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吟诵是中国古代一种口耳相传的美读古诗文的方法,是拉长了声音,用像唱歌似的声调来诵读古诗文。它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是鉴赏、创作古诗文的方法,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使其重回校园并发扬光大,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笔者领衔的上海市语委“十二五”科研项目“基于经典诵读的传统吟诵启蒙研究”,历经十余年,走出了一条传统吟诵回归校园的实践之路。
探索吟诵教学课型
一是学吟课,指在学习某篇古诗文时,学会一种新的吟诵调。教学流程为:熟读诗文—理解内容—教授吟诵。重点在“教授吟诵”上,或教师示范吟诵,或学生一句一句跟吟,或师生轮吟。
二是仿吟课,指在学会某种吟诵调后,模仿这种吟诵调套吟其他平仄相同、情感相似的作品。其教学流程为:回忆吟调—模仿学习—迁移吟调。如学会用戴君仁吟诵调吟诵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后,可以模仿、套吟岑参的《逢入京使》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等作品。
三是欣赏课,指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传统吟诵后,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吟诵作品,在比较、鉴赏中加深对吟诵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教学流程为:揭示话题—欣赏吟调—比较鉴赏。笔者在班级上过《走近“常州吟诵”》《“唐调”欣赏》等欣赏课。
提炼吟诵教学策略
其一,吟诵兴趣的激发。传统吟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陌生的艺术。一开始,可能出于好奇,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传统吟诵会逐渐产生疲劳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传统吟诵教学的首要因素。笔者提炼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激趣策略,如趣闻引领、趣听渲染、趣赏视频、趣演节目等。
其二,吟诵实践的互动。吟诵教学时,师生应合作互动,不能拘泥于教师领吟、学生跟吟的形式。互动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教师吟一句,学生吟几句;可以教师领吟,学生和吟;可以学生领吟,教师和吟;师生轮吟……除了师生互动,还可以生生互动,能者为师。
其三,吟诵规则的渗透。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渗透三条吟诵规则,一是依字行腔的规则,二是平长仄短的规则,三是同律通用的规则。掌握了规则就不会觉得开口是件难事了。
课程+活动,扩大辐射面
要讓传统吟诵在课堂中生根、开花、结果,培训吟诵种子教师是一项重要工作。笔者开发了上海市教师培训共享课程《传统吟诵师资培训》和嘉定区教师培训共享课程《中国式读书法——传统吟诵》,先后培训传统吟诵种子教师近百名。
笔者所在的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在校级拓展型课程中增设传统吟诵课程,安排项目组老师担任授课教师,组建学校“亭之韵”吟诵团,通过吟诵团培养一批善于吟诵的学生骨干。
学校在传统吟诵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经典诵读展演机制。自2006年起,至今已连续15年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吟诵”为主题的经典诵读会演活动。不但有嘉定区的教师前来观摩,还吸引了来自江苏、云南、青海等地的培训教师共同参与、交流、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也因此被评为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生古诗文阅读推广基地学校、上海市首批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学校。
此外,项目组还通过各种途径扩大传统吟诵研究成果的辐射范围。2018年,我们成功申报嘉定区第三批“燎原计划”推广项目,“传统吟诵:用声音传承经典”成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2020年,项目组积极参加“大道至简”首届少儿国学教育名校名师云端论坛,系统介绍了学校的特色课程“清吟雅诵古诗文”,并在上海多所学校开展成果推广孵化活动,使传统吟诵这一非遗文化薪火相传,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
目前中小学的传统吟诵教学尚处于自发的、非系统的、零敲碎打式的初始阶段。希望笔者的项目研究与实践之路,能为传统吟诵回归校园、走进课堂、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经验。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
探索吟诵教学课型
一是学吟课,指在学习某篇古诗文时,学会一种新的吟诵调。教学流程为:熟读诗文—理解内容—教授吟诵。重点在“教授吟诵”上,或教师示范吟诵,或学生一句一句跟吟,或师生轮吟。
二是仿吟课,指在学会某种吟诵调后,模仿这种吟诵调套吟其他平仄相同、情感相似的作品。其教学流程为:回忆吟调—模仿学习—迁移吟调。如学会用戴君仁吟诵调吟诵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后,可以模仿、套吟岑参的《逢入京使》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等作品。
三是欣赏课,指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传统吟诵后,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吟诵作品,在比较、鉴赏中加深对吟诵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教学流程为:揭示话题—欣赏吟调—比较鉴赏。笔者在班级上过《走近“常州吟诵”》《“唐调”欣赏》等欣赏课。
提炼吟诵教学策略
其一,吟诵兴趣的激发。传统吟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陌生的艺术。一开始,可能出于好奇,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传统吟诵会逐渐产生疲劳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传统吟诵教学的首要因素。笔者提炼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激趣策略,如趣闻引领、趣听渲染、趣赏视频、趣演节目等。
其二,吟诵实践的互动。吟诵教学时,师生应合作互动,不能拘泥于教师领吟、学生跟吟的形式。互动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教师吟一句,学生吟几句;可以教师领吟,学生和吟;可以学生领吟,教师和吟;师生轮吟……除了师生互动,还可以生生互动,能者为师。
其三,吟诵规则的渗透。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渗透三条吟诵规则,一是依字行腔的规则,二是平长仄短的规则,三是同律通用的规则。掌握了规则就不会觉得开口是件难事了。
课程+活动,扩大辐射面
要讓传统吟诵在课堂中生根、开花、结果,培训吟诵种子教师是一项重要工作。笔者开发了上海市教师培训共享课程《传统吟诵师资培训》和嘉定区教师培训共享课程《中国式读书法——传统吟诵》,先后培训传统吟诵种子教师近百名。
笔者所在的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在校级拓展型课程中增设传统吟诵课程,安排项目组老师担任授课教师,组建学校“亭之韵”吟诵团,通过吟诵团培养一批善于吟诵的学生骨干。
学校在传统吟诵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经典诵读展演机制。自2006年起,至今已连续15年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吟诵”为主题的经典诵读会演活动。不但有嘉定区的教师前来观摩,还吸引了来自江苏、云南、青海等地的培训教师共同参与、交流、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也因此被评为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生古诗文阅读推广基地学校、上海市首批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学校。
此外,项目组还通过各种途径扩大传统吟诵研究成果的辐射范围。2018年,我们成功申报嘉定区第三批“燎原计划”推广项目,“传统吟诵:用声音传承经典”成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2020年,项目组积极参加“大道至简”首届少儿国学教育名校名师云端论坛,系统介绍了学校的特色课程“清吟雅诵古诗文”,并在上海多所学校开展成果推广孵化活动,使传统吟诵这一非遗文化薪火相传,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
目前中小学的传统吟诵教学尚处于自发的、非系统的、零敲碎打式的初始阶段。希望笔者的项目研究与实践之路,能为传统吟诵回归校园、走进课堂、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经验。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