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给大学生构成强烈的立体影响,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但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作用,在新媒体时期必须实施适当的对策来增强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最大化地突出新媒体在大学生政治思想中的正面意义,推动大学生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可能地避免新媒体中反面、低级内容给大学生政治思想带来的负面作用。
[关 键 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89-01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构成系统中产生的媒体方式,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刊、数字广播、手机信息、移动电视、互联网、桌面窗口、数字电视、数字媒体、触屏传媒等。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创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和世界共同发展与完全展现个体才艺的领域,给他们的发展、成功带来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他们的活动方式、思维理念已深刻地印上了新媒体时期的特点,怎样去通过新媒体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解决的关键焦点。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正面的作用
改善了大学生的知识构造。其中大学生的知识构造,指的是大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训练后所获取的知识系统组成的状况和结合方法。现在的大学生在完成过去教育的进行中,通常会出现专而不全、懂而不深的单方向、线状、闭合、低作用、存在缺点的知识构造。而调研表明超过90%的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的学生超过了一半,大学生利用互联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在较开阔的时空层面得到了较多的资源。利用互联网,学生能够知道外面世界的各类状况、思想看法、文化潮流。互联网的互动性、能够检索式构造一个较好的沟通平台,通过如此的一个沟通平台,大学生可以吸取各类正面的思想,且构成有着创新的虚幻创造与发明,之后应用多媒体科技来表现、展现自身的成绩。
(二)负面影响
互联网络中有很多资源,同时资源的传播速率没有限制,资源的刷新非常快速。然而互联网上各种资源鱼目混合、真假不分,所以,有的大学生在感受节奏快的互联网信息推广、刷新的时候,因为本身的分辨水平不够、抵制力较差,易于被网络中的不利资源所侵害,从而最后阻碍了其学业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引发大学生沟通水平的下降。互联网络聊天是现在的潮流,互联网突破了区域与时间的约束,很大地改善了过去的沟通方法,在互联网虚拟条件中,大学的感情在虚构的社交条件中易于获得满足。然而互联网虚构社会里的沟通、交流和现实生活中人和人的沟通有着本质的差异,有的大学生在感受虚构社交的同时,通常忽略或降低了实际生活人和人彼此的真诚沟通,慢慢地就会导致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会沟通水平的降低以至于丢失。
二、新媒体条件下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改变新媒体教育的思想
掌握新媒体的推广规律与特征,懂得应用新媒体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家一定要改正以往的思考方法和教育理念,认真贯彻“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教育方针,改正以往教学中不正确、不合理的因子,树立有效的教学观。将来学校肯定将教学的目标变为自身教育自身的主导,受教育的人要变成教育他自身的人。去完成教学和自身教导相统一的方向,让大学生变成高等教学的主导,思想政治教学者一定要增强关于新媒体的了解与掌握,提身个人应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在新媒体理论与应用新媒体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从事者一定要与大学生确保一致,发挥模范带头效应。
(二)发挥新媒体教育的优势
改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过去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方法因为遭到时间的同步型、人员中的个人型与统一型的约束,较易让受教育者觉得行动遭受阻碍,以至会在心理中形成抵制思想,让教学结果受到影响。新媒体在这个层面的优点十分突出。单教育方法,通过QQ、MSN、E-mail、BBS等新媒体,完成一教一、一教多、多教一、多教多等单、双、多方位的沟通式交流,不但能够用在思想政治教学者和大学生完成认真交流,也能够用于展开小规模班会或完成理论探究,这是过去思想政治任务的方式无法实现的;单教学结果分析,因为互联网的虚构化特点,容易让学生坦陈交流,完全真实地表达自身的个人内心,这样可以让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去探讨学生的内心,知道他们的实际思考,进而有目标化地进行思想政治任务。
大学生是新媒体科技应用最为普遍的群众。新媒体科技在为大学生形成正面效应的时候也产生了较多不利作用,因为新媒体提高了资源传递的速度,让大学生全方位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而同时新媒体的不利资源也导致了很多学生思想受到侵害,以至于其思想腐化,丧失自我。所以,要有针对地进行有效对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2]刘加勤.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关系研究[J].林区教学,2011(5).
[3]王海峰.淺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
[4]蒲彦羽.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J].大家,2011(20).
[5]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关 键 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89-01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构成系统中产生的媒体方式,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刊、数字广播、手机信息、移动电视、互联网、桌面窗口、数字电视、数字媒体、触屏传媒等。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创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和世界共同发展与完全展现个体才艺的领域,给他们的发展、成功带来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他们的活动方式、思维理念已深刻地印上了新媒体时期的特点,怎样去通过新媒体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解决的关键焦点。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正面的作用
改善了大学生的知识构造。其中大学生的知识构造,指的是大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训练后所获取的知识系统组成的状况和结合方法。现在的大学生在完成过去教育的进行中,通常会出现专而不全、懂而不深的单方向、线状、闭合、低作用、存在缺点的知识构造。而调研表明超过90%的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的学生超过了一半,大学生利用互联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在较开阔的时空层面得到了较多的资源。利用互联网,学生能够知道外面世界的各类状况、思想看法、文化潮流。互联网的互动性、能够检索式构造一个较好的沟通平台,通过如此的一个沟通平台,大学生可以吸取各类正面的思想,且构成有着创新的虚幻创造与发明,之后应用多媒体科技来表现、展现自身的成绩。
(二)负面影响
互联网络中有很多资源,同时资源的传播速率没有限制,资源的刷新非常快速。然而互联网上各种资源鱼目混合、真假不分,所以,有的大学生在感受节奏快的互联网信息推广、刷新的时候,因为本身的分辨水平不够、抵制力较差,易于被网络中的不利资源所侵害,从而最后阻碍了其学业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引发大学生沟通水平的下降。互联网络聊天是现在的潮流,互联网突破了区域与时间的约束,很大地改善了过去的沟通方法,在互联网虚拟条件中,大学的感情在虚构的社交条件中易于获得满足。然而互联网虚构社会里的沟通、交流和现实生活中人和人的沟通有着本质的差异,有的大学生在感受虚构社交的同时,通常忽略或降低了实际生活人和人彼此的真诚沟通,慢慢地就会导致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会沟通水平的降低以至于丢失。
二、新媒体条件下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改变新媒体教育的思想
掌握新媒体的推广规律与特征,懂得应用新媒体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家一定要改正以往的思考方法和教育理念,认真贯彻“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教育方针,改正以往教学中不正确、不合理的因子,树立有效的教学观。将来学校肯定将教学的目标变为自身教育自身的主导,受教育的人要变成教育他自身的人。去完成教学和自身教导相统一的方向,让大学生变成高等教学的主导,思想政治教学者一定要增强关于新媒体的了解与掌握,提身个人应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在新媒体理论与应用新媒体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从事者一定要与大学生确保一致,发挥模范带头效应。
(二)发挥新媒体教育的优势
改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过去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方法因为遭到时间的同步型、人员中的个人型与统一型的约束,较易让受教育者觉得行动遭受阻碍,以至会在心理中形成抵制思想,让教学结果受到影响。新媒体在这个层面的优点十分突出。单教育方法,通过QQ、MSN、E-mail、BBS等新媒体,完成一教一、一教多、多教一、多教多等单、双、多方位的沟通式交流,不但能够用在思想政治教学者和大学生完成认真交流,也能够用于展开小规模班会或完成理论探究,这是过去思想政治任务的方式无法实现的;单教学结果分析,因为互联网的虚构化特点,容易让学生坦陈交流,完全真实地表达自身的个人内心,这样可以让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去探讨学生的内心,知道他们的实际思考,进而有目标化地进行思想政治任务。
大学生是新媒体科技应用最为普遍的群众。新媒体科技在为大学生形成正面效应的时候也产生了较多不利作用,因为新媒体提高了资源传递的速度,让大学生全方位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而同时新媒体的不利资源也导致了很多学生思想受到侵害,以至于其思想腐化,丧失自我。所以,要有针对地进行有效对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2]刘加勤.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关系研究[J].林区教学,2011(5).
[3]王海峰.淺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
[4]蒲彦羽.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J].大家,2011(20).
[5]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