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翔: 追逐梦想,不知归路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君翔,1989年生,聋人默剧演员。
  7岁那年就再也听不到声音的朱君翔对舞蹈有着特别的兴趣。初中时,他会去公园看别人跳街舞。爸爸知道后,便买来舞蹈光盘放给他看。听不到声音,朱君翔就把耳朵放在家里的两个大音响之间感受节奏的震动,模仿光盘里的人,慢慢学会了跳舞。
  2011年,朱君翔通过特殊教育进入天津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在那里,朱君翔参加了学校的舞蹈社团。作为舞者,听不到音乐不可避免地给他带来诸多不便。练习舞蹈时,他只能手握小音箱,自己感受音乐的节奏。更多的时候,他只能“在自己心里想象的节奏”里跳舞。因为感知不到音乐的风格,他常常因为跳得跟不上节奏而闹出笑话。2013年,朱君翔参加《舞动中国》第二季海选,一举获得天津站冠军,还进了总决赛前五名。因为比赛,他获得去台湾游学的机会。在那里,他接触了很多明星编舞老师和优秀舞者,成为职业表演工作者的梦想,在朱君翔心中发了芽。
  2015年朱君翔大学毕业,起初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工作一年左右,他就辞了职。他不打算安于现状,想趁着还有梦想去闯一闯,“正是一无所有,才想去拼一把”。2016年年末,朱君翔听说北京有个音乐剧在招募舞蹈演员,就试着去面试。虽然他听不见,但导演看他可以模仿,便让他进了组。从此,朱君翔开启了当舞蹈演员的北漂生活。后来,朋友把朱君翔引荐给了一位戏剧老师。朱君翔在跟老师学习戏剧期间,彻底迷上了默剧和各种表演技巧,“默剧比舞蹈更能自由和直观地表达自己”,爱上默剧是他漂在北京最大的收获。
  2018年回到广州后,朱君翔成立了“朱爷默剧工作坊”,吸引了一群默剧同好,他们对手语剧进行创作、编排与表演。谈及最初的梦想,朱君翔觉得,虽然这条路不容易,但他一直坚信办法比困难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一种幸福”。
  ■热议锐评:如果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会为你留一扇窗。如果窗也关上,那么,就請你把空调给打开吧!追梦的路上,除了努力,别无他方。
  ■素材运用:追梦路上;努力与收获;闯;最初的梦想;这也是一种幸福……
  (资料来源:《人物》公众号)
其他文献
史铁生曾调侃自己,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的写作土壤是肥沃的,也是残忍的。在他动笔之前,命运已对他有太多的不公,这本散文集的第一篇故事《我与地坛》便是写了他被判“轮椅终身制”之后的十五年里,是如何日日到地坛里消耗时光的。还记得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看到了这篇文章的节选,对于其中的片段印象之深刻,到如今也几乎能流畅诵读。  《我与地坛》是一篇我觉得值得全文背诵的文章,它的妙在于这不是灵光一
楼上住了对老夫妻,每当母亲去菜场买完菜回家时,总会感叹着说:“挺羡慕楼上的老两口的,幸福啊!”  想来也是,每次出门,都能看见二人不知从哪里又抱来一大包菜。爷爷推着买菜的小车,四个轮子,挺稳当。还别出心裁,在上面放了块板子,老太太便緩缓坐上去,两只手紧紧抱住胸前的菜,任由老伴儿推着自己,经过并不平整的路面。  那一刻,云给阳光使了个眼色,阳光瞬间明了,绕道白云身后,遮住身上散发的光芒,那一刻,即使
“孩子,你慢点走。”  烈日的强光在云脚边倾泻而下,使叶片上泛起了层层莹光。高温迫使出门买菜的外婆和我都是满头大汗,我不由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外婆的一声呼唤却在脑海后响起,为此,我停下了步伐。  外婆说,让我慢点走。  小时候,在她身后,在那片稻田里,在老家,我是不是也常对外婆这么说?  是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每一个丰收日,我都会和外婆去田里把零散的稻穗抱回家。回家的路上,稻谷飘香,秋风中夹杂着乡
晚风  夏日黄昏,总是让人平静而舒适。外婆家的晚风从广阔的河面上吹来。河边葱郁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晚风轻拂人们的发梢,微微飘动。河面泛起层层涟漪,还有夕阳的点点红光铺在上面,像一幅有了生命的油画。我搬来小板凳,坐在屋檐下,吹着晚风,望着远处南驰北往的火车。  ——黄霞《晚风》  蒲公英  踩着泥泞的小路,眼前撞入了一片片灿烂而明亮的小雪花。长腿的风似乎知道它们的愿望,轻轻吹出一口气,于是它们
星冉文学社是江苏省泰州市第一个中小学生文学社團,它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发出青春的光芒。星冉文学社为同学们的创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平台,多次开展校外采风活动,邀请名家讲学座谈,举行写作知识竞赛…… “星冉”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汇聚了一批又一批文学爱好者,星冉人必将以自己勤奋的努力,使星冉文学社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上班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她匆匆忙忙套上裙子,从家里走出来。为了赶时间,她居然疏忽了整理衣着——她身后的一部分裙摆被窝到了裙腰里。  这真的很gān( )尬。可她浑然不觉。即使来来往往有很多人盯着她看,她也毫不在意。因为相貌俊秀的缘故,素日就常有紧盯她看的人。她已经习惯了。  “喂,看看你的身后。”他身后的一位年輕人忽然提醒她。  她回头看了看,地上什么也没有。  她白了他一眼继续往前走。  “喂,看
读完朱鸿先生的《白原》,感触颇深。他爱故乡,爱白原,爱父老乡亲。同时在这深深的爱之中,又隐隐流露出反刍荒寒岁月里苦难生活的疼痛。  他爱故乡的土地。  他爱故土的广袤。文章开头,将故乡置于秦岭大环境中来写,把故乡的地理位置、高原的厚重大气,一并呈现。故乡独特的地貌,让人联想到茅盾笔下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伟大、雄壮、广袤,平静中呈现动态之美。他爱故乡的白原。在他饱含深情的笔触下,白原景象阔大,雄
人难免有浅薄一面,说话做事爱讨个好彩头。  作家席慕蓉说过一段她的心路,我一直记得。她少小离家,50岁之后才重回蒙古高原,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她准备了鲜艳的民族服饰。那大红、明蓝、艳黄……闪瞎人的眼。她身为都市女子,穿惯了黑白灰的素淡基调,一时觉得难以上身。  而真到了草原之上,一大片蔚蓝的天空,一大片青青的草原,看久了全是背景色。背景之上,又只有更加无影无形、无声无味的空气。她难以形容这辽阔而平静的
远方是家,袅袅升起的炊烟朦胧如梦,飘渺如烟。我载着压力,垂头丧气。在心中种子发芽的日子里,刚好遇见你。于是感恩,将种子埋下。  你朝我微微一笑,继续翻炸油饼。我拣了个干净地儿坐下,点了一份油饼伴荠菜汤,无聊出神。  阳光零碎地炸开了花,点缀着你泛着红晕的面颊。只见你娴熟地将油饼翻了个身儿,轻轻拍打。那油饼便在锅中滋滋地打着旋,松了,散了,却不失劲道,一只只个头不大,白里透着金黄,一层层紧挨着,沾了
看来盛夏只有清晨是凉的。约莫五六点光景,天翻着鱼肚白,微微带着点黄,我便闻到了小米粥的清香。  乡下的鸡狗是最耐不住性子的了,叫声响亮,融在薄薄的晨雾里。奶奶起早熬粥,紫砂锅里的小米粥咕嘟咕嘟,冒着奶白色。锅灶的另一边煮的是家养的土鸡蛋。夹上一筷子的腌菜,配着一口稀饭,一天的时光便是从碗筷的碰撞声开始了。吃过饭,我坐在外头的晨风里,消磨着时光。  “丫头,快尝尝我昨天新做的凉糕,喏,枇杷膏也是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