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能为初中和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能增强学生理性思维。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相关思想方法的渗透,应努力优化教学设计,将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注重课堂练习,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升策略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分析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局限于教材内容,授课内容脱离实际
俗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一种载体。有些教师太过于注重教材,将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和考试内容的唯一参考对象,忽略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將其转化为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往往导致本末倒置,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课堂效率低下。
(二)忽视思维训练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未等学生充分思考便急于给出解题思路,甚至给出答案。这不仅容易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提供太多的提示还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固化思维方式,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教与学缺乏有效的互动与联系
教学包括教与学,这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同样是错误的。然而现在的课堂上还存在一些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一种表现是在课堂上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另外一种表现是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将“寓教于学”完美融入课堂,在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就更少了。
二、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课前做好准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课前做大量准备工作。课堂时间是宝贵的,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内容可以放在课前完成。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角形,并且将每一个角用不同的彩色画笔标记清晰,裁剪好。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自己动手拼一拼,然后和同桌拼一拼,相互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和同桌的三角形不能拼成为一个平角。这样能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思维碰撞的时间,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将生活融入课堂,增强趣味性
将生活中的实践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将教材上一个个抽象的定理、定律、公式等问题内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模型。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比如在讲解“正负数”这个知识点时,学生难以理解负数的概念。笔者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比如:某一天的温度为9℃时,水呈现液态,我们记为+9℃;当某一天的温度为零下6℃时,水呈现固态,我们记为-6℃。其中+9℃和-6℃我们称为正数和负数。零度是水呈固体和液体混合的状态,我们把零定义为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以零为分界线。
(三)注重思维培养,做到举一反三
数学是一种思想的培养,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一一讲解,因此要重点教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跳出来选择其他的解题方法,最终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讲授梯形面积的问题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梯形模型,相互讨论梯形的特点。然后思考梯形可以分为之前学习过的哪些图形,并且动手将其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梯形的面积,为后期学习几何的证明奠定基础。
同时,在平常的练习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学生自己的一些解题思路或者方法,有的可能和教材上的算法不一样,甚至在逻辑上也难以理解,作为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帮助,不要直接加以否定,要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逻辑也就可能不一样,我们不能禁锢于教材的解法,给予学生探索新知的机会,这样,学生以后遇到问题才会举一反三。随着知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对这些方法加以比较,求最优、最简算法,学生也会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主动优化、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上。比如在讲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六一”儿童节评委给参赛队打分,分别为87、93、88、92、85、90,计分规则为减去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求剩下分数的平均数。
首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出结果,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将学生的结论总结归纳,加深学生记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美妙。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知识的讲解,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自己的讲解,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五)注重课堂练习,加强知识回顾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是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的体现方式。缺乏适当的课堂练习,就不能称之为一节完整的课堂。由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给学生布置相同的题目,需要教师多做一些准备。在课前,根据学生以往的成绩和表现,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为接受能力比较强的,以此类推。对于第一小组,开放性的题目所占比例应该大些;第二小组则基础概念性的题目比重大些;第三组主要是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练习题为主。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学生,让其在目前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六)课后认真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每一节课后,教师都应该认真反思。第一是反思教材,现在的教材编写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义和目的,因此我们要选用其精华,加之课堂实践后的学生反馈,形成自己的“活页教材”。第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学生明白反思的意义和价值。一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反思,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视角和方法,争取不让学生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
(七)提升教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的教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如果教师仍然局限于自己原有的知识,只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教师要有一种紧迫感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一是主动学习相关论文和著作,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二是要积极参加学校或者其他机构举办的讲座或者交流会,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成功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上。
三、结语
数学来源于实践,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学习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引导工作,课后及时地反思,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高全长.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学周刊,2018(08).
[2]杨荣兴.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学周刊,2018(1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升策略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分析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局限于教材内容,授课内容脱离实际
俗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一种载体。有些教师太过于注重教材,将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和考试内容的唯一参考对象,忽略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將其转化为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往往导致本末倒置,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课堂效率低下。
(二)忽视思维训练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未等学生充分思考便急于给出解题思路,甚至给出答案。这不仅容易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提供太多的提示还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固化思维方式,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教与学缺乏有效的互动与联系
教学包括教与学,这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同样是错误的。然而现在的课堂上还存在一些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一种表现是在课堂上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另外一种表现是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将“寓教于学”完美融入课堂,在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就更少了。
二、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课前做好准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课前做大量准备工作。课堂时间是宝贵的,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内容可以放在课前完成。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角形,并且将每一个角用不同的彩色画笔标记清晰,裁剪好。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自己动手拼一拼,然后和同桌拼一拼,相互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和同桌的三角形不能拼成为一个平角。这样能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思维碰撞的时间,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将生活融入课堂,增强趣味性
将生活中的实践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将教材上一个个抽象的定理、定律、公式等问题内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模型。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比如在讲解“正负数”这个知识点时,学生难以理解负数的概念。笔者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比如:某一天的温度为9℃时,水呈现液态,我们记为+9℃;当某一天的温度为零下6℃时,水呈现固态,我们记为-6℃。其中+9℃和-6℃我们称为正数和负数。零度是水呈固体和液体混合的状态,我们把零定义为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以零为分界线。
(三)注重思维培养,做到举一反三
数学是一种思想的培养,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一一讲解,因此要重点教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跳出来选择其他的解题方法,最终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讲授梯形面积的问题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梯形模型,相互讨论梯形的特点。然后思考梯形可以分为之前学习过的哪些图形,并且动手将其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梯形的面积,为后期学习几何的证明奠定基础。
同时,在平常的练习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学生自己的一些解题思路或者方法,有的可能和教材上的算法不一样,甚至在逻辑上也难以理解,作为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帮助,不要直接加以否定,要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逻辑也就可能不一样,我们不能禁锢于教材的解法,给予学生探索新知的机会,这样,学生以后遇到问题才会举一反三。随着知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对这些方法加以比较,求最优、最简算法,学生也会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主动优化、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上。比如在讲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六一”儿童节评委给参赛队打分,分别为87、93、88、92、85、90,计分规则为减去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求剩下分数的平均数。
首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出结果,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将学生的结论总结归纳,加深学生记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美妙。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知识的讲解,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自己的讲解,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五)注重课堂练习,加强知识回顾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是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的体现方式。缺乏适当的课堂练习,就不能称之为一节完整的课堂。由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给学生布置相同的题目,需要教师多做一些准备。在课前,根据学生以往的成绩和表现,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为接受能力比较强的,以此类推。对于第一小组,开放性的题目所占比例应该大些;第二小组则基础概念性的题目比重大些;第三组主要是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练习题为主。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学生,让其在目前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六)课后认真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每一节课后,教师都应该认真反思。第一是反思教材,现在的教材编写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义和目的,因此我们要选用其精华,加之课堂实践后的学生反馈,形成自己的“活页教材”。第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学生明白反思的意义和价值。一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反思,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视角和方法,争取不让学生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
(七)提升教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的教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如果教师仍然局限于自己原有的知识,只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教师要有一种紧迫感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一是主动学习相关论文和著作,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二是要积极参加学校或者其他机构举办的讲座或者交流会,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成功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上。
三、结语
数学来源于实践,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学习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引导工作,课后及时地反思,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高全长.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学周刊,2018(08).
[2]杨荣兴.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学周刊,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