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返联合国看中国外交40年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0周年。40年来,中国外交一直坚定地维护着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令世界瞩目的重大贡献。
  
  重返联合国:“没有想到”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郑重昭告全世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1950年2月8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国政府决定,愿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如果是联合国会员国,必须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唯一合法代表,必须赞成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然而,联合国创立后,主要被美国等国操纵。有关国家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多次向联合国大会提出议案,却遭到美国等国的阻挠。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在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的情势下,在美国深陷侵越战争的困境中,他把目光投向中国。1971年7月9日至11日,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总理与他进行了会谈。基辛格告诉周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将走向同中国关系正常化,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如果美国听任台湾失去联合国的席位,将使尼克松总统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1971年10月25日夜,经过8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的会议,联大终于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两国缺席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即2758号决议。在表决之前,国民党的“外交部长”跑上讲台宣布“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然后匆匆离开会场。
  在首都北京,10月26日显得很平静。晚上9点多。毛主席在中南海约见了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乔冠华、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和唐闻生。
  主席坐在沙发上,满面笑容。他指着在美国出生的唐闻生说:小唐呀,密斯南希·唐,你的国家失败了呀,看你怎么办哪?
  在大家的欢笑声中,主席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情况,一面看,一面说: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这个胜利我没有想到,美国的计算机失灵了。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那就没有道理了。不高兴的人也有,“蒋委员长”就是头一个。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新篇章,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4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发展、人权社会、军控裁军、条约法律等各领域工作,反映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是中国不断融入国际体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生动写照,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极大丰富了联合国的理念和实践,推动了联合国的进步。
  中国的联合国外交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始终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二是始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三是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四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建设性、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五是始终致力于推动多边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告别“革命外交”,转向“发展外交”
  
  1978年到198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开启阶段,也是中国外交由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尊严而战斗的“革命外交”,向全力促进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外交”转变的阶段。
  首先是宏观战略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尖锐对立,中美关系有所发展,但并不顺利。美国指望中国容忍其在台湾问题上的某些行为,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开始改善中苏关系,对过去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进行修正。1982年后,中国确立了不结盟的战略方针。1986年3月,中国领导人将这一方针阐述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在外交路线方面,中国领导人重新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将之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总方针、总原则,并且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完善。
  中国领导人紧紧把握当时世界范围内最根本的问题,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有前瞻意义的外交理论: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大战可能打不起来;对战争危险不能掉以轻心,但是和平的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两个超级大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改革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与中国经济建设成就一样激动人心,取得累累硕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正式大使级外交关系。1989年5月,以戈尔巴乔夫访华为标志,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国和重要战略力量的关系实现全方位改善的同时,中国对外交往得到极大扩展。到1989年5月,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为128个,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27个。
  
  打破封锁,融入世界
  
  1989年“六四”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全面制裁,加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环境恶化,使中国外交受到严峻的挑战。
  在历史变化的重要时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洞察力、驾驭全局的控制力,深刻而及时地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这就是: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在打破外交封锁的斗争中,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坚持原则,决不妥协,但同时注意掌握“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中国反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制裁,但不寻求与西方对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对苏东国家社会制度的改变,不以意识形态来决定亲疏,而是尊重这些国家人民自己的选择,继续发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
  在这一阶段,中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备受世界瞩目。中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改变得很快;在国际上,中国外交表现出的平等合作特点受到赞赏,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表现出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对合作共赢目标的追求,中国的和平国家形象不断提升。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以建设性姿态融入世界的进程开始提速。经过十几年的外交谈判,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外交影响不断扩大,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到2002 年底增加到167个。中国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经贸关系。
  
  力推“民本外交”,促建“和谐世界”
  
  进入新世纪,中国国力大增,对外关系大发展,中国和国际体系的融合前所未有,中国外交开始向“和谐外交”变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内政和外交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内政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2004年3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被写入《宪法》。外交上,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纽约联合国大会发言时,提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代表中国提出了新的世界发展观,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2007年,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被正式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展示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做负责任大国的信心和决心。
  与经济发展成果交相辉映的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影响力。这一点在多边外交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世界上的主要问题,如经贸问题、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核问题、反恐等,都离不开中国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亮相国际舞台,成为国际组织的高官。
  这几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更加务实和注重人性,更加关切普通百姓的生计与愿望,更加适合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这一特点,可用8个字概括,即“以人为本,外交为民”。从2003年9月起,外交部定期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外交部官员多次在外交部网站上回答网民的提问,使网站成为点击率最高的部委网站之一;外交部多次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在所罗门群岛、东帝汶、黎巴嫩和汤加等地实施撤侨行动!2007年8月,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被媒体誉为中国正在走向“一个以民为本的大外交时代”。
  经过40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对联合国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中国对联合国的参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中国对联合国的未来和双方合作充满信心。中国必将为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编/木艮
其他文献
刚刚欢庆了我们党成立90周年,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2周年的喜庆日子。在这全球共仰、普天同庆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几十年来,是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前进的道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大胆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今后改革开放、复兴中华的新长征路上,不论国际风云
期刊
摆在我面前的是全国著名老摄影家游云谷最近出版的画册《鄱阳湖颂》,题头还有一行醒目的字:“一湖清水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翻开画册,里面是他精心拍摄和制作的96幅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彩色照片。当他将这本画册送给我的时候,我以先睹为快的心情翻了一遍,激动地说:“游老,看了你这本画册,没有到过鄱阳湖的人都会为她的魅力所倾倒啊!”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
期刊
他今年77岁,仍然工作在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老龄工作岗位上。他老伴说:“老头子退休17年,没有正儿八经在家呆过几天。他爱革命工作,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家还重要。”广大老年人说:“我们信任他,也敬重他,他那种退休不退岗的工作热情,让全镇老年人活得开心,养得静心,过得称心。”他说:“年龄可以退休,工作不能歇脚,身为党的干部,能干就要为党多作贡献。”他,就是闻名乐平市“退休不退岗”的众埠镇老龄委主任、20
期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说:“我的旅行箱里一直放着拉力器,无论到哪里出差我都带着,随时锻炼,这个习惯已经保持10年了……如果不去刻意锻炼,30岁开始人的肌肉便逐年减少,到75岁时会消失50%,这时慢性病想防也防不住了。”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引起慢性病的最重要因素是:不健康饮食和摄入热量过多、缺乏体育锻炼、吸烟等。绝大多数慢性病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预防的。  王陇德认为,我国
期刊
我记忆中的故乡,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末:黄土和石灰夯打成的简易平房、尘土飞扬的道路、吃番薯粥穿土布衫的父老乡亲……即便如此,我依然眷恋着它——永新县埠前镇三门村。去年秋天,我回了一趟故乡,屈指一算,离上次告别故乡去省城读书,已过去25年了。在这25年里,故乡的变化可真大啊!  汽车进入埠前镇境内,一派秀丽风光尽收眼底。远山林木苍翠,浓浓的黛绿把秋色涂抹得葱郁凝重:枝叶筛下的秋阳,铺成了金色的大道
期刊
我和老伴育有两儿两女。儿女们从小跟着我们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内乱”的艰苦岁月,所以深知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都能自爱自强,好学上进,孝顺父母。两个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回家时间少,但常打电话来对我和老伴嘘寒问暖。他们若出差或去外面旅游,动身前和到达目的地以及回到自己家里时,都会打电话把情况告诉我和老伴,以免我们的挂念。节假日,在外地的儿子、儿媳也尽可能常回家来看望我们。两个女儿和我们同
期刊
宣誓,是参加某一组织或担任某项任务时,在一定的仪式上当众宣读誓言,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决心。这是一种很庄严的仪式,它要求宣誓人说到做到,永不背叛。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一辈子共经历了3次宣誓。3次宣誓的誓言,对我人生观的形成、发展、巩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清楚地记得,1950年我在南昌一中读书时。参加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宣誓。那天,我和同班几位同学系上了红领巾,在少先队队旗前宣誓:“遵守队章
期刊
“花甲去已,夕阳青山歌盛世;悠闲自得,童颜鹤发乐余年。”这是笔者在江西永新县龙田乡龙田村落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墙上看到的一副楹联。这副楹联不只是写在纸上,也是龙田村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健身方式多样化    担任了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贺炳金最了解老年人,也最敬重老年人。为了给老年人搭建一个强身健体的良好平台,他从2007年12月开始筹划、提议,后来经村委干部会一致同意:以村委原陈旧的粮仓为基础
期刊
儿子大学毕业后,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手下有10多名员工,可谓事业有成。  一个月前,儿子打来电话说请我和老伴去外地旅游,景点任我们选,他可以开车陪我们去。我想也不想就一口拒绝了,因为我和老伴退休后,就一直住在乡下,并且爱上了这里。这里环境不错,幽静、空气又新鲜,而且邻里关系融洽,我和老伴哪舍得离开这里?更重要的是,儿子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工作较忙,如果我们去了,岂不是给儿子添
期刊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中国人欣赏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当你老去》中所描绘的爱情。但当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并正在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之际,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在思考“当我老去”这个问题时,所想到的问题却往往没有诗中的浪漫。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老龄化现状    《中国财经报》2011年9月1日的文章称,我国从1999年开始就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