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之道,解诗捷径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诗如识人,一首陌生的古诗词好比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站在你的面前,我们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它?本文拟从识人之道的角度来快速解读古诗词,从而准确、高效地赏析古诗词。
  一、审眉度目看诗题。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初见陌生人,直视对方的眼睛,便可从他的眼神中窥出其心情、性格之一二。如明眸善睐者多半活泼天真,目光忧郁、躲闪者大多胆小内向;眼光柔和的人,基本感情深浓;眼光凶狠的人,一般意志坚强,为人狠毒。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即古诗的眉目,如识人一样,要快速读懂一首诗,最快捷的方法是认真审读标题。一首诗的标题,往往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及主要表现手法等。仔细揣度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有助于快速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为解答问题找准方向。如《鹊桥仙·七夕》(2010年湖北卷),从标题“七夕”即可推测此诗可能写牛郎织女或远离恋人的相思之苦或相逢之乐;《访隐者》(2010年福建卷)应该写的是到山林访隐者时的见闻,表现避世脱俗与隐居之乐的。
  许多古诗词,一“眼”便识得诗情,答题时许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为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设题: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2010年江苏卷)此诗题为“送魏二”,从题目可推知是一首送别诗,十有八九是表达离情别恨的,所以此题不难迅速明白“醉别”是因为不舍分别而借酒销愁;送别本已让人感伤,“江风引雨”(“入舟凉”既是生理之“凉”更是心情之“凉”)更是渲染出一幅凄风冷雨的场面,自然烘托出送别之人内心的悲凉。(参考答案为: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可以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聪明的考生应学会审度题目,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标题中寻找丰富而有效的信息,慧眼识“诗”,即刻把握诗情。
  二、窥足视尾读注释。
  并不是所有的陌生人你一眼就可以看准的,何况有些人比较有城府,会伪装,如果你看他的眼神内容太丰富,觉着揣度不准他的心思,那你就要学会从不经意的细节处识人。藏得再隐蔽总会露出马脚,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我们不妨把诗歌后面的注释看作是“马脚”与“狐尾”,你若细心留意了,也许在揣摩之间就恍然认清了此诗的“真面目”。如2010年安徽卷的古诗鉴赏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此诗标题“岁暮”,即一年将尽。是感伤岁暮万物凋零还是憧憬来年新希望?抑或是感慨时光易逝,年岁已老?看“眉目”是无法揣摩准确的。如果细读注释,便会发现:“客居”四川,依中国传统,客居之人岁暮必然思归念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三州都在四川,说明此时山河破碎,“客居”自然也是在逃避战乱,诗人一定感伤于飘零之苦与国破之痛,此“壮心”一定与复国有关。
  古诗鉴赏题的注释往往有三类,一类是对作者生平简介或者创作背景的补充,一类是对诗歌中出现的典故的解释,一类是对难解字词的解释。尤其是前两类,对于我们准确读懂诗情,甚至是准确答题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做题时如果能敏感地领悟到注释传达出的有效信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闻言观行品诗句
  看眼、窥足、视尾固然是短时内识人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知人知面不知心”,要了解眼前一个陌生人的内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恐怕就是闻其言,观其行了。言为心声,行为心迹,言与行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诗歌中那些议论抒情的词与句就像一个人直接流露心声的“言”,而诗中的一个个意象就是能反映诗情的一举手、一投足。所以,要彻底读懂考场中的这个“陌生人”,就要抓住诗中直接流露情感或表明态度的词句,细细品味诗中的一系列意象。如欧阳修的《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此诗直接流露情感与态度的词句是最后一句,“无奈”“思家”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最后,我们按上述三个“识人之道”来综合解读下面这道诗歌鉴赏题,就会发现,识人之道也是赏诗之道。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要做好这道题,无疑首先得读懂这首诗。
  首先看“眼”——标题“咏素蝶诗”,应该是咏物诗,表现手法一般是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蝶,让人想到春天蝶舞丛中的生机;素,即白色。
  再窥“足”视“尾”——注释,从“恃才傲物”可知“素蝶”之“素”传达出的应是“高洁”之意。
  最后闻“言”观“行”:诗中直接流露情感态度的词有“随”“避”“幸”“欲”,流露出对“绿蕙”“ 嘉树”等的喜爱,对“雀”“风”的厌恶;意象“绿蕙”,由成语“蕙质兰心”可知蕙与兰均为香草,意象“青薇”,自古就有伯夷、叔齐拒食周粟采薇的典故,由此可领会首联应是表达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追求,颈联中的“花”“树”与尾联中的“芳华”“嘉树”这一系列相似意象都流露出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坚守之情。而首联中的“雀”与颔联中的“风”,应是指注释中的“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中的“小人”或黑暗势力。
  如此三步读下来,此诗已读懂,再做题自是容易了。
  在考场中以识人之道来解读古诗词,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有效方法,但无论是识人还是读诗,方法与技巧的娴熟须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说的就是这个理。我们在熟知相关考点内容及答题范例的基础上,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与训练中多尝试以识人之道解读古诗词,相信在高考考场上,我们一定会“等闲识得”古诗“面”。
其他文献
1. 若椭圆[x22+y2m=1]的离心率为[12],则[m]=( )  A. [3]B. [32]  C. [83]D. [83]或[32]
期刊
1. 已知随机变量[ξ]满足条件[ξ~B(n,p)],且[E(ξ)=2,D(ξ)=125],则[n]与[p]的值分别为( )  A. 16与[45] B. 20与[25]  C. 15与[45] D. 12与[35]
期刊
数学学习的精髓在于探索和创新,在学习中应该做到不断发现新问题、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提出新观点、获得新结论,以备不时之需.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 在正确解答题目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适当的改变或创新后再求解,这样既有利于培养自己在解题中的主动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同学们站在命题者的高度把握试题,看透问题的
期刊
【考情分析】  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和最新考纲的分析,2011年的高考备考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文化扩散原理和文化景观原理解释文化的地理分布,讨论文化、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根据现代旅游的特点分析旅游活动的作用和意义;2.联系与文化相关的重大热点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说明问题的根源及发展过程,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现实旅游资源理解旅游欣赏的要点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特性;3.
期刊
【考情分析】本专题在最近两年的文科综合能力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1.从考查内容上看,着重考查地质灾害、水资源、能源、自然带、海水盐度和洋流。2011年高考命题可能将区域地理与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考查。2.本专题大多以综合题为主,要求能正确阅读区域分布图、发展过程图,着重考查读图分析能
期刊
考情分析  除与椭圆有类同的重点及考点之外,在高考中还经常考查双曲线独有的性质渐近线,以双曲线为载体考查其方程和性质.  命题特点  双曲线类型问题与椭圆类型问题类似,因而研究方法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如“利用定义”“方程观点”“直接法或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数形结合”等.但双曲线多了渐近线,问题变得略为复杂和丰富多彩.  1.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应用  例1 在[△ABC中,B(4,0),C(-4,
期刊
考情分析  导数是刻画函数变化率的一个数学量,它是研究函数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凡是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几乎都可以用导数解决.导数在高考中的作用在不断增强,高考对导数计算的要求贯穿于导数有关的每一道题目之中.从统计情况看,有一小或二小题或解答题的一小题,5至10分,大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一般为基础过关题.从考查内容上看,试题常以考查导数、定积分的定义及其运算,尤其是导数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解相
期刊
试卷满分:100分 检测限时:45分钟  一、教材知识梳理(20分,前5题每小题3分,第6题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guǎng) 旋涡 荡漾 穿流不息  B. 反馈 撕打 漫游 奔跑追逐(zú)  C. 嬉闹 露脊鲸 湮没(yān) 北极渡鸦  D. 汲取 畏葸(sī) 尾鳍(qí) 兴高彩烈  2. 下列句中
期刊
试卷满分:150分 检测限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坯(pī)子 瀽(jiǎn)水 装模(mú)作样 少(shāo)安毋躁  B.征辟(pì) 脑髓(suǐ) 唯(wéi)命是从 脍(kuài)炙人口  C.褊(biǎn)狭 侘傺(chì) 呼天抢(qiāng)地 敛声屏(bǐng
期刊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关键在于探究诗“情”(“理”可视为特殊之“情”)。人贵直,文贵曲,诗词罕有单纯的直抒胸臆,多是间接抒情,而借景抒情最为常见。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辨景析情应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诗词中景与情有乐哀之分,景与情之间又有正面烘托与反面衬托之别。  正面烘托又分乐景抒乐情与哀景抒哀情两种。前者如赏析《骤雨》“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