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别离,重想念
陵寝成香阜,禅枝出白杨。剑池留故事,月树即他方。
应世缘须别,栖心趣不忘。还将陆居士,晨发泛归航。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
你我本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的灵魂,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缘分是冥冥的上苍早就设定好的。正因不甘于流于世俗、泯然众人,在茶香诗情的牵引下,出生在不同年代、来自不同地方的我们相遇、相识、相交了,而且还是相见恨晚。和你以及一群像你这样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林下喝茶谈蒜、和诗酬唱,便胜却人间无数,逍遥胜似神仙。然而,恰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天下从来就没有不散的筵席。就算常常欢聚,也总会有曲终人散的一刻,杯沿的余温虽然犹存,可已然跃上眉梢眼角的离情别绪却令心在寒颤。
烟柳画桥的姑苏城外,矗立千年的虎丘塔下,风细细,水默默。古木参天的武丘寺前,烟笼雾锁的洲渚边,人依依,意迟迟。缁衣素袍的皎然,神色有些凝重地注视着面前两个人,一个是大理寺司直李纵,一个是陆鸿渐。他刚刚还和李纵在寺中有说有笑地题诗吟唱,可是,从寺中一出来,笑容就立刻从他脸上敛迹,因为过完了今天,离别就要逼近了。他欲说还休,无语凝噎,沉默良久,才淡淡地对鸿渐说道: “此次无锡之行,相去甚远,明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聚?鸿渐,请善自珍重!”一句珍重,淡得像一声叹息。鸿渐拂了拂衣袖,爽朗地笑道:“谢皎上人。羽向喜游山玩水,赏茗弄泉,此番幸随李司直之无锡,正合我意!乐哉乐哉!”又是一阵浓郁的沉默。“哎,皎上人,莫牵挂。我等由姑苏之无锡,舟行水路,一路顺风顺水,几个时辰便可抵达。”李纵仿佛猜出了他的心思,打破了沉默。“既然如此,贫僧就不多言,二公保重!”皎然道。“上人,我等暂先回房打点行装,告辞!”李、陆二人语罢,遂转身离开,只留下两片渐行渐远的背影。
他依然伫立,久久不肯离去。一千年多前,在他的脚下,相传曾是吴王阖间生时寻欢作乐的离宫、死时葬身埋骨的陵寝,如今它却成了清净庄严的伽蓝香阜,禅堂周围的白杨枝叶繁茂葱茏,亭亭如盖。这座武丘寺,原名虎丘寺,东晋时,司徒王句和弟司空王珉在此各自营造别墅,后舍宅为寺,分东、西两寺。入唐以来,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讳,遂改名成“武丘寺”。沉埋着“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的剑池,依旧清澈见底,剑气深寒,帝王将相、帝苑宫阙已作尘土,它却还完好地留存着千古兴废的前尘往事:天上的月桂也始终挂在遥不可及的远方,春去秋来,夏往冬还,千年不变地向人间播散着皎皎清辉,看着人间演替了无数个轮回。
天下有兴亡,世上有离合,人间有生死,这是万世不变的宇宙真理。缘生缘灭,相聚别离总是缘,总是天定,与其强求,不如随缘。一旦有了寄托的心灵,沉浸其中的乐趣就永远不会忘记。鸿渐便是如此,他一心专注于鉴茶品泉,纵使要跋山涉水,甚至履危涉险,也不改其乐。明日一早他就要踏上归程,不为名而来,亦不为利而往,只为一个笃定的理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生如萍,聚散无常,离别总是地毫无分寸地与伤情愁景如影随形,似一把尖利的匕首在离送之人的心间一道道地划着,留下累累伤痕。更行更远还生的连天衰草,蔓延了绵绵无尽的思念;凄凄切切的寒蝉,牵引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哀愁;纵然是呢喃细语的春燕,亦会勾起离人的重重愁苦离恨。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有人要远行,要分离。
离别又不偏不倚地选择了在一个清寂冷清的秋夜。秋,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一样的风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衰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静幽澄净,“碧云天,黄叶地”的愁肠百结,“天凉好个秋”的委婉含蓄……不同的心情,赋予了秋天不尽相同的“性格”。下面这首诗中的秋景却有“双重性格”,先凄冷愁苦,后豁然开朗,仿佛块垒郁结后的顿然冰释瓦解,紧锁的眉头亦为之释然舒展。鸿渐类似今天的“背包客”或是“驴友”,但他的装备可差远了,无非就是褡裢一条、草鞋一双、芥舟一叶。这次他要在雨夜回龙山去。关于“龙山”的具体地点,千年来几经历史沿革,已是面目全非了,当前学界颇有争议,单单是湖州乌程县周边的“龙山”就有三处:一是杭县的卧龙山(也称龙华山),一是无锡惠山北的白龙山,还有就是宜兴县南五十里的龙山。我们暂不去考证“龙山”究竟是何处,这是史学家或者当地旅游局的事,反正就是陆羽又要出发去考察了,皎然不能同往,便去送他,作了一首送别诗。
闲阶夜雨滴,偏入别情中。断续清猿应,淋漓候馆空。
气令烦虑散,时与Y-~L同。归客龙山道,东来杂好风。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同字)》
别离亦是佛家的“八苦”之一,身为僧家的皎然自是深明其意。在时时袭来的离愁面前,他不能如常人一般把愁写在脸上,只能暗暗地将不舍之情埋藏心底,用曲折委婉的诗句来抒发表达,自然全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酣畅淋漓。这些淡地像水、轻地像风的诗句,看似清淡,情感却很浓很沉,如一道明前茶,清香淡雅,可以慢慢地回味。与鸿渐天各一方的日子,皎然每每不能安枕入眠,他常常竞如才子待佳人般地“待月西厢”。不过,他的等待绝无等待爱情的焦灼或者嗳昧的脸纽心跳,而是思忆故人的惆怅与彷徨。
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
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待山月》
斩却不断的故人之思被穿梭云间的皓月催化得肆无忌惮。山月不知心里事,悬月的清光,穿过影影绰绰的窗棂,闯进枯寂冷清的山房,照得满地生霜,此情此景,教我如何不想他。月儿啊,月儿,如果我思念的故人今夜会来,你又在何处?人待月,月不待人,世间之事本来就是难以具足完满。世人的多情,让原本就无情感而言的月亮随人喜乐悲愁。它牵系着人的感情丝弦,月出月隐,月圆月缺,每一种变化都能弹奏出波澜起伏的动人旋律。后世的苏子瞻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在中秋望月思远人时,对月发出了人月难两圆的千年一叹。至此,蓦然发现,皎然他自己不就是皎白的山月吗?夜夜企盼着与故人重逢,而待到故人至时,自己是否依然还在?山月知何在?这是问月,亦是自问。此5字不禁令人的心为之一紧,滋生悲凉凄惘之感。全诗区区20字,前前后后都在重复着“故人”与“山月”二字,酷似民歌的风格,浅显简淡的文字里蕴藏了沉甸甸、满当当的思念。
他是诗僧,还是“思”僧。因为别离很轻,思念很重。
陵寝成香阜,禅枝出白杨。剑池留故事,月树即他方。
应世缘须别,栖心趣不忘。还将陆居士,晨发泛归航。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
你我本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的灵魂,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缘分是冥冥的上苍早就设定好的。正因不甘于流于世俗、泯然众人,在茶香诗情的牵引下,出生在不同年代、来自不同地方的我们相遇、相识、相交了,而且还是相见恨晚。和你以及一群像你这样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林下喝茶谈蒜、和诗酬唱,便胜却人间无数,逍遥胜似神仙。然而,恰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天下从来就没有不散的筵席。就算常常欢聚,也总会有曲终人散的一刻,杯沿的余温虽然犹存,可已然跃上眉梢眼角的离情别绪却令心在寒颤。
烟柳画桥的姑苏城外,矗立千年的虎丘塔下,风细细,水默默。古木参天的武丘寺前,烟笼雾锁的洲渚边,人依依,意迟迟。缁衣素袍的皎然,神色有些凝重地注视着面前两个人,一个是大理寺司直李纵,一个是陆鸿渐。他刚刚还和李纵在寺中有说有笑地题诗吟唱,可是,从寺中一出来,笑容就立刻从他脸上敛迹,因为过完了今天,离别就要逼近了。他欲说还休,无语凝噎,沉默良久,才淡淡地对鸿渐说道: “此次无锡之行,相去甚远,明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聚?鸿渐,请善自珍重!”一句珍重,淡得像一声叹息。鸿渐拂了拂衣袖,爽朗地笑道:“谢皎上人。羽向喜游山玩水,赏茗弄泉,此番幸随李司直之无锡,正合我意!乐哉乐哉!”又是一阵浓郁的沉默。“哎,皎上人,莫牵挂。我等由姑苏之无锡,舟行水路,一路顺风顺水,几个时辰便可抵达。”李纵仿佛猜出了他的心思,打破了沉默。“既然如此,贫僧就不多言,二公保重!”皎然道。“上人,我等暂先回房打点行装,告辞!”李、陆二人语罢,遂转身离开,只留下两片渐行渐远的背影。
他依然伫立,久久不肯离去。一千年多前,在他的脚下,相传曾是吴王阖间生时寻欢作乐的离宫、死时葬身埋骨的陵寝,如今它却成了清净庄严的伽蓝香阜,禅堂周围的白杨枝叶繁茂葱茏,亭亭如盖。这座武丘寺,原名虎丘寺,东晋时,司徒王句和弟司空王珉在此各自营造别墅,后舍宅为寺,分东、西两寺。入唐以来,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讳,遂改名成“武丘寺”。沉埋着“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的剑池,依旧清澈见底,剑气深寒,帝王将相、帝苑宫阙已作尘土,它却还完好地留存着千古兴废的前尘往事:天上的月桂也始终挂在遥不可及的远方,春去秋来,夏往冬还,千年不变地向人间播散着皎皎清辉,看着人间演替了无数个轮回。
天下有兴亡,世上有离合,人间有生死,这是万世不变的宇宙真理。缘生缘灭,相聚别离总是缘,总是天定,与其强求,不如随缘。一旦有了寄托的心灵,沉浸其中的乐趣就永远不会忘记。鸿渐便是如此,他一心专注于鉴茶品泉,纵使要跋山涉水,甚至履危涉险,也不改其乐。明日一早他就要踏上归程,不为名而来,亦不为利而往,只为一个笃定的理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生如萍,聚散无常,离别总是地毫无分寸地与伤情愁景如影随形,似一把尖利的匕首在离送之人的心间一道道地划着,留下累累伤痕。更行更远还生的连天衰草,蔓延了绵绵无尽的思念;凄凄切切的寒蝉,牵引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哀愁;纵然是呢喃细语的春燕,亦会勾起离人的重重愁苦离恨。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有人要远行,要分离。
离别又不偏不倚地选择了在一个清寂冷清的秋夜。秋,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一样的风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衰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静幽澄净,“碧云天,黄叶地”的愁肠百结,“天凉好个秋”的委婉含蓄……不同的心情,赋予了秋天不尽相同的“性格”。下面这首诗中的秋景却有“双重性格”,先凄冷愁苦,后豁然开朗,仿佛块垒郁结后的顿然冰释瓦解,紧锁的眉头亦为之释然舒展。鸿渐类似今天的“背包客”或是“驴友”,但他的装备可差远了,无非就是褡裢一条、草鞋一双、芥舟一叶。这次他要在雨夜回龙山去。关于“龙山”的具体地点,千年来几经历史沿革,已是面目全非了,当前学界颇有争议,单单是湖州乌程县周边的“龙山”就有三处:一是杭县的卧龙山(也称龙华山),一是无锡惠山北的白龙山,还有就是宜兴县南五十里的龙山。我们暂不去考证“龙山”究竟是何处,这是史学家或者当地旅游局的事,反正就是陆羽又要出发去考察了,皎然不能同往,便去送他,作了一首送别诗。
闲阶夜雨滴,偏入别情中。断续清猿应,淋漓候馆空。
气令烦虑散,时与Y-~L同。归客龙山道,东来杂好风。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同字)》
别离亦是佛家的“八苦”之一,身为僧家的皎然自是深明其意。在时时袭来的离愁面前,他不能如常人一般把愁写在脸上,只能暗暗地将不舍之情埋藏心底,用曲折委婉的诗句来抒发表达,自然全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酣畅淋漓。这些淡地像水、轻地像风的诗句,看似清淡,情感却很浓很沉,如一道明前茶,清香淡雅,可以慢慢地回味。与鸿渐天各一方的日子,皎然每每不能安枕入眠,他常常竞如才子待佳人般地“待月西厢”。不过,他的等待绝无等待爱情的焦灼或者嗳昧的脸纽心跳,而是思忆故人的惆怅与彷徨。
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
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待山月》
斩却不断的故人之思被穿梭云间的皓月催化得肆无忌惮。山月不知心里事,悬月的清光,穿过影影绰绰的窗棂,闯进枯寂冷清的山房,照得满地生霜,此情此景,教我如何不想他。月儿啊,月儿,如果我思念的故人今夜会来,你又在何处?人待月,月不待人,世间之事本来就是难以具足完满。世人的多情,让原本就无情感而言的月亮随人喜乐悲愁。它牵系着人的感情丝弦,月出月隐,月圆月缺,每一种变化都能弹奏出波澜起伏的动人旋律。后世的苏子瞻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在中秋望月思远人时,对月发出了人月难两圆的千年一叹。至此,蓦然发现,皎然他自己不就是皎白的山月吗?夜夜企盼着与故人重逢,而待到故人至时,自己是否依然还在?山月知何在?这是问月,亦是自问。此5字不禁令人的心为之一紧,滋生悲凉凄惘之感。全诗区区20字,前前后后都在重复着“故人”与“山月”二字,酷似民歌的风格,浅显简淡的文字里蕴藏了沉甸甸、满当当的思念。
他是诗僧,还是“思”僧。因为别离很轻,思念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