。古语云:“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如果忠告是发自内心的,就不要顾忌对方的身份、地位。忠臣不畏死,良友不惧失。真正的忠臣、诤友从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他們言辞恳切而坦荡,有抛弃一切的勇气,也有征服对方的力量。 3.人贵有自知之明。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知可行则行,知可止则止,不能强不能以为能,强不知以为知。胸有成竹是了解自己的能力足以胜任,量力而行是绝不勉强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素材金库】
素材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刘向的《说苑·正谏》中记载,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并告诉大臣:“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这样做了几天后,吴王问:“你在做什么呢?”
年轻人回答:“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旁边;螳螂弯着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但没有考虑到身后的隐患。”吴王说:“好啊!”于是停止了战争。
【素材化用】在古代,面对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君王,直言敢谏固然是一种勇气,但未必是一种智慧,因而也未必能产生实际的效果,毕竟如唐太宗、魏征这样的明君、诤臣组合并不多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欲进忠言,不仅要看对象,还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素材二:友直,友谅,友多闻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说,要结交有益的朋友,就要同正直誠实的人交往,这种人安全可靠;要同宽容大度和体谅人的人交朋友,这种人胸怀博大,明智豁达,不会斤斤计较,不会小肚鸡肠,不会患得患失;要和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这种人生性好学,博学多闻,强过自己。
【素材化用】美国著名艺术家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可见,益友比好书还要重要,而孔子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则是对益友的最好诠释。那些行为不端而又特别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千万别跟他们做朋友。
素材三:乌鸦抓羊
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素材化用】中国有句经典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一座神庙的门楣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干什么,对自己的能力和行动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在生活中是极容易犯错误的。
【导练命题六】学会评点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请从下面的人物或著作名称中任选一个,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写一篇论述性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里奥、苏武、贾宝玉、《平凡的世界》《论语》《增广贤文》
【命题说明】
1.结合当前的课程理念和考纲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读名著的习惯,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评鉴能力。
2.文学来源于生活,鉴赏文学作品又要适度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适度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从而提高文学和生活的双重审美能力。
3.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对经典名句的品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
温馨提示:写作高里奥时,除了联系书中批判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的“铜臭”主题,还可以联系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家庭养老等时代主题;写作苏武时,除了讴歌忠诚节义的历史主题,还可以借此诠释今天的青年人普遍缺失的与逆境抗争的乐观、顽强、坚毅的现实主题;对《红楼梦》的解读,贾宝玉自然有官宦人家纨绔子弟身上的贪安图逸、不求上进的愚顽习气,但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形象,他身上透射出来的单纯、真诚、善良的人性也是值得关注的评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