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选贵的,还是选对的?等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送爽,转眼间“糖尿病开讲”已经走过了春夏两季,来到了丰收的十月。这大半年来,有了赖医生深入浅出的讲解,病友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从最初的全盘接受发展到相互交流,再到现在的热烈讨论,乃至有了小小的争执。这不,赖医生刚走进小区活动室的大门,就看见老资格的老林厂长正和陈大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家闺女说了,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生了病就得吃药,要吃药就得吃进口的。你瞧,我现在血糖控制得多好!” “国产的药就不行吗?没的事!我当了那么多年厂长,从一穷二白干起,现在我们的厂子哪点不如外国的了!一样的药,你做我做,还不是一回事吗!”“都别争了!”赖医生见此情形赶紧站出来说,“先来听我当一回裁判吧。我们国家有成百上千个药厂在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共五大类几十种,这其中有很多是直接仿制国外研发的药物。和进口药相比,国产药在价格上占了很大优势。评价药物好坏的标准,决不在于身价几何,也不看身世背景。”
  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药物好坏呢?
  
  指标1 管不管用
  
  吃药是为了治病,患者和医生最为看重的当然就是疗效了。同样一种化学药物,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从理论上来说疗效应该是一样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似乎不尽然。这与生产工艺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国药厂数目众多,有实力与国外大型药厂一较高下的也不在少数,但话说回来,与有着上百年生产化学合成药(俗称“西药”)历史的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我们国家在生产工艺方面肯定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的,这就有可能导致药物制剂的纯度、稳定性等多项指标差异,从而影响到疗效。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开始对药品生产采用严格认证制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产药的药品质量可以与进口药达到同一水准。
  
  指标2 安不安全
  
  药用得恰当,能治病救人;稍有差池,却很有可能会害了命。撇开疗效,我们最为看重的指标就是药物的安全性。“要治病却要了命”的惨痛教训屡见不鲜,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有齐二药、鱼腥草注射液以及欣弗等事件被曝光,国外的“反应停”事件和“万络”事件大家也一定不陌生。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深刻反省今后该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药物的安全性必须经过极其严格、长时间的验证方可明确。以往人们往往得等药品上市应用之后,靠一点一滴收集信息,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对一种药物的客观评价。现在正规的药厂在研制和申请药品上市的过程中,必须先后经过四个不同阶段的临床验证。只有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药物才是安全的。
  
  指标3 贵不贵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药品的费用是医生在处方药物时必须考虑的。我们需要的是既有效又能让普通百姓吃得起的药。进口药要比国产药贵,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外研制药品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我们熟悉的马来酸罗格列酮为例,其研发费用高达上亿美元。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进口药品定价中包含了这一部分费用。而仿制药则无需此项投入,在价格上自然占了优势。一方面我们要遵纪守法,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努力研制新药。
  “所以啊,进口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国产的也不见得就差。吃药,还是要考虑疗效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花费几何。”
  
  降糖治疗,警惕低血糖!
  
  低血糖大家并不陌生,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低血糖。平时饮食不定时、运动量过大、治疗不得当等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的表现分为交感神经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前者如心慌、饥饿、手抖、出虚汗。后者如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所以发生低血糖时必须及时处理。
  通常青年人对低血糖比较敏感,症状比较明显,发生低血糖容易及时发现。但老年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出现低血糖可能没有很明显的症状,比如心慌、手抖、饥饿等,因此不易察觉,从而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低血糖时血管收缩等原因可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的情况。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低血糖呢?
  首先,饮食、运动等日常生活要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不吃饭、减少饭量或随意增加运动量。
  其次,治疗要得当。因为老年人血糖可不必控制过于严格,所以应尽量选用比较温和的药物。如拜唐苹(r)等α-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比较独特,通过延缓肠道内糖类的吸收控制血糖,单独服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在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同时,通过“药物分餐”减少下一餐前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所以与其他药物(如胰岛素)合用时,也可以减少发生餐前低血糖的几率。一些作用较强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苯脲),因为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不适合老年人服用。
  再次,要注意经常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偏低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人血糖控制可不像年轻人那样严格,但一定要平稳,应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强化血糖控制 加强自我管理——诺和诺德启动第二届“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公益活动
  高 勇
  
  每年,全球约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全球总死亡人数的9%源于该症。
  每分钟,全球至少6个人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当您读到此处时,可能又有一个生命离我们而去……
  而在我国,每年的新增糖尿病患者人数也超过了120万;平均到每天,这个数字不低于3000。现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5,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
  触目惊心的数字显示,我国正成为糖尿病的重症地区!
  糖尿病如此频发,趋势日益严峻,大众应如何防范?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近日开始在全国38个城市面向广大糖尿病患者举办“我能改变糖尿病”——第二届“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大型公益活动。活动的召开正是基于中国这样的现状: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不够了解,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缺乏运动等情况,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该活动旨在通过大规模的糖尿病患者参与,引导糖尿病患者走出对疾病本身及治疗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倡导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治疗理念,强化“我能改变糖尿病”的信心,从而改变中国糖尿病知识普及率低、确诊率低、接受治疗率低的现状。
  据诺和诺德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柯瑞龙先生介绍,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是
其他文献
中国保健科技协会秘书长吴大真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经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有27种功能,其中有些就有调节血糖的辅助治疗作用,是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巩固和康复的。现在保健品的声誉不太好,是因为有些不法企业在产品中昧着良心加了西药,这是非常害人的。祖国传统医药几千年来对消渴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所以含有中药成分的保健品是有保健作用的,糖尿病病人可以考虑选择保健食品来辅助治疗。但选择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期刊
怎样才能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龙志兵主任。龙主任说:“‘消协’这两年接到的这方面的投诉电话非常多,群众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真正能立案的却特别少。为什么少,不是问题少,而是缺少立案依据,如厂家地址和发票等等。”消费者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切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保健品。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一定要以保健为目的,切不可为了治病而购买保健品,保健品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期刊
保健品能降血糖为什么不好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内分泌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张家庆教授。张教授说:“有些厂家在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降糖药,但不标明加了什么药,更不标明其含量,这样对患者非常有害。如果患者正在服用降糖药,就有可能因加服了保健品中的药而致药物过量,发生低血糖昏迷,严重者可以致死;即使没有服用降糖药,也可能因服这种“保健品”过量而发生低血糖昏迷。”  有些保健品厂家在广告中大肆宣传:
期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用了违规保健品最可怕的不是钱的损失,而是这种保健品的“功效”!姚女士在一个保健品“联谊会”中听信别人现身说法后,买了3个月的保健品来吃(因为多买便宜,还送小礼物),一吃血糖就下来了,于是半年后姚女士把所有的治疗药物都停了。可惜3个月以后,她腿也肿,脸也肿,最终因低血糖昏迷住院,差点搭上一条命。  姚女士吃的保健品能降血糖不是很好吗,可为什么最后却昏迷住院了呢?2005年12月21
期刊
血糖仪按照测试时的操作控制方式可分为自动开关机血糖仪和手动开关机血糖仪两种,其中自动开关机血糖仪操作简单,不会发生误操作,是适合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血糖仪。  低档血糖仪一般不具备自动开关机功能,不能进行全自动测试;而且它采用的血糖试纸为两电极、滴血式.抗干扰能力弱,血量要求多,在5微升以上,对测试规范要求高,如果测试不规范,容易导致测试结果偏差大。中档血糖仪一般能自动开关机、采用多电极血糖试纸
期刊
数字链接 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刘克军副研究员介绍,卫生部组织并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2003年,全国共有145.53万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住院治疗,平均每次住院费用5079.38元,总住院费用达到73.92亿元;门诊人数为7110.17万人,平均每次门诊费用131.98元,总门诊费用更是高达93.84亿元。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表中的数字显示:同
期刊
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生产血糖仪的厂家比较多,但中国还没有出台一个官方的生产标准,厂家基本上是参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血糖仪生产标准,这个标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很高。  很多患者都很关心血糖仪测试的数据是否准确,实际上,“准不准”从专业角度来讲,指的是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两个方面的问题。所谓准确性就是测量数值的误差范围,一般应该在土20%以内,这个标准也是参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标准,不过有时因为
期刊
打竹板,响呱呱,听我对病友说句话:  糖尿病不可怕,要从饮食注意它。一日三餐七分饱,少吃多餐不油炸。抽烟痛饮真可怕,粗茶淡饭最为佳。口渴思饮多喝茶;别想甜食,蔬菜粗粮加;需要营养多吃鱼和虾,补充大豆营养佳。  豌豆、黄豆、麦仁粥,能降血糖和血压;多吃豆类益处大,豆浆、豆渣不比药物差;吃芹菜、生菜、菠菜、白菜治眼花,不要吃甜、辛和辣;肥胖患者多吃西红柿、洋葱、茄子和苦瓜、萝卜、韭菜、空心菜、黄瓜和丝
期刊
问:胰岛素抵抗可以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吗?    我今年68岁,患糖尿病已十多年,心、眼、肾均有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4期),现用糖适平控制血糖,但降糖效果不理想,经胰岛素释放检验,医生说我是典型的胰岛素抵抗。但在用药上,医生意见并不统一,让我不知如何是好。请问专家,像我这种情况能否注射胰岛素?若能注射胰岛素可用胰岛素泵和长效胰岛素吗?  四川 何某  答:您患糖尿病十多年,而且有多种并发
期刊
特攻专家:李 经 吕仁和 刘破资 王 健 祝开思  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您是否为那些不如意而烦恼呢?不知何时,心理疾病悄悄闯入病友的内心世界,困扰、纠缠着病友。从此,病友的生活没有了笑容,没有了欢乐……  心理学专家说:传染病和躯体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已经大大减弱,而心理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已呈蔓延之势。今年10月10日是第1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部有关领导指出,精神和神经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