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水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93-0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的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护理工作不仅为人类提供躯体生理需要的服务,还包括心理需要的服务,即实施整体护理,为了达到整体护理的要求,护士要重视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而儿科又是比较重要而复杂的科室,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且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及住院可造成身心创伤,从而影响日后的人格发展,因此对儿童住院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心理特征表现
儿童因疾病带来痛苦,加之离开亲人和家庭来到陌生环境等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征如下:
1.1 分离性焦虑:患病儿童住院治疗,离开母亲或亲人,尤其一岁以内的患儿,常表现哭闹不止、拒食、睡眠不安等,有的因住院时间长还会由于焦虑转变为情绪抑郁,而造成心理紊乱表现为冷漠、呆板、口吃、吸吮手指、抽动症等异常表现。
1.2 恐惧心理:恐惧是住院患儿的突出表现,他们平时对患病和住院没有印象,患病后突然来到陌生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有的甚至母亲不能陪在身边,而面对的是身穿白大褂的护士,心理上难以适应,另外各种治疗、检查带来的痛苦,更加剧了恐惧心理,因而有的患儿看到医务人员就惶恐不安,见到注射就哭闹不止。
1.3 行为退化:因为疾病的痛苦和折磨,患儿因恐惧和焦虑常表现为行为退化,如尿床、尿裤、拒食、睡前哭闹等。
1.4 皮肤饥饿:这是人类及热血动物的一种天生需要即接触和抚摸,而年龄小的住院患儿这种特殊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哭闹、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
1.5 思念亲人: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没离开过亲人或父母,在生活上的依赖性很强,一旦住院后时间较长就会产生思念亲人的心理,渴望见到亲人、同学、小伙伴,当亲人来探望就要求出院。
2 护理措施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所表现的不同临床特征在临床工作中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2.1 婴儿期的心理护理:对待此期患儿我们做到兼护士与母亲于一身,尽力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让其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护理人员经常和他们讲讲话、给以微笑,也经常抱抱、抚摸患儿、拍一拍后背、摸摸头等,让患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和谐自然,让他们感到就在自己的亲人身边一样,具有安全感、依恋感,从而使患儿减轻了焦虑和陌生感,并很快适应环境,对疾病的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2.2 幼儿期的心理护理:此年龄段的患儿开始懂事,我们主动接近患儿,利用他们能够听的懂的语言,讲明生病住院的道理,帮助他们熟悉环境,认识小伙伴,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使患儿感到如同在家和幼儿园一样,使其尽快消除紧张感、陌生感和思念亲人的心理,对有退化行为的患儿倍加关照,对尿床、尿裤的患儿不责备和讥笑,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使其摆脱困境以免引起紧张和自卑,同时和家长一起帮助训练排尿习惯。
2.3 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此年龄段的患儿已懂得一些事理,入院时告诉他们生病、住院、治疗等大概情况,并动员家长配合,让孩子理解治疗疾病的重要性,为其顺利住院安心治疗作好心理准备。患儿住院期间,根据病情许可组织一些有趣的娱乐活动,如唱歌、下棋、讲故事、做游戏等,以调节其精神生活,以消除住院的枯燥乏味感,同时注意培养患儿的良好情感,教育患儿在医院的集体生活中,病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治疗过程中,鼓励患儿要坚强勇敢,对他们的出色表现要及时表扬鼓励,以强化他们自尊自爱的心理。
3 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当今家庭多为独生子女,而家长又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孩子住院使得家长大多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反应,在这种心境下,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孩子的病情及诊治结果,这时我们应充分理解耐心介绍,并根据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作好安慰解释工作,积极配合治疗,因此也使得患儿配合,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利于疾病的恢复。
4 病室环境的设置
儿科主要针对的是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此我们对病室进行了适当的布置,被褥以暖色调为主,我们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在室内摆放了植物和鲜花,墙上悬挂各种卡通壁画和一些自然景色,地面做了防滑处理,同时还给患儿播放动听悦耳的音乐,使患儿身心愉快,消除了紧张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使病程明显缩短。
总之,儿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儿科护理操作技能,还要准确观察患儿心理及家长的心理,满足患儿和家长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護理对提高儿科护理水平,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93-0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的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护理工作不仅为人类提供躯体生理需要的服务,还包括心理需要的服务,即实施整体护理,为了达到整体护理的要求,护士要重视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而儿科又是比较重要而复杂的科室,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且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及住院可造成身心创伤,从而影响日后的人格发展,因此对儿童住院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心理特征表现
儿童因疾病带来痛苦,加之离开亲人和家庭来到陌生环境等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征如下:
1.1 分离性焦虑:患病儿童住院治疗,离开母亲或亲人,尤其一岁以内的患儿,常表现哭闹不止、拒食、睡眠不安等,有的因住院时间长还会由于焦虑转变为情绪抑郁,而造成心理紊乱表现为冷漠、呆板、口吃、吸吮手指、抽动症等异常表现。
1.2 恐惧心理:恐惧是住院患儿的突出表现,他们平时对患病和住院没有印象,患病后突然来到陌生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有的甚至母亲不能陪在身边,而面对的是身穿白大褂的护士,心理上难以适应,另外各种治疗、检查带来的痛苦,更加剧了恐惧心理,因而有的患儿看到医务人员就惶恐不安,见到注射就哭闹不止。
1.3 行为退化:因为疾病的痛苦和折磨,患儿因恐惧和焦虑常表现为行为退化,如尿床、尿裤、拒食、睡前哭闹等。
1.4 皮肤饥饿:这是人类及热血动物的一种天生需要即接触和抚摸,而年龄小的住院患儿这种特殊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哭闹、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
1.5 思念亲人: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没离开过亲人或父母,在生活上的依赖性很强,一旦住院后时间较长就会产生思念亲人的心理,渴望见到亲人、同学、小伙伴,当亲人来探望就要求出院。
2 护理措施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所表现的不同临床特征在临床工作中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2.1 婴儿期的心理护理:对待此期患儿我们做到兼护士与母亲于一身,尽力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让其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护理人员经常和他们讲讲话、给以微笑,也经常抱抱、抚摸患儿、拍一拍后背、摸摸头等,让患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和谐自然,让他们感到就在自己的亲人身边一样,具有安全感、依恋感,从而使患儿减轻了焦虑和陌生感,并很快适应环境,对疾病的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2.2 幼儿期的心理护理:此年龄段的患儿开始懂事,我们主动接近患儿,利用他们能够听的懂的语言,讲明生病住院的道理,帮助他们熟悉环境,认识小伙伴,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使患儿感到如同在家和幼儿园一样,使其尽快消除紧张感、陌生感和思念亲人的心理,对有退化行为的患儿倍加关照,对尿床、尿裤的患儿不责备和讥笑,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使其摆脱困境以免引起紧张和自卑,同时和家长一起帮助训练排尿习惯。
2.3 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此年龄段的患儿已懂得一些事理,入院时告诉他们生病、住院、治疗等大概情况,并动员家长配合,让孩子理解治疗疾病的重要性,为其顺利住院安心治疗作好心理准备。患儿住院期间,根据病情许可组织一些有趣的娱乐活动,如唱歌、下棋、讲故事、做游戏等,以调节其精神生活,以消除住院的枯燥乏味感,同时注意培养患儿的良好情感,教育患儿在医院的集体生活中,病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治疗过程中,鼓励患儿要坚强勇敢,对他们的出色表现要及时表扬鼓励,以强化他们自尊自爱的心理。
3 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当今家庭多为独生子女,而家长又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孩子住院使得家长大多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反应,在这种心境下,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孩子的病情及诊治结果,这时我们应充分理解耐心介绍,并根据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作好安慰解释工作,积极配合治疗,因此也使得患儿配合,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利于疾病的恢复。
4 病室环境的设置
儿科主要针对的是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此我们对病室进行了适当的布置,被褥以暖色调为主,我们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在室内摆放了植物和鲜花,墙上悬挂各种卡通壁画和一些自然景色,地面做了防滑处理,同时还给患儿播放动听悦耳的音乐,使患儿身心愉快,消除了紧张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使病程明显缩短。
总之,儿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儿科护理操作技能,还要准确观察患儿心理及家长的心理,满足患儿和家长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護理对提高儿科护理水平,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