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报道需要牢记的六个关键词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媒体剖析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术刀”,是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拳头产品”。正确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如何做到正确行使监督权,如何通过舆论监督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外,以下六个关键词值得新闻工作者牢记。
  一、思想动机要纯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力与职责,这种监督要求记者的不仅仅是“妙手著文章”,更重要的是“铁肩担道义”。因此,采访记者要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监督的思想动机要纯。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新闻采访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各种利益诉求蜂拥而至,记者思想防线稍有松懈,监督就有可能失去公正,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削弱甚至丧失。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发生在2013年10月的长沙警方跨省抓记者一案可谓震惊一时。某报记者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发表10余篇某上市公司“利润虚增”、“利益输送”、“畸形营销”的批评性报道。但就在媒体和法律专家对警方跨省抓人一片声讨和质疑之时,被抓记者很快供认收人钱财,发表失实报道的犯罪事实。舆论监督的性质发生完全改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表声明认为,涉案记者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最后涉案记者因损害商业信誉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获刑。
  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很显然,该报记者在开展舆论监督之初,思想动机就存在严重问题,连篇累牍的监督报道背后竟是肮脏的金钱交易。但是,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不是少数动机不纯记者的名利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搞有偿新闻,杜绝新闻敲诈和虚假报道,这是记者的从业底线。如果一个记者利用手中采访权,以负面报道相威胁,从中牟利,就辱没了“无冕之王”这个称号。
  打铁还需自身硬。舆论监督是一项责任重大的神圣工作,被誉为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种权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本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谨慎把握好这种权力。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品位和格调。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真正担负起舆论监督的重任。
  二、注意平衡报道
  平衡报道的理念最初源于西方,最早由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29年提出。他在创办《宾夕法尼亚报》时提出:“当人们各持异议的时候,双方均应享用平等的机会让公众听到自己的意见”。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最重要的是体现公正公平,这就需要记者在报道中注意平衡原则,不能因为投诉人先入为主的反映情况,就偏听偏信,一边倒地声讨批评对象,更不能因为监督对象拒绝采访,而一字不提。记者应站在公平中立的立场上,客观而不只是主观地报道问题。要让“原被告”双方皆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一碗水端平”,让事实说话。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报道的客观公正,既给反映问题者一个圆满的答复,又让被批评者心服口服,达到“胜负皆服”的社会效果。
  2008年引起重大社会反响的著名的舆论监督稿件《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就是一篇值得学习的平衡报道案例。作者对于婴儿患病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采访,不仅听取了患者家属的反映,又采访了医院的首席医生,还采访了卫生和食药监的主管部门,更让奶粉厂家充分表达看法。在标题制作上也体现了“公正”“平衡”的原则,在主标下还有两个副标:不知是否冒牌产品 豫赣鄂等也有同样病例 样本已送国家鉴定机构;三鹿集团称产品“没质量问题”甘肃省卫生厅今天介绍调查进展。报道刊登后,记者简光洲被媒体称为“代言了2008中国传媒的良心”,极大地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
  三、切勿新闻逼视
  “逼视”原指靠近目标而集中视力观看。用在新闻报道中,被形象地指一种过度报道的行为。近些年,少数媒体受各种利益因素的影响,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以一种新闻裁判者的姿态,对一些单位和个人采取新闻逼视的手段穷追猛打,远远超出了正常舆论监督的范围,严重影响了媒体在社会大众眼中的公正形象。前面提到的某报记者一年内连续发表10余篇指责某上市公司的报道,就是典型的新闻逼视手段。
  其实,新闻逼视与舆论监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按照新闻记者培训教材的表述,在报道动机上,新闻逼视主要目的是达到新闻轰动效应,舆论监督则是让采访对象的不轨行为得到惩处;在报道手段上,新闻逼视常采用长时间、大篇幅的报道手段,舆论监督则是有的放矢,报道量相对较少;在报道人员的身份定位上,新闻逼视中报道人扮演审判者、仲裁者角色,舆论监督中报道人是客观中立的职业新闻人;在报道素材的选择上,新闻逼视有目的寻找容易激发社会情绪的素材,舆论监督报道素材相对较为广泛。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新闻逼视则是一种新闻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行为。舆论监督如果先入为主、抓不准问题、把不好度,甚至带有个人恩怨,极易演变成新闻逼视。舆论监督要避免新闻逼视的情形出现,首先还是思想动机要纯,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更不能有利益输送,要做到出于公心,没有杂念,态度鲜明,导向正确;其次要客观报道,不越俎代庖,要牢记自己是监督使者,而不是判案法官;第三要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不失理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把批评报道变成迎合少数读者口味的舆论“盛宴”。做到以上几点,新闻逼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四、采写精益求精
  任何新闻报道,准确都是第一位的。而舆论监督报道对准确性的要求更有其独特性。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记者描写的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形容词,稍有不准,都有可能引来监督对象的诘难,甚至惹出新闻官司,这样的事例并不在少数。要做到舆论监督报道经得起推敲,那就要在采写两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首先, 采访应力求全面深入。采访质量的好坏,带来的不仅仅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对事实的把握。记者采访首选的是深入现场,做到“不到现场不写稿”, 通过电话或社交平台采访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采访中尽可能多问几个“为什么”, 注意采访核实细节,不要偏听偏信,只听一面之词。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就去“想当然”或主观臆测。要在广度和深度上核实新闻源,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的真相和问题的症结。这个过程可能是很辛苦很艰难的,但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其次是写稿应力求准确精炼。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国”,足见得遣词造句的重要性。记者采访掌握的材料,需要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让社会大众准确地理解事情的真相。因此,记者的语言表达应力求客观准确公正,忠于事实,要慎用判断性、情感性词语,力避主观色彩,更不能夸大其词。要学会多用直接引语,尽量少用绝对性语言,这样稿件才不会产生歧义,才不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注意跟踪问效。舆论监督的好坏,关键看结果,这点与其他新闻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批评报道发出之后,记者千万不能躺倒在“功劳簿”上,要注意收集社会反响,及时追踪报道有关单位处理结果,让舆论监督善始善终,落到实处。
  五、熟悉政策法律
  舆论监督说到底就是为了纠正违反政策和法律的各种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新闻工作者政策法律水平低,就很难担负起这一重任。近年来,新闻官司日趋增多,而其中舆论监督报道往往是新闻官司的高发区,这其中与被批评者不满媒体的监督,老虎屁股摸不得有关,也与少数记者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是不懂法不无关系。
  几年前,某省一家报社记者采访了一起村支书带领儿子欺压村民,称霸一方的案件,由于记者对法律用语一知半解,想当然在稿件中把案件称为涉黑案,并在报纸版面显眼地标出涉黑二字,在社会上引起较大轰动,网络争相转载。但案件经审理后,法院认为不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寻衅滋事罪宣判。被告人入狱后,聘请律师将报社告上法庭,以损害其名誉为由,要求报社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虽然案件经有关方面工作,对方撤诉,但给报社带来极大的被动。
  出现这样的后果,显然是由于记者不熟悉相关法律造成的。新闻记者大都不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在涉法采访报道时,如果不注意学习,仅靠一腔热血去搞舆论监督,往往就会出问题、闹笑话。诸如把被告写成被告人,把法律工作者写成律师,把法庭审理阶段的被告人,说成是犯罪嫌疑人,把应由检察机关或法院决定或批准逮捕的权力,写成公安机关批准逮捕等,还有把一般性治安案件当事人称为歹徒,劫匪、凶手等,这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表述,不仅容易闹笑话,而且极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因此,新闻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有关政策法律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舆论监督报道中,经常遇到涉及到人身权利的采访,如果记者熟悉相关法律常识,注意保护当事人隐私,就不会伤害当事人的情感。还有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方面的投诉,这其中既涉及到政策问题,又涉及到法律问题,如果记者平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就容易搞清是非曲直。
  六、注意采访技巧
  作为新闻记者,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舆论监督报道采访很难,因为被监督或被批评对象常常有抵触情绪,或跟你太极推手,顾左右而言他,或干脆闭门不见。要让采访取得成功,这就需要讲究一些采访技巧。
  首先,应以一种倾听者的姿态打消被批评对象的“敌意”,让采访对象感受到记者的“善意”,愿意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观点甚至委屈吐露给记者。同时尽量让采访在一种“非正式”的氛围中展开,不必一定要掏出采访本,打开摄像机,而是在“拉家常”中了解事实的真相和新闻背后的东西。在电话采访中,面对被批评对象的不耐烦或急于挂断电话,不妨立即把投诉人过激的言辞有意抛出来,让采访对象有种急于想反驳的冲动,这样就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东西。有道是不怕他乱说话,就怕他不说话,只要采访对象开了口,文章就好做了。
  另外,在重大舆论监督特别是涉黑涉恶采访时,可以采取暗访和隐藏身份采访的方式进行,而且应该两人一组相互照应,在遇到危险时应及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确保自身安全。
  采访当中,还要注意取证,即注意录音、录像、拍照、签名等。取证不仅有助于记者获取采访素材和资料,也有利于日后发生纠纷甚至诉讼时,可以拿出有利于媒体的最原始的证据。这一点十分重要,从采访实践来看,很多记者不注意采访资料的保存,稿子见报后,随手就把采访原始资料丢进废纸篓中,或将录音录像资料删除,一但遇到纠纷和新闻官司,就给媒体举证和应对质疑带来麻烦,再去事发地取证,其费时费力可想而知。
  (作者单位:安徽法制报社)
其他文献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民间有什么秘方能有效治疗牙痛呢?rn原料 樟脑6克,龙骨、透骨草、甘草各3克.rn制法 上药研细浸入高度白酒中(酒把药浸没既可),然后点燃.如果
期刊
短暂性脑缺血是脑暂时性的血液供应不足,俗称“小中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的某一区域脑功能障碍,可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不留神经功能的缺损.好发于中
期刊
中西方对“儿童虐待”的认识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儿童虐待”概念、问题性质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导致儿童保护制度上的明显差异.在当今西方社会,“儿童虐待”几乎囊括了对儿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进行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
虽然都遭遇困难,但和其他酒类电子商务企业相比,酒仙网的日子要比他们好过得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9月初,酒仙网宣布完成C轮融资,获得北京沃衍资本管理中心等机构共两亿元的注资;而在此以前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周都能从网上看到酒仙网和各种酒企、机构合作的消息。  事实上,在此之前,位列酒类电商第一的酒仙网的真实销售数据一直被业内质疑,在9月13日,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记者抛出了这个敏感问
期刊
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能力。它要求教师面对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能够敏锐的体察学生思维,迅速调整教学方案,采用新措施,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和出现异常,学生突然提出教师准备不足或未估计到的问题等都会使教师处于尴尬局面,这些偶然事件一旦发生,将会使老师难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教学,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
期刊
6月24日,中国首届“云南·维西蜜蜂文化节”在维西县开幕。该文化节由中国养蜂学会蜜蜂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同举办。本次文化节的主题是“自然、蜜蜂、
一、引言rn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周边的城市纷纷着手抢抓机遇,甘肃段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为促进中国与中西亚经济文化交流
近期,像小青龙汤、葛根汤、小柴胡汤、独龙散这些我国古典药籍中记载并流传至今的中成药,国内药店难寻,却能在日韩市场上轻松买到.这究竟是我们丢了老祖宗的方子,还是人家真
步入高中,踏上新的征程,人生有了新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就如何尽快适应高中新生活,学好数学,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实践,谈一下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一、初中与高中的差异  1.知识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懂、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多、深、抽象、面广,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进一步推广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明显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