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在教学中该注意些什么呢?怎样才能上出一节好的古诗教学课呢?
一、课始,以趣味为导引
古诗教学导入,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引发学生兴趣。如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课时,可先用课件展示诗人年青时离开家乡意气风发的样子,并旁白:“今天我已20岁了,我要离开家乡去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再用课件展示诗人暮年归来两鬓斑白的样子,同时加旁白:“今年我60岁了,我又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看我有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 ”同学们一听都踊跃发言,有的说:“胡子变白了”;有的说:“说话的声音没变”……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时,再引导孩子们理解“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就很容易了。
再如教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以“趣”导入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讲解,以形态为手段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师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特别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师的语感、姿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师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总之,我们应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观形象性的刺激,使教学手段更加形态化。
三、领悟,以情感为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师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再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情。教师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牙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我们应以趣味为导引入门、以形态为手段讲解内容、以情感为纽带领悟意蕴,以“三部曲”方式引导学生爱学古诗、乐学古诗并且会学古诗,从而使古诗这一璀璨名珠真正在学生心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一、课始,以趣味为导引
古诗教学导入,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引发学生兴趣。如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课时,可先用课件展示诗人年青时离开家乡意气风发的样子,并旁白:“今天我已20岁了,我要离开家乡去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再用课件展示诗人暮年归来两鬓斑白的样子,同时加旁白:“今年我60岁了,我又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看我有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 ”同学们一听都踊跃发言,有的说:“胡子变白了”;有的说:“说话的声音没变”……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时,再引导孩子们理解“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就很容易了。
再如教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以“趣”导入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讲解,以形态为手段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师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特别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师的语感、姿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师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总之,我们应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观形象性的刺激,使教学手段更加形态化。
三、领悟,以情感为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师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再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情。教师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牙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我们应以趣味为导引入门、以形态为手段讲解内容、以情感为纽带领悟意蕴,以“三部曲”方式引导学生爱学古诗、乐学古诗并且会学古诗,从而使古诗这一璀璨名珠真正在学生心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