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i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颈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甚至纤维环破裂,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三种手段,其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作为微创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及安全系数高等优势[1],故在疼痛科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臭氧具有消炎止痛作用[2],但目前臭氧在颈椎间盘中的应用研究尚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全球儿童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预后十分重要.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取得新的突破,随之也推动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与治疗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辅助技术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图像分析相结合,能在保障一定准确性的同时提高此病筛查的效率,降低筛查成本.本文中笔者就人工智能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中基于计算机的图像分析、自动筛查与诊断、病情监测及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智能诊断与治疗提
目的 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行肺移植且围手术期应用ECMO的受者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肺移植中心行肺移植且围手术期应用ECMO的390例肺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CMO置管方式不同将受者分为V-A组(n=244例)和V-V组(n=146例);根据受者术后ECMO支持时间是否>72 h将术后应用ECMO受者分为未延长组(≤72 h)和延长组(>72 h),并将延长组受者根据ECMO置管方式分为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