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送爽,转眼间“糖尿病开讲”已经走过了春夏两季,来到了丰收的十月。这大半年来,有了赖医生深入浅出的讲解,病友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从最初的全盘接受发展到相互交流,再到现在的热烈讨论,乃至有了小小的争执。这不,赖医生刚走进小区活动室的大门,就看见老资格的老林厂长正和陈大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家闺女说了,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生了病就得吃药,要吃药就得吃进口的。你瞧,我现在血糖控制得多好!” “国产的药就不行吗?没的事!我当了那么多年厂长,从一穷二白干起,现在我们的厂子哪点不如外国的了!一样的药,你做我做,还不是一回事吗!”“都别争了!”赖医生见此情形赶紧站出来说,“先来听我当一回裁判吧。我们国家有成百上千个药厂在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共五大类几十种,这其中有很多是直接仿制国外研发的药物。和进口药相比,国产药在价格上占了很大优势。评价药物好坏的标准,决不在于身价几何,也不看身世背景。”
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药物好坏呢?
指标1 管不管用
吃药是为了治病,患者和医生最为看重的当然就是疗效了。同样一种化学药物,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从理论上来说疗效应该是一样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似乎不尽然。这与生产工艺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国药厂数目众多,有实力与国外大型药厂一较高下的也不在少数,但话说回来,与有着上百年生产化学合成药(俗称“西药”)历史的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我们国家在生产工艺方面肯定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的,这就有可能导致药物制剂的纯度、稳定性等多项指标差异,从而影响到疗效。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开始对药品生产采用严格认证制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产药的药品质量可以与进口药达到同一水准。
指标2 安不安全
药用得恰当,能治病救人;稍有差池,却很有可能会害了命。撇开疗效,我们最为看重的指标就是药物的安全性。“要治病却要了命”的惨痛教训屡见不鲜,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有齐二药、鱼腥草注射液以及欣弗等事件被曝光,国外的“反应停”事件和“万络”事件大家也一定不陌生。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深刻反省今后该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药物的安全性必须经过极其严格、长时间的验证方可明确。以往人们往往得等药品上市应用之后,靠一点一滴收集信息,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对一种药物的客观评价。现在正规的药厂在研制和申请药品上市的过程中,必须先后经过四个不同阶段的临床验证。只有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药物才是安全的。
指标3 贵不贵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药品的费用是医生在处方药物时必须考虑的。我们需要的是既有效又能让普通百姓吃得起的药。进口药要比国产药贵,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外研制药品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我们熟悉的马来酸罗格列酮为例,其研发费用高达上亿美元。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进口药品定价中包含了这一部分费用。而仿制药则无需此项投入,在价格上自然占了优势。一方面我们要遵纪守法,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努力研制新药。
“所以啊,进口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国产的也不见得就差。吃药,还是要考虑疗效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花费几何。”
降糖治疗,警惕低血糖!
低血糖大家并不陌生,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低血糖。平时饮食不定时、运动量过大、治疗不得当等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的表现分为交感神经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前者如心慌、饥饿、手抖、出虚汗。后者如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所以发生低血糖时必须及时处理。
通常青年人对低血糖比较敏感,症状比较明显,发生低血糖容易及时发现。但老年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出现低血糖可能没有很明显的症状,比如心慌、手抖、饥饿等,因此不易察觉,从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低血糖时血管收缩等原因可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的情况。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低血糖呢?
首先,饮食、运动等日常生活要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不吃饭、减少饭量或随意增加运动量。
其次,治疗要得当。因为老年人血糖可不必控制过于严格,所以应尽量选用比较温和的药物。如拜唐苹(r)等α-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比较独特,通过延缓肠道内糖类的吸收控制血糖,单独服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在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同时,通过“药物分餐”减少下一餐前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所以与其他药物(如胰岛素)合用时,也可以减少发生餐前低血糖的几率。一些作用较强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苯脲),因为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不适合老年人服用。
再次,要注意经常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偏低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人血糖控制可不像年轻人那样严格,但一定要平稳,应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强化血糖控制 加强自我管理——诺和诺德启动第二届“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公益活动
高 勇
每年,全球约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全球总死亡人数的9%源于该症。
每分钟,全球至少6个人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当您读到此处时,可能又有一个生命离我们而去……
而在我国,每年的新增糖尿病患者人数也超过了120万;平均到每天,这个数字不低于3000。现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5,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
触目惊心的数字显示,我国正成为糖尿病的重症地区!
糖尿病如此频发,趋势日益严峻,大众应如何防范?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近日开始在全国38个城市面向广大糖尿病患者举办“我能改变糖尿病”——第二届“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大型公益活动。活动的召开正是基于中国这样的现状: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不够了解,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缺乏运动等情况,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该活动旨在通过大规模的糖尿病患者参与,引导糖尿病患者走出对疾病本身及治疗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倡导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治疗理念,强化“我能改变糖尿病”的信心,从而改变中国糖尿病知识普及率低、确诊率低、接受治疗率低的现状。
据诺和诺德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柯瑞龙先生介绍,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是
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药物好坏呢?
指标1 管不管用
吃药是为了治病,患者和医生最为看重的当然就是疗效了。同样一种化学药物,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从理论上来说疗效应该是一样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似乎不尽然。这与生产工艺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国药厂数目众多,有实力与国外大型药厂一较高下的也不在少数,但话说回来,与有着上百年生产化学合成药(俗称“西药”)历史的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我们国家在生产工艺方面肯定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的,这就有可能导致药物制剂的纯度、稳定性等多项指标差异,从而影响到疗效。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开始对药品生产采用严格认证制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产药的药品质量可以与进口药达到同一水准。
指标2 安不安全
药用得恰当,能治病救人;稍有差池,却很有可能会害了命。撇开疗效,我们最为看重的指标就是药物的安全性。“要治病却要了命”的惨痛教训屡见不鲜,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有齐二药、鱼腥草注射液以及欣弗等事件被曝光,国外的“反应停”事件和“万络”事件大家也一定不陌生。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深刻反省今后该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药物的安全性必须经过极其严格、长时间的验证方可明确。以往人们往往得等药品上市应用之后,靠一点一滴收集信息,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对一种药物的客观评价。现在正规的药厂在研制和申请药品上市的过程中,必须先后经过四个不同阶段的临床验证。只有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药物才是安全的。
指标3 贵不贵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药品的费用是医生在处方药物时必须考虑的。我们需要的是既有效又能让普通百姓吃得起的药。进口药要比国产药贵,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外研制药品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我们熟悉的马来酸罗格列酮为例,其研发费用高达上亿美元。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进口药品定价中包含了这一部分费用。而仿制药则无需此项投入,在价格上自然占了优势。一方面我们要遵纪守法,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努力研制新药。
“所以啊,进口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国产的也不见得就差。吃药,还是要考虑疗效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花费几何。”
降糖治疗,警惕低血糖!
低血糖大家并不陌生,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低血糖。平时饮食不定时、运动量过大、治疗不得当等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的表现分为交感神经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前者如心慌、饥饿、手抖、出虚汗。后者如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所以发生低血糖时必须及时处理。
通常青年人对低血糖比较敏感,症状比较明显,发生低血糖容易及时发现。但老年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出现低血糖可能没有很明显的症状,比如心慌、手抖、饥饿等,因此不易察觉,从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低血糖时血管收缩等原因可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的情况。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低血糖呢?
首先,饮食、运动等日常生活要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不吃饭、减少饭量或随意增加运动量。
其次,治疗要得当。因为老年人血糖可不必控制过于严格,所以应尽量选用比较温和的药物。如拜唐苹(r)等α-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比较独特,通过延缓肠道内糖类的吸收控制血糖,单独服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在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同时,通过“药物分餐”减少下一餐前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所以与其他药物(如胰岛素)合用时,也可以减少发生餐前低血糖的几率。一些作用较强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苯脲),因为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不适合老年人服用。
再次,要注意经常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偏低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人血糖控制可不像年轻人那样严格,但一定要平稳,应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强化血糖控制 加强自我管理——诺和诺德启动第二届“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公益活动
高 勇
每年,全球约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全球总死亡人数的9%源于该症。
每分钟,全球至少6个人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当您读到此处时,可能又有一个生命离我们而去……
而在我国,每年的新增糖尿病患者人数也超过了120万;平均到每天,这个数字不低于3000。现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5,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
触目惊心的数字显示,我国正成为糖尿病的重症地区!
糖尿病如此频发,趋势日益严峻,大众应如何防范?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近日开始在全国38个城市面向广大糖尿病患者举办“我能改变糖尿病”——第二届“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大型公益活动。活动的召开正是基于中国这样的现状: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不够了解,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缺乏运动等情况,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该活动旨在通过大规模的糖尿病患者参与,引导糖尿病患者走出对疾病本身及治疗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倡导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治疗理念,强化“我能改变糖尿病”的信心,从而改变中国糖尿病知识普及率低、确诊率低、接受治疗率低的现状。
据诺和诺德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柯瑞龙先生介绍,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