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作家,著名乡土诗人、本刊知深编辑杨放辉先生的第二本乡土诗集《留守的故乡》最近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诗集收入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主要乡土诗作品,是诗人继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沿着溪水的轨迹》后的又一部乡土诗力作。作者是当代新乡土诗派比较活跃的诗人之一,童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对乡村尤其是故乡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离开乡村生活近三十年,远距离审视乡土,切入视角独特,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乡愁,其中某些篇章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乡土诗精品。本刊现刊发由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李自国先生的序言和诗人的二哥、诗人、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纪委书记杨国良先生的后记。相信他们情真意切、高屋建瓴的文字对读者了解诗人的诗品和人品有更多的帮助。
我与杨放辉是未曾谋面的朋友,因我在《星星》诗刊编辑部分管“中国?星星诗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而杨放辉的诗集《留守的故乡》通过编辑部审定后已被列入今年的出版计划之中,我从编审角度发现了这是一部有特色的诗集,是杨放辉的“留守的故乡”引发了我神思飞扬,浮想联翩!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久远、最崇高、最本真的一种艺术吟唱,诗歌总是与人的生命流程、精神思维意识同一的语言生存,是人对自己存在的历史一种象征化的超越,是人对自我的透视与逼近,更是一种对于栖居的歌唱。杨放辉的诗集《留守的故乡》凝结着作者深沉的生活之思、生命之思,是诗人对心灵故乡在自我的真实处相摩相荡出的感悟。品味《留守的故乡》,体味诗行之中作者内在生命的流泻,感动于诗人心灵世界的厚重与轻盈,在诗意的江湖平凡栖居。
诗人杨放辉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以来,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生活的起承转合间呈现着人生的多样性色彩,积蓄着深邃的生命滋味。故乡的厚壤造就了诗人精神的厚重,而诗人敏感、真挚的诗心引发诗人对故乡、生命、人生的审视与叩问。《留守的故乡》全方位地展现了诗人丰厚、真挚而又超脱、恬淡的内心世界。借着灵动的诗句,诗人抒发了自身对生活的挚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超越人生困境的崇高审美追求,正如作者在《请给村庄一双翅膀》一诗中写道的:“假如村庄要起飞/就飞到一个弦目的高度/民俗从云端的村庄/倾泻而下/民俗里沐浴的麻雀/该会怎样的含情脉脉/谷穗的雨点点醒农事的渴望/高粱和玉米纷飞/村东的瑞雪下到村庄的西头……”
感怀于心者,莫过于流泻在字里行间的“情”。不管是身在故乡、心在故乡,诗人以一颗爱故乡爱自然爱一切美好事物的真爱之心,以自己的拳拳深情滋润作品,创造出一系列表达对故乡爱的内容与主题的诗作,诉说着诗意栖居的美与渴望,描绘了诗人念念不忘的故乡的温暖与美丽。“满地的辣椒穿上红外套/满园的辣椒红出火来/良好的辣况好像妙章里的一些修辞/这个夜晚 我陶醉在村庄的文采里//农家把辣椒挂上房梁/我把辣椒收藏在内心的谷仓/牵念家乡了/我会打开其中的一只红/用这份火一样的乡愁/辣出一身/异乡人的虚汗”(《辣椒红了》)细腻的观照和温存的抚爱,诗人传达出一种对于人类心灵的形而上之思。在《都走了》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尘埃走了/烟雨走了/俗念走了/走了的/还有心中的月光/和月光下的霜//花瓣走了/流水和流水上的夕阳走了/一村的颜色都走了/良辰美景走了//内容走了/灵魂留下来/声音走了/舌头留下来//我的笔 也 无法描述/舌头说不出的忧伤”。尘埃、烟雨、花瓣……一个个叠加的意象被诗人组合起来,让人沉吟良久,回味不已。
土地是人类的温床,而故乡既是人的过往居所,又是留存在生命历程中的根与魂魄。诗人要像农民掘地一样,去挖掘自己的内心,让创作的诗歌尽量语言简约,尽量温和绵软而底蕴扎实,让诗歌充满对现实凝重的注视,以及对精神终极的关怀,能让读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莫名的、难以拒绝的感动。“寂是辽阔草原微小的那只/羊 或者小马驹/寂常常落单在广袤无痕的深处/想一些泛黄的甜蜜或清理一块/膝盖上的旧伤//寂其实没有 那么 凄美/她是我内心深闰养着的一个女子/她在深夜走出我微小的身体/又在无人处揪我灵府壁上的嫩肉//寂在老家为我翻开过一片清贫/寂在长沙为我舒展过一条湘江/寂在深圳 成了我内心/独一无二的边疆//无论我怎样行走/寂忧郁的版图 也/收留着我的脚印”(《寂》)最能体现诗人独特的心灵律动的,莫过于这样带有作者沉思的作品。世事繁杂,生命总会承受太多的负累,心灵往往也在沉闷中压抑。在无可逃避的现实世界里,诗人超越生活的繁琐与沉重,以深沉的生命之思面对生命,让心灵在诗性的视野里恣意翱翔。无论是发抒生命中的深情,还是思索生活的况味,诗人杨放辉往往融入了一种自然淡泊、宁静高远的境界和追求。种种凝结着洒脱情思的诗句,如同珠玑,熠熠闪耀于《留守的故乡》全集。“天空开始倾斜/星星峭壁上的岩石一样/开始向人间滚落/月亮的内心惊慌/月亮里那些神话开始滑出神殿”(《天空开始倾斜》);“内心的那一点点光亮/不是灯盏照的/头顶的那一点点幸福/不是上帝赐的//我想啊 风到过的地方/肤浅会长/心到过的地方/沉重将更加沉重”(《明喻》);“我的灵魂在绑架者的洞穴里/越长越瘦/秋风吹扁的树叶 叶韧有如刀锋”(《虚拟的现实》)……洞察人生世事的释然,这是诗人历经追寻、落尽铅华之后的素净,是沉静诗心宁静、自由飞翔所达到的境界。
诗人卞之琳曾说:“作为文学现象,作为艺术产品,诗本身就是一种独立存在,在历史的长河里,载浮载沉,就终于由不得人为的遥控,尽管有的经得起几上几下,翻多少筋斗,历无数沧桑,有的不然。”杨放辉在自己的诗作中融生命体验与诗思于一体,恰如音乐激扬、隽永与轻柔相交织的旋律,流荡着人生的真味与深意。“架一条楠木做的船/摇一叶松木做的桨/离开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背负的乡情沉荷负重啊/苦了那些人字架上的青瓦/累了那些杉木做的房梁/二十年前贴的喜事凉了前墙和后墙/唢呐吹热了乡俗/河水深了又浅/和往年一个模样/烟雨纷飞,烟雨之上/有多少人在回头眺望”(《往事向南》)。立象以尽意,诗人杨放辉经过精心地选择,主体意绪被诗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别有情致的风景。
故乡这一永恒的诗歌主题与诗人内心的情志息息相通,极为恰切地代表了诗人的心灵。诚如宗白华所言:“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也许可以这样说,故乡在诗人杨放辉的眼中,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符号,成为了这本诗集和诗人心灵的写照,是诗人留守和栖居的人性江湖。
细细品读《留守的故乡》,聆听诗人灵动的心音,领悟诗人的智慧与美丽,感受隽永曼妙的无边诗意,心灵也随之舒展开来,精神绵长而飞扬……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诗人,《星星》诗刊副主编,一级作家)
我与杨放辉是未曾谋面的朋友,因我在《星星》诗刊编辑部分管“中国?星星诗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而杨放辉的诗集《留守的故乡》通过编辑部审定后已被列入今年的出版计划之中,我从编审角度发现了这是一部有特色的诗集,是杨放辉的“留守的故乡”引发了我神思飞扬,浮想联翩!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久远、最崇高、最本真的一种艺术吟唱,诗歌总是与人的生命流程、精神思维意识同一的语言生存,是人对自己存在的历史一种象征化的超越,是人对自我的透视与逼近,更是一种对于栖居的歌唱。杨放辉的诗集《留守的故乡》凝结着作者深沉的生活之思、生命之思,是诗人对心灵故乡在自我的真实处相摩相荡出的感悟。品味《留守的故乡》,体味诗行之中作者内在生命的流泻,感动于诗人心灵世界的厚重与轻盈,在诗意的江湖平凡栖居。
诗人杨放辉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以来,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生活的起承转合间呈现着人生的多样性色彩,积蓄着深邃的生命滋味。故乡的厚壤造就了诗人精神的厚重,而诗人敏感、真挚的诗心引发诗人对故乡、生命、人生的审视与叩问。《留守的故乡》全方位地展现了诗人丰厚、真挚而又超脱、恬淡的内心世界。借着灵动的诗句,诗人抒发了自身对生活的挚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超越人生困境的崇高审美追求,正如作者在《请给村庄一双翅膀》一诗中写道的:“假如村庄要起飞/就飞到一个弦目的高度/民俗从云端的村庄/倾泻而下/民俗里沐浴的麻雀/该会怎样的含情脉脉/谷穗的雨点点醒农事的渴望/高粱和玉米纷飞/村东的瑞雪下到村庄的西头……”
感怀于心者,莫过于流泻在字里行间的“情”。不管是身在故乡、心在故乡,诗人以一颗爱故乡爱自然爱一切美好事物的真爱之心,以自己的拳拳深情滋润作品,创造出一系列表达对故乡爱的内容与主题的诗作,诉说着诗意栖居的美与渴望,描绘了诗人念念不忘的故乡的温暖与美丽。“满地的辣椒穿上红外套/满园的辣椒红出火来/良好的辣况好像妙章里的一些修辞/这个夜晚 我陶醉在村庄的文采里//农家把辣椒挂上房梁/我把辣椒收藏在内心的谷仓/牵念家乡了/我会打开其中的一只红/用这份火一样的乡愁/辣出一身/异乡人的虚汗”(《辣椒红了》)细腻的观照和温存的抚爱,诗人传达出一种对于人类心灵的形而上之思。在《都走了》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尘埃走了/烟雨走了/俗念走了/走了的/还有心中的月光/和月光下的霜//花瓣走了/流水和流水上的夕阳走了/一村的颜色都走了/良辰美景走了//内容走了/灵魂留下来/声音走了/舌头留下来//我的笔 也 无法描述/舌头说不出的忧伤”。尘埃、烟雨、花瓣……一个个叠加的意象被诗人组合起来,让人沉吟良久,回味不已。
土地是人类的温床,而故乡既是人的过往居所,又是留存在生命历程中的根与魂魄。诗人要像农民掘地一样,去挖掘自己的内心,让创作的诗歌尽量语言简约,尽量温和绵软而底蕴扎实,让诗歌充满对现实凝重的注视,以及对精神终极的关怀,能让读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莫名的、难以拒绝的感动。“寂是辽阔草原微小的那只/羊 或者小马驹/寂常常落单在广袤无痕的深处/想一些泛黄的甜蜜或清理一块/膝盖上的旧伤//寂其实没有 那么 凄美/她是我内心深闰养着的一个女子/她在深夜走出我微小的身体/又在无人处揪我灵府壁上的嫩肉//寂在老家为我翻开过一片清贫/寂在长沙为我舒展过一条湘江/寂在深圳 成了我内心/独一无二的边疆//无论我怎样行走/寂忧郁的版图 也/收留着我的脚印”(《寂》)最能体现诗人独特的心灵律动的,莫过于这样带有作者沉思的作品。世事繁杂,生命总会承受太多的负累,心灵往往也在沉闷中压抑。在无可逃避的现实世界里,诗人超越生活的繁琐与沉重,以深沉的生命之思面对生命,让心灵在诗性的视野里恣意翱翔。无论是发抒生命中的深情,还是思索生活的况味,诗人杨放辉往往融入了一种自然淡泊、宁静高远的境界和追求。种种凝结着洒脱情思的诗句,如同珠玑,熠熠闪耀于《留守的故乡》全集。“天空开始倾斜/星星峭壁上的岩石一样/开始向人间滚落/月亮的内心惊慌/月亮里那些神话开始滑出神殿”(《天空开始倾斜》);“内心的那一点点光亮/不是灯盏照的/头顶的那一点点幸福/不是上帝赐的//我想啊 风到过的地方/肤浅会长/心到过的地方/沉重将更加沉重”(《明喻》);“我的灵魂在绑架者的洞穴里/越长越瘦/秋风吹扁的树叶 叶韧有如刀锋”(《虚拟的现实》)……洞察人生世事的释然,这是诗人历经追寻、落尽铅华之后的素净,是沉静诗心宁静、自由飞翔所达到的境界。
诗人卞之琳曾说:“作为文学现象,作为艺术产品,诗本身就是一种独立存在,在历史的长河里,载浮载沉,就终于由不得人为的遥控,尽管有的经得起几上几下,翻多少筋斗,历无数沧桑,有的不然。”杨放辉在自己的诗作中融生命体验与诗思于一体,恰如音乐激扬、隽永与轻柔相交织的旋律,流荡着人生的真味与深意。“架一条楠木做的船/摇一叶松木做的桨/离开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背负的乡情沉荷负重啊/苦了那些人字架上的青瓦/累了那些杉木做的房梁/二十年前贴的喜事凉了前墙和后墙/唢呐吹热了乡俗/河水深了又浅/和往年一个模样/烟雨纷飞,烟雨之上/有多少人在回头眺望”(《往事向南》)。立象以尽意,诗人杨放辉经过精心地选择,主体意绪被诗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别有情致的风景。
故乡这一永恒的诗歌主题与诗人内心的情志息息相通,极为恰切地代表了诗人的心灵。诚如宗白华所言:“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也许可以这样说,故乡在诗人杨放辉的眼中,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符号,成为了这本诗集和诗人心灵的写照,是诗人留守和栖居的人性江湖。
细细品读《留守的故乡》,聆听诗人灵动的心音,领悟诗人的智慧与美丽,感受隽永曼妙的无边诗意,心灵也随之舒展开来,精神绵长而飞扬……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诗人,《星星》诗刊副主编,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