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3297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VMC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K、CK-MB、LDH、cTnI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黄芪联合磷酸二果糖治疗小儿VMC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关键词] 黄芪;磷酸二果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5-8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stragalus combined with two fructose sodium phosphate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viral myocarditis(VMC). Methods From 2013 January – 2014 June,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VMC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stragalus combined with two fructose sodium phosphate treatment,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 of CK、CK-MB、LDH、cTn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stragalus combined with two fructose sodium phosphate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viral myocarditis is good and is less side effet, so it is worth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Two phosphoric acid fructose; Children; Viral myocarditis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主要由于病毒感染侵袭引起心肌损害,其中感染病毒中以肠道及上呼吸道致感病毒为主,患儿受到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心肌的急慢性炎症反应,由于在发病初期病情较轻,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此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病情则会进一步加重,患儿此时可表现为爆发性心肌炎,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休克,进而影响患儿的生命,若发生扩张型心肌病将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及生活质量[1]。但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仍无明确的特效疗法,临床多以联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研究采用黄芪联合磷酸二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VMC患儿60例,所有患儿诊断均参照中华医学会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所有患儿均伴有心前区沉闷、疼痛,不同程度的乏力、心悸,所有患儿均有发病前1~2周明确的病毒感染史,胸片及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明显扩大,心肌酶谱检查提示各指标均有大幅度的升高,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5.75±2.21)岁;其中伴有呼吸道病毒感染史12例,肠道病毒感染史18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5.64±2.16)岁;其中伴有呼吸道病毒感染史13例,肠道病毒感染史1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及临床护理措施,包括应用维生素C、辅酶、抗病毒药物,对合并感染患儿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合并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患儿给予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国药集团国瑞药业,H20046550)70~160mg/kg + 5%葡萄糖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Z51021776)0.2kg + 5%葡萄糖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1次/d,两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抽取晨起静脉血监测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评估药物治疗安全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标准拟定[2],包括显效:疗程结束时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心肌酶监测提示均恢复正常;有效:疗程结束时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同时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恢复,心肌酶监测提示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无效:疗程结束时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心肌酶监测显示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K、CK-MB、LDH、cTnI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2.3 两组药物副作用比较
  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VMC为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心肌炎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该病除心肌活检外仍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因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也是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的主要原因[3-6]。由于该病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诊断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K、CK-MB、LDH、cTnI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黄芪注射液的有效成分是从黄芪中精制提取而成,富含黄芪皂甙、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抗病毒作用较强,能有效刺激干扰素系统,有效地抑制患儿体内各类病毒的复制、繁殖;同时可促进B淋巴细胞得分化及成熟,增强T、NK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因子平衡,调节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能力,全方位增强患儿的免疫能力[7-8];同时黄芪还能拮抗Ca2+,可有效减轻因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Ca2+内流,进而减轻感染性心肌细胞的损伤。在动物试验中发现黄芪能显著的减轻心肌细胞的炎性反应、浸润及坏死,原位杂交技术显示病毒RNA明显减少;黄芪还能抑制病毒RNA的复制,抗病毒作用显著。同时,黄芪还具有较强的强心功能,目前已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动物实验也证实高浓度的黄芪皂甙能显著的增强大鼠心肌的收缩能力,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其强心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密切相关。黄芪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当病毒侵入心肌细胞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明星增多,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及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黄芪可通过清除过量的氧自由基,减少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从而起稳定细胞膜的作用[9]。
  果糖二磷酸钠属于人体葡萄糖代谢中的中间产物,外源性二磷酸果糖的摄入可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磷酸果糖激酶,提高细胞内高能磷酸键以及三磷酸腺苷的水平,促进心肌细胞钾离子的内流,恢复心肌细胞的静息状态,提高红细胞内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有利于细胞能量代谢和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进而起到修复损伤细胞、改善细胞功能的作用[10];果糖二磷酸钠还可抑制氧自由基及组胺的释放,保护缺血、缺氧细胞,防治再灌注损伤,减轻缺血心肌的损伤,改善的心肌能量供应,提高细胞膜电位,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改善心肌细胞的传导功能,并能消除异位起搏点及异位性心律失常[11-12]。
  两药合用共同起到保护、营养心肌,减轻心肌损害,改善心肌功能,促进损伤心肌的痊愈,并可通过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稳定心肌细胞膜,修复心肌细胞的完整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消除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在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的药物治疗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翠琴.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2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46-49.
  [3] 吕仕超,张军平.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J].新中医,2012,44(1):1-3.
  [4] Liu ZL,Liu ZJ,Liu JP,et a1.Herbal medicines for viral myocarditi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7(1):1-63.
  [5] 朱伟. 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2012,33(7):940-941.
  [6] 张冰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65-66.
  [7] 赵凤清.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院,2013,13 (4):46-47.
  [8] 郝义彬. 黄芪注射液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82-83.
  [9] 梁晓坤,吴晓秋. 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 (4):601-602.
  [10] 何建华.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39-40.
  [11] 郭妍妍.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0,5(3):267-268.
  [12] 董晓萍.1,6-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01-4802.
  (收稿日期:2015-04-2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比较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与局部注射α-1b干扰素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仅使用二氧化碳激光烧灼疣体;B组二氧化碳激光烧灼疣体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每周1次,共6周;C组二氧化碳激光烧灼疣体后肛周皮下注射α-1b干扰素每周1次,共6次。3组患者均于第4周末、第8周末及第12周末记录疗效及复发情况。 结果 12周末观察期结束,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早期场内营养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颅内压、随机血糖及GCS评分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结石CT图像噪声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宝石能谱CT对20例育龄人群尿路结石患者CT螺旋扫描。采用滤过反投影法和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ASIR组分为20%、40%、60%、80%、100% ASIR重建5组图像。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图像标准差(SD值)及平均CT值,并计算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Liken5分制评估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SCAP患者,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抗休克,扩张支气管,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气血水平以
期刊
[摘要] 目的 测量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内径等正常值范围。 方法 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测量35例正常检查者卧位状态下SMA与AO之间的角度和左肾静脉内径。 结果 35例正常人SMA与AO夹角A'的平均值为(37.80±10.55)°。左肾静脉穿过夹角处的前后径为(0.65±0.24)cm。左肾静脉下缘SMA与AO之间的距离为(1.79±0.79)c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间的应用情况。 方法 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入我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71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的非偏头痛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率为84.29%较对照组异常率15.7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ASAI~II级镇痛分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给予0.15%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0.5μg/mL(R1组)、0.1%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0.4μg/mL(R2组)、0.1%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0.3μg/mL(R3组)。各组分别经硬膜外注入0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测各医院送来的登革热标本,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采用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确诊率达95%。 结论 本研究为公众和卫生行政部门更加准确地认识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及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广州番禺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与Preproghrelin基因rs9621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提取番禺汉族人群中非糖尿病的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DNA,采用PCR-RFLP,分析对照组和T2DM组Preproghrelin基因rs96217位点的基因型及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 结果 对照组116例样本中,CC 96例、AC 20例, AA 0例;基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前后对比,了解我院ICU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对ICU院内感染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48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2011年41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干预组给予院内感染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干预,统计比较干预组与参照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结果 干预组的病例感染发病率及患者日感染发病率分别为9.8%、10.8‰,参照组的病例感染发病率及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17.6%、17.9‰,干预组明显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