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增强高中体育教学整体效应,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动作示范的直观效果;引领学生自觉锻炼,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欲望。
关键词:背景 高中体育改革 整体效应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目标。为此,我们体育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的“教”而“练”向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学”与“炼”转变。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使高中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得到切实的提高。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倡导体育教学朝着人本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体育课堂和谐互动的局面,确保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纵向分腿腾越这个动作时,我们不急着去做示范,而是先提示,让学生观察面对的是什么器械?如何跳过?以前是否学习过类似的体育项目等等。进而采取和谐互动共同参与的问问、议议、答答、练练、比比的互动式教学,让各个学习小组就相关问题讨论:应该怎样去练习,练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自行学练,教师审时适度地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学习,看哪一组的动作舒展优美等等,最后,组织学生民主对各个小组的练习过程进行评比。在以问、答、议、练、比为主干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气氛和谐,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动作示范的直观效果
体育教学中的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是瞬间完成的,学生很难把这些动作看清楚,也就难以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如果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依然可能会懵懵懂懂。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解,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技术,创造超时空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以慢放、定格、回放等技术手段,增强动作示范的直观效果,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学习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我们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等动作要领以图形分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掌握情况使画面重复播放,加上教师必要的示范、讲解,学生的大脑中自然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练习起来更有劲,更主动。
三、引领学生自觉锻炼,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和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为此,我们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培养高中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到提高健康体能的重要性。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拓宽课程学习内容,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有效发挥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领学生自我制定锻炼计划、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及时消除心理障碍,学会锻炼方法,形成稳定爱好专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在足球教学中,我们仅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教学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通过群体健身的情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进而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
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点。多年来,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形成了呆板的“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课堂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跳的助跑技术”时,我们诱导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述和自己的揣摩,勇于突破,大胆创新。有同学根据“短跑的加速跑技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技术动作,我当即予以表扬,并启发其他的同学寻求更多的创新。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引导,对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欲望大有裨益。
在新课程背景下增强高中体育教学整体效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以新理念生成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课堂动态因素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充分的内心感受和情趣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多维目标。
参考文献:
[1]章锦泛,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4)
[2]穆春,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合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4)
[3]赵小松,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08)
(责任编辑:何中军)
关键词:背景 高中体育改革 整体效应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目标。为此,我们体育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的“教”而“练”向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学”与“炼”转变。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使高中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得到切实的提高。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倡导体育教学朝着人本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体育课堂和谐互动的局面,确保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纵向分腿腾越这个动作时,我们不急着去做示范,而是先提示,让学生观察面对的是什么器械?如何跳过?以前是否学习过类似的体育项目等等。进而采取和谐互动共同参与的问问、议议、答答、练练、比比的互动式教学,让各个学习小组就相关问题讨论:应该怎样去练习,练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自行学练,教师审时适度地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学习,看哪一组的动作舒展优美等等,最后,组织学生民主对各个小组的练习过程进行评比。在以问、答、议、练、比为主干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气氛和谐,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动作示范的直观效果
体育教学中的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是瞬间完成的,学生很难把这些动作看清楚,也就难以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如果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依然可能会懵懵懂懂。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解,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技术,创造超时空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以慢放、定格、回放等技术手段,增强动作示范的直观效果,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学习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我们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等动作要领以图形分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掌握情况使画面重复播放,加上教师必要的示范、讲解,学生的大脑中自然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练习起来更有劲,更主动。
三、引领学生自觉锻炼,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和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为此,我们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培养高中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到提高健康体能的重要性。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拓宽课程学习内容,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有效发挥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领学生自我制定锻炼计划、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及时消除心理障碍,学会锻炼方法,形成稳定爱好专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在足球教学中,我们仅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教学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通过群体健身的情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进而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
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点。多年来,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形成了呆板的“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课堂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跳的助跑技术”时,我们诱导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述和自己的揣摩,勇于突破,大胆创新。有同学根据“短跑的加速跑技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技术动作,我当即予以表扬,并启发其他的同学寻求更多的创新。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引导,对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欲望大有裨益。
在新课程背景下增强高中体育教学整体效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以新理念生成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课堂动态因素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充分的内心感受和情趣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多维目标。
参考文献:
[1]章锦泛,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4)
[2]穆春,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合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4)
[3]赵小松,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08)
(责任编辑:何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