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居湍口,则二者兼得也。
自古“八山环绕,四水汇流”的风水宝地,除了是浙江四大古温泉之一的“芦荻泉”所在地为众人津津乐道,近年来,更是通过开展“环境革命”与“业态革命”,走出了一条新型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湍口镇党委书记陶国英说得好:“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精心勾画一个‘活’着的独具韵味的特色小镇”。
“五个一”助力蝶变
每天晚饭过后,湍口镇迎丰村的方祖云夫妇总会带着自己的孙子,横穿家门口的塘溪,在对岸的环镇慢行道上悠闲散步。
一路上,清溪潺潺,茂林修竹,白鹭低翔……一切的景象不禁令他感慨:“真没想到,像我们湍口曾经那么偏远落后的小镇,有一天也会建起这么好的绿道。”
说是“曾经”,其实不过是五年前。彼时,湍口由于产业基础薄弱、集镇配套建设滞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游客对其评价都是“温泉里面像欧洲,温泉外面像非洲”。
一切的转变源自2017年,借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湍口着手“打造一条精品文化街、整治一条景观河、建设一条环镇慢行道、恢复一座入镇口古建、完善一批公共服务设施”。
湍口镇党委委员章超对此记忆犹新:“湍泉路沿街两侧立面整治20000平方米、72幢,廊道建设3600平方米和人行道“砖改石”5400平方米;八都步行街等道路强弱电“上改下”;环镇慢行道依溪而建,采用块石、条石、沥青等多种材质铺设……这两年,就像打了一场‘翻身仗’。”
1986年出生的章超是位土生土长的临安人,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担任过湍口镇司法所所长与党政办主任。他常常自嘲:“世界那么大,但我无论是学业或者工作,都从未踏出过临安。”可也正因如此,令他有机会得以亲眼见证湍口蝶变的全过程。
如今,入镇口古建、集镇农贸市场、芦荻泉体验公园、下乡知青文化苑等一批景观节点和公共服务设施均已完工,沿着湍泉路远眺,再也看不到悬在半空的电线亦或随意停放在路边的车辆,连空调外机都有了“外衣”,一派宁静安详。
得益于此,去年年初,湍口创建成为第一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
“2019年,小镇蝶变的脚步不会停下。”章超介绍,湍口将进一步推进实施亮灯工程、游客体验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研发培育具有湍口特色的文创类产品,打造作家、艺术家等大师工作室和创作基地。
非遗馒头迎客来
今年4月14日,2019临安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终点即是湍口镇。许多选手撞线之后并未着急离开,而是选择来到三联村口的“馒头迎客”名宿吃顿农家饭解解馋。当然,招牌菜便是主人张艳军做的“非遗”馒头。
“馒头迎客”自2015年开业以来,生意总是异常火爆,在湍口甚至临安都小有名气。连湍口镇镇长蔡杰都说,这家以馒头为主题的民宿现在是镇里的“招牌”,也已成为临安浙西民俗精品线上一个个性化的场所。
张艳军是个“话匣子”,提起自己的馒头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米酒发酵柴火蒸,蔬菜做馅手工揉。我家的馒头个头小、皮薄馅多,在选料上很讲究,全部选用我们当地自产未加任何添加剂的土麦粉。馅料选择也是一样,猪肉是用农家养殖1年的草猪肉,不用绞肉机,靠娴熟的刀工将肉切片切絲后再切粒,用菜都是自己种的有机蔬菜……所以我家馒头吃起来特别有嚼劲。”
“馒头迎客”的屋顶铺上了一张张旧的竹席,吊灯灯罩是用竹篾编的,桌子地板都选用原木,甚至热水瓶也穿了一件竹篾编制的“衣服”。“这家店整体设计是请设计师操刀的,但装修创意是我的想法。”张艳军坦言,“开这家民宿的初衷就是为了将临安人民‘馒头迎客’的风俗传承下去,将好客的湍口人民最朴实的一面带给来湍口的每一位游客。”
现在,每天五时许,她就要出发去采购一天的菜,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到民宿:“馒头每天要卖出约800个。等旅游旺季来了,肯定还不止这个量呢!”
事实上,“馒头迎客”只是湍口镇大力发展“温泉+”产业、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蔡杰说:“歌里唱‘朋友来了有好酒’,在我们湍口,则是‘朋友来了有好馒头’。”他同时表示,未来,湍口“温泉+”旅游产品数量还将持续增加,小镇将按照“产业+镇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全新打造。
“没有文字的请柬”
这几天,湍口镇二联村的刘美荣变得十分忙碌:准备菜肴接待从外地赶来串门的亲戚朋友们。她的大哥大嫂、大姐姐夫和妹妹妹夫也从城里回来,帮助做馒头、备菜肴,“一家人都要提早好几天做准备,就跟过年一样”。
这便是湍口镇的洪岭高山馒头节,也俗称“过半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
馒头节自2007年举办第一届始,两年一届,并在2012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馒头节时间从六月初一至六月十五,各村时间略有不同,如二联村为每年六月初一,何家村则为六月初六。
“这一天,家里的客人越多、越热闹,主人家就越是感到荣耀。”刘美荣的父亲刘延福,是二联村“洪岭高山馒头节”的传承人。他介绍,除了馒头外,好客的主妇们都会拿出看家本领,炒上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农家土菜,让客人大饱口福。“客人走的时候还要送上12只馒头,表示一年12个月平安吉祥。”
确实如此,农民们忙活了一年,邀请亲朋好友来聚一聚,吃馒头、聊收成、谈经验、论打算、说天地,久而久之,“馒头”也就成了“没有文字的请柬”。
那么,如何将这富有地方乡土特色的非遗“馒头”让更多人品尝到,进一步打响自身品牌?
章超介绍,按照规划,洪岭高山地区将发展成一个以非遗“馒头节”为依托,以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和观光工厂为有机组成部分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以温泉文化为核心,挖掘提升民俗文化,继承发扬非遗文化,设计并形成具有湍口特色的小镇形象,唤醒人们乡愁记忆,重塑古镇风貌,“活”的蓝图已就,未来可期。
如陶国英所言:“一个‘山水环抱、镇在园中’的景区式生态小镇正逐步呈现。”
自古“八山环绕,四水汇流”的风水宝地,除了是浙江四大古温泉之一的“芦荻泉”所在地为众人津津乐道,近年来,更是通过开展“环境革命”与“业态革命”,走出了一条新型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湍口镇党委书记陶国英说得好:“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精心勾画一个‘活’着的独具韵味的特色小镇”。
“五个一”助力蝶变
每天晚饭过后,湍口镇迎丰村的方祖云夫妇总会带着自己的孙子,横穿家门口的塘溪,在对岸的环镇慢行道上悠闲散步。
一路上,清溪潺潺,茂林修竹,白鹭低翔……一切的景象不禁令他感慨:“真没想到,像我们湍口曾经那么偏远落后的小镇,有一天也会建起这么好的绿道。”
说是“曾经”,其实不过是五年前。彼时,湍口由于产业基础薄弱、集镇配套建设滞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游客对其评价都是“温泉里面像欧洲,温泉外面像非洲”。
一切的转变源自2017年,借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湍口着手“打造一条精品文化街、整治一条景观河、建设一条环镇慢行道、恢复一座入镇口古建、完善一批公共服务设施”。
湍口镇党委委员章超对此记忆犹新:“湍泉路沿街两侧立面整治20000平方米、72幢,廊道建设3600平方米和人行道“砖改石”5400平方米;八都步行街等道路强弱电“上改下”;环镇慢行道依溪而建,采用块石、条石、沥青等多种材质铺设……这两年,就像打了一场‘翻身仗’。”
1986年出生的章超是位土生土长的临安人,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担任过湍口镇司法所所长与党政办主任。他常常自嘲:“世界那么大,但我无论是学业或者工作,都从未踏出过临安。”可也正因如此,令他有机会得以亲眼见证湍口蝶变的全过程。
如今,入镇口古建、集镇农贸市场、芦荻泉体验公园、下乡知青文化苑等一批景观节点和公共服务设施均已完工,沿着湍泉路远眺,再也看不到悬在半空的电线亦或随意停放在路边的车辆,连空调外机都有了“外衣”,一派宁静安详。
得益于此,去年年初,湍口创建成为第一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
“2019年,小镇蝶变的脚步不会停下。”章超介绍,湍口将进一步推进实施亮灯工程、游客体验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研发培育具有湍口特色的文创类产品,打造作家、艺术家等大师工作室和创作基地。
非遗馒头迎客来
今年4月14日,2019临安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终点即是湍口镇。许多选手撞线之后并未着急离开,而是选择来到三联村口的“馒头迎客”名宿吃顿农家饭解解馋。当然,招牌菜便是主人张艳军做的“非遗”馒头。
“馒头迎客”自2015年开业以来,生意总是异常火爆,在湍口甚至临安都小有名气。连湍口镇镇长蔡杰都说,这家以馒头为主题的民宿现在是镇里的“招牌”,也已成为临安浙西民俗精品线上一个个性化的场所。
张艳军是个“话匣子”,提起自己的馒头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米酒发酵柴火蒸,蔬菜做馅手工揉。我家的馒头个头小、皮薄馅多,在选料上很讲究,全部选用我们当地自产未加任何添加剂的土麦粉。馅料选择也是一样,猪肉是用农家养殖1年的草猪肉,不用绞肉机,靠娴熟的刀工将肉切片切絲后再切粒,用菜都是自己种的有机蔬菜……所以我家馒头吃起来特别有嚼劲。”
“馒头迎客”的屋顶铺上了一张张旧的竹席,吊灯灯罩是用竹篾编的,桌子地板都选用原木,甚至热水瓶也穿了一件竹篾编制的“衣服”。“这家店整体设计是请设计师操刀的,但装修创意是我的想法。”张艳军坦言,“开这家民宿的初衷就是为了将临安人民‘馒头迎客’的风俗传承下去,将好客的湍口人民最朴实的一面带给来湍口的每一位游客。”
现在,每天五时许,她就要出发去采购一天的菜,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到民宿:“馒头每天要卖出约800个。等旅游旺季来了,肯定还不止这个量呢!”
事实上,“馒头迎客”只是湍口镇大力发展“温泉+”产业、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蔡杰说:“歌里唱‘朋友来了有好酒’,在我们湍口,则是‘朋友来了有好馒头’。”他同时表示,未来,湍口“温泉+”旅游产品数量还将持续增加,小镇将按照“产业+镇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全新打造。
“没有文字的请柬”
这几天,湍口镇二联村的刘美荣变得十分忙碌:准备菜肴接待从外地赶来串门的亲戚朋友们。她的大哥大嫂、大姐姐夫和妹妹妹夫也从城里回来,帮助做馒头、备菜肴,“一家人都要提早好几天做准备,就跟过年一样”。
这便是湍口镇的洪岭高山馒头节,也俗称“过半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
馒头节自2007年举办第一届始,两年一届,并在2012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馒头节时间从六月初一至六月十五,各村时间略有不同,如二联村为每年六月初一,何家村则为六月初六。
“这一天,家里的客人越多、越热闹,主人家就越是感到荣耀。”刘美荣的父亲刘延福,是二联村“洪岭高山馒头节”的传承人。他介绍,除了馒头外,好客的主妇们都会拿出看家本领,炒上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农家土菜,让客人大饱口福。“客人走的时候还要送上12只馒头,表示一年12个月平安吉祥。”
确实如此,农民们忙活了一年,邀请亲朋好友来聚一聚,吃馒头、聊收成、谈经验、论打算、说天地,久而久之,“馒头”也就成了“没有文字的请柬”。
那么,如何将这富有地方乡土特色的非遗“馒头”让更多人品尝到,进一步打响自身品牌?
章超介绍,按照规划,洪岭高山地区将发展成一个以非遗“馒头节”为依托,以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和观光工厂为有机组成部分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以温泉文化为核心,挖掘提升民俗文化,继承发扬非遗文化,设计并形成具有湍口特色的小镇形象,唤醒人们乡愁记忆,重塑古镇风貌,“活”的蓝图已就,未来可期。
如陶国英所言:“一个‘山水环抱、镇在园中’的景区式生态小镇正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