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析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以及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给出了在今后的出口退税调整中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5801
出口退税(Export Rebates)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出口退税是调整一国内外经济均衡的一项重要财政政策,它应该服务并服从于一国的对外经济均衡状况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产业。在当前我国对外经济“超均衡”格局下,出口退税政策应该强调利用差别出口退税率加快国内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1 我国出口退税的各个发展阶段
1.1 第一阶段:1985-1993年
1982-1984年,我国每年分别有57、42和2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顺差,到1985年却突然发生了巨大逆转,当年的经常账户出现了高达114亿美元的逆差,逆差已经接近GDP的4%,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危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其原因主要是当年进口增长太快而出口增长缓慢,两者的变化极不平衡。既然问题出在进出口,问题的解决当然也只能从进出口着手。在进口方面,政府通过一些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来制约进口的过度增长,出口方面,当年的最大动作就是推出了从1973年就已经取消的出口退税政策,以鼓励出口。
1.2 第二阶段:1994-2003年
1994年税制改革后,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7%,相当于增值税税率,也是无差别退税率。出口退税的大幅度提高,极大地刺激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政府的退税压力增大了,第一次出现了欠退税现象。到了1996年,国家觉得这样下去中央财政无法承受,所以对出口退税率作了大幅下调,从17%下调到“3、6、9”(即按不同产品分层次退税,最高退税率9%,最低退税3%),平均税率降至8.29%。1996年,出口增长只有1.53%。紧接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受此影响,加上退税率下调,1998年我国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全年只增长了0.5个百分点。所以,从1998年起,中国不得不再次提高退税率,经过分次、分批调整,出口产品的综合退税率大约是15%左右,退税率也没有体现出太多差异水平。
1998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逐渐出现了高额的贸易顺差。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政府面临的出口退税压力也越来越大。此外,在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以美日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出于种种原因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并频频给中国政府施压。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明确表示人民币不会升值。因而为了缩小贸易顺差,缓和摩檫压力,我国决定降低出口退税率,减少贸易出口。
1.3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
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有关决议,决定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改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于同日下发通知,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出口退税标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此次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看成是我国政府的一种让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此次的出口退税改革是“为人民币升值减压而做出的牺牲”。
这次的出口退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调整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建立新的退税分担机制;解决欠退税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五点:
(1)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这次国家将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7%、13%、11%、8%、5%五档。包括,对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仍保持原17%的出口退税率;对其他一般性产品,退税率从17%降到了13%;农产品5%和13%的退税率不变;一些原来实行13%退税率的非农产品降到11%;对资源性产品,有一些取消了退税,有一些降到了8%或5%。
(2)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3)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4)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5)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5部委联合发文,对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采用取消、降低和提高三种方式进行调整,其中取消了煤炭、天然气等部分资源类商品出口取消退税。降低了部分商品的退税率,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等。提高了IT、生物医药等部分高科技产品的退税率,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由此可见,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自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又一次取消553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及10项由退改免的出口商品退税率,共计2831项。由此可见中央对出口产品的结构的调整还将会有一系列的动作。
2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目标选择
2.1 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即贸易目标
出口退税保证我国的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平等竞争,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降低出口退税率会减少贸易出口,相反,提高出口退税率则会促进贸易出口。
2.2 平衡财政收支,即财政目标
如我国多次为减轻财政负担、平衡财政预算调低出口退税率。就财政目标而言,我国在财政有压力时往往通过降低出口退税率来减少财政支出。
2.3 影响汇率,即汇率目标
如我国2004年和2006年两次调低出口退税率,其政策意图之一就是通过降低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4 优化产业结构,即产业结构目标
我国目前对国家鼓励的产业实行零税率或接近征税率的退税率,对限制发展的产业实行低的退税率或不退税,出口退税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意图。
不可否认,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上述多个政策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出口退税政策出台的初始环境相比,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出口退税政策目标的适宜性和效果。
3 对我国未来的出口退税政策的一些建议
3.1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是一种鼓励出口产业升级换代的产业政策手段。针对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较大比例的实际情况,各地政府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增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目的。
3.2 積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
从平衡国际收支、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等因素考虑,还有目前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今后企业长远发展要求,各地有条件的企业可适时调整进出口结构,实行进出口并重的战略,在同等条件下降低国内原材料采购量,转向进口,提升进口的业务比重。这同样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与效益提高。
3.3 将部分出口产品转移到国内市场销售
在目前纺织品等出口商品退税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国家外汇储备较高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应将目光适当地投向国内市场,把出口被抑制的部分商品转移到国内市场销售。这同样可取得经济效益,并拉动国内需求,促进国内经济的活跃与发展;同时,此举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减少反倾销壁垒。
3.4 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的速度和管理水平
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相关部门很多,政策性、专业性很强,需要外经贸、海关、外汇管理、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的通力支持和配合,提高出口退税的速度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晓文,韩雪梅,祝伟.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5,(10).
[2]明安斌.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目标的再思考[J].税务研究,2007,(6).
关键词: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5801
出口退税(Export Rebates)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出口退税是调整一国内外经济均衡的一项重要财政政策,它应该服务并服从于一国的对外经济均衡状况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产业。在当前我国对外经济“超均衡”格局下,出口退税政策应该强调利用差别出口退税率加快国内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1 我国出口退税的各个发展阶段
1.1 第一阶段:1985-1993年
1982-1984年,我国每年分别有57、42和2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顺差,到1985年却突然发生了巨大逆转,当年的经常账户出现了高达114亿美元的逆差,逆差已经接近GDP的4%,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危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其原因主要是当年进口增长太快而出口增长缓慢,两者的变化极不平衡。既然问题出在进出口,问题的解决当然也只能从进出口着手。在进口方面,政府通过一些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来制约进口的过度增长,出口方面,当年的最大动作就是推出了从1973年就已经取消的出口退税政策,以鼓励出口。
1.2 第二阶段:1994-2003年
1994年税制改革后,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7%,相当于增值税税率,也是无差别退税率。出口退税的大幅度提高,极大地刺激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政府的退税压力增大了,第一次出现了欠退税现象。到了1996年,国家觉得这样下去中央财政无法承受,所以对出口退税率作了大幅下调,从17%下调到“3、6、9”(即按不同产品分层次退税,最高退税率9%,最低退税3%),平均税率降至8.29%。1996年,出口增长只有1.53%。紧接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受此影响,加上退税率下调,1998年我国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全年只增长了0.5个百分点。所以,从1998年起,中国不得不再次提高退税率,经过分次、分批调整,出口产品的综合退税率大约是15%左右,退税率也没有体现出太多差异水平。
1998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逐渐出现了高额的贸易顺差。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政府面临的出口退税压力也越来越大。此外,在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以美日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出于种种原因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并频频给中国政府施压。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明确表示人民币不会升值。因而为了缩小贸易顺差,缓和摩檫压力,我国决定降低出口退税率,减少贸易出口。
1.3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
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有关决议,决定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改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于同日下发通知,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出口退税标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此次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看成是我国政府的一种让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此次的出口退税改革是“为人民币升值减压而做出的牺牲”。
这次的出口退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调整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建立新的退税分担机制;解决欠退税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五点:
(1)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这次国家将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7%、13%、11%、8%、5%五档。包括,对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仍保持原17%的出口退税率;对其他一般性产品,退税率从17%降到了13%;农产品5%和13%的退税率不变;一些原来实行13%退税率的非农产品降到11%;对资源性产品,有一些取消了退税,有一些降到了8%或5%。
(2)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3)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4)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5)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5部委联合发文,对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采用取消、降低和提高三种方式进行调整,其中取消了煤炭、天然气等部分资源类商品出口取消退税。降低了部分商品的退税率,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等。提高了IT、生物医药等部分高科技产品的退税率,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由此可见,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自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又一次取消553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及10项由退改免的出口商品退税率,共计2831项。由此可见中央对出口产品的结构的调整还将会有一系列的动作。
2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目标选择
2.1 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即贸易目标
出口退税保证我国的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平等竞争,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降低出口退税率会减少贸易出口,相反,提高出口退税率则会促进贸易出口。
2.2 平衡财政收支,即财政目标
如我国多次为减轻财政负担、平衡财政预算调低出口退税率。就财政目标而言,我国在财政有压力时往往通过降低出口退税率来减少财政支出。
2.3 影响汇率,即汇率目标
如我国2004年和2006年两次调低出口退税率,其政策意图之一就是通过降低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4 优化产业结构,即产业结构目标
我国目前对国家鼓励的产业实行零税率或接近征税率的退税率,对限制发展的产业实行低的退税率或不退税,出口退税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意图。
不可否认,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上述多个政策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出口退税政策出台的初始环境相比,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出口退税政策目标的适宜性和效果。
3 对我国未来的出口退税政策的一些建议
3.1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是一种鼓励出口产业升级换代的产业政策手段。针对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较大比例的实际情况,各地政府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增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目的。
3.2 積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
从平衡国际收支、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等因素考虑,还有目前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今后企业长远发展要求,各地有条件的企业可适时调整进出口结构,实行进出口并重的战略,在同等条件下降低国内原材料采购量,转向进口,提升进口的业务比重。这同样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与效益提高。
3.3 将部分出口产品转移到国内市场销售
在目前纺织品等出口商品退税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国家外汇储备较高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应将目光适当地投向国内市场,把出口被抑制的部分商品转移到国内市场销售。这同样可取得经济效益,并拉动国内需求,促进国内经济的活跃与发展;同时,此举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减少反倾销壁垒。
3.4 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的速度和管理水平
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相关部门很多,政策性、专业性很强,需要外经贸、海关、外汇管理、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的通力支持和配合,提高出口退税的速度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晓文,韩雪梅,祝伟.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5,(10).
[2]明安斌.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目标的再思考[J].税务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