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中的残酷:钮承泽电影的悲剧意识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演钮承泽的电影作品总是在温情中包含着残酷,流露出一种悲剧意识。钮承泽的电影以“轻”述“重”,力图在欢乐嬉笑中诉说悲情。他的电影作品渗透着浓厚的台湾本土风格,由历史深处延伸到现实深处,引发观者对历史、社会、自身的思考。
  【关键词】钮承泽;悲剧意识 ;台湾电影
  1. 时代悲剧
  1.1 不可抗拒的力量
  历史作为不可控的外部力量,在无形中造就了时代悲剧。《军中乐园》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金门小岛上的故事,当时岛内政权不稳、社会混乱,为解决数十万士兵的生理需求,官方设立“特约茶室”,以稳定军心。这一荒谬之举,成为凌驾于乱世军民之上的枷锁。军中乐园的背后既有逼迫少女的残忍事实,也隐藏着国民党对士兵的严格限制,微薄的薪饷无法支撑其恋爱、结婚,难以抒发的情欲只有在军中乐园宣泄。他们是在盲目的无意识中成为了历史悲剧的直接参与者。历史发展的必然所造就的社会分裂最终演化为人性的分裂,阿娇、兴华的死无不是历史的牺牲。
  《艋舺》讲述了80年代,在台湾艋舺一代的社会惨剧,经济的井喷式发展难掩社会内部的恶疾丛生。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名义上恢复了“自由”与“民主”,但事实上,台湾政局不稳、矛盾重重。人物的命运是被历史的必然性推动向前的。作为台湾曾经最热闹的商业中心,艋舺一度风光无限,这里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混迹于此。它既是年轻人以为的梦想天堂,也是彼此残杀的最终斗场。艋舺就是当时处于转折时期的台湾缩影。每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历史都会毫不留情的以牺牲多数人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的进步。当蚊子、和尚和志龙等街头少年幻想在艋舺实现自我价值之时,他们的梦想早已经倒在了残杀的血泊之中。《艋舺》的悲剧在于,大多数人以为自己服从的是自我,其实只是臣服于历史的必然。
  1.2 无法避免的力量
  《军中乐园》强调了政治统治作为一种无法避免的力量对人的钳制。表面上这里充斥着男欢女爱,事实上这是军方安抚士兵的策略。“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而由于这个存在物感受到自己的苦恼,所以它是有情欲的存在物。情欲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一方面,被迫抓来从军的士兵本身就具有悲剧色彩,“情欲”是其唯一具有生命意识的表现。另一方面政治的钳制使人变得麻木与冷漠,军中乐园里的军妓,更完全沦为政治的工具,这种双重的悲剧加深了这片“乐土”的政治隐喻。
  《艋舺》中,这股无法避免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认同的迷茫。当时的台湾,既无法完全割舍殖民文化的余温,也难以重回母体文化的怀抱,太子帮的五人都成长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在一种极其渴望自我认同的情况下加入黑帮,他们依靠明确的地盘划分、地理界限来获得自我价值。二是本地观念与外来势力的对抗,本省人与外省人的矛盾,是台湾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在《艋舺》中,残杀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外省人灰狼的到来,以Geta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拒绝向外发展势力,最终引发了黑帮势力的重新洗牌。经历了诸多政权的更迭,对外来势力的集体阴影势必会影响台湾在新时期的重新觉醒。
  2. 自身悲剧
  2.1 残酷成长
  钮承泽的电影带有台湾传统青春类型片的痕迹。《军中乐园》里的小宝,善良单纯,却只能沦为在风月场混迹的痞兵。直到他亲眼目睹了好友兴华的死,士官长老张被抓,才逐渐意识到,美好的梦已经破碎,留下的都是对秩序的臣服。在影片的最后,原本从不和军妓发生关系的小宝也已经习惯了与她们打情骂俏,曾经的少年在一种不自知的状态之下成长。
  “我们始终面对着一个费解的事实、或曰一个费解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努力创造完美的世界,却在制造光荣的善的同时,带来了恶,而且这个恶只能用自我折磨和自我消耗来克服。这个事实或现象就是悲剧。”悲剧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悖论,《艋舺》里的蚊子本来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却加入黑帮成为暴力的推崇者。十几岁的少年自认为智慧的选择了黑帮,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却最终毁灭在内部的斗争之中。整部影片,既大肆宣泄了社会边缘少年寻求以自我为中心的快感,也毫不留情的展现了这种无意义的争斗所带来的毁灭。
  2.2 无力抗争
  “没有超越就没有悲剧。即便在对神祗和命运的无望抗争中抵抗至死,也是超越的一种举动:它是朝向人类内在固有本质的运动,在遭逢毁灭时,他就会懂得这个本质是他与生俱来的。”《军中乐园》里的兴华一直老实、懦弱,在等级划分的军营,作为下层士兵的他受尽欺负。兴华与莎莎相爱,成为他反抗的内驱力。两人设计逃跑,是一种带有逃避意味的反抗。但他们的行动最终导致了其陷入了悲剧的困境——“弱者”与“强者”的对抗,注定是一种残酷的牺牲。
  《艋舺》里人物的抗争则陷入一种“两难”的选择,蚊子知晓了家族的秘密,被动的卷入了紛争,无论是外部的冲突还是内心的矛盾,都使他难以抉择。蚊子原本以为坚不可摧的“道义”,却成为他最大的困惑,价值观的毁灭甚至超出生命的消逝。和尚所处的困境,逼迫他做出杀死Geta的选择。他始终明白,血腥和杀戮才是黑道的生存法则。假如和尚暗杀志龙的父亲被认为是“恶”,那么在这“恶”的背后,我们恰恰也可以感受到他人性的“善”,他选择与别人合作,更多的是想让自己成为志龙强有力的保护。模糊了“善”与“恶”的边界,让观众从法理和伦理上都有了对这个悲剧人物的深切认知。
  3. 情感悲剧
  3.1 无法拥抱的亲情
  1949年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数十万士兵也随之来到这片岛屿,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就未能回到故乡。《军中乐园》里的士官长老张常常让小宝为他代写一封封寄不出的家信,老张最大的梦醒就是能够带着阿娇一起回到山东老家,他与老乡喝酒,收音机里的黄梅戏唱到:“你们都是笼中鸟,有翅膀也是关在笼子里”,这唱词似乎预示了他们的命运——只能成为历史夹缝中的无辜牺牲者。异乡人的情感悲剧,也是敏感时期台湾的悲剧,两岸难解的历史隔阂,造就了众生的血泪人生。
  《艋舺》里,“父”不仅是慈爱与权力的化身,并且是“子”赖以仰仗的精神标杆。蚊子在“无父”的状态下成长,他加入太子帮,融入以Geta为首的家庭,Geta充当了原本缺失的父亲形象。灰狼目睹儿子的死亡,几近崩溃,这是蚊子一次精神上的“弑父”。和尚密谋杀死了Geta,也可视作是道德觉醒下的“弑父”,当他知晓了父辈的恩怨,对Geta的顺从立马转变为对父辈的彻底反叛,“父”不仅不再具有权威,甚至成为谎言的的化身。蚊子与和尚,在“寻父”与“弑父”的双重矛盾中纠葛,最终酿成了互相残杀的悲剧。
  3.2 无法圆满的爱情
  《军中乐园》里的爱情线有三条,一是老张对阿娇情有独钟,但阿娇只在乎钱财、假意奉承。她对老张的背叛、对老张外省人身份的贬斥,成为老张最后失去理智亲手杀她的导火索。二是兴华与莎莎设法逃跑,最终死亡。下层士兵与军中妓女的爱情注定难成眷属。影片中着重表现的是小宝与妮妮的情感线,两人虽暗生情绪,但也不能圆满,“茫茫人海不知能否再遇见”,成为两人无奈的结局。时代洪流里的年轻男女,不能享受爱之欢乐,只能承受残酷的灾难。
  《艋舺》与《军中乐园》的相似之处在于,两部影片都呈现了一个男女情感的混乱背景。蚊子用暴力武装自己,小凝就是他唯一的温柔寄托,他在小凝的屋顶上画满樱花,来承载两人最纯真的感情。影片的结尾,蚊子倒下的那一刻,肆溅的鲜血幻化成了漫天的樱花,成为两人爱情悲剧的浪漫化反衬。
  4. 结语
  钮承泽导演的这两部影片都是对台湾的深切回望,既有对过往历史的感伤,也有对个体生命的深刻思考,悲剧虽然残酷,但仍有温情,就像是军中乐园里最后降生的婴儿,蚊子死前看到的樱花,绝望中总还透露着希望。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导演钮承泽的电影观念。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2.
  [2][英]A.C.Bradley.Shakespearean Tragedy.[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 Ltd.1985:9.
  [3][德]卡尔·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亦春译.[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6.
其他文献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音频处理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融合,收获了更加满意的应用效果。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音频文件的数量不断增多,音频文件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都是源于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多媒体领域中,音频从采集到处理、存储,再到传输都得到了优化,这对于音频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摘要】微信在中国有着庞大的使用人群与影响力,他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移动社交媒体工具,更是快速传播新闻,造成广泛影响力的工具。当前,在新闻传播中微信充分发挥其范围广速度快的优势,当前现状存在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新闻类型多样化等,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微信平台新闻传播体现出内容丰富、速度快、手中反馈及时等特点。但是,微信在传播新媒体新闻的环节里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找出良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
期刊
【摘要】《流浪地球》是近年来诞生的优秀科幻电影,上映以来票房与口碑良好,以《流浪地球》为例,对电影艺术中特效制作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本文主要分析《流浪地球》中应用的影视特效,重点研究数字绘景技术、三维特效制作与合成音效等,通过论述技术实践应用途径,以期为电影艺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影艺术;影视特效;《流浪地球》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节目生产和大型活动是广播电视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平台、新事物的出现,广播电视节目和大型活动生产和运行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就以丹东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生产和大型活动运行为例,调查分析融媒体形势下节目生态的运行情况,并对节目生态发展和提升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调研报告;融媒体;节目生态  中图分类号:TN22 文献
期刊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各领域的工作中都有着极大需求,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的日益复杂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采用的思维理念和开发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各领域对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在此情况下,软件工程思想作为一种先进的工作思路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具有巨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期刊
【摘要】《囧妈》于疫情期间的线上放映是回应全媒体(omnimedia)语境下影视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的一个突出代表,它突破了“一切以院线马首是瞻”的电影行业的传统规则,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旧制度”的颠覆者和“变革者”。事实上,电影产业当前正处于一种新旧范式转换的过渡阶段,而“互联网+”则是这种范式转换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大众文化;全媒体;网络电影;电影营销;《囧妈》  中图分类号:TN946
期刊
【摘要】疫情期间对影视行业冲击力大,春节期间院线纷纷撤档,也由此迎来了影视业的“新时代”,是危机亦是转机。各大影视公司都在极力寻求别的方式生存,以院线发行、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影视公司横店影视公司营收大幅下降,积极购买理财产品“抗疫”。借此,亦成为影视公司的“催化剂”,一定程度上刺激着电影行业的产业整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横店影视;院线;应对策略;机遇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年由北京市商务局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人文纪录片《为民而商》全面回顾了北京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历程。本文解析了这部纪录片的创作思考与特点,论述了人文纪录片在挖掘人物故事,展现宏大叙事主题时,融入“思辨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纪录片;《为民而商》;改革开放四十年;创作解析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万物互联时代,传感器新闻越来越受重视,在融媒体报道中,应用生物传感技术搜集、分析人的情绪情感数据,并生产内容,成为新闻业界一项新的突破。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新华网2019年国庆报道中使用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Star”制作的内容进行探讨,解析生物传感技术在实践中显现的优势和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生物传感报道与传统报道融合发展的建议。本文认为,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的数据采集工具,扩展了
期刊
【摘要】在媒体融合拓展下的大环境下,积极探究县级融媒体构建是提升县级宣传媒体构建的重要一步。县级融媒体作为新兴的事物,是下层思想传播的关键舆论地点,不光要服务经济社会拓展。更要服务于底层管理还有政务管理,该怎样在新局势下发展好县级融媒体构建,并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拓展,希望经过分析探究,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