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记得我读高三时,临近高考那几个月,班主任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打气.她常常满怀激情地问我们:“我们的希望在哪里?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每当这时,同学们总是漫不经心地敷衍她.
【机 构】
:
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314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我读高三时,临近高考那几个月,班主任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打气.她常常满怀激情地问我们:“我们的希望在哪里?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每当这时,同学们总是漫不经心地敷衍她.然而,时间一长,重复的次数太多,我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新词来回答这两个老问题了.于是,在短暂的沉默后,一问一答就变成了老师的自问自答.
其他文献
“逆反心理”是学生主动发展需求的观察点rn家长和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应该感到高兴:孩子长大了,有了自主发展的需要,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评价、自己
1.观念误导,轻视劳动.今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依然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作祟.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千方百计要求孩子刻苦勤奋,好好读书;另一方面,又不断告诫孩子,
一天,我的心情因某些事变得非常糟糕.在没有调整好心态的情况下,我就走进了教室.一上课,学生似乎精神不佳.我提高嗓门,大喊一声:请大家坐端正!在我的呵斥下,学生立刻挺拔了许
今年我被调到一所新学校教一年级语文。新来的老师都要上一节汇报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天,轮到我上汇报课,领导、老师坐满了教室。我准备的是一堂识字课,学习“虫、贝、
案例班里总丢东西,钢笔啦、小卡片啦、文具盒啦,虽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总有学生向我打报告.每次我在班上询问,都没有任何线索.丢东西成了班里的家常便饭,让我这个家长有点不
博闻是我校高年级的一名男生,他的学习很令老师头疼。是个典型的“后进生”。rn一天下午,学校举行区级教研活动,外校来听课的朱老师因急着下楼不小心摔了一跤,半晌没爬起来。这一
一rn家长会结束后,有两位家长迟迟不肯离去.我知道,她们的孩子是班上学习最吃力的两个.看到其他家长都已离开,她们才鼓足勇气向我询问自己孩子的表现.我先放大地赞美了两个孩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中职服装教育也随之改革.建立校企合作,实行“33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改进中职服装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
这节课讲授课文《林海》.就在我与学生都沉浸在作者优美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中时,一个纸团突然飞落在讲台上.美妙的氛围顿时被打破,学生纷纷瞪大眼睛看着我.rn我生气地捡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