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北经济近几年严重下滑,产业雷同、产能过剩等等现象,被称为“东北现象。”然而《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给东北经济带来新的希望和转折。本文在哈长城市群的背景下,分析哈长城市群建设对东北经济带来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东北经济联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东北现象 哈长城市群 东北经济联盟
2016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 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以哈尔滨和长春为核心城市,构建“双核一轴两带”的城市空间格局,将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并对大庆、齐齐哈尔等9个区域重点城市做出了功能定位。《规划》 的顺利实施将实现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对接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全面振兴的新动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东北经济现状
东北地区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物质技术基础优势并没有转变为经济竞争优势。总体上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活力,效益低下,被称为“东北现象”。
1.工业结构不合理。建国初期,根据东北地区的资源条件,重点建设了重工业体系,而轻工业发展缓慢,近几年来虽经调整有所改善,但轻重工业比例仍然很不协调。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少,支柱产业断层现象。在产品结构层面上,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另外,国有经济比重大,相当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困境,产能过剩、设备、工艺陈旧落后,包袱沉重,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倒闭。
2.农业生产与流通问题突出。东北地区虽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农村索取多而补偿少,导致了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萎缩。耕地不断减少,地力下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投入不足,致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产出水平不高,远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粮食流通问题突出,玉米大量积压,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
3.基础设施薄弱。东北三省重工业比重大,消耗能源多,物资调出调入量大,对能源、交通、水利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建国以来基础设施虽有较大改善,但其“瓶颈”制约仍较严重。
4.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氛围已经构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观念滞后,改革起步晚,难度大。
二、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联盟构建的现实可行性
城市群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体系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发动机,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格局中最具活力的战略支撑点。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 “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
1.区位优势独特。哈长城市群南依辽中南城市群,北临俄罗斯远东地区,东靠朝鲜半岛,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相呼应, 便捷联通北美、欧洲地区, 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2.经济基础较好。该区域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禀赋条件良好,已形成以装备、汽车、石化、能源、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边境贸易、国际物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3.城镇体系完备。拥有哈尔滨1座特大型城市,长春1座Ⅰ类大型城市,大庆、齐齐哈尔、吉林、四平4座Ⅱ类大型城市,牡丹江、绥化、松原、延吉4座中型城市,一批小城市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快速成长,2015 年底城镇化率为 56.5%。
4.创新潜力较大。截至2015年10月,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27所,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 1500 余个,两院院士61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国家级高新区7个, 创新发展基础坚实。
5.旅游资源丰厚。哈长地区是金、满等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工业遗产丰富,拥有长白山、黑土地和松花江等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和冰雪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
产业融合是实现区域之间经济合作、利益互惠的基础,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前景。目前,哈长城市群各城市定位与分工不明确,偏重于资源型、重化工型、传统型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动产业互补协作,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支撑东北振兴以及辐射东北亚的产业集聚区。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扩展区域产业互补范围与利益互惠点,是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联盟构建的设想
1.东北农业经济联盟。东北优良的大米品质有赖于水稻种植的三大优势,土壤、水质和积温,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东北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极其肥沃的寒地黑土有机质高,利于农作物生长,同时年温差60摄氏度的独特气候条件,使得一年一熟作物生长阳光照射时间长,再加上纯净的水源。东北大米品质一直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最可靠的安全大粮仓,也是最大、最优质的绿色大厨房。自2011年以来,黑龙江省粳稻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就一直稳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粳稻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40%,为保障国家口粮供应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在很多南方市场上,吉林大米的优势比较明显,也很受欢迎,但在市场开拓面积上,需继续加强。东北大米想走得更远,首先就应该把品种做升级,研制一些新品种,高产、有机、口感好的大米品种,提高大米的品质基础,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
2. 东北工业经济联盟。核心城市哈尔滨和长春都将运输装备制造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而大庆、松原、吉林则以石油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而且,哈长城市群核心区内松原、吉林、辽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大庆、牡丹江等 6 个市(州)被《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年)》列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强化制造业产业合作,打造城市群优势制造业基地强化城市群制造业产业分工,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石化等产业,哈尔滨和长春发挥其城市群核心城市优势,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和轨道客车等优势制造业基地;大庆和吉林依据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重点打造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齐齐哈尔、四平、松原等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分工,实现城市群制造业整体的联合研发和配套协作,带动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东北服务业经济联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城市群经济发展转型加强长春、哈尔滨两市金融合作,提升核心城市金融服务能力;依托哈尔滨航空物流业、长春国际汽车城国际物流基地建设,并发挥珲春、绥芬河等沿边口岸的功能,提升对外物流服务功能;整合城市群优势旅游资源,协同发展旅游会展业。此外,提升信息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共建健康养老产业、推动商贸服务业繁荣,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群产业升级,实现城市群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陈金英,杨青山,刘贺贺,费琪雯,姚佳. 哈长城市群划界与空间培育战略 [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2):178-182+128.
[2]杜立柱,张毅.新常态下哈长城市群发展战略究 [J].城市发展研究 ,2016(06):82-87.
[3]张炳辉,杨东亮.新一轮东北振兴视角下的哈长城市群产业協同发展研究 [J]. 学习与探索 ,2016(07):118-122.
[4]李程洋.哈长城市群构建研究 [D]. 长春:东北师范大.
[5]梁亚文,董大朋,侯美玉,张蕾,吴启静,刘学伟.基于产业视角的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603/t20160311_792497.html.
[7]赫曦滢,杜磊.哈长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整合路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23-130.
[8]杜立柱,张毅.新常态下哈长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6):82-87.
关键词:东北现象 哈长城市群 东北经济联盟
2016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 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以哈尔滨和长春为核心城市,构建“双核一轴两带”的城市空间格局,将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并对大庆、齐齐哈尔等9个区域重点城市做出了功能定位。《规划》 的顺利实施将实现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对接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全面振兴的新动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东北经济现状
东北地区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物质技术基础优势并没有转变为经济竞争优势。总体上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活力,效益低下,被称为“东北现象”。
1.工业结构不合理。建国初期,根据东北地区的资源条件,重点建设了重工业体系,而轻工业发展缓慢,近几年来虽经调整有所改善,但轻重工业比例仍然很不协调。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少,支柱产业断层现象。在产品结构层面上,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另外,国有经济比重大,相当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困境,产能过剩、设备、工艺陈旧落后,包袱沉重,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倒闭。
2.农业生产与流通问题突出。东北地区虽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农村索取多而补偿少,导致了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萎缩。耕地不断减少,地力下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投入不足,致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产出水平不高,远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粮食流通问题突出,玉米大量积压,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
3.基础设施薄弱。东北三省重工业比重大,消耗能源多,物资调出调入量大,对能源、交通、水利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建国以来基础设施虽有较大改善,但其“瓶颈”制约仍较严重。
4.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氛围已经构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观念滞后,改革起步晚,难度大。
二、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联盟构建的现实可行性
城市群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体系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发动机,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格局中最具活力的战略支撑点。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 “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
1.区位优势独特。哈长城市群南依辽中南城市群,北临俄罗斯远东地区,东靠朝鲜半岛,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相呼应, 便捷联通北美、欧洲地区, 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2.经济基础较好。该区域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禀赋条件良好,已形成以装备、汽车、石化、能源、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边境贸易、国际物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3.城镇体系完备。拥有哈尔滨1座特大型城市,长春1座Ⅰ类大型城市,大庆、齐齐哈尔、吉林、四平4座Ⅱ类大型城市,牡丹江、绥化、松原、延吉4座中型城市,一批小城市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快速成长,2015 年底城镇化率为 56.5%。
4.创新潜力较大。截至2015年10月,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27所,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 1500 余个,两院院士61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国家级高新区7个, 创新发展基础坚实。
5.旅游资源丰厚。哈长地区是金、满等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工业遗产丰富,拥有长白山、黑土地和松花江等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和冰雪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
产业融合是实现区域之间经济合作、利益互惠的基础,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前景。目前,哈长城市群各城市定位与分工不明确,偏重于资源型、重化工型、传统型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动产业互补协作,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支撑东北振兴以及辐射东北亚的产业集聚区。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扩展区域产业互补范围与利益互惠点,是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联盟构建的设想
1.东北农业经济联盟。东北优良的大米品质有赖于水稻种植的三大优势,土壤、水质和积温,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东北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极其肥沃的寒地黑土有机质高,利于农作物生长,同时年温差60摄氏度的独特气候条件,使得一年一熟作物生长阳光照射时间长,再加上纯净的水源。东北大米品质一直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最可靠的安全大粮仓,也是最大、最优质的绿色大厨房。自2011年以来,黑龙江省粳稻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就一直稳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粳稻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40%,为保障国家口粮供应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在很多南方市场上,吉林大米的优势比较明显,也很受欢迎,但在市场开拓面积上,需继续加强。东北大米想走得更远,首先就应该把品种做升级,研制一些新品种,高产、有机、口感好的大米品种,提高大米的品质基础,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
2. 东北工业经济联盟。核心城市哈尔滨和长春都将运输装备制造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而大庆、松原、吉林则以石油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而且,哈长城市群核心区内松原、吉林、辽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大庆、牡丹江等 6 个市(州)被《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年)》列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强化制造业产业合作,打造城市群优势制造业基地强化城市群制造业产业分工,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石化等产业,哈尔滨和长春发挥其城市群核心城市优势,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和轨道客车等优势制造业基地;大庆和吉林依据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重点打造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齐齐哈尔、四平、松原等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分工,实现城市群制造业整体的联合研发和配套协作,带动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东北服务业经济联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城市群经济发展转型加强长春、哈尔滨两市金融合作,提升核心城市金融服务能力;依托哈尔滨航空物流业、长春国际汽车城国际物流基地建设,并发挥珲春、绥芬河等沿边口岸的功能,提升对外物流服务功能;整合城市群优势旅游资源,协同发展旅游会展业。此外,提升信息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共建健康养老产业、推动商贸服务业繁荣,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群产业升级,实现城市群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陈金英,杨青山,刘贺贺,费琪雯,姚佳. 哈长城市群划界与空间培育战略 [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2):178-182+128.
[2]杜立柱,张毅.新常态下哈长城市群发展战略究 [J].城市发展研究 ,2016(06):82-87.
[3]张炳辉,杨东亮.新一轮东北振兴视角下的哈长城市群产业協同发展研究 [J]. 学习与探索 ,2016(07):118-122.
[4]李程洋.哈长城市群构建研究 [D]. 长春:东北师范大.
[5]梁亚文,董大朋,侯美玉,张蕾,吴启静,刘学伟.基于产业视角的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603/t20160311_792497.html.
[7]赫曦滢,杜磊.哈长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整合路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23-130.
[8]杜立柱,张毅.新常态下哈长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6):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