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教学中常听学生苦恼着说“历史看了很多遍还是记不住”,这一问题根源是学生缺乏时序观念,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存在“时空错位”,无法洞察时序背后的历史逻辑。时序观念是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将历史事物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认识和观察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辨明它在每个发展阶段有什么新特点,寻找前一过程转变为后一过程的原因。”[1]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历史事件,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历史解释与建构历史联系,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结合高三复习教学实践,以“‘自由思想’与美国历史”一课为例探讨时序观的培养。
一、紧扣微主题,层级推动时序观的培育
如何让散乱的知识自成一体,需要在时序梳理基础上,挖掘微主题以统合相关知识。本课尝试以“自由思想”为主题统摄美国史复习,从三个层次逐步推进学生时序观念的培养。
第一层次:时间为轴,把握历史脉络
美国思想文化孕育在美国历史进程中,尤其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因此首先要梳理美国历史发展脉络,以时间为轴,构建美国史的时间框架。
按照时间要素构建时间框架是培养学生时序观念的重要途径,主要有时间轴、历史大事年表等方式,能有效地将繁杂的历史事件整理清晰。课前由学生以时间为轴,自主梳理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如上表所示。
这一时间框架涵盖美国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跨度大,并将其置于世界背景中,有助于学生认识美国历史的脉络,也能帮助学生从历史分期中辨识时间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对历史的影响。时间框架的建立使学生初步形成时序观念,构建历史叙述能力,为下一步学生理解美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做铺垫。
第二层次:聚焦时代,触摸历史演变
在长时段和大時代中,任何历史事物的流变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反映出时段或时代主题。贯穿于美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国内学者李剑鸣认为,“自由是美国生活中的一个主导性价值,是一个深刻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核心观念。”[2]美国学者方纳认为,“不了解自由在美国演变的历史,便无法真正懂得美国社会。”[3]因此,以“自由”为微主题,还原美国的时序演进,有助于学生理解美国历史演变的阶段特点和联系,这对发展学生时序观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将美国“自由”归纳为四个维度 ,即政治自由、公民自由、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具体阐述如下:
政治自由: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始于美国革命,当时流行的对自由的理解在一个社会是否有争取政治自决的问题上。
公民自由:或者说个人可以用来反抗权威的权利演进。
个人自由:个人在不受外来压力的情况下做出重要的个人决定的能力。
经济自由:即什么样的经济关系构成了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自由。
——根据《美国自由的故事》第13-14页整理
提出两个核心问题:
问题1:根据美国大事年表,你认为在美国追求自由的历程中哪些是关键事件。
问题2: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人心中的“自由”有何不同?
借助史料,呈现三个历史时段美国人对“自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在美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
时段一:独立战争至建国初期
史料一: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独立宣言》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时期美国《独立宣言》表达了当时美国人争取怎样的自由?其思想来源是什么?1787年宪法实现了《独立宣言》中所有人的“平等”“自由”吗?由此初步理解“政治自由”的内涵。
时段二:大萧条至新政
史料二:每个人都有获得私人财产的权利……如果要与这个原则相一致,我们就必须限制投机者、集权者甚至金融家的行动。
——罗斯福1932年的演讲[4]
史料三:如果普通公民享有政治上的平等,那么他们也必须享有经济上的平等。……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要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
——罗斯福1936年两次演讲[5]
胡佛及前任总统对经济“自由放任”,使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大萧条。那么,罗斯福新政时期表达的“经济自由”含义与胡佛总统时“经济自由”有何不同?到二战时期,罗斯福对“自由”给出了更全面的思考。
时段三:二战期间
史料四:我们期待着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在世界任何地方;第二是宗教信仰自由——在世界任何地方;第三免于匮乏的自由——在世界任何地方;第四是免于恐惧的自由——就全球范围来讲,是一种世界性的裁军,要以一种彻底的方式把军队裁减到一定程度——在世界任何地方。
——罗斯福1941年1月6日国情咨文[6]
在全世界面临法西斯的威胁下,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与以往“自由”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根据上述美国三个历史时段不同维度的“自由”内涵,能更清晰认识美国历史发展的逻辑。
第一时段侧重认识政治自由,通过解读《独立宣言》得出政治自由始于北美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争取政治自决并维护政治民主是政治自由的主要内涵,并在1787年宪法构建的政治体制中得以维护,其思想来源于启蒙思想,其蕴含的天赋人权思想又成为黑人、妇女等争取政治自由的武器。
第二时段侧重阐释经济自由,通过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经济自由的看法,可见经济自由的内涵发生了转变,大萧条以前主张有限政府、自由放任,大萧条以后强调政府承担经济保障的责任,并在新政中积极实践,这一“经济自由”的转向对二战后美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时段以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为核心来认识自由内涵,其中“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是对“公民自由”“个人自由”的延续与强调,“免于匮乏的自由”是对新政“经济自由”思想的延续,“免于恐惧的自由”则是对法西斯侵略的反抗。“四大自由”表明美国关注的视角从自身扩展到世界,并意图在二战后政治和经济领域输出美国的“自由”,如在美国主导下建立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
时序观念的培养要求在时间背景下把握历史变迁与延续。三个时段勾勒了美国不同维度的“自由”,使学生认识到美国自由的内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历史看,有的群体侧重政治自由,有的群体则强调经济自由;有的时期个人自由居于核心位置,在另一些时期则以公民自由为主要诉求。
第三层次:回归现场,在情境中体悟
培育学生的时序观念,就要让学生在具体时间境遇中体验历史的发生与流变,而恰当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神入历史,回到历史时间,从而进行历史同情之理解,感受历史当事者的困惑与决策,辨识历史的源流、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分析历史的意义与价值。
在教学中用美国二战时的语音和图片等一手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穿越到二战时期的美国。
史料五:1941年美国战争新闻局制作的征兵宣传画
史料六:1941年1月6日罗斯福总统国情咨文演讲音频
一、紧扣微主题,层级推动时序观的培育
如何让散乱的知识自成一体,需要在时序梳理基础上,挖掘微主题以统合相关知识。本课尝试以“自由思想”为主题统摄美国史复习,从三个层次逐步推进学生时序观念的培养。
第一层次:时间为轴,把握历史脉络
美国思想文化孕育在美国历史进程中,尤其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因此首先要梳理美国历史发展脉络,以时间为轴,构建美国史的时间框架。
按照时间要素构建时间框架是培养学生时序观念的重要途径,主要有时间轴、历史大事年表等方式,能有效地将繁杂的历史事件整理清晰。课前由学生以时间为轴,自主梳理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如上表所示。
这一时间框架涵盖美国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跨度大,并将其置于世界背景中,有助于学生认识美国历史的脉络,也能帮助学生从历史分期中辨识时间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对历史的影响。时间框架的建立使学生初步形成时序观念,构建历史叙述能力,为下一步学生理解美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做铺垫。
第二层次:聚焦时代,触摸历史演变
在长时段和大時代中,任何历史事物的流变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反映出时段或时代主题。贯穿于美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国内学者李剑鸣认为,“自由是美国生活中的一个主导性价值,是一个深刻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核心观念。”[2]美国学者方纳认为,“不了解自由在美国演变的历史,便无法真正懂得美国社会。”[3]因此,以“自由”为微主题,还原美国的时序演进,有助于学生理解美国历史演变的阶段特点和联系,这对发展学生时序观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将美国“自由”归纳为四个维度 ,即政治自由、公民自由、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具体阐述如下:
政治自由: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始于美国革命,当时流行的对自由的理解在一个社会是否有争取政治自决的问题上。
公民自由:或者说个人可以用来反抗权威的权利演进。
个人自由:个人在不受外来压力的情况下做出重要的个人决定的能力。
经济自由:即什么样的经济关系构成了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自由。
——根据《美国自由的故事》第13-14页整理
提出两个核心问题:
问题1:根据美国大事年表,你认为在美国追求自由的历程中哪些是关键事件。
问题2: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人心中的“自由”有何不同?
借助史料,呈现三个历史时段美国人对“自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在美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
时段一:独立战争至建国初期
史料一: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独立宣言》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时期美国《独立宣言》表达了当时美国人争取怎样的自由?其思想来源是什么?1787年宪法实现了《独立宣言》中所有人的“平等”“自由”吗?由此初步理解“政治自由”的内涵。
时段二:大萧条至新政
史料二:每个人都有获得私人财产的权利……如果要与这个原则相一致,我们就必须限制投机者、集权者甚至金融家的行动。
——罗斯福1932年的演讲[4]
史料三:如果普通公民享有政治上的平等,那么他们也必须享有经济上的平等。……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要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
——罗斯福1936年两次演讲[5]
胡佛及前任总统对经济“自由放任”,使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大萧条。那么,罗斯福新政时期表达的“经济自由”含义与胡佛总统时“经济自由”有何不同?到二战时期,罗斯福对“自由”给出了更全面的思考。
时段三:二战期间
史料四:我们期待着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在世界任何地方;第二是宗教信仰自由——在世界任何地方;第三免于匮乏的自由——在世界任何地方;第四是免于恐惧的自由——就全球范围来讲,是一种世界性的裁军,要以一种彻底的方式把军队裁减到一定程度——在世界任何地方。
——罗斯福1941年1月6日国情咨文[6]
在全世界面临法西斯的威胁下,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与以往“自由”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根据上述美国三个历史时段不同维度的“自由”内涵,能更清晰认识美国历史发展的逻辑。
第一时段侧重认识政治自由,通过解读《独立宣言》得出政治自由始于北美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争取政治自决并维护政治民主是政治自由的主要内涵,并在1787年宪法构建的政治体制中得以维护,其思想来源于启蒙思想,其蕴含的天赋人权思想又成为黑人、妇女等争取政治自由的武器。
第二时段侧重阐释经济自由,通过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经济自由的看法,可见经济自由的内涵发生了转变,大萧条以前主张有限政府、自由放任,大萧条以后强调政府承担经济保障的责任,并在新政中积极实践,这一“经济自由”的转向对二战后美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时段以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为核心来认识自由内涵,其中“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是对“公民自由”“个人自由”的延续与强调,“免于匮乏的自由”是对新政“经济自由”思想的延续,“免于恐惧的自由”则是对法西斯侵略的反抗。“四大自由”表明美国关注的视角从自身扩展到世界,并意图在二战后政治和经济领域输出美国的“自由”,如在美国主导下建立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
时序观念的培养要求在时间背景下把握历史变迁与延续。三个时段勾勒了美国不同维度的“自由”,使学生认识到美国自由的内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历史看,有的群体侧重政治自由,有的群体则强调经济自由;有的时期个人自由居于核心位置,在另一些时期则以公民自由为主要诉求。
第三层次:回归现场,在情境中体悟
培育学生的时序观念,就要让学生在具体时间境遇中体验历史的发生与流变,而恰当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神入历史,回到历史时间,从而进行历史同情之理解,感受历史当事者的困惑与决策,辨识历史的源流、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分析历史的意义与价值。
在教学中用美国二战时的语音和图片等一手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穿越到二战时期的美国。
史料五:1941年美国战争新闻局制作的征兵宣传画
史料六:1941年1月6日罗斯福总统国情咨文演讲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