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着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思考。
[关键词]语文 探究性阅读学生
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怎样正确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重要课题。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是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问题来源于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探究得十分主动。这些问题足以反映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课文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也足以反映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重要凭借。学生学习课文实践,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由于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所以,在学生经历充分的朗读实践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收获,提出疑问,能引导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其次是鼓励学生怀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最后是鼓励学生多读博思,养成创新的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使学生变得善于思考,更有追求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学生们从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求学生们学会阅读,抓好阅读教学,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重要源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探究性阅读教学应从定向探究逐步向自由探究过渡。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自读的初级阶段,应以教师的点拨为主,组织定向探究。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分析理解课文的目标基本上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读懂课文,达到教学目标。以后,教师逐步放手,逐渐减少点拨,学生逐渐娴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确定阅读目标,正确认识课文内容,进入到自由探究阶段。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的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应采用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独立思考问题,能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克服思维的盲从性和依赖性。阅读教学中,讨论的问题有些来自学生。一般来说,来自学生的问题比较容易激发讨论欲望,因为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当同学提出问题时,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以满足自尊心和好胜心。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激起讨论的积极性。
一篇课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他是由若干部分——字、词、句、段组成的。在处理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上要教给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进行段的训练中,首先让学生理解每段课文的内容,学会概括段意的方法。回到整体,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阅读教学的第二个整体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各部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印证阅读方法。
四、教师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
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灵活运用教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注重学法传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倡质疑问难,促学生好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讲究提问艺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真正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放飞孩子的翅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让孩子自主阅读。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是一种奖赏和鼓励。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材有异之“处”,积极鼓励学生求异;在作品的“断裂地带”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课堂上,学生最有效的直接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
相信随着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关键词]语文 探究性阅读学生
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怎样正确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重要课题。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是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问题来源于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探究得十分主动。这些问题足以反映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课文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也足以反映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重要凭借。学生学习课文实践,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由于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所以,在学生经历充分的朗读实践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收获,提出疑问,能引导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其次是鼓励学生怀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最后是鼓励学生多读博思,养成创新的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使学生变得善于思考,更有追求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学生们从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求学生们学会阅读,抓好阅读教学,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重要源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探究性阅读教学应从定向探究逐步向自由探究过渡。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自读的初级阶段,应以教师的点拨为主,组织定向探究。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分析理解课文的目标基本上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读懂课文,达到教学目标。以后,教师逐步放手,逐渐减少点拨,学生逐渐娴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确定阅读目标,正确认识课文内容,进入到自由探究阶段。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的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应采用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独立思考问题,能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克服思维的盲从性和依赖性。阅读教学中,讨论的问题有些来自学生。一般来说,来自学生的问题比较容易激发讨论欲望,因为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当同学提出问题时,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以满足自尊心和好胜心。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激起讨论的积极性。
一篇课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他是由若干部分——字、词、句、段组成的。在处理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上要教给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进行段的训练中,首先让学生理解每段课文的内容,学会概括段意的方法。回到整体,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阅读教学的第二个整体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各部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印证阅读方法。
四、教师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
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灵活运用教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注重学法传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倡质疑问难,促学生好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讲究提问艺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真正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放飞孩子的翅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让孩子自主阅读。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是一种奖赏和鼓励。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材有异之“处”,积极鼓励学生求异;在作品的“断裂地带”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课堂上,学生最有效的直接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
相信随着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