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要点:
1、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让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
2、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河北五年内关停六成钢铁企业
3、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李小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剂妙方良药
4、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5、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建设生态长江 担负历史责任
6、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培养“高精尖缺”人才 支撑创新发展
7、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牛有成—— 理顺三个关系 接补“三农”短板
8、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鲁俊——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發展路子
9、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先行先试为“一带一路”探索新路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十三五”开局之年。
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围绕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就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代表、委员们谈体会,提建议,共谋发展改革之策。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让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
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地方而言,关键是要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地。
结合天津实际,主要抓八项措施:一是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做大经济总量,预计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2%以上。二是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主动适应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三是发展楼宇经济,盘活闲置楼宇资源,吸引优质服务业聚集,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全年亿元楼宇达到200座以上。四是推进万企转型升级,对1.2万家“散弱低粗污”企业淘汰转型,腾笼换鸟,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更新装备技术,努力实现质量、效益、环境三提升。五是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促进创新创业,扩大劳动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六是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出台第一批降成本20项措施,预计全年“减负”480亿元。七是培养和聚集各类人才,深入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和人才绿卡制度。八是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总结推广企业、园区、城镇、社会等特色循环经济模式,让资源循环起来,实现减量化、可利用。总之,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使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体制机制改革。天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力度,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和市民生活便利为目的,实施“十个一”改革。一是一份清单管边界,公布“权责清单”,将非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清零”,市级审批事项减少到282项。二是一颗印章管审批,组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取消109颗印章,扩大到全市16个区县,企业设立实现了一照一码一章一天办结。三是一个部门管市场,整合工商、食药、质监三个部门,率先建立起大部门市场监管体制。四是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街镇乡执法力量,设立综合执法大队,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解决多头执法、空白执法等问题。五是一个平台管信用,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56个部门信息连通,实施分类监管。六是一份单卡管通关,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七是一套体系管廉政,运用“制度加科技”办法,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全覆盖、全过程和实时监督。八是一个号码管服务,整合全市53个政府热线号码和服务资源,全部并入8890专线,集中办理群众咨询、求助、投诉事项,让公共服务热线“拨拨就灵”。九是一包教材管培训,开发1000个职业培训包,一包在手,培训无忧。十是一张绿卡管引才,压缩人才引进环节,人才手执一张“绿卡”办成所有事情。
主动作为发挥优势,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坚持知进知退知止,携手京冀打破“一亩三分地”,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大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建成津秦、津保等5条高铁,“一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天津在京冀设立10个无水港,异地候机厅20座。产业对接方面,与北京在宁河区联合规划建设未来科技城,全市去年引进京冀企业850多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吸引100多个科研院所落户天津,天津企业到河北投资400多亿元。联手治理大气环境方面,以治霾为重点,圆满完成APEC会议、“9·3”阅兵空气质量保障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绿色环境同造、创新平台共用、高端人才共享、金融市场共建、区域文化同构、依据法律共治,使协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主动作为、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天津将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创特区”等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创新创业。创新转型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去年,天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便创新企业设立;二是建设众创空间,制定出台10条政策支持众创空间发展,吸引年轻人在“咖啡香”中找到创新创业的乐趣;三是打造“双创特区”,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创新创业特区,突出自贸区体制特色、自创区政策特色、“专家+管家”服务特色,挂牌5个月,注册企业2300家;四是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政府拿出60亿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银行向企业放贷,大力促进创新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河北五年内关停六成钢铁企业
河北如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大家都很关注。目前,河北省对于钢铁产能压缩已制定方案,五年内将关停六成钢铁企业。
到2020年,河北省钢铁产能要压减到2亿吨以内。这意味着有60%的钢铁企业要关闭、整合。目前我们已经制定出详尽方案,部署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要减产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和3600万重量箱玻璃。
产能过剩并非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因此河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2013年9月开始,河北去产能已摸索两年多时间,“揭盖子、摸规律、造声势”。揭盖子,就是要把这么多年形成的问题如资产的问题、融资的问题,摸索出来弄清楚解决好。
从一组数据可看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2015年,河北省主要行业利润总额,钢铁工业是299.7亿人民币,增长率-44.9%;装备制造业是650.8亿,增长率10.2%;食品工业同期利润240.7亿,增长12.9%。
从投资来看,钢铁产业是-5.7%;装备制造业4932.3亿,增长9.9%;食品工业是1135.9亿元,增长6.7%。
在政策与市场调整的窗口期,我们将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尽快渡过阵痛期。河北省会坚持调整产业结构。2016年,河北将压减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产能800万吨,力促一批产能加快出清。
对于钢铁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河北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职工安置方案,把企业社保的缴费比例由3%降到1%,向企业发放失业保险金,把钢铁产业的结构调优、调强。
此外,京津冀之间的交通已有诸多进展,如京津冀一卡通已经发售,北京的ETC到河北是通的。天津到河北的高铁通了,有十条高速的断头路和瓶颈路也都打通了。北京新机场2019年要开通,已经倒排了工期,航站楼的主体基本建到了廊坊,大家出行更方便了。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李小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剂妙方良药
当前,我国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负重爬坡、承压前行,山西既是资源型地区又是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不言自明。作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和煤炭大省,山西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又有其特殊之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为我们开出的一剂妙方良药。在山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施“四创联动”:发挥优势,创抓机遇;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根据需求,创新供给;围绕供给,创优机制。以新机遇、新供给、新需求,培育新动力、厚植新优势。
发挥优势,创抓机遇。发挥能源优势,创抓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球低碳创新基地建设新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创抓资源型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创抓对外开放和要素集聚新机遇;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创抓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大发展新机遇;发挥综改优势,创抓深化改革、带动发展新机遇。
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抓住能源革命重大机遇,创造煤炭清洁转化、电力高效利用、煤层气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需求;抓住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新机遇,创造重大装备、绿色建材、新材料的需求;抓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造电动汽车、电动农用机械、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消费需求;抓住消费升级、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的新机遇,创造品质化生活服务业和高端化生产服务业需求;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机遇,拓展和创造信息消费需求;抓住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机遇,创造和扩大农村需求。
根据需求,创新供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市场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形成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围绕供给,创优机制。一是创优产业政策。建立完善过剩产能化解机制,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二是创优要素配置机制。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金融链、物流链、能源资源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创优发展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深化简政放权,规范权责清单,探索负面清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广东省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落到实处,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真正建立和形成创新型经济格局,力争到2020年,R&D经费支出占比达2.8%,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75%和60%,总体上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统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两大创新发展引领性工程。目前,国家已经批准设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构建“深圳+广州+珠三角其他7个市”(1+1+7)的区域创新格局,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同时国家已经确定广东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先行省份,为此,我们将重点在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激发创新者活力和动力的有效举措、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今年内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二是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们将引导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争取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达到1.5万家。突出抓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力争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20%。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十三五”时期实现数量翻番。深入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推动孵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和转变,真正把孵化器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摇篮”。 三是营造激励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政府科技职能转变,逐步把工作重点从行政审批、资源分配转到规划引导、统筹协调、优化服务上来。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开展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试点,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让企业家、科学家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推动创新发展上。
广东有信心、有志气继续增强创新优势,在加快创新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建设生态长江 担负历史责任
2016年是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进之年。湖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脊梁,承东启西,联南接北,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省份,必须强化“生态长江”的担当和作为。
湖北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长江建设。“十三五”期间,湖北将统筹“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建设,把“生态长江”作为优先目标,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选项,为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做出湖北贡献。
我们在工作上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抓好发展理念创新。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绿色GDP”和“民生GDP”的理念,“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工作方针,把绿色发展摆在首位。
抓好顶层设计。2014年制定出台《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底启动实施“绿满荆楚行动”。2015年,发布实施了《湖北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目前正在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近期,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石化行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从源头上防治污染。
抓好工程推动。着力实施“三工程一计划”,即“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和“绿满荆楚”行动计划,加快实现全省绿色全覆盖。
抓好机制创新。建立约束机制,将绿色评价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形成绿色“指挥棒”;建立市场机制,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节能量等产权交易市场;建立补偿机制,谁受益谁补偿;建立联防机制,联合其他省市制定流域管理方案,共同处置跨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湖北拥有1061公里长江岸线,占长江干流三分之一。就岸线资源整合开发,湖北提出“留白”的概念。所谓“留白”,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中国画的一种智慧。我们在长江岸线资源整合开发中提出“留白”概念,是指根据统一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一些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资源保护好、暂不开发。留白不是消极无为,而是着眼长远的积极有为,体现了我们对保护母亲河、实现永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培养“高精尖缺”人才 支撑创新发展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真正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推动科学进步、引领社会潮流的领军人物、杰出人才,培养出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流大学的学生,不仅是既有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也应是新知识的创造者、贡献者。他们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宽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思辨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这样的学生,南京大学近些年作出很多探索。在本科阶段,我们实施“三三制”教学改革,按照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和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充分赋予学生选择权,打破院系壁垒,开放课程平台,突出强调本科基础阶段全面的科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并注重与学生个性化选择相结合。
在研究生阶段,我们提出“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将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贯穿到预锁定、硕士生、博士生和弹性延长四个阶段,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入口优化、过程把关和出口弹性的“三质量控制”标准,把激励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锁定重大问题上,对那些致力于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的研究生给予重点支持和帮助。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辅以科研训练。拔尖创新人才的共性特质,必须在科学研究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得到培养、锻炼和获得。高水平科学研究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这正是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差距——我们仍然缺乏能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标志性成果,缺乏能够阐释自然现象和规律、具有突破性意义并被广泛引用的原创性成果。因此,提升科学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只能通过科研转型,不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工作从自由分散的跟踪研究,向解决问题的原创研究的根本转型。
南京大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科研领域最根本的转变是,以问题导向取代论文导向,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从前人成果中提炼问题,从社会需要中寻找问题,真正完成科研导向的转变,聚焦国际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问题导向的研究提升科研水平,锻造创新人才。
自古英雄出少年。只要学生怀抱崇高的学术理想,养成坚定的学术信念,不断提升自身学术能力,我们的科学研究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的科研事业就会后继有人,充满希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牛有成—— 理顺三个关系 接补“三农”短板
“三农”是重中之重,不仅因为它是短板,更因为它是底板。建议理顺三个关系,接补“三农”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农业基础是底线,农村发展是底牌,农民富裕是底气。但“三农”发展仍是当前的短板,现状是农业有基础缺投入,农村有资源缺要素,农民有需求缺服务,因此,坚持“重中之重”,接补短板,必须理顺三个关系。
一是理順农民与资源的关系。不能让农民捧着金碗要饭。北京怀柔的尜尜枣,原来卖4元一斤,现在价格翻了几番,因为城里人到这里旅游、采摘。这说明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开发出来了,附加值增加了,也正是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互补的结果。 农民与资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个关系就是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的最大利益是集体土地的升值潜力,因此必须提高土地产出率,从根本上让土地流转起来。
国研中心资料显示,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合计约2.1亿亩,估值46.2万亿元。不能让农民捧着金碗要饭!要鼓励和支持土地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把更多非农用地留给农民集体开发,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二是理顺农民与积累的关系。在北京海淀区东升镇,推动集体土地入市的“东升模式”闻名全国:农民加入股份制合作社,按出钱、出物、工龄等因素确定每人股份,合作社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成东升科技园并招商引资,农民成了科技园的股东,既能在科技园就业,又能获得分红。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誤。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山区、农村里的青壮年有能力进城务工,而年长者的收入如何增加呢,能否同时实现就近就业和收入增加?这就必须从农民辛勤劳动的积累——农村集体资产中找答案。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但财产性收入只有252元,几乎不能从集体资产中收益。要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关键是要让资产经营起来。
在鼓励成立合作社的基础上,东升镇所在的海淀区还建立了“农资委”,把农资用起来,管起来,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创新之举也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加以推广。
三是理顺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中科院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7%,2015年全国一产增加值仅占GDP的9%。
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提高呢?“东升模式”的经验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
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和农民就业的新载体,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让农民在参与改革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哪些新业态可以成为农民就业的新载体?一是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样既能转移剩余劳动力,又能让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流向农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鲁俊——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
这次总理的报告通篇贯穿了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听了以后感到特别振奋,进一步增强了“三个自信”,进一步激发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感。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水环境问题是嘉兴最大的民生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五水共治”、打好转型升级的组合拳,完全顺乎民情、合乎民意。近年来,嘉兴结合自身实际,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猪。通过开展养猪业减量提质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生猪存栏量有效削减,同时走上了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养殖道路,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838元,连续12年保持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进一步缩小到1.695∶1。
治水治污还要抓环保设施建设,还要治低小散的工业。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嘉兴的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已经全入网了。目前正在实施城乡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投资120亿元。
自2012年以来,嘉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负重拼搏,用三年时间拼出了水质“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水质由“十二五”初期的五类和劣五类为主向“十二五”末以三类和四类为主的转变;二是实现了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结果由不合格向优秀、连续优秀的转变。嘉兴治水,治出了江南水乡的新美景,治出了转型发展的新空间,治出了党委政府的新口碑。我们深刻体会到,抓住了治水这个突破口,就抓住了发展全局的重点,抓住了转型升级的关键点,抓住了改善民生的着力点。
绿色发展在路上,治水还是进行时。嘉兴将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努力实现“绝不把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等带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世界互联网大会给乌镇、给嘉兴带来怎样的变化?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嘉兴的信任和重托。举个例子,现在游客到乌镇,下载一部电影几分钟就搞定了,在线进行视频聊天、在线看个电影不会卡壳了;吃喝玩乐都可以用手机网上支付……老百姓有了互联网思维,生活习惯、经营方式都在变,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有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支撑,乌镇已经实现了光纤全覆盖、4G全覆盖、免费WiFi广覆盖。
嘉兴要努力把历史性机遇转化成现实性优势。下一步,嘉兴全市将加快推进一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全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使嘉兴成为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此外,嘉兴还要把互联网加快应用到教育、养老、卫生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快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先行先试为“一带一路”探索新路径
“一带一路”规划中,福建被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浸透了海洋文明的泉州,被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和先行区”的城市定位。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让泉州再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泉州很快就拿出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举措,并迅速行动起来。不久前,我们通过了《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和《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展规划》),致力将泉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泉州将着力建设“海丝”重要基点和开放门户、“海丝”国际文化名城、“海丝”华侨特区、泉台共促“海丝”合作示范区以及民营经济开放发展创新区,打造世界级海洋产业基地,推进“海丝”沿线全方位交流与合作。
同时,泉州将着力推进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五个泉州”建设,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发挥贸易基础、产业基础、华侨资源、文化资源、港口潜力、企业家队伍六大优势,打造推动“海丝”海陆统筹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面向“海丝”民营经济开放创新的重要门户、促进“海丝”多元文化交流展示的重要纽带、增进“海丝”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和重要支撑作用。
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同时,泉州还注重文化的引领作用。从唐代中期开始,泉州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海丝”文化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
2013年,泉州摘下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桂冠;2014年2月,泉州启动“古城文化复兴计划”;2015年11月,泉州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开园。“海丝”文化交流活动也好戏连台,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泉州打出一张张精彩的文化牌,成为沟通“海丝”沿线国家的桥梁。
猴年春节晚会,泉州设立了分会场,呈现给全球观众的,除了精彩的表演外,还有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著名侨乡和“海丝”先行区的深远内涵以及“闽台”、“华侨”和“海丝”等独特的“泉州味道”。在建设“海丝”先行区过程中,努力呈现出更多的“泉州味道”。
1、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让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
2、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河北五年内关停六成钢铁企业
3、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李小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剂妙方良药
4、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5、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建设生态长江 担负历史责任
6、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培养“高精尖缺”人才 支撑创新发展
7、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牛有成—— 理顺三个关系 接补“三农”短板
8、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鲁俊——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發展路子
9、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先行先试为“一带一路”探索新路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十三五”开局之年。
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围绕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就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代表、委员们谈体会,提建议,共谋发展改革之策。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让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
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地方而言,关键是要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地。
结合天津实际,主要抓八项措施:一是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做大经济总量,预计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2%以上。二是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主动适应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三是发展楼宇经济,盘活闲置楼宇资源,吸引优质服务业聚集,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全年亿元楼宇达到200座以上。四是推进万企转型升级,对1.2万家“散弱低粗污”企业淘汰转型,腾笼换鸟,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更新装备技术,努力实现质量、效益、环境三提升。五是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促进创新创业,扩大劳动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六是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出台第一批降成本20项措施,预计全年“减负”480亿元。七是培养和聚集各类人才,深入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和人才绿卡制度。八是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总结推广企业、园区、城镇、社会等特色循环经济模式,让资源循环起来,实现减量化、可利用。总之,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使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体制机制改革。天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力度,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和市民生活便利为目的,实施“十个一”改革。一是一份清单管边界,公布“权责清单”,将非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清零”,市级审批事项减少到282项。二是一颗印章管审批,组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取消109颗印章,扩大到全市16个区县,企业设立实现了一照一码一章一天办结。三是一个部门管市场,整合工商、食药、质监三个部门,率先建立起大部门市场监管体制。四是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街镇乡执法力量,设立综合执法大队,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解决多头执法、空白执法等问题。五是一个平台管信用,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56个部门信息连通,实施分类监管。六是一份单卡管通关,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七是一套体系管廉政,运用“制度加科技”办法,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全覆盖、全过程和实时监督。八是一个号码管服务,整合全市53个政府热线号码和服务资源,全部并入8890专线,集中办理群众咨询、求助、投诉事项,让公共服务热线“拨拨就灵”。九是一包教材管培训,开发1000个职业培训包,一包在手,培训无忧。十是一张绿卡管引才,压缩人才引进环节,人才手执一张“绿卡”办成所有事情。
主动作为发挥优势,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坚持知进知退知止,携手京冀打破“一亩三分地”,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大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建成津秦、津保等5条高铁,“一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天津在京冀设立10个无水港,异地候机厅20座。产业对接方面,与北京在宁河区联合规划建设未来科技城,全市去年引进京冀企业850多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吸引100多个科研院所落户天津,天津企业到河北投资400多亿元。联手治理大气环境方面,以治霾为重点,圆满完成APEC会议、“9·3”阅兵空气质量保障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绿色环境同造、创新平台共用、高端人才共享、金融市场共建、区域文化同构、依据法律共治,使协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主动作为、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天津将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创特区”等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创新创业。创新转型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去年,天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便创新企业设立;二是建设众创空间,制定出台10条政策支持众创空间发展,吸引年轻人在“咖啡香”中找到创新创业的乐趣;三是打造“双创特区”,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创新创业特区,突出自贸区体制特色、自创区政策特色、“专家+管家”服务特色,挂牌5个月,注册企业2300家;四是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政府拿出60亿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银行向企业放贷,大力促进创新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河北五年内关停六成钢铁企业
河北如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大家都很关注。目前,河北省对于钢铁产能压缩已制定方案,五年内将关停六成钢铁企业。
到2020年,河北省钢铁产能要压减到2亿吨以内。这意味着有60%的钢铁企业要关闭、整合。目前我们已经制定出详尽方案,部署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要减产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和3600万重量箱玻璃。
产能过剩并非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因此河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2013年9月开始,河北去产能已摸索两年多时间,“揭盖子、摸规律、造声势”。揭盖子,就是要把这么多年形成的问题如资产的问题、融资的问题,摸索出来弄清楚解决好。
从一组数据可看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2015年,河北省主要行业利润总额,钢铁工业是299.7亿人民币,增长率-44.9%;装备制造业是650.8亿,增长率10.2%;食品工业同期利润240.7亿,增长12.9%。
从投资来看,钢铁产业是-5.7%;装备制造业4932.3亿,增长9.9%;食品工业是1135.9亿元,增长6.7%。
在政策与市场调整的窗口期,我们将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尽快渡过阵痛期。河北省会坚持调整产业结构。2016年,河北将压减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产能800万吨,力促一批产能加快出清。
对于钢铁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河北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职工安置方案,把企业社保的缴费比例由3%降到1%,向企业发放失业保险金,把钢铁产业的结构调优、调强。
此外,京津冀之间的交通已有诸多进展,如京津冀一卡通已经发售,北京的ETC到河北是通的。天津到河北的高铁通了,有十条高速的断头路和瓶颈路也都打通了。北京新机场2019年要开通,已经倒排了工期,航站楼的主体基本建到了廊坊,大家出行更方便了。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李小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剂妙方良药
当前,我国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负重爬坡、承压前行,山西既是资源型地区又是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不言自明。作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和煤炭大省,山西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又有其特殊之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为我们开出的一剂妙方良药。在山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施“四创联动”:发挥优势,创抓机遇;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根据需求,创新供给;围绕供给,创优机制。以新机遇、新供给、新需求,培育新动力、厚植新优势。
发挥优势,创抓机遇。发挥能源优势,创抓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球低碳创新基地建设新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创抓资源型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创抓对外开放和要素集聚新机遇;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创抓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大发展新机遇;发挥综改优势,创抓深化改革、带动发展新机遇。
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抓住能源革命重大机遇,创造煤炭清洁转化、电力高效利用、煤层气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需求;抓住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新机遇,创造重大装备、绿色建材、新材料的需求;抓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造电动汽车、电动农用机械、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消费需求;抓住消费升级、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的新机遇,创造品质化生活服务业和高端化生产服务业需求;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机遇,拓展和创造信息消费需求;抓住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机遇,创造和扩大农村需求。
根据需求,创新供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市场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形成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围绕供给,创优机制。一是创优产业政策。建立完善过剩产能化解机制,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二是创优要素配置机制。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金融链、物流链、能源资源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创优发展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深化简政放权,规范权责清单,探索负面清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广东省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落到实处,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真正建立和形成创新型经济格局,力争到2020年,R&D经费支出占比达2.8%,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75%和60%,总体上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统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两大创新发展引领性工程。目前,国家已经批准设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构建“深圳+广州+珠三角其他7个市”(1+1+7)的区域创新格局,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同时国家已经确定广东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先行省份,为此,我们将重点在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激发创新者活力和动力的有效举措、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今年内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二是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们将引导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争取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达到1.5万家。突出抓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力争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20%。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十三五”时期实现数量翻番。深入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推动孵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和转变,真正把孵化器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摇篮”。 三是营造激励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政府科技职能转变,逐步把工作重点从行政审批、资源分配转到规划引导、统筹协调、优化服务上来。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开展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试点,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让企业家、科学家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推动创新发展上。
广东有信心、有志气继续增强创新优势,在加快创新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建设生态长江 担负历史责任
2016年是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进之年。湖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脊梁,承东启西,联南接北,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省份,必须强化“生态长江”的担当和作为。
湖北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长江建设。“十三五”期间,湖北将统筹“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建设,把“生态长江”作为优先目标,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选项,为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做出湖北贡献。
我们在工作上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抓好发展理念创新。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绿色GDP”和“民生GDP”的理念,“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工作方针,把绿色发展摆在首位。
抓好顶层设计。2014年制定出台《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底启动实施“绿满荆楚行动”。2015年,发布实施了《湖北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目前正在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近期,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石化行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从源头上防治污染。
抓好工程推动。着力实施“三工程一计划”,即“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和“绿满荆楚”行动计划,加快实现全省绿色全覆盖。
抓好机制创新。建立约束机制,将绿色评价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形成绿色“指挥棒”;建立市场机制,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节能量等产权交易市场;建立补偿机制,谁受益谁补偿;建立联防机制,联合其他省市制定流域管理方案,共同处置跨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湖北拥有1061公里长江岸线,占长江干流三分之一。就岸线资源整合开发,湖北提出“留白”的概念。所谓“留白”,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中国画的一种智慧。我们在长江岸线资源整合开发中提出“留白”概念,是指根据统一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一些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资源保护好、暂不开发。留白不是消极无为,而是着眼长远的积极有为,体现了我们对保护母亲河、实现永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培养“高精尖缺”人才 支撑创新发展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真正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推动科学进步、引领社会潮流的领军人物、杰出人才,培养出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流大学的学生,不仅是既有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也应是新知识的创造者、贡献者。他们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宽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思辨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这样的学生,南京大学近些年作出很多探索。在本科阶段,我们实施“三三制”教学改革,按照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和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充分赋予学生选择权,打破院系壁垒,开放课程平台,突出强调本科基础阶段全面的科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并注重与学生个性化选择相结合。
在研究生阶段,我们提出“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将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贯穿到预锁定、硕士生、博士生和弹性延长四个阶段,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入口优化、过程把关和出口弹性的“三质量控制”标准,把激励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锁定重大问题上,对那些致力于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的研究生给予重点支持和帮助。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辅以科研训练。拔尖创新人才的共性特质,必须在科学研究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得到培养、锻炼和获得。高水平科学研究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这正是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差距——我们仍然缺乏能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标志性成果,缺乏能够阐释自然现象和规律、具有突破性意义并被广泛引用的原创性成果。因此,提升科学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只能通过科研转型,不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工作从自由分散的跟踪研究,向解决问题的原创研究的根本转型。
南京大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科研领域最根本的转变是,以问题导向取代论文导向,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从前人成果中提炼问题,从社会需要中寻找问题,真正完成科研导向的转变,聚焦国际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问题导向的研究提升科研水平,锻造创新人才。
自古英雄出少年。只要学生怀抱崇高的学术理想,养成坚定的学术信念,不断提升自身学术能力,我们的科学研究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的科研事业就会后继有人,充满希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牛有成—— 理顺三个关系 接补“三农”短板
“三农”是重中之重,不仅因为它是短板,更因为它是底板。建议理顺三个关系,接补“三农”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农业基础是底线,农村发展是底牌,农民富裕是底气。但“三农”发展仍是当前的短板,现状是农业有基础缺投入,农村有资源缺要素,农民有需求缺服务,因此,坚持“重中之重”,接补短板,必须理顺三个关系。
一是理順农民与资源的关系。不能让农民捧着金碗要饭。北京怀柔的尜尜枣,原来卖4元一斤,现在价格翻了几番,因为城里人到这里旅游、采摘。这说明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开发出来了,附加值增加了,也正是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互补的结果。 农民与资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个关系就是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的最大利益是集体土地的升值潜力,因此必须提高土地产出率,从根本上让土地流转起来。
国研中心资料显示,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合计约2.1亿亩,估值46.2万亿元。不能让农民捧着金碗要饭!要鼓励和支持土地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把更多非农用地留给农民集体开发,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二是理顺农民与积累的关系。在北京海淀区东升镇,推动集体土地入市的“东升模式”闻名全国:农民加入股份制合作社,按出钱、出物、工龄等因素确定每人股份,合作社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成东升科技园并招商引资,农民成了科技园的股东,既能在科技园就业,又能获得分红。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誤。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山区、农村里的青壮年有能力进城务工,而年长者的收入如何增加呢,能否同时实现就近就业和收入增加?这就必须从农民辛勤劳动的积累——农村集体资产中找答案。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但财产性收入只有252元,几乎不能从集体资产中收益。要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关键是要让资产经营起来。
在鼓励成立合作社的基础上,东升镇所在的海淀区还建立了“农资委”,把农资用起来,管起来,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创新之举也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加以推广。
三是理顺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中科院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7%,2015年全国一产增加值仅占GDP的9%。
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提高呢?“东升模式”的经验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
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和农民就业的新载体,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让农民在参与改革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哪些新业态可以成为农民就业的新载体?一是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样既能转移剩余劳动力,又能让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流向农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鲁俊——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
这次总理的报告通篇贯穿了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听了以后感到特别振奋,进一步增强了“三个自信”,进一步激发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感。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水环境问题是嘉兴最大的民生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五水共治”、打好转型升级的组合拳,完全顺乎民情、合乎民意。近年来,嘉兴结合自身实际,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猪。通过开展养猪业减量提质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生猪存栏量有效削减,同时走上了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养殖道路,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838元,连续12年保持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进一步缩小到1.695∶1。
治水治污还要抓环保设施建设,还要治低小散的工业。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嘉兴的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已经全入网了。目前正在实施城乡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投资120亿元。
自2012年以来,嘉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负重拼搏,用三年时间拼出了水质“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水质由“十二五”初期的五类和劣五类为主向“十二五”末以三类和四类为主的转变;二是实现了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结果由不合格向优秀、连续优秀的转变。嘉兴治水,治出了江南水乡的新美景,治出了转型发展的新空间,治出了党委政府的新口碑。我们深刻体会到,抓住了治水这个突破口,就抓住了发展全局的重点,抓住了转型升级的关键点,抓住了改善民生的着力点。
绿色发展在路上,治水还是进行时。嘉兴将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努力实现“绝不把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等带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世界互联网大会给乌镇、给嘉兴带来怎样的变化?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嘉兴的信任和重托。举个例子,现在游客到乌镇,下载一部电影几分钟就搞定了,在线进行视频聊天、在线看个电影不会卡壳了;吃喝玩乐都可以用手机网上支付……老百姓有了互联网思维,生活习惯、经营方式都在变,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有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支撑,乌镇已经实现了光纤全覆盖、4G全覆盖、免费WiFi广覆盖。
嘉兴要努力把历史性机遇转化成现实性优势。下一步,嘉兴全市将加快推进一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全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使嘉兴成为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此外,嘉兴还要把互联网加快应用到教育、养老、卫生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快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先行先试为“一带一路”探索新路径
“一带一路”规划中,福建被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浸透了海洋文明的泉州,被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和先行区”的城市定位。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让泉州再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泉州很快就拿出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举措,并迅速行动起来。不久前,我们通过了《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和《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展规划》),致力将泉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泉州将着力建设“海丝”重要基点和开放门户、“海丝”国际文化名城、“海丝”华侨特区、泉台共促“海丝”合作示范区以及民营经济开放发展创新区,打造世界级海洋产业基地,推进“海丝”沿线全方位交流与合作。
同时,泉州将着力推进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五个泉州”建设,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发挥贸易基础、产业基础、华侨资源、文化资源、港口潜力、企业家队伍六大优势,打造推动“海丝”海陆统筹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面向“海丝”民营经济开放创新的重要门户、促进“海丝”多元文化交流展示的重要纽带、增进“海丝”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和重要支撑作用。
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同时,泉州还注重文化的引领作用。从唐代中期开始,泉州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海丝”文化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
2013年,泉州摘下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桂冠;2014年2月,泉州启动“古城文化复兴计划”;2015年11月,泉州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开园。“海丝”文化交流活动也好戏连台,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泉州打出一张张精彩的文化牌,成为沟通“海丝”沿线国家的桥梁。
猴年春节晚会,泉州设立了分会场,呈现给全球观众的,除了精彩的表演外,还有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著名侨乡和“海丝”先行区的深远内涵以及“闽台”、“华侨”和“海丝”等独特的“泉州味道”。在建设“海丝”先行区过程中,努力呈现出更多的“泉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