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老地方,熟悉又亲切。流连于图书馆、书店,我们畅游书海,与古往今来的智者对话;走进影剧院、音乐厅,我们尽情感受艺术的魅力;驻足于博物馆、美术馆,我们的眼界更开阔,精神更丰盈……这些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吸引着我们一去再去,欲罢不能,并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或许,生活中还有些你经常去的地方,对你有同样的意义。请以“老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题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这是一个有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提示语“老地方,熟悉又亲切”解释了老地方的内涵:熟悉、亲切。紧接着用三个分句提示学生写作的角度和选材:图书馆、书店——与智者对话;影剧院、音乐厅——感受艺术魅力;博物馆、美术馆——开阔眼界、丰盈精神……然后指出老地方的特点:有文化气息,吸引人,一去再去,影响内心世界……
最后补充提示,还有其他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对你有同样的意义。从提示语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地方应该是我们熟悉亲切,有文化气息,能影响我们内心世界的地方。
再看题目“老地方”,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地方”是中心词,是正;“老”是修饰语,是偏。这就告诉我们:要写一个地方,重点突出“老”。
例文一
浮华城市中,难觅一片净土。悠扬的琴声、飘香的茶韵将我从喧嚣中解脱出来,步入这片世外桃源、我熟知的老地方——母亲的茶馆。
进入茶馆,迎面匾额上镌刻着四个大字——一品茶坊。我想这名字必是有来历的,问母亲,母亲说:“‘一’便是一切的源头,一元复始便是它的本意。”
步人正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字画,画面简洁地勾勒了一个小和尚在扫地的情景,画面旁边还写着两行字“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话语简单,却富有哲理,扫地扫的是内心的障碍,只有将心灵的尘埃扫尽,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净。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小画,禅意可见一斑。
茶馆里的字画多不胜数,许多人来到这里,不论功底如何,都会露一手,有些名家之作还会被装裱悬挂起来,成为茶馆里一道雅致的风景线。我也颇爱舞文弄墨,常常在这里向一些高人学习,真有数不尽的乐趣。与文人墨客为师、为友,是人生一件幸事。
既是茶馆,主角莫过于茶了。人说茶有三品,一品入口,二品入喉,三品方可人心。也就是说只有反复品尝,才能品出茶的韵味来。这或许是“品”有三个“口”字的原因吧。单饮茶,未免有些单调,需得弹琴助兴,这也是我的一门技艺,悠扬的琴声,伴着浓郁的茶香,构成和谐的整体,缺一不可。品着茶,听着古琴奏出的一曲《高山流水》,任那醇香的茶在口中流淌,真是一种雅致的享受。
母亲说:“茶禅一味,茶在遇水时能够舍己,与之相融,才成为一道茶,这是一种奉献。”说罢将水倒入杯中,茶迅速绽开,与水融合,茶的汤色渐渐显现出来。母亲又说:“你看这茶起起落落的,不正像人生吗?人生沉浮,只有这样才能溢出清香啊!”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只有勇于奉献,才能够香远益清,这是母亲和她的茶馆教会我的。
我爱这茶馆,爱这老地方,爱它的清幽宁静,爱它的茶香墨韵,爱它的茶禅一味,更爱它的精神引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口味的满足,更是精神的满足。
这老地方,是我心灵的家。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首先扣题非‘常紧。母亲的茶馆是老地方,熟悉亲切。此夕卜,文章非常有文化气息。吴璧丞同学从茶馆的名字、正厅的字画、走进茶馆的人写到茶馆的主角——茶,茶禅一味,无不包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样的老地方自然也给了自己精神的引领,吸引自己一去再去。其次作文的语言优美流畅,诗词对联茶禅等信手拈来。可见其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又有极强的驾驭语言能力。结尾一段的议论抒情升华了主题,让全文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突出。。
例文一
琴声悠悠,有如清泉浸润人心;书香袅袅,好似沃土培育秧苗。在繁华热闹的街区,总有一个老地方,让人安静成长。
——题记
妈妈的办公室,好像并不是为办公而设计的,房间里到处是古色古香的摆设。几张狭长的中式书桌列队排在一起;各种书籍在旁边的书架上窃窃私语;几幅字画正在墙上酣睡;古琴躺在桌上凝视着天花板。房间正中央,挂着一个大牌匾,用甲骨文写着“六艺至善”,这或许是取材于《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吧。总之,这个小房间已成为我经常光顾的“老地方”。
春色正浓,花红柳绿。我坐在琴桌前,信手抚琴,琴声就像高山流水一般淌人心田,又像那位善解音律的钟子期。我沉醉于《关山月》的静谧安宁;感动于《阳关三叠》的依依不舍;领会于《凤求凰》的奇妙情感;流连于《归去来兮》的安贫乐道。最后,我也跟着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忽然我就看到陶渊明背着锄头,披星戴月地穿过田垄小路蹒跚归来。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却与天地自然相往来。我想问他点儿什么,却已欲辩忘言。一曲终了,还是那个我熟悉的老地方,但我的思维此刻却清醒了许多。
窗外风飘白絮,柳暗花明。老地方让我静心,让我识得东风一面。
秋风萧瑟,霜打寒枝。我靠在窗边,拿起一本
本朴实无华的古书,慢慢品味。从简明易懂的《三
字经》到晦涩艰深的《易经》,从遁世自保的老庄到一腔热血的孟子,从懵懂初开的《诗经》到谆谆教诲的《论语》,虽然各有所志,但无一不值得细品。屈原“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让我敬重;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自省;孙子“攻心为上”教我如何与人相处。在敬重、自省、学得知识后,再修炼自己,让自己成长。
当我读到墨子“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时,身后竟冒出一声“好”来,回头一看,妈妈正站在我身边,与我共同阅读。妈妈笑着说:“经典教给我们的东西真是太多了!你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该做的事情不就是为社会出力嘛!但这个问题却有很多人想不通。现代人有时真不如古人有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向古人学习……”我恍然大悟,知道了我究竟应该干什么。感谢经典,感谢这个“老地方”!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我也从懵懂少年走入了青春之门。不变的是我还会经常去那个老地方,坐下来,品味古籍、品读人生。在经典的滋养下,在老地方的庇护下,我渐渐变得胸怀天地人文理想。
老地方,虽然只是妈妈的一间办公室,但它像一个亦师亦友的同行者,陪我走过了日日夜夜,在我狂躁时让我宁静,在我混沌未开时给我指引,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谢谢你,我的“老地方”!
教师点评
张栩月同学写的老地方是妈妈的办公室,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从它的陈设,字画、书籍等都清晰地显示出来。而自己在这里弹古琴、读古籍,与满腹经纶的妈妈交流,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经典文化的传承画面啊!显而易见,这样的老地方一定是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精神更丰盈,也自然会吸引自己一去再去。
张栩月同学对古曲、古典文化有一定的积累,语言功底也较强,这本身也体现出“老地方”带给小作者的文化影响。
例文三
又是一天月朗风清,又是一幕婵娟皎皎,又是一本同样的书,同样随意地摊在膝头。同样的人,与同样的书、同样的月光约会在他们的老地方——书房。
我又翻开那本装订精美的《东坡词选》,从上次巾断的地方默默品读。苏轼时而豪迈、时而婉约的义字牵引着我的魂魄,携着我一同探访他的内心世界。
又一个月夜。窗外,月光透过几行斜斜的松木洒在木雕精美的窗棂上,苏东坡从书架上取来书卷,像我一样摊在膝头翻阅,忽地流下男儿泪,口巾喃喃:“阿弗——”我凑上前欲言又止,却听得他低吟着:“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在思念爱妻王弗!东坡一向不愿流露伤感,纵使贬谪蛮荒、丢官做布衣也是处变不惊,安之若素,唯有病故的王弗使他心生凄凉悲伤,难以忘怀。我不禁喟然,如此英勇豪气不羁的大才子,原来也有这般儿女情长。
书页飘落,光阴流转。依旧是我与他,依旧是书房这个老地方。窗外小雨霏霏,落日正浓。他携三五好友踏青归来,衣帽俱湿。我见他芒鞋轻盈,游春逢雨,恐怕败了雅兴,他却豪爽地笑笑,挥挥衣袖,朗声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语惊四座,拍手叫好。他摆酒设宴,眉宇间掩不住的欢畅淋漓。我欣赏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爽朗,词人巾,我最敬佩他的才气与为人,不论何时,仅乘己兴,不被他物困扰,虽偶有哀凉,却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有道家风范。
夏蝉鸣,秋霜凝,冬雪凌,春雨清。四时流转,墨香纷扬。我与一位又一位的才子佳人相约在这不变的老地方,寄墨言欢。李太白邀我与明月共舞,言谈间自由洒脱、不屑权贵,却藏匿孤独;白居易落泪湿青衫,悲愤述说帝王昏庸、民不聊生;李煜亡国失家,虽仍旧著风月于词中,却时常哀叹故国,心思飘零;易安居士生于官宦世家,又与赵明诚神仙眷侣,无奈战火纷飞,病魔无情……他们在诗巾、在词巾,言尽了一生荣辱、悲欢离合,他们在老地方,面对着我,默默述说……
老地方,我领略了悲欢离合,领略了人生起落,领略了墨香千年的无穷魅力。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的老地方写的是家里的书房。写自己在书房里读书,读苏轼,也读其他诗词大家,联想到其中的诗韵和情感。王帝乔的文笔洒脱,对苏轼等文人的理解颇深。虽然没有重点写老地方,但依然让人仿佛看到一个在书桌前醉心诗文世界的才女心,在诗中领略他们的坎坷生活。如果将书房环境进一步描写就更能体现“老地方”这一主题。
片段
每次看它(故宫),我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时人多,我会感到它的繁盛;有时人少,我会感受到它的寂寥。站在城楼上,我能感觉它的无奈;站在城楼下,我能感到它的壮观。朱门外,我看到它的明朗开阔;朱门内,我看到它的幽静深邃。我熟悉它,我懂得它,我了解它,我明白它。我熟悉它的假山楼阁、宫门宫墙,熟悉它的东六宫西六宫。我懂得它的寂寞,懂得它辉煌灿烂后的疲倦。我了解它跨越近六百年的风霜雪雨,了解它兴衰更替的悲欢离合。
我爱这美丽的老地方、辉煌的老地方、梦幻的老地方、充满灵气的老地方。我总能感受到你,感受你的盛衰兴亡,感受你的寂寥忧伤。啊!熟悉的你,我抚今追昔、喟叹感怀的老地方。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初二刘峥峥
指导教师唐锋
老地方,熟悉又亲切。流连于图书馆、书店,我们畅游书海,与古往今来的智者对话;走进影剧院、音乐厅,我们尽情感受艺术的魅力;驻足于博物馆、美术馆,我们的眼界更开阔,精神更丰盈……这些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吸引着我们一去再去,欲罢不能,并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或许,生活中还有些你经常去的地方,对你有同样的意义。请以“老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题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这是一个有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提示语“老地方,熟悉又亲切”解释了老地方的内涵:熟悉、亲切。紧接着用三个分句提示学生写作的角度和选材:图书馆、书店——与智者对话;影剧院、音乐厅——感受艺术魅力;博物馆、美术馆——开阔眼界、丰盈精神……然后指出老地方的特点:有文化气息,吸引人,一去再去,影响内心世界……
最后补充提示,还有其他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对你有同样的意义。从提示语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地方应该是我们熟悉亲切,有文化气息,能影响我们内心世界的地方。
再看题目“老地方”,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地方”是中心词,是正;“老”是修饰语,是偏。这就告诉我们:要写一个地方,重点突出“老”。
例文一
浮华城市中,难觅一片净土。悠扬的琴声、飘香的茶韵将我从喧嚣中解脱出来,步入这片世外桃源、我熟知的老地方——母亲的茶馆。
进入茶馆,迎面匾额上镌刻着四个大字——一品茶坊。我想这名字必是有来历的,问母亲,母亲说:“‘一’便是一切的源头,一元复始便是它的本意。”
步人正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字画,画面简洁地勾勒了一个小和尚在扫地的情景,画面旁边还写着两行字“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话语简单,却富有哲理,扫地扫的是内心的障碍,只有将心灵的尘埃扫尽,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净。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小画,禅意可见一斑。
茶馆里的字画多不胜数,许多人来到这里,不论功底如何,都会露一手,有些名家之作还会被装裱悬挂起来,成为茶馆里一道雅致的风景线。我也颇爱舞文弄墨,常常在这里向一些高人学习,真有数不尽的乐趣。与文人墨客为师、为友,是人生一件幸事。
既是茶馆,主角莫过于茶了。人说茶有三品,一品入口,二品入喉,三品方可人心。也就是说只有反复品尝,才能品出茶的韵味来。这或许是“品”有三个“口”字的原因吧。单饮茶,未免有些单调,需得弹琴助兴,这也是我的一门技艺,悠扬的琴声,伴着浓郁的茶香,构成和谐的整体,缺一不可。品着茶,听着古琴奏出的一曲《高山流水》,任那醇香的茶在口中流淌,真是一种雅致的享受。
母亲说:“茶禅一味,茶在遇水时能够舍己,与之相融,才成为一道茶,这是一种奉献。”说罢将水倒入杯中,茶迅速绽开,与水融合,茶的汤色渐渐显现出来。母亲又说:“你看这茶起起落落的,不正像人生吗?人生沉浮,只有这样才能溢出清香啊!”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只有勇于奉献,才能够香远益清,这是母亲和她的茶馆教会我的。
我爱这茶馆,爱这老地方,爱它的清幽宁静,爱它的茶香墨韵,爱它的茶禅一味,更爱它的精神引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口味的满足,更是精神的满足。
这老地方,是我心灵的家。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首先扣题非‘常紧。母亲的茶馆是老地方,熟悉亲切。此夕卜,文章非常有文化气息。吴璧丞同学从茶馆的名字、正厅的字画、走进茶馆的人写到茶馆的主角——茶,茶禅一味,无不包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样的老地方自然也给了自己精神的引领,吸引自己一去再去。其次作文的语言优美流畅,诗词对联茶禅等信手拈来。可见其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又有极强的驾驭语言能力。结尾一段的议论抒情升华了主题,让全文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突出。。
例文一
琴声悠悠,有如清泉浸润人心;书香袅袅,好似沃土培育秧苗。在繁华热闹的街区,总有一个老地方,让人安静成长。
——题记
妈妈的办公室,好像并不是为办公而设计的,房间里到处是古色古香的摆设。几张狭长的中式书桌列队排在一起;各种书籍在旁边的书架上窃窃私语;几幅字画正在墙上酣睡;古琴躺在桌上凝视着天花板。房间正中央,挂着一个大牌匾,用甲骨文写着“六艺至善”,这或许是取材于《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吧。总之,这个小房间已成为我经常光顾的“老地方”。
春色正浓,花红柳绿。我坐在琴桌前,信手抚琴,琴声就像高山流水一般淌人心田,又像那位善解音律的钟子期。我沉醉于《关山月》的静谧安宁;感动于《阳关三叠》的依依不舍;领会于《凤求凰》的奇妙情感;流连于《归去来兮》的安贫乐道。最后,我也跟着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忽然我就看到陶渊明背着锄头,披星戴月地穿过田垄小路蹒跚归来。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却与天地自然相往来。我想问他点儿什么,却已欲辩忘言。一曲终了,还是那个我熟悉的老地方,但我的思维此刻却清醒了许多。
窗外风飘白絮,柳暗花明。老地方让我静心,让我识得东风一面。
秋风萧瑟,霜打寒枝。我靠在窗边,拿起一本
本朴实无华的古书,慢慢品味。从简明易懂的《三
字经》到晦涩艰深的《易经》,从遁世自保的老庄到一腔热血的孟子,从懵懂初开的《诗经》到谆谆教诲的《论语》,虽然各有所志,但无一不值得细品。屈原“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让我敬重;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自省;孙子“攻心为上”教我如何与人相处。在敬重、自省、学得知识后,再修炼自己,让自己成长。
当我读到墨子“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时,身后竟冒出一声“好”来,回头一看,妈妈正站在我身边,与我共同阅读。妈妈笑着说:“经典教给我们的东西真是太多了!你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该做的事情不就是为社会出力嘛!但这个问题却有很多人想不通。现代人有时真不如古人有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向古人学习……”我恍然大悟,知道了我究竟应该干什么。感谢经典,感谢这个“老地方”!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我也从懵懂少年走入了青春之门。不变的是我还会经常去那个老地方,坐下来,品味古籍、品读人生。在经典的滋养下,在老地方的庇护下,我渐渐变得胸怀天地人文理想。
老地方,虽然只是妈妈的一间办公室,但它像一个亦师亦友的同行者,陪我走过了日日夜夜,在我狂躁时让我宁静,在我混沌未开时给我指引,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谢谢你,我的“老地方”!
教师点评
张栩月同学写的老地方是妈妈的办公室,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从它的陈设,字画、书籍等都清晰地显示出来。而自己在这里弹古琴、读古籍,与满腹经纶的妈妈交流,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经典文化的传承画面啊!显而易见,这样的老地方一定是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精神更丰盈,也自然会吸引自己一去再去。
张栩月同学对古曲、古典文化有一定的积累,语言功底也较强,这本身也体现出“老地方”带给小作者的文化影响。
例文三
又是一天月朗风清,又是一幕婵娟皎皎,又是一本同样的书,同样随意地摊在膝头。同样的人,与同样的书、同样的月光约会在他们的老地方——书房。
我又翻开那本装订精美的《东坡词选》,从上次巾断的地方默默品读。苏轼时而豪迈、时而婉约的义字牵引着我的魂魄,携着我一同探访他的内心世界。
又一个月夜。窗外,月光透过几行斜斜的松木洒在木雕精美的窗棂上,苏东坡从书架上取来书卷,像我一样摊在膝头翻阅,忽地流下男儿泪,口巾喃喃:“阿弗——”我凑上前欲言又止,却听得他低吟着:“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在思念爱妻王弗!东坡一向不愿流露伤感,纵使贬谪蛮荒、丢官做布衣也是处变不惊,安之若素,唯有病故的王弗使他心生凄凉悲伤,难以忘怀。我不禁喟然,如此英勇豪气不羁的大才子,原来也有这般儿女情长。
书页飘落,光阴流转。依旧是我与他,依旧是书房这个老地方。窗外小雨霏霏,落日正浓。他携三五好友踏青归来,衣帽俱湿。我见他芒鞋轻盈,游春逢雨,恐怕败了雅兴,他却豪爽地笑笑,挥挥衣袖,朗声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语惊四座,拍手叫好。他摆酒设宴,眉宇间掩不住的欢畅淋漓。我欣赏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爽朗,词人巾,我最敬佩他的才气与为人,不论何时,仅乘己兴,不被他物困扰,虽偶有哀凉,却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有道家风范。
夏蝉鸣,秋霜凝,冬雪凌,春雨清。四时流转,墨香纷扬。我与一位又一位的才子佳人相约在这不变的老地方,寄墨言欢。李太白邀我与明月共舞,言谈间自由洒脱、不屑权贵,却藏匿孤独;白居易落泪湿青衫,悲愤述说帝王昏庸、民不聊生;李煜亡国失家,虽仍旧著风月于词中,却时常哀叹故国,心思飘零;易安居士生于官宦世家,又与赵明诚神仙眷侣,无奈战火纷飞,病魔无情……他们在诗巾、在词巾,言尽了一生荣辱、悲欢离合,他们在老地方,面对着我,默默述说……
老地方,我领略了悲欢离合,领略了人生起落,领略了墨香千年的无穷魅力。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的老地方写的是家里的书房。写自己在书房里读书,读苏轼,也读其他诗词大家,联想到其中的诗韵和情感。王帝乔的文笔洒脱,对苏轼等文人的理解颇深。虽然没有重点写老地方,但依然让人仿佛看到一个在书桌前醉心诗文世界的才女心,在诗中领略他们的坎坷生活。如果将书房环境进一步描写就更能体现“老地方”这一主题。
片段
每次看它(故宫),我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时人多,我会感到它的繁盛;有时人少,我会感受到它的寂寥。站在城楼上,我能感觉它的无奈;站在城楼下,我能感到它的壮观。朱门外,我看到它的明朗开阔;朱门内,我看到它的幽静深邃。我熟悉它,我懂得它,我了解它,我明白它。我熟悉它的假山楼阁、宫门宫墙,熟悉它的东六宫西六宫。我懂得它的寂寞,懂得它辉煌灿烂后的疲倦。我了解它跨越近六百年的风霜雪雨,了解它兴衰更替的悲欢离合。
我爱这美丽的老地方、辉煌的老地方、梦幻的老地方、充满灵气的老地方。我总能感受到你,感受你的盛衰兴亡,感受你的寂寥忧伤。啊!熟悉的你,我抚今追昔、喟叹感怀的老地方。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初二刘峥峥
指导教师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