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16年移动直播元年开始,新媒体直播突破电视直播的局限,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各大中央媒体在新媒体渠道以移动直播为重要载体,全力开展疫情防控报道,突破传统媒体形态边界,充分彰显了融媒时代特性,新媒体直播样态也有了新的创新和变革。基于此,本文简要梳理疫情影响下新媒体直播的变化,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直播;疫情影响;创新
“新媒体直播”是电视媒体对“移动直播”的一种称呼,它区别于电视直播,是指在移动端平台进行的互动直播。从技术上来讲,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直播,还可以随时随地地与观众交流互动。因此“新媒体直播”成为实时传递现场信息、营造共时空语境、搭建社交场景的重要形式。
2016年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也是移动新闻直播的元年。微博上的媒体发起了近万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高达5亿。近两年,移动新闻直播成为媒体报道常态。“直播+”拓宽内容领域,医疗、体育、教育、时尚、美食等,成为泛资讯类直播的垂直内容。
从题材维度上,移动新闻直播的内容选材可以分为重大主题策划类报道、突发动态信息、现场调查报道、慢直播及泛资讯类移动直播。其中前三类直播具有电视直播的特点,强策划、重新闻性,后两类直播则更具社交媒体的特点,更加追求场景化和用户体验。
新媒体直播也是疫情期间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各大中央媒体在新媒体端聚焦精品直播产品。央视新闻推出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共同战“疫”》,央视频推出多线程24小时直播,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直击武汉疫情防控》特别直播节目,新华社客户端的“现场云”栏目以直播形式呈现了湖北省、浙江省等多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其中,新媒体直播呈现了几种新的变化趋势。
(一)发布会直播破“极”限
疫情期间各类信息喷涌,舆情事件极易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成了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途径,湖北的发布会更是全国关注。长江云5G直播的湖北新闻发布会,联络对接国家级媒体、省市县三级媒体和重量级商业媒体200多个分发端口,每场直播累计点击量达到2000至5000万人次,直播同时推出简讯、海报、短视频和深度解读等共计4300余条报道。这些报道实时通报疫情权威消息、解读相关政策条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汇聚并传递了重要的战“疫”力量,实现了传播效应最大化。
发布会最大的创新是:全部采用长江云“5G直播+远程视频连线”的模式,直至4月23日回归现场提问。这既是全民防疫非常时期的客观情况所导致,也是5G新技术在抗击疫情新闻发布领域的首次实战应用。5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本次发布会也采用了网络视频连线形式。
(二)伴随式慢直播破“时”限
“慢直播”在这次疫情直播中,成为全新亮点。央视新闻新媒体端、央视频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均开设慢直播,不间断为广大网友实时直播武汉的“此时此刻”。
其中,央视频客户端率先推出《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吸引上亿人次在线观看,“挖掘机天团”“云监工”等关键词冲上热搜榜;新华社客户端《慢直播|武汉公益志愿者车队抗疫专车日记》,直播公益志愿者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的过程,通过专车巡游的视角直播武汉街景;湖北的九头鸟客户端也将镜头聚焦武汉长江大桥等焦点景观,全景展现武汉城市的一街一角,在疫情的特殊时刻,呈现一个最真实的武汉。
此后,慢直播被用在各种事件中,比如,人民日报新媒體慢直播报道2020年日环食,央视新闻慢直播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过程等。今年高考前,央视频再次将摄像头对准了趵突泉等国内知名景点,开启高考减压慢直播。
不同于时长5分钟之内的短视频,也不同于由主播主导,通过讲解展示引导观众的直播节目,慢直播没有人为设定的情节,没有背景音乐和旁白音效的参与,记录的是现场,留下的是真实。正因为这份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与沉浸感,给受众在信息爆炸的“快”时代带来静下心来自主观察与思考的空间。与此同时,慢直播“只要你想看,我一直都在”的陪伴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在获取必要信息之外的情感需求。
(三)联合大直播打破地域限制
随着央视、新华社等官方主流媒体加入直播平台,直播正在推动着传统媒体的变革。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湖北广电长江云的倡议下,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江苏广电荔枝新闻、河南广电大象新闻、山东广电闪电新闻等媒体首次开启新闻“众筹”,与16家省级主流新媒体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首次推出“区块链云直播”,7省10位嘉宾同框话发展。三场直播分别聚焦“抗疫”“重振”“脱贫”话题,多地共话,共有12地24位嘉宾出镜。最多时在7个省搭起8个直播点,实现9路信号10人同屏。直播在20个平台同步推广,最高一场直播流量超过4000万人次。
(四)带货大直播从新闻向商业“跨界”
疫情暴发以来,尽管湖北很多地方的农产品仍在外运,但总体看来,渠道并不是特别通畅。艰难时刻,一起为湖北搭把手,国内多家媒体纷纷行动,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宣传推介荆楚农产品。因此,带货直播也就此火了起来。
京东实行包销合作,拼多多专辟“市长县长直播间”,助力农产品销售。3月26日晚,网络红人李佳琦开了一场湖北专场公益直播,一碗正宗的热干面通过电商直播走进大家的厨房。两小时30分钟,总观看量达1358万人次;4月6日,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与淘宝主播李佳琦为湖北农产品连线带货,两人在节目中介绍土豆等农副产品,两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超过1000万名观众。
慢慢地,同样因为疫情,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带货直播成了全民狂欢。2018年淘宝主播人数仅有6000人,而到了2020年3月底,淘宝宣布已经与100万以上的主播形成合作。2020年6月1日,董明珠的一场直播带货,竟带出了65亿元的销售额。直播带货不断刷新着我们的想象力。
新媒体直播不仅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交互理念和方式,也正在重塑人们的社交生活和网络行为。从以上变革可以发现,新媒体直播越来越具有社交媒体的特性,越来越轻量化、移动化、个性化、社交化。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临近,网络扶贫的步伐将持续深入,帮助农民卖货,帮助新农人带起声量,带动更多普通人开播,因此直播带货还将是2020年的主要表现形态。
2020年之后,随着5G技术的发展,直播势必继续火爆,但是直播不仅仅是带货,同时还要满足娱乐性和知识性。随着移动直播潮热度渐消,形式上的花哨噱头已立不住脚,优质传播内容回归主位。除了突发新闻的移动直播报道,新闻价值高、话题性强、精心策划的移动新闻直播才有竞争力。
关键词:新媒体直播;疫情影响;创新
“新媒体直播”是电视媒体对“移动直播”的一种称呼,它区别于电视直播,是指在移动端平台进行的互动直播。从技术上来讲,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直播,还可以随时随地地与观众交流互动。因此“新媒体直播”成为实时传递现场信息、营造共时空语境、搭建社交场景的重要形式。
2016年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也是移动新闻直播的元年。微博上的媒体发起了近万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高达5亿。近两年,移动新闻直播成为媒体报道常态。“直播+”拓宽内容领域,医疗、体育、教育、时尚、美食等,成为泛资讯类直播的垂直内容。
从题材维度上,移动新闻直播的内容选材可以分为重大主题策划类报道、突发动态信息、现场调查报道、慢直播及泛资讯类移动直播。其中前三类直播具有电视直播的特点,强策划、重新闻性,后两类直播则更具社交媒体的特点,更加追求场景化和用户体验。
新媒体直播也是疫情期间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各大中央媒体在新媒体端聚焦精品直播产品。央视新闻推出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共同战“疫”》,央视频推出多线程24小时直播,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直击武汉疫情防控》特别直播节目,新华社客户端的“现场云”栏目以直播形式呈现了湖北省、浙江省等多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其中,新媒体直播呈现了几种新的变化趋势。
(一)发布会直播破“极”限
疫情期间各类信息喷涌,舆情事件极易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成了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途径,湖北的发布会更是全国关注。长江云5G直播的湖北新闻发布会,联络对接国家级媒体、省市县三级媒体和重量级商业媒体200多个分发端口,每场直播累计点击量达到2000至5000万人次,直播同时推出简讯、海报、短视频和深度解读等共计4300余条报道。这些报道实时通报疫情权威消息、解读相关政策条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汇聚并传递了重要的战“疫”力量,实现了传播效应最大化。
发布会最大的创新是:全部采用长江云“5G直播+远程视频连线”的模式,直至4月23日回归现场提问。这既是全民防疫非常时期的客观情况所导致,也是5G新技术在抗击疫情新闻发布领域的首次实战应用。5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本次发布会也采用了网络视频连线形式。
(二)伴随式慢直播破“时”限
“慢直播”在这次疫情直播中,成为全新亮点。央视新闻新媒体端、央视频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均开设慢直播,不间断为广大网友实时直播武汉的“此时此刻”。
其中,央视频客户端率先推出《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吸引上亿人次在线观看,“挖掘机天团”“云监工”等关键词冲上热搜榜;新华社客户端《慢直播|武汉公益志愿者车队抗疫专车日记》,直播公益志愿者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的过程,通过专车巡游的视角直播武汉街景;湖北的九头鸟客户端也将镜头聚焦武汉长江大桥等焦点景观,全景展现武汉城市的一街一角,在疫情的特殊时刻,呈现一个最真实的武汉。
此后,慢直播被用在各种事件中,比如,人民日报新媒體慢直播报道2020年日环食,央视新闻慢直播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过程等。今年高考前,央视频再次将摄像头对准了趵突泉等国内知名景点,开启高考减压慢直播。
不同于时长5分钟之内的短视频,也不同于由主播主导,通过讲解展示引导观众的直播节目,慢直播没有人为设定的情节,没有背景音乐和旁白音效的参与,记录的是现场,留下的是真实。正因为这份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与沉浸感,给受众在信息爆炸的“快”时代带来静下心来自主观察与思考的空间。与此同时,慢直播“只要你想看,我一直都在”的陪伴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在获取必要信息之外的情感需求。
(三)联合大直播打破地域限制
随着央视、新华社等官方主流媒体加入直播平台,直播正在推动着传统媒体的变革。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湖北广电长江云的倡议下,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江苏广电荔枝新闻、河南广电大象新闻、山东广电闪电新闻等媒体首次开启新闻“众筹”,与16家省级主流新媒体共同成立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首次推出“区块链云直播”,7省10位嘉宾同框话发展。三场直播分别聚焦“抗疫”“重振”“脱贫”话题,多地共话,共有12地24位嘉宾出镜。最多时在7个省搭起8个直播点,实现9路信号10人同屏。直播在20个平台同步推广,最高一场直播流量超过4000万人次。
(四)带货大直播从新闻向商业“跨界”
疫情暴发以来,尽管湖北很多地方的农产品仍在外运,但总体看来,渠道并不是特别通畅。艰难时刻,一起为湖北搭把手,国内多家媒体纷纷行动,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宣传推介荆楚农产品。因此,带货直播也就此火了起来。
京东实行包销合作,拼多多专辟“市长县长直播间”,助力农产品销售。3月26日晚,网络红人李佳琦开了一场湖北专场公益直播,一碗正宗的热干面通过电商直播走进大家的厨房。两小时30分钟,总观看量达1358万人次;4月6日,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与淘宝主播李佳琦为湖北农产品连线带货,两人在节目中介绍土豆等农副产品,两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超过1000万名观众。
慢慢地,同样因为疫情,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带货直播成了全民狂欢。2018年淘宝主播人数仅有6000人,而到了2020年3月底,淘宝宣布已经与100万以上的主播形成合作。2020年6月1日,董明珠的一场直播带货,竟带出了65亿元的销售额。直播带货不断刷新着我们的想象力。
新媒体直播不仅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交互理念和方式,也正在重塑人们的社交生活和网络行为。从以上变革可以发现,新媒体直播越来越具有社交媒体的特性,越来越轻量化、移动化、个性化、社交化。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临近,网络扶贫的步伐将持续深入,帮助农民卖货,帮助新农人带起声量,带动更多普通人开播,因此直播带货还将是2020年的主要表现形态。
2020年之后,随着5G技术的发展,直播势必继续火爆,但是直播不仅仅是带货,同时还要满足娱乐性和知识性。随着移动直播潮热度渐消,形式上的花哨噱头已立不住脚,优质传播内容回归主位。除了突发新闻的移动直播报道,新闻价值高、话题性强、精心策划的移动新闻直播才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