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隐形脚印”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入妈妈的怀抱……”同学们都这样唱,但我自幼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对这种心灵感触并不深。我甚至觉得,母亲不够爱我,而且母亲经常对我唠叨不停,让我没有深切地感到——母爱的“脚印”带来的那种踏实感。
   离开家乡到曹妃甸上初中后,我觉得自己已长大了,不需要母亲过多的帮助和训导,直到那一天……
   那是两周一次回家团聚的宝贵时间,因我犯了些小错误,便被母亲唠叨个不停,我一忍再忍,最后怒火冲上我的头顶,我大喊道:“我已经长大了,您不要事事关心,没完没了地再唠叨了!”当时,我非常生气,快步走向了车站,头也没回一下。
   两个星期后,我走入家门,母亲只淡淡地说了一句: “回来了。”我突然觉出母亲对我的冷漠,年少无知的我——认为母亲不爱我了,我没滋没味地吃着饭,泪水充盈了眼眶。
   那天是老家的集日,吃完了饭,我流着泪跑出了家门。心里不由埋怨,好久才回家一次,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可是,母亲并没有喊住我,我多么想让她喊一声“丹丹”啊。
   我跑到了集市上,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闯入我的眼球的是一对迎面走来的母女,母亲把女儿的手握得紧紧的,不时与女儿窃窃私语。我仿佛看到了昔日自己与母亲一起赶集的情景,那个时候,是多么温馨、美好啊。
   我走到一棵大树下,然后静静地坐了下来。听着不绝于耳的叫卖声,闻着爆米花的香气,看着车水马龙的集市,我的心里空落落的。豆大的泪珠流了下来,一滴,两滴,三滴……掉在地上,弄湿了地面,更湿润了我的心。
   为什么母亲不爱我了呢?为什么呢?这时,我甚至希望母亲多唠叨几句。秋风飒过,一片片树叶飞舞而落,落在我的脚边,落在我的心头。我赌气似的暗下决心:我要学会独立,不再动不动就哭鼻子,以后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不再依赖母亲的监督了。
   我站起来,擦干眼泪,向家走去,那一瞬间仿佛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她又好像躲起来,悄悄地看着我似的,但因我近视不敢确认是真是假。
   从那天之后,我成熟了许多,学会了冷静,什么难以对待的事情先放一放,不再与家长顶嘴。母亲也把我的成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一定在背后偷偷与父亲说过我的事吧。
   一天午饭过后,母亲在我的房门前走来走去,似乎在犹豫什么。我走了过去,请母亲进来坐。母亲进来后,把我的手握得紧紧的,这种感觉和以前一样。母亲看了我许久,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激动与欣慰。母亲结结巴巴地对我说:“孩子,如今你长大了,变得懂事了,你之前说得也对,是我以前管你太多。但妈妈不会表达,又碍于面子,所以心里有话总是堵在舌边。你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都是爱你的。其实,那天你跑到集市的树后,看见你哭了,我真想冲过去,抱住我的丹丹啊!”妈妈说完,已是泣不成声,泪水扑簌簌地流了下来了。我也流着泪,像小鸡啄米一样点着头。
   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母亲,表面心硬如铁却含着几分忐忑不安,她这个人粗中有细,羞涩木讷,本来可以对女儿随口说出来的爱与歉疚,却常常埋在心里。
   其实,认真想一想,母亲爱我的足迹,一直都在身边环绕,只是我没有发现这些爱的“脚印”,因为有些脚印本来就是隐形的。
   母亲喜欢种菜,小园里种满豆角、茄子和黄瓜,她在园子里还种了不少喇叭花,点点红花在大片绿叶丛中格外耀目,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母亲宝贝似的伺弄着那一片红艳艳的喇叭花爬上篱笆、攀越房檐。上小学时,我曾和母亲谈起喇叭花,母亲说:“虽然这种花儿很常见,但我喜欢它张嘴笑的样子。”
   父亲、母亲住的屋子窗户恰好面对着那一片喇叭花,那些花儿开在那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内,很像隔窗投送的笑靥。这些年我在三中住校,母亲常常坐在屋内坑上,向着那些花儿,也不知是在欣赏花儿的开放,还是看向窗外,那眼神飘忽着。
   有一天,我心里忽然一动,引上檐楹的喇叭花红丹丹的情状,笑盈盈张着嘴儿开放,仿佛有一股子活泼向上的精神气质,我瞬间明白了,原来这些花与我的名字“张丹”暗暗契合,我这才懂了母亲常和我说的话,“努力吧,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冲上檐楹。”
   我突然懂了,自己在母亲心里的位置,胸中涌动着一种巨大的感动,母亲的目光曾经多少次抚摸过些喇叭花的背影,然后投向我寄宿的三中方向。细细一想,这也是母爱的“隐形脚印”啊!
   回忆这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我的泪水又忍不住盈满了眼眶。心,在眼泪落下的那一刻,变得清彻透明。细雨霏霏,溅湿了母女的心。我已懂得母亲要强的眼神,我分明看到母親担心我、牵挂我的步步履痕。
   多少次母亲因对我求全责备欲速不达而一个人默默流泪,多少次我因考试受挫而彷徨失落她更为黯然神伤,母亲也会因我心胸狭隘、心门堵塞而大喊大叫,一旦当她发觉自己对我的教育方法不对,总是试探着敞开一扇窗,用她拙笨的语言滋润我干涸的心。
   当母亲无助时,试着敞开一扇窗,有些像孩子一样举足无措,我感到深深的自责,满怀歉意。无论我让她怎样不省心,她始终相信我可以燃起新的希望,回赠一个温馨的笑脸,这便是母亲隐性脚印的心音所在啊!
   有人说,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有人说,母爱是雪中的炭火,人暖心里更暖。我却认为,母爱是一串细碎的甚至并不起眼的脚印,有时根本看不清,或者留不下什么痕迹,却一直平凡而又真实地陪伴着我们。(指导教师 付秀宏)
   点评:成长的阵痛投下哭泣和花的影子,这是一篇女儿抒写母爱的独特华章。作者把生命中最落寞又最华丽的裙袂呈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最静美的成长时光。执念、隔阂、春熙,作者笔下的母爱如同一座冬日炉火带来美丽的刺痛,低沉而真切。
   作者内心想拥有一双隐型的翅膀,却无端遭遇了母亲的痛斥,于是疼在略显稚嫩的心底,在咯吱粉碎的声音中作者领悟到相处与自律的关系;母亲也依稀觉悟,即便母女相处也要彼此尊重。女儿在不断的成长中,又懂得母爱的“隐性脚印”无处不在,尤其称道的是文中对老家喇叭花的描述与自己名字的心悟。成长与这些细节融合到一起,从而显露出亲情的恒久魅力。
   文章布局巧妙,以“隐性脚印”贯穿全文,主题鲜明。在成长的路上,是母亲托起女儿的梦想,洗涤了作者迷途的心。正是母爱,让儿女们的隐性翅膀生长得更加坚强有力。
  
   作者简介:付秀宏,1967年生于河北唐山曹妃甸,大学本科毕业,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绝妙小小说》主编。他是哲理美文作家,作品主题深远,语言凝炼,韵味悠长。自1987年至今,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杂文、书评、书画鉴赏评论,计1000万字。同时,部分作品被《读者》《意林》《特别关注》等知名刊物转载。
其他文献
每个与你相处的日子,我的心都繁花燎原,布满春光。   竞绿赛青的千山万壑间,我的心因你的存在而满载春意。爷爷的背佝偻得像个大虾米,我只好一步步搀着他上了公车。每上一级台阶,他便会费力一些,我搀扶的手便多了分重量。他对那位给他让座的小伙笑着点了点头,才颤巍巍地坐下。一路上,樱花明灭掩映,窗玻璃上映出他的容颜,和煦的笑容比那阳光还灿然,轻声轻语地与我聊天。   回到家后,他在柜子里翻了许久,才从里面翻
期刊
我走在前往学校的路上,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看见着急上班的大人们,看到眼前再熟悉不过的校门。重新系了系脖子上的红领巾,一番修整后,我慢悠悠地踏进学校。那一年的我,五年级,十一岁。   走进教室,我放下书包,看了看黑板上挂着的钟表,心中不免有些小窃喜。片刻后,铃声不紧不慢地响起来,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些同学,就连黑板上的板书也好似和昨天没什么区别。我百无聊赖地用双手支着头,将目光从密密麻麻的粉
期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彼此相连、彼此依靠。   ——约翰·多恩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许多人,而自己也在被他人需要。人的一生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不断攀登,也是点亮心光、温暖周遭的善意旅程。   静静坚守、默默付出的人是被社会需要的。正如白岩松说的那样,“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的确,何曾有那么轻易
期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春雨时分,仿佛连人心都被洗涤净了,雨过天晴后,余下的,仅是清爽的舒畅……   清明,本就是个让人心生凄楚的节日,奈何老天仿佛是故意的一般,一早便飄起了小雨,更是平添了一丝悲凉我与母亲一大早便启程回老家,一路上风景秀丽,车在乡间小路上摇摇晃晃,不知不自觉我便睡着了,醒来便已经到达目的地。   在外公的陪同下,我与母亲扫完了墓,本想着启
期刊
“知行合一”是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相结合,既要学习道理,也要在行为上有所体现。用另一句话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就像是一把成功的金钥匙,很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只能做到“知”、“行”其中之一。只“知”不“行”就是空有理论知识,这样的人很容易会成为说大话的人;只“行”不“知”就是空有行动力,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很可能做很多无用功。所以,我认为只有“知行合一”才是成功的关键。
期刊
传统文化,是通往历史的道路,是我们与过去连接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种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在历史的经验中修缮自身。   古语有诫,“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亦当慎重,不应只汲汲于符号,对其进行表面的追求。富商巨贾为标榜自身,不惜用千金购置瓷器名画,可纵使其别墅富丽堂皇,但自身的精神世界仍破败不堪。景区纪念品大同小异,换个包装就可以穿越千
期刊
国庆节期间,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北京,开始了我们的北京之旅,旅途期间,我们都被北京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感染了,独特的京腔,精致的美食,宏伟的建筑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一起领略着帝都的风情与韵味。   北京人有俗话:到北京不吃烤鸭就白来了。于是当晚,我们便在全聚德品味这道北京的美食。我们享受的是被周总理称为国宴的“全鸭宴”。十二道菜都各有风味,但最受欢迎必然是烤鸭。冒着油光的烤鸭在师傅们的刀下仿佛会变戏法一样
期刊
关于美学,最为重要的便是寻找和发现“美”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人东冲西撞地刻意追寻“美”,殊不知,“美”实际上就隐藏在我们的四周,关键便在于我们能否探究内心,去发掘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天性。   在我看来,追寻美是人的天性,是人的本能。之所以对美的感知有所不同,原因便在于每个人关于其内在天性的发掘存在差异。比如,大多数人眼中平淡无奇的场景,其实说不定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美。“天静伤鸿尤戢翼,月明惊鹊
期刊
轻柔地带走了夏天的炙热,秋姑娘拉着风的手,与夏姑娘擦肩而过。它们走过我们的校园时,停住了脚步,仿佛在欣赏着自己带来的美景……   十月的金秋,是最美的。走进校门,眼前的景象仿佛在一夜之间变了装似的。水泥地,变成了一张金黄色的地毯,榕树上掉落下来的叶子,铺满了小路;教学楼上种着的迎春花变得更加稀少,枝条有些无力地向下垂着。   体育课,我们来到操场。旗台两旁,银杏树的叶子已变得桔黄,时不时有一两片叶
期刊
追溯起来,早在殷商奴隶社会时代,华夏这片大地上就有了甲骨文。这是中华民族最初的文字——象形文字,汉语言文字的渊源和雏形。   美术老师说过,商周时代的青铜制造业非常发达,有模具法,用来在铸造铜器时铸上文字。古代的酒杯、鼎,内壁都是有文字的。   听了不禁暗自惊讶——内壁!那,现在读得出来那些文字吗?   曾听说有“司母戊方鼎”。只要提及青铜器,说道甲骨文,就一定会想到“司母戊方鼎”。然而,这如雷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