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滋养生命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立足儿童。立足儿童的生活,真正的了解儿童,走近儿童,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并能够顺应他们内心的需求,努力寻找他们德行的生长点,唤醒、滋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不断丰盈他们的经验,引领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
  【关键词】  生活;体验;情境;思辨;经验
  曾经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儿童道德认知的提升,应该像农田的庄稼一样,历经风霜雨雪,才能茁壮成长,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生长。也就是说,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立足儿童。立足儿童的生活,真正的了解儿童,走近儿童,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并能够顺应他们内心的需求,努力寻找他们德行的生长点,唤醒、滋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不断丰盈他们的经验,引领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
  一、实践体验,丰厚儿童的经验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都带有不同的学习潜能和不同的生活经历的积累,而这些就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儿童起点、经验的关注,就不可能满足儿童的需求,所以,要想真正有效地提升儿童的道德认知,就得贴近儿童,了解儿童的经验,进而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去引领儿童深层的发展提升。
  诚如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味、回想自己的生活,从而提升认识,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衣食的来源》一课,教材中以一连串的图片呈现了我们农业生产的主要过程,重在引导儿童体会农民劳动的不易。我国地大物博,所以同样的教材,在不同地区施教,就应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课上创设了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首先演示割稻子的动作,弯下腰,左手握住稻秆,右手镰刀挥舞。伴随优美的语言的描述,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丰收的稻田之中,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弯下腰来模拟割稻子,10秒,20秒,孩子们还乐呵呵地说着,30秒过去了,孩子们的声音小了,静静地割稻。教师语言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收割的希望,他们更卖力了,挥舞镰刀的动作也快了些。1分钟过去了,听到的喘气声大了,有的人脸越来越红,甚至额头冒汗了。2分钟,稻子终于割完了。孩子们慢悠悠地起身,有的在敲打着自己的后背,有的情不自禁地喊着:“哎呀,我的腰好酸呀!”“很累呀!”“好想坐下来了。”……一系列发自孩子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一一出现。这时学生真实的体验到了农民的劳累。一种生活经验被唤醒了,成了回味、反思、理解的对象。可以说,这样的体验,已经成功地让学生把课堂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机联系在了一起。
  体验,那就是既要“体”,又要“验”。在学生模拟实践的基础上,老师采访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感受,学生们真是畅所欲言,对于农民的辛劳感受到了,对于以后珍惜粮食的想法出现了。这样的实践体验,让学生真实体验了一把,真正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距离。这样的体验,这样的课堂,会在学生将来的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指引着他们以后倍加珍惜粮食,感恩农民。
  有人说,儿童的经验就像是搭建儿童道德学习的楼梯。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了解学生,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播撒新生命的种子,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又要滋养他们的经验,要有质的飞跃。
  二、整體情境,提升儿童的经验
  儿童的生活是连续性的,而我们教材所呈现的是一个个精彩、静止的生活瞬间。我们都知道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不是几幅图就能够诠释的。那么,我们如何使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成为连续的、动态的,甚至是学生具体可感的呢?我想,那就需要一个情境,我这里讲的情境不是碎片化的,单个的情境,而是一个个事件串联,构成了一个大情境,整个课堂就是一个完整的情境。
  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上学路上》一课,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童童是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每天都是坐着妈妈的私家车上学,今天,让我们大家跟着他一起去上学吧!随之,就出现了这样的6个小镜头:1.出门礼貌会坐车。2.车多人多要慢行。3.过马路时得当心。4.红灯千万不要闯。5.超速打电话不对、认识交通标志。6.乱停乱放不应该。最后,童童下车了向校门口走去。这是一个学生上学的完整的过程,贯穿了课堂的始终。那一幕幕生活的场景就像放电影一样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让他们感觉仿佛就在眼前。这些学生在课堂观察着、交流着、评价着、模拟着……不知不觉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如何去坐车、如何过马路、如何停车……无形之中,他们对自己的整体生活进行反思、体悟、想象,他们的行为意识发生了改变,有了提升,懂得生活中什么是规则,有哪些规则,生活中什么才是美的行为。
  我们说,经验是儿童道德学习的基础,没有对儿童经验的关注,就没有对儿童需要的了解和满足,所以我们要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以上6个镜头是儿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唤醒了儿童已有的经验。这节课让儿童的平时生活经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使课堂成为了儿童展示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经验得到重构,丰盈了他们当下的生活。课堂教学,成为了拓展深化儿童生活经验、提升生活力的美好旅程。
  三、课堂思辨,重构儿童的经验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基于过往的生活,丰盈当下的生活,引领未来的生活。因此,品德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儿童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回归生活实际,学会批判性思维!
  当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领域中有一个关键词——“思辨”。也就是在课堂环节中设置一个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通常是一个故事中包含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难以抉择的情形,引发学生思考,探寻最佳的答案,以此提升儿童的道德判断力,掌握生活的智慧。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辨能力重要的养成阶段,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选准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有力的训练点。
  比如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课中的经典故事《凡卡的故事》:凡卡和朋友们一起玩部队作战的游戏,凡卡是负责守“弹药库”,没有“军官”的命令是不能离开岗位的。可是天黑了,其他孩子都回家了,凡卡还在守“弹药库”等待军官下令让他离开。凡卡该不该回去呢?这一道德两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语言与语言在对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有效深化了“做人要诚信”这一道德认知。
  上述课中的“思辨”,老师们抓住“凡卡该不该回去?”这一思维训练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拨动学生的心灵,聆听到了思维火花的碰撞声,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发散性,重构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对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就了解不了儿童的需求,这样的道德教育是空洞的、苍白的。要想真正放眼儿童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要立足儿童的生活,可以通过实践体验、创设整体情境、引领课堂思辨等多种活动形式,唤醒、引领、指导儿童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过好当下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超越当下的生活,过有道德、幸福的生活。这样,我们就一定能聆听到儿童道德生命拔节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 道德与法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9.
  [2]汤晓梅.生活,让品德教学更精彩[J].江西教育,2015(27).
其他文献
摘 要:啦啦操运动项目是一项新型的体育竞赛项目,传入我国以后深受学生的喜爱。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发挥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展示,这也是比赛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啦啦操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在比赛方面,我国啦啦操运动员在技术方面占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竞赛中的整体表现力跟国外运动员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啦啦操比赛成绩的提高。基于此,该文对我国啦啦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进行
综述三维热传导型半导体瞬态问题计算方法的新进展.数学模型是一类由四个方程组成的非线性耦合对流-扩散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重点研究特征分数步差分方法,修正迎风分数步
摘要:本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哈夫曼树》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整理出课件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哈夫曼树一课的内容并为后续的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关键词:哈夫曼树;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教学策略;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59-02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硅灰石/PBT复合材料及芳纶质量分数为5%和10%的芳石/PBT复合材料,对比分析4种改性PBT复合材料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
本文系统介绍了韩国和德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目标明确、政府高额补贴、发展科技和规模经营、粮食储备、国际贸易调控;认为国际粮源偏紧,粮价将保持高位运行;建议我国坚持基本的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学习效果,已经是每个生物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作者从巧设悬念、寻找情趣、鼓励求新、鼓励探索、巧设
单球面超薄透镜厚度小、球面半径较大,使用传统的球面加工方式速度慢、加工难度大;而使用平面加工方式,拆胶后零件变形较大,无法稳定满足球面半径以及中心偏的要求。为了降低
<正> 组成:辣蓼100克(鲜者200克),羊肉250克,生姜30克。服法:上药煎汤适量,一日三次温服,羊肉可食之。同时注意适当休息,防寒保温,并停服其它药物。急性患者疗程1—2周,慢性
在受电弓/接触网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试验研究恒定电流及不同电压下,纯碳滑板与铜银合金接触线载流滑动摩擦时。接触压力和相对滑动速度对纯碳滑板磨损性能和温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