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五年的教学,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对差生的转化。
历史教学中的差生转化,一直就是令我头痛的问题,我认为转化差生是班级乃至学校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因此,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教师这一职业面对的总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的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有的贪玩好耍成绩落后、有的学得轻松愉快、有的则花九牛二虎之力……但是在学校不论学生的表现如何,我们习惯以成绩为依据把学生划分为优生和差生。我们为优生欣喜,为差生苦恼。在教学中老师们一直在高呼转化差生,把转化差生作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措施,想方设法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转化后进生不但是班主任也是学科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那么,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差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呢?
一、历史教学中差生的主要特征
1.1 学习兴趣淡薄、记忆力和注意力差。
历史学科和其他科不同的是有很强的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学生通过对文字资料感知到的历史事实是空洞的抽象的,时间地点是枯燥的,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历史。有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对我说,如果没有中考压力的话,他将不学历史。这是一位品学皆优学生的真实想法。至于差生来说更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则缺乏兴趣。他们记忆知识速度慢,持久性不长。有的学生表现出“记得快、忘得也快。”常感到开卷则了然,闭卷则茫然,出现学前忘后的现象,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差,准确性低。他们的注意力差,无论是上课或做作业都难以聚精会神,带有明显情绪,抗干扰的能力差,有时教室内一点细微的声音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1.2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这是大部分差生的共同特征。在学习上,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也缺乏顽强的意志和上进心。他们既不愿与同学交往和探讨,也不愿与老师交往和探讨,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往往自卑、自暴、自弃。
1.3 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结构不合理。
他们对教材中要求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常常混淆,答题时颠三倒四。另外对历史知识中的理论不能理解,形不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能举-反三,触类旁通,造成学习困难。 1.4 课堂内外学习效率低。
在课堂上,他们基本不会做笔记,更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意识,只注重结论,不深究因果关系,不善于发散思维,把握不住知识的显性联系,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在课后,因其他科目任务重,压力大,对历史是无暇顾及,往往不会及时复习、巩固,不善于归纳、整理知识,不会及时去钻研、解决疑难问题,遇到困难消极等待。有的虽然收集了成堆的复习资料,但却缺乏驾驭资料的能力,要么陷于资料尤其题海中出不来,要么将资料弃而不用。
二、历史教学差生形成的原因
我认为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学生思想、意志、品质、态度上的问题。既有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主观上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我观察过许多差生发现:造成许多差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使其无法学习,事实上是他们根本不愿学,有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表现为学习无目的、不自觉、不专心、贪玩、消极应付作业等。有的是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害怕失败,有的是在小学成绩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尊敬。而到了初中后由于不习惯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又害怕失去老师的喜爱,导致自卑消极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消极情绪和消极情感的存在,是造成差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有的学生学法不当,信心不足。
2.2 有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其实每个学生在进学校第一天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学好每一门科目,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总是不断地遭到挫折,从而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训斥,自尊心不断地受到伤害,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严重,从而产生消极厌学情绪。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生自暴自弃,胸无大志,学无劲头,这种心理严重地妨碍了学习。由于学校和老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经常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用言语刺激,大伤学生的人格尊严,使有的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立情绪,他们往往通过破坏纪律来发泄不满,对学习和老师采取对抗态度,用粗暴的言行来顶撞家长和老师对他的批评,造成师生情感欠融洽,关系紧张 。这种对立情绪使之成为纪律和学习都差的双差生。有的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实行“平均主义”、“一刀切”,不能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讲课缺少吸引力,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昏昏欲睡。都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3 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是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学校周边的网吧、茶馆(赌场)、游戏厅无不影响和吸引这学生的眼球。社会中读书无用论的流行,无情的现实,让他们感觉无前途。读不读书都一样,大学生同样失业,同样找不到工作。而很多学历不高的人同样当老板,同样可以找钱过日子。有的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只要求学生长大,初中能毕业,就可以出去找钱了。
2.4 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影响。历史枯燥无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距离我们很远,距离学生更遥远。知识点又多,人物、时间、意义、影响、性质等都容易混淆。初一、二考试大都要死记硬背,更让学生心烦。我想如果不是初三考试是开卷的话,厌倦历史学习的人会更多。
三、转化差生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就学科教学而言,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3.1 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以育人为己任,要像爱护自己子女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差生”,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大胆发问。要从内心深处发现他们的缺点和可爱之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找回自尊,树立信心,增强毅力。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也切忌指责、当面呵斥、讽刺挖苦,以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造成师生对立,使结果事与愿违。几年的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在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平等的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交朋友,真诚的和他们交心谈心,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相信你,从而喜欢你的学科,俗话说的好,爱屋及乌嘛。
3.2 采取各种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历史,必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我的主要方法是:
3.2.1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我校多媒体使用时间并不长,学生对多媒体本身就有兴趣和好奇心。每次上多媒体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也可以用音乐、图片、讲故事等创设情景。
3.2.2 通过精心的设问,产生兴趣。中国有一句古话:“善教者,必善问”。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每次上课,我都会精心设置问题,尽量把问题问的简单、清楚。3.2.3 通过讲故事,调动兴趣。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4 课堂设置一些活动,培养兴趣。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步完成了自主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主要的活动形式是讨论、辩论、抢答、知识竞猜等。
3.2.5 结合实际,借古喻今,察往思来,巩固兴趣。历史课上,我总告诉学生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学习历史必须要把现实结合起来。
其他如通过活跃课堂气疯,教师运用丰富而感染力的语言,适当的表情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也尝试过叫学生当小老师,有学生自己讲,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3.3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我觉得培养差生的自信心从信任开始 让差生明白他们可以信任教师,教师是靠的住的,是可以依赖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感情上做到爱差生,尊重差生,与差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敢于发表自己的任何见解,特别是对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差生更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自信心还应应与学生交朋友,与差生交朋友是帮助差生建立自信心的一种好方法。
我相信,只要教师心中有“差生”,肯多花心血,多数“差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有的甚至可以转化为优等生。
历史教学中的差生转化,一直就是令我头痛的问题,我认为转化差生是班级乃至学校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因此,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教师这一职业面对的总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的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有的贪玩好耍成绩落后、有的学得轻松愉快、有的则花九牛二虎之力……但是在学校不论学生的表现如何,我们习惯以成绩为依据把学生划分为优生和差生。我们为优生欣喜,为差生苦恼。在教学中老师们一直在高呼转化差生,把转化差生作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措施,想方设法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转化后进生不但是班主任也是学科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那么,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差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呢?
一、历史教学中差生的主要特征
1.1 学习兴趣淡薄、记忆力和注意力差。
历史学科和其他科不同的是有很强的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学生通过对文字资料感知到的历史事实是空洞的抽象的,时间地点是枯燥的,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历史。有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对我说,如果没有中考压力的话,他将不学历史。这是一位品学皆优学生的真实想法。至于差生来说更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则缺乏兴趣。他们记忆知识速度慢,持久性不长。有的学生表现出“记得快、忘得也快。”常感到开卷则了然,闭卷则茫然,出现学前忘后的现象,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差,准确性低。他们的注意力差,无论是上课或做作业都难以聚精会神,带有明显情绪,抗干扰的能力差,有时教室内一点细微的声音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1.2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这是大部分差生的共同特征。在学习上,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也缺乏顽强的意志和上进心。他们既不愿与同学交往和探讨,也不愿与老师交往和探讨,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往往自卑、自暴、自弃。
1.3 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结构不合理。
他们对教材中要求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常常混淆,答题时颠三倒四。另外对历史知识中的理论不能理解,形不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能举-反三,触类旁通,造成学习困难。 1.4 课堂内外学习效率低。
在课堂上,他们基本不会做笔记,更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意识,只注重结论,不深究因果关系,不善于发散思维,把握不住知识的显性联系,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在课后,因其他科目任务重,压力大,对历史是无暇顾及,往往不会及时复习、巩固,不善于归纳、整理知识,不会及时去钻研、解决疑难问题,遇到困难消极等待。有的虽然收集了成堆的复习资料,但却缺乏驾驭资料的能力,要么陷于资料尤其题海中出不来,要么将资料弃而不用。
二、历史教学差生形成的原因
我认为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学生思想、意志、品质、态度上的问题。既有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主观上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我观察过许多差生发现:造成许多差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使其无法学习,事实上是他们根本不愿学,有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表现为学习无目的、不自觉、不专心、贪玩、消极应付作业等。有的是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害怕失败,有的是在小学成绩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尊敬。而到了初中后由于不习惯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又害怕失去老师的喜爱,导致自卑消极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消极情绪和消极情感的存在,是造成差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有的学生学法不当,信心不足。
2.2 有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其实每个学生在进学校第一天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学好每一门科目,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总是不断地遭到挫折,从而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训斥,自尊心不断地受到伤害,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严重,从而产生消极厌学情绪。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生自暴自弃,胸无大志,学无劲头,这种心理严重地妨碍了学习。由于学校和老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经常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用言语刺激,大伤学生的人格尊严,使有的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立情绪,他们往往通过破坏纪律来发泄不满,对学习和老师采取对抗态度,用粗暴的言行来顶撞家长和老师对他的批评,造成师生情感欠融洽,关系紧张 。这种对立情绪使之成为纪律和学习都差的双差生。有的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实行“平均主义”、“一刀切”,不能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讲课缺少吸引力,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昏昏欲睡。都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3 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是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学校周边的网吧、茶馆(赌场)、游戏厅无不影响和吸引这学生的眼球。社会中读书无用论的流行,无情的现实,让他们感觉无前途。读不读书都一样,大学生同样失业,同样找不到工作。而很多学历不高的人同样当老板,同样可以找钱过日子。有的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只要求学生长大,初中能毕业,就可以出去找钱了。
2.4 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影响。历史枯燥无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距离我们很远,距离学生更遥远。知识点又多,人物、时间、意义、影响、性质等都容易混淆。初一、二考试大都要死记硬背,更让学生心烦。我想如果不是初三考试是开卷的话,厌倦历史学习的人会更多。
三、转化差生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就学科教学而言,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3.1 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以育人为己任,要像爱护自己子女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差生”,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大胆发问。要从内心深处发现他们的缺点和可爱之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找回自尊,树立信心,增强毅力。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也切忌指责、当面呵斥、讽刺挖苦,以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造成师生对立,使结果事与愿违。几年的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在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平等的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交朋友,真诚的和他们交心谈心,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相信你,从而喜欢你的学科,俗话说的好,爱屋及乌嘛。
3.2 采取各种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历史,必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我的主要方法是:
3.2.1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我校多媒体使用时间并不长,学生对多媒体本身就有兴趣和好奇心。每次上多媒体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也可以用音乐、图片、讲故事等创设情景。
3.2.2 通过精心的设问,产生兴趣。中国有一句古话:“善教者,必善问”。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每次上课,我都会精心设置问题,尽量把问题问的简单、清楚。3.2.3 通过讲故事,调动兴趣。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4 课堂设置一些活动,培养兴趣。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步完成了自主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主要的活动形式是讨论、辩论、抢答、知识竞猜等。
3.2.5 结合实际,借古喻今,察往思来,巩固兴趣。历史课上,我总告诉学生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学习历史必须要把现实结合起来。
其他如通过活跃课堂气疯,教师运用丰富而感染力的语言,适当的表情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也尝试过叫学生当小老师,有学生自己讲,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3.3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我觉得培养差生的自信心从信任开始 让差生明白他们可以信任教师,教师是靠的住的,是可以依赖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感情上做到爱差生,尊重差生,与差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敢于发表自己的任何见解,特别是对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差生更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自信心还应应与学生交朋友,与差生交朋友是帮助差生建立自信心的一种好方法。
我相信,只要教师心中有“差生”,肯多花心血,多数“差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有的甚至可以转化为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