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日大雪今日晴,荡平新冠厉风行。时不我待利家国,江城捷报慰平生。”2月15日,雨雪交加,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第一批治愈患者出院。第二天,天气晴好,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消化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暨山西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晓君和队友们收到了从陕西、山西送来的苹果和慰问信,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诗。
王晓君是一名年轻的“80后”医生,他和队友们先后支援江汉方舱医院、硚口武体方舱医院和袁家台医院。来武汉之前,作为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大夫,王晓君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上班。方舱医院是个新事物,他虽然曾经在山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有过类似的训练,但没有投入过实战。带着无数个疑问,怀着忐忑的心情,他在到达武汉的第二天走进方舱医院。
“领防护服、穿防护服、队友帮着在防护服背后写上名字……”2月6日20时,王晓君和两位同事冒雨走进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它挂着一个红底白字的牌子——江汉方舱医院。
因为带着眼镜和护目镜,眼前雾气很大,王晓君好不容易才找到入口,走进去又辨不清方向,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见着人就问“东区在哪儿”,好一会才找到所负责的病区。他们要管这个病区的一半病人,大约有200多名患者。穿着防护服没法用手机,病区里也没有表,工作起来便没了时间概念。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病人分不清医生和护士,王晓君不时为血氧饱和度低或者呼吸困难需要吸氧的患者寻找氧气瓶。“只要有人跟我说有病人不舒服,我都要去看。”王晓君说,作为这个病区所在班次的医疗组长,救助患者,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他责无旁贷。
方舱医院收治的虽是轻症病人,但是也有病情进展快的。一位64岁的阿姨血氧饱和度只有85%,没有一点力气,王晓君帮着护士把氧气瓶挪到床旁。病人吸氧之后,血氧饱和度达到95%,但是中断吸氧,监测数值马上就掉下来了。面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王晓君和另外兩名医生研究后,认为这位患者需要住院,进行更高级别的监护治疗,于是给她填报了“非轻症病人转出申请表”报给总值班人员,要求尽快安排转院。时间在忙碌中流逝,和前来接班的同事做完交接,王晓君和两位同事走出方舱,脱掉防护服,进行全方位消毒后,时间已是2月7日3时。按照程序,他们乘车抵达驻地后还要再次进行消杀处理,才能休息。“好好休息,明天继续战斗!”王晓君和同伴相互鼓劲。
王晓君的父母都是有着多年党龄的村医。他的父亲在20世纪70年代曾是一名军医。父亲深知,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共产党员必须义无反顾冲锋陷阵,尽己之长服务人民。“我在去往武汉的高铁上,才打电话告知父母去驰援的事。父亲听到后并不惊诧,好像在他的预料之中,只是嘱咐我做好防护。”谈到父亲,王晓君带着敬佩之情。而母亲就心细多了,她从电视上看到国家援外医疗队的队服和儿子穿的队服一样,以为儿子瞒着她去国外援助了,忙打电话询问情况。“当时正上夜班,我没接到母亲的电话,直到第二天早上下班后,哥哥才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的担心。”
“王于兴师日,修我甲兵戈。饮马江汉畔,剑指新冠毒。一道同风雨,共奏凯歌还。”王晓君所做的这首五言诗,正是千千万万个抗疫医护人员直面病毒的勇气和胸怀战“疫”必胜豪情的真实写照!
王晓君是一名年轻的“80后”医生,他和队友们先后支援江汉方舱医院、硚口武体方舱医院和袁家台医院。来武汉之前,作为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大夫,王晓君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上班。方舱医院是个新事物,他虽然曾经在山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有过类似的训练,但没有投入过实战。带着无数个疑问,怀着忐忑的心情,他在到达武汉的第二天走进方舱医院。
“领防护服、穿防护服、队友帮着在防护服背后写上名字……”2月6日20时,王晓君和两位同事冒雨走进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它挂着一个红底白字的牌子——江汉方舱医院。
因为带着眼镜和护目镜,眼前雾气很大,王晓君好不容易才找到入口,走进去又辨不清方向,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见着人就问“东区在哪儿”,好一会才找到所负责的病区。他们要管这个病区的一半病人,大约有200多名患者。穿着防护服没法用手机,病区里也没有表,工作起来便没了时间概念。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病人分不清医生和护士,王晓君不时为血氧饱和度低或者呼吸困难需要吸氧的患者寻找氧气瓶。“只要有人跟我说有病人不舒服,我都要去看。”王晓君说,作为这个病区所在班次的医疗组长,救助患者,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他责无旁贷。
方舱医院收治的虽是轻症病人,但是也有病情进展快的。一位64岁的阿姨血氧饱和度只有85%,没有一点力气,王晓君帮着护士把氧气瓶挪到床旁。病人吸氧之后,血氧饱和度达到95%,但是中断吸氧,监测数值马上就掉下来了。面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王晓君和另外兩名医生研究后,认为这位患者需要住院,进行更高级别的监护治疗,于是给她填报了“非轻症病人转出申请表”报给总值班人员,要求尽快安排转院。时间在忙碌中流逝,和前来接班的同事做完交接,王晓君和两位同事走出方舱,脱掉防护服,进行全方位消毒后,时间已是2月7日3时。按照程序,他们乘车抵达驻地后还要再次进行消杀处理,才能休息。“好好休息,明天继续战斗!”王晓君和同伴相互鼓劲。
王晓君的父母都是有着多年党龄的村医。他的父亲在20世纪70年代曾是一名军医。父亲深知,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共产党员必须义无反顾冲锋陷阵,尽己之长服务人民。“我在去往武汉的高铁上,才打电话告知父母去驰援的事。父亲听到后并不惊诧,好像在他的预料之中,只是嘱咐我做好防护。”谈到父亲,王晓君带着敬佩之情。而母亲就心细多了,她从电视上看到国家援外医疗队的队服和儿子穿的队服一样,以为儿子瞒着她去国外援助了,忙打电话询问情况。“当时正上夜班,我没接到母亲的电话,直到第二天早上下班后,哥哥才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的担心。”
“王于兴师日,修我甲兵戈。饮马江汉畔,剑指新冠毒。一道同风雨,共奏凯歌还。”王晓君所做的这首五言诗,正是千千万万个抗疫医护人员直面病毒的勇气和胸怀战“疫”必胜豪情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