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领学生感知、品读、鉴 赏课文之美,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结合笔者实践经验, 本文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展开如下探讨,希望能够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策略
课文是作者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学元素。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对这些审美教学元素善加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审美知识,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创造美、体验美。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考虑农村的环境、生活特点,为每一篇课文设计个性化教学策略。
一、就地取材,感知美
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自然资源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美。自然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最高追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热衷于发现自然美、吟诵自然美。
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审美教学元素与初中语文课文相融合, 引领学生体验作者所传达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对于农村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教学《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时,选择一个雨天,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观察视角,来发现生活中的夏雨之美。
首先,以雨为主题,拍摄农村四季景色,为学生展开一组四季雨景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感知春雨的柔美、夏雨的猛烈、秋雨的清凉、冬雨的冷静。
其次,学生默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并将作者笔下的四季雨景与教师所呈现的农村雨景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雨之美。
再次,合上书本,将学生带到走廊上欣赏校园雨景,引导学生将从课本中学到的审美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字斟句酌,品读美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仅仅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课文,那么他们是感受不到课文所传达的思想美和事物美的。
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细细咀嚼课文语句中的情味和意义,并且结合学生点点滴滴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教学设计。对课文语言进行品读,使得学生含英咀华,在课文学习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例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 一个“争”字活化了早莺的情感和活动,写出了鸟儿的人情味, 也写出了作者见到鸟儿其乐融融的欣喜。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鸟儿的不同活动形态拍摄下来, 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品读作者的语言美,及其所创设的诗歌情境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与诗人来一场美之对话。
接下来,邀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印象中的春鸟之美,引导学生感知春声、春色。这个话题对农村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他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感性体验,在教师的有意引领下升华为对课文和生活的审美活动。
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课文语言,写一写他们眼中的乡村春景,涌现出很多的佳作、佳句。
三、融思于学,鉴赏美
教育家老子在《论语·为政》提倡学与思结合,他认为“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学习缺少哪一个环节都是要不得的。
这一教育理念在用到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是不过时的。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审美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融思于学, 边学边思考来对课文的语言美及其所描绘的事物美进行鉴賞。
例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朱德同志母亲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坚韧顽强,宽厚仁慈,勤劳俭朴的中华传统美德,鉴赏课文语言平实、简洁、朴素的语言之美,促使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掌握人物描写技巧。
首先,文中所描写的都是平凡琐事,也正是这些平凡琐事, 串成了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的一生。朱德同志是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家,他的事迹在历史教材和影视作品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学生对于朱德同志的生平和事迹都是比较熟悉的。从学生所熟悉的朱德同志的事迹切入,启发学生推测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朱德同志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伟大。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生活中人情美、品德美,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教学元素, 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每一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和内容特色,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流程,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课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感知美、品读美、鉴赏美,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耀 . 情境教学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J]. 启迪与智慧(中),2021(05):4.
[2] 王国星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之我见 [J]. 新课程(上),2019(12).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柏果镇洒基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599)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策略
课文是作者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学元素。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对这些审美教学元素善加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审美知识,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创造美、体验美。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考虑农村的环境、生活特点,为每一篇课文设计个性化教学策略。
一、就地取材,感知美
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自然资源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美。自然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最高追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热衷于发现自然美、吟诵自然美。
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审美教学元素与初中语文课文相融合, 引领学生体验作者所传达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对于农村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教学《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时,选择一个雨天,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观察视角,来发现生活中的夏雨之美。
首先,以雨为主题,拍摄农村四季景色,为学生展开一组四季雨景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感知春雨的柔美、夏雨的猛烈、秋雨的清凉、冬雨的冷静。
其次,学生默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并将作者笔下的四季雨景与教师所呈现的农村雨景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雨之美。
再次,合上书本,将学生带到走廊上欣赏校园雨景,引导学生将从课本中学到的审美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字斟句酌,品读美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仅仅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课文,那么他们是感受不到课文所传达的思想美和事物美的。
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细细咀嚼课文语句中的情味和意义,并且结合学生点点滴滴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教学设计。对课文语言进行品读,使得学生含英咀华,在课文学习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例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 一个“争”字活化了早莺的情感和活动,写出了鸟儿的人情味, 也写出了作者见到鸟儿其乐融融的欣喜。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鸟儿的不同活动形态拍摄下来, 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品读作者的语言美,及其所创设的诗歌情境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与诗人来一场美之对话。
接下来,邀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印象中的春鸟之美,引导学生感知春声、春色。这个话题对农村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他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感性体验,在教师的有意引领下升华为对课文和生活的审美活动。
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课文语言,写一写他们眼中的乡村春景,涌现出很多的佳作、佳句。
三、融思于学,鉴赏美
教育家老子在《论语·为政》提倡学与思结合,他认为“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学习缺少哪一个环节都是要不得的。
这一教育理念在用到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是不过时的。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审美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融思于学, 边学边思考来对课文的语言美及其所描绘的事物美进行鉴賞。
例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朱德同志母亲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坚韧顽强,宽厚仁慈,勤劳俭朴的中华传统美德,鉴赏课文语言平实、简洁、朴素的语言之美,促使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掌握人物描写技巧。
首先,文中所描写的都是平凡琐事,也正是这些平凡琐事, 串成了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的一生。朱德同志是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家,他的事迹在历史教材和影视作品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学生对于朱德同志的生平和事迹都是比较熟悉的。从学生所熟悉的朱德同志的事迹切入,启发学生推测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朱德同志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伟大。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生活中人情美、品德美,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教学元素, 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每一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和内容特色,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流程,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课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感知美、品读美、鉴赏美,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耀 . 情境教学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J]. 启迪与智慧(中),2021(05):4.
[2] 王国星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之我见 [J]. 新课程(上),2019(12).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柏果镇洒基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