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还是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中,美术教育被社会、家长、学生认定为“副课”。事实上,美术是不参与考试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业影响不大,所以大多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不尽人意,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无法达到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协作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鉴于客观与主观的双重原因,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以“活动中体验中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术的真谛,在体验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促使其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验教学;美术素养;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19-01
一、创设体验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实施体验教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创设体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与环境互动,启发他们的四种不同能力,即具体体验能力、反思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主动实验能力,从而达到实施体验学习的目的。正如人们所说的“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在课前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最能打动学生的教学内容,或制作精美的工艺品,绘制漂亮的作品。在教学的“引入课题”环节,以饱满的热情努力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创设体验学习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除了注意课前调动学习气氛外,在美术课上,同样会用一双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学的“趣点”,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教学趣味的挖掘和营造上,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心地上美术课,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情趣。通过师生之间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二、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将体验转化为个性艺术表现
体验教学又分为显性体验教学和隐性体验教学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又是同步进行的,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辩证统一的:显性体验教学是把“设计·应用”、“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程设计成生动活泼的美术活动课,让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美化生活中去,体验美术的独特价值。隐性体验教学是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两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中,通过教师创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气氛和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由的创作表现和多样的欣赏评价活动,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
同一个年龄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影响,他们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如果对存在差异的学生却都按统一的模式或规格进行要求,可想而知,那只能是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
三、创新表现
(一)在民主平等的互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魅力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我会经常想些点子,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一些有关艺术家的生平趣事或经典作品,再拿到美术课上交流,让他们增广见识,分享乐趣。这样,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话”为“对话”,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二)联系生活,以情传情,体验美术的感染力。
以往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面对着精致漂亮的图片、面对着美仑美奂的经典石膏像,却是一脸的茫然,对美“熟视无睹”,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感动。这是因为以往的初中美术教育忽视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学生实际情况的需求,特别是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实,美术的情感发源于生活,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到生活的美丑现象,这种审美情感和态度有助于他们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热情。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尊重个体,张扬个性的艺术熏陶。
以往的初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造型训练,如学生学习素描要解决点、线、面、比例、结构、透视、构图;学习调子素描要懂得受光面、背光面、明暗交界线、高光、反光、投影;学习色彩要掌握原色、间色、复色、补色、明度、纯度、色相、冷暖对比;学习中国画要先了解白描、重彩、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鸟,等等。这样的灌输法,这样的训练法,会让学生越学越害怕,认为学美术一点都感受不到美,反而感到学美术是那么难、那么枯燥、那么恐怖的!我在美术教学时能承认学生的体验差异,尊重学生的体验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四)灵活使用教材,体验联系实际。
教材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待教材,做到既用“书”,又不惟“书”,我们要变“教美术课本”为“用美术课本教”,从“书中学”到“做中学”,变“教书”为“铸魂”,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采取联系实际地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上提供的许多有关美术的“话题”,引领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共同探究,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另外,对教材上提供的“话题”,还引导学生在“话题”的点上进行泛化,就如以石击水,激起层层的探究波澜。
【关键词】体验教学;美术素养;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19-01
一、创设体验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实施体验教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创设体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与环境互动,启发他们的四种不同能力,即具体体验能力、反思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主动实验能力,从而达到实施体验学习的目的。正如人们所说的“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在课前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最能打动学生的教学内容,或制作精美的工艺品,绘制漂亮的作品。在教学的“引入课题”环节,以饱满的热情努力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创设体验学习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除了注意课前调动学习气氛外,在美术课上,同样会用一双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学的“趣点”,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教学趣味的挖掘和营造上,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心地上美术课,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情趣。通过师生之间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二、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将体验转化为个性艺术表现
体验教学又分为显性体验教学和隐性体验教学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又是同步进行的,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辩证统一的:显性体验教学是把“设计·应用”、“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程设计成生动活泼的美术活动课,让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美化生活中去,体验美术的独特价值。隐性体验教学是在“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两个学习领域的美术课中,通过教师创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气氛和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由的创作表现和多样的欣赏评价活动,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
同一个年龄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影响,他们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如果对存在差异的学生却都按统一的模式或规格进行要求,可想而知,那只能是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
三、创新表现
(一)在民主平等的互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魅力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我会经常想些点子,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些与美术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一些有关艺术家的生平趣事或经典作品,再拿到美术课上交流,让他们增广见识,分享乐趣。这样,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话”为“对话”,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互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二)联系生活,以情传情,体验美术的感染力。
以往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面对着精致漂亮的图片、面对着美仑美奂的经典石膏像,却是一脸的茫然,对美“熟视无睹”,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感动。这是因为以往的初中美术教育忽视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学生实际情况的需求,特别是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实,美术的情感发源于生活,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到生活的美丑现象,这种审美情感和态度有助于他们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热情。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尊重个体,张扬个性的艺术熏陶。
以往的初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造型训练,如学生学习素描要解决点、线、面、比例、结构、透视、构图;学习调子素描要懂得受光面、背光面、明暗交界线、高光、反光、投影;学习色彩要掌握原色、间色、复色、补色、明度、纯度、色相、冷暖对比;学习中国画要先了解白描、重彩、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鸟,等等。这样的灌输法,这样的训练法,会让学生越学越害怕,认为学美术一点都感受不到美,反而感到学美术是那么难、那么枯燥、那么恐怖的!我在美术教学时能承认学生的体验差异,尊重学生的体验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四)灵活使用教材,体验联系实际。
教材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待教材,做到既用“书”,又不惟“书”,我们要变“教美术课本”为“用美术课本教”,从“书中学”到“做中学”,变“教书”为“铸魂”,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采取联系实际地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上提供的许多有关美术的“话题”,引领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共同探究,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另外,对教材上提供的“话题”,还引导学生在“话题”的点上进行泛化,就如以石击水,激起层层的探究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