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中“我”的误用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主流舆论形式,大量使用“我”、“我 ”来代替区域名称已经不符合区域宣传和信息传播要求。改革、创新新闻宣传模式,需要从“我”做起,用法定称号代替“我”。这是媒体的责任,是舆论的方向,更是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电视新闻 区域称谓 “我”
  
  遣词造句应该属于新闻媒体采编、发布新闻的技巧范畴,可是有一个词却因为本身的附加意义而显得尤为重要,它就是最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用了多年的“我”,听了多年的“我”,今天突然感到,电视新闻中的“我”该下岗了。
  
  “我”在电视新闻中占据了很大空间
  
  2009年6月14日,《安徽新闻联播》整档新闻地域概念23次使用“安徽 (省)”,只在子栏目《今日快报》中用了1次“我省”,其它都是弱化的泛指概念“各地”、“各市”、“省”、“全省”共13次。而在同一天晚上,《浙江新闻联播》14次使用“我省”,只有8次使用“浙江(省)”,“各地”、“全省”有3次。《宁夏新闻联播》13次使用“我区”,“宁夏”一词连同同期声也只出现9次,“自治区”一词被用了11次。《四川新闻》9次使用“我省”,“四川(省)”只用了5次。笔者调查发现,在地市级、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我市”、“我县”这样的词语使用的频繁程度更是达到了让人咂舌的地步,有时一条新闻就能出现十多次,甚至一个句子也数次使用。
  电视新闻大量使用“我”的原因
  “我”与区域、单位的组合是一种沿袭已久的社会称谓,在各式各样的官样文章中,“我省”、“我市”、“我县”、“我院”、“我社”比比皆是。源于此,少年宫、故宫、大明宫叫“我宫”,殡仪馆、科技馆、体育馆叫“我馆”,社科院、文学院、中医院叫“我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我 ”式的“政治称谓”被延续到后起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成为一种新闻语态,长期使用便约定俗成為一种固定模式。于是,记者如是写,编辑如是编,播音员如是播,审片如是审,受众如是听……五湖四海皆属“我”,好像没有谁品出其中异样滋味。
  
  “我”给电视新闻带来的局限
  
  官样文章是读给本部门、行业的下级听的,是呈给上级领导看的,而且,上级、下级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听来读去,早已习以为常,自然觉不出有什么不妥。可是,主流舆论形式之一的电视新闻连篇累牍都是由“我”当家,显然已不合时宜。
  首先,不符合法定称谓的要求。比如,“海南省”是海南这个区域的法定称谓,“安徽省”是安徽这个区域的法定称谓。如被称为“我省”,虽然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人们都知道它指代的区域,但是经过电视新闻发布出去传者却并非该区域法定代表,这样说便不合适。再比如,把黄山风景区报道成“我山”、“我区”,把故宫博物院报道成“我院”等等也是这样。
  其次,不利于新闻信息的传播。“我 ”式的称谓只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明白其指代的具体区域。中国辽阔的幅员,广播电视四级办台模式,使电视新闻成为“拇指信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让受众从看新闻转变成往往是听新闻。一旦没时间看台标,或者看不懂台标,便搞不清楚新闻事件发生在何地,造成新闻传播的“地点”要素缺失,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
  第三,影响区域开放、发展。电视新闻是电视台作为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展示区域经济、政治、社会事业发展的窗口,是区域、城市的名片。“我 ”式的报道传递的信息就像送出去的名片姓名处印上“我”,而在某个角上注明“我叫‘张三’”;或者在区域、城市的入口的广告牌上显眼位置写上“开放的我市欢迎您”,只在一角注明“‘我市’是上海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卫视台,播出去的新闻节目不只是给本地人看的。即使是没有上星的地方台,也会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受众。这种带有鲜明的本位思想、蕴含着排外思想的新闻报道,不利于区域开放、引资、发展大局。
  
  用法定称号代替“我”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时代需求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用“中国”称呼中国,是一种成熟的新闻语态。近些年,《新闻联播》中“我国”的使用率在逐渐减少,“国家”、“神州大地”等词语的使用量有所增加。作为国家电视台,适当使用“我国”或近似语态有助于表现民族凝聚力,但也应该考虑《新闻联播》同样具有“外向型”,对国家的法定称呼也需要考虑规范化、国际化。
  省级卫视是面向全国播出的,有些省级卫视还在国外部分地区落地。虽然省外的关注度不像省内那么高,但是几十个省外区域相加,其“窗口”、“名片”作用也不容小视,“我 ”的狭隘显而易见。笔者注意到,《湖南新闻联播》四年前就用“湖南”代替了“我省”,《安徽新闻联播》也在近两年开始使用“安徽”,就是转述领导讲话也用“安徽”而不用“我省”。
  市县级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使用法定区域名称的,在笔者所调查的中部地区鲜有所见,“唯‘我’独尊”,家家如是,影响了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和区域宣传工作的深层次延伸。
  如果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需要“我”有一个法定的称号,电视媒体也该给“我”正名。这是媒体的责任,是国人的胸怀,更是时代的需要。■
  (作者单位:阜阳电视台外宣部)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地热行业开发利用规模发展较快,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山东乐陵地区地热开发为例,进行地热开发动态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历年该区域地热资源动态
250g/L丙环唑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研究以防治小麦白粉病为目标,旨在研究新型杀菌剂的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50g/L丙环唑乳油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在小麦白粉病偏重至
从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10年总结与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截至2013年8月31日,我国共有53家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认可,其中42家三级实验室,11家二级实验室。
【摘要】跨文化传播日趋密切,交流、融合和相互依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跨文化的有效傳播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要倡导文化多样性原则,建立各民族文化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关键词】汉族 藏族 跨文化交流和谐文化建设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我们同时也进入了传播全球化时代。科技的发展为“地球
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无尽的烦恼,并对现行的法律提出了新挑战。
介绍沿淮稻区旱直播稻田的杂草种类、发生特点,并提出化除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旱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化学防除;沿淮稻区
摘要 介绍了固原市原州区杏树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建园、科学施肥、树体与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广大杏农在杏的生产过程中提供借鉴、参考,以提高杏的产量和品质,达到以杏致富的目标。  关键词 杏树;栽培技术;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662.2.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142-01  杏树为蔷薇科植物,适应性广,抗旱性强,喜
【关键词】维稳 党报 群众工作    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服务需求,与这个需求一时之间的不能得到满足,是当前新闻宣传方面的一个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在党报报道中存在以下问题:上情下达较多,下情上达较少;硬性灌输较多,互动对话较少;反映领导较多,反映群众较少。这种情况,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形势,很不适应。  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的一年,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
【关键词】新闻宣传 电视 和谐社会 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党和政府喉舌和工具之一的电视新闻宣传,掌握和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越迅速,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新闻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作用更大、影响更广泛。据权威调查统计,我国现在拥有4亿台使用中的电视机,电视观众达13亿,其中通过电视了解新闻信息的达
新闻媒介不论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政治体制下都要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倡导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论已成为现今时代的主流新闻思想。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系列问题需要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