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必要性,认为职业汉语能力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保证,是与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提出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着力拓展实践环节、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汉语师资培养等措施,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助推我国高职教育“走出去”。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学生 职业汉语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141-03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人们在职场中运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国家OSTA(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研制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大纲明确指出,职业汉语能力包括听说能力、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部分,各部分又由许多单项技能组成。职业汉语能力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能力,它将汉语运用置于特定的职业环境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要求与职业需求息息相关。职业汉语关注个人在职场中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服务于职业活动需要,突出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一带一路”背景下,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熟练运用规范的汉语进行言语应对、商务沟通、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化传播等相关活动的能力。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必要性
(一)职业汉语能力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保证。职业汉语能力是交流表达、信息处理等能力综合为一体的第一关键能力,是从业者职场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是用人单位衡量求职者工作能力的关键因素。灵活运用母语即汉语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是毕业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许多单位在选人用人时越来越看重人的语言交际能力,都希望能招聘到“文字能力”强的员工。无论何种层次、类型的人才,职业汉语能力都是必备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早在2004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排在衡量劳动职业能力水平的核心技能体系的首位。交流表达能力对于从业者来说就是职业汉语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只有较强的职业汉语能力,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职业汉语能力是与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古今中外,商路畅通离不开话语沟通的顺畅。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润滑剂。汉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助推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依托,是助推“一带一路”的催化剂,是连接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梁。当今世界“汉语热”已成不争事实,这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契机。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推进,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合资企业的落地、区域贸易的往来等,急需职业教育为之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直接为社会经济提供人才支撑的职业教育,“一带一路”的推进为高职教育“走出去”提供巨大空间,同时也对高职教育培养跨学科、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语言文化的传播不应只靠政府推动,高职教育要“走出去”,必先注重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对外贸易、跨文化交际等,同时有利于扩大中国话语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策略
国内汉语教育与当前中国汉语推广的蓬勃发展以及世界“汉语热”的境况有极大的不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不容乐观,书面表达不清楚、口头表达不流畅、错音错字、乱用成语、搭配不当等问题很多,难以满足职业工作需求。同样,与外国友人交往时,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等现象极多。以“一带一路”为时代背景,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其成效的取得和目标的达成需要依赖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发明和文化的新塑。其关键在于要以教育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汉语是母语,不用学自然就会,有的高职院校管理者也认为没必要在大学开设汉语专项学习进行训练,作为大学基础课的《大学语文》(《高职语文》)也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有硬性要求,更沒有像四六级英语考试一样受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取消这些基础课程。正因为高职院校对汉语学习普遍存在认知误区,导致高职学生的汉语职业能力“畸形”发育。“一带一路”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最大影响和冲击是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断在改变和提高。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精通中文、经济并掌握各国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作为高职管理者应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顶层设计,制定有利于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制度配置与政策创新,并在课程体系上做出详细的规划和规定,将职业汉语能力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而对于学生在职业汉语运用能力与职业关系及其发展等认知问题,可通过入学教育、课堂内外活动等加强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生涯中认识并掌握时代格局与个人职业发展之间的纽带关系,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能手段,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各单位的用人标准及相关案例,凸显职业汉语能力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与价值,提高学生对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重视和加强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训练,将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态度从被动接受、主动接受到积极行动,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加强职业汉语能力训练的内生动力。
(二)构建科学课程体系。“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项技能加深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深入市场调查关于职业岗位群对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岗位实际需求及其学生工作状况的反馈、评估等,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反映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构建科学的适应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素养的课程体系。 首先,将“职业汉语”列入高职公共必修课程。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推广以来,受到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所需的基本能力素质也与“职业汉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吻合。ZHC成绩逐渐成为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人员招聘、选拔、任命及晋升的重要参照。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汉语”课并将之定位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意义重大。
其次,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高职语文课程受冷及被忽视与自身教学存在种种弊端密切相关。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不同的专业,而各专业均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定位,因此,作为基础课的高职语文在不同专业应有各自定位,即围绕主体专业建立校本课程,在教材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按因材施教原则,根据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功利性较强、被动能力差但实践能力高等诸多特点撰写符合本校学生知识能力及就业需求的校本教材,基于职业能力观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过程中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
再次,增开与职业汉语能力有关的选修课程。听说读写是学生适应市场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全校增加开设一些与职业汉语能力有关的选修课程,便于学生按需学习,如普通话训练、语言交际艺术、职业口才、商贸应用文、商务礼仪、中国文化概论等与职业汉语能力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既包含人文相关知识,也包含汉语技能方面的训练,将文史哲熔于一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可根据各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在教材选用和编写方面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提炼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转换为职场环境进行模拟,并融会贯通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语言传播能力等职业汉语能力。同时还可利用新媒体特点,通过建立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进行职业汉语能力相关课程开发。将相关热门的学习资源制作成二维码,学生只需通过扫一扫便可随时随地观看相关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开设有益于提高汉语水平的相关学术讲座。“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不仅需要从业者拥有驾驭汉语能力的一身技能,还要对各国的语言、风俗、文化、政策法规等有所了解,与各国交流时传播和推广中华文化。讲座与选修课相比可长可短,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专家讲授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政策法规等跨文化交际常识,注重跨文化意识的有意渗透,增长学生见识,避免日后因文化差异带来不必要冲突。
(三)着力拓展实践环节。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穿插在教学环节过程中。同时,课堂中还应适当引进职业汉语测试相关内容,将职业汉语课变为语言能力的演练场;课外校企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紧跟市场及企业需求,将职业汉语能力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而各科任教师也应注重实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汉语运用能力相结合、教育过程和职业行动领域相融合,按课程标准,设计好相关实训内容,做好考核工作。同时,通过演讲辩论、话剧表演、主题沙龙、模拟招聘等方式拓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应用语言能力进行沟通交流、撰写报道、书写总结等,不仅培植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也促使学生关注自身汉语运用能力水平,以便对症下药。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方式是教学评价的具体手段,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是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汉语能力的考察不是考学生的“知识”,而是考“能力”。“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说,重视知识(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42页)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痼疾。”同样,当前高职院校对职业汉语能力培养课程评价上也存在重课本知识轻综合素质考核等诸多问题,“职业汉语”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课程评价应注重实用性,既要体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又要实现职业汉语培养的要求。而关于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考核考察,可参考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进行出题测试,并结合专业特征通过模拟应聘、演讲、辩论或与外国友人交流等方式综合考查,科学考核学生职业汉语能力情况并及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我国目前唯一的汉语应用能力的国家级测试ZHC,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加强汉语师资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培養真正适应企业发展、国际化需求的具备职业汉语能力的优秀人才,高质量的汉语师资队伍是关键。首先,汉语教师应有正确的职业汉语教学观。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高职汉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汉语能力培养发挥的重要性,与时俱进,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其次,高职院校应优化教师学历结构,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增强汉语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卓越人才引进工作,逐渐形成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娴熟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海,荣国丞.“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带一路”战略与职业教育研究会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2]楼一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与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5(13)
[3]王婷婷.关于语文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究[J].语文建设,2016(10Z)
[4]谢小庆.细说ZHC[EB/OL].(2003-12-12)[2018-12-21].http://www.zhc.cn/nlist.asp?ncid=57&c=2&stl=0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广西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GXGZJG2018B09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芝华(1983— ),女,壮族,广西天等人,硕士,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学生 职业汉语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141-03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人们在职场中运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国家OSTA(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研制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大纲明确指出,职业汉语能力包括听说能力、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部分,各部分又由许多单项技能组成。职业汉语能力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能力,它将汉语运用置于特定的职业环境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要求与职业需求息息相关。职业汉语关注个人在职场中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服务于职业活动需要,突出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一带一路”背景下,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熟练运用规范的汉语进行言语应对、商务沟通、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化传播等相关活动的能力。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必要性
(一)职业汉语能力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保证。职业汉语能力是交流表达、信息处理等能力综合为一体的第一关键能力,是从业者职场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是用人单位衡量求职者工作能力的关键因素。灵活运用母语即汉语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是毕业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许多单位在选人用人时越来越看重人的语言交际能力,都希望能招聘到“文字能力”强的员工。无论何种层次、类型的人才,职业汉语能力都是必备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早在2004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排在衡量劳动职业能力水平的核心技能体系的首位。交流表达能力对于从业者来说就是职业汉语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只有较强的职业汉语能力,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职业汉语能力是与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古今中外,商路畅通离不开话语沟通的顺畅。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润滑剂。汉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助推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依托,是助推“一带一路”的催化剂,是连接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梁。当今世界“汉语热”已成不争事实,这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契机。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推进,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合资企业的落地、区域贸易的往来等,急需职业教育为之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直接为社会经济提供人才支撑的职业教育,“一带一路”的推进为高职教育“走出去”提供巨大空间,同时也对高职教育培养跨学科、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语言文化的传播不应只靠政府推动,高职教育要“走出去”,必先注重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对外贸易、跨文化交际等,同时有利于扩大中国话语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策略
国内汉语教育与当前中国汉语推广的蓬勃发展以及世界“汉语热”的境况有极大的不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不容乐观,书面表达不清楚、口头表达不流畅、错音错字、乱用成语、搭配不当等问题很多,难以满足职业工作需求。同样,与外国友人交往时,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等现象极多。以“一带一路”为时代背景,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其成效的取得和目标的达成需要依赖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发明和文化的新塑。其关键在于要以教育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汉语是母语,不用学自然就会,有的高职院校管理者也认为没必要在大学开设汉语专项学习进行训练,作为大学基础课的《大学语文》(《高职语文》)也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有硬性要求,更沒有像四六级英语考试一样受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取消这些基础课程。正因为高职院校对汉语学习普遍存在认知误区,导致高职学生的汉语职业能力“畸形”发育。“一带一路”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最大影响和冲击是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断在改变和提高。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精通中文、经济并掌握各国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作为高职管理者应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顶层设计,制定有利于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制度配置与政策创新,并在课程体系上做出详细的规划和规定,将职业汉语能力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而对于学生在职业汉语运用能力与职业关系及其发展等认知问题,可通过入学教育、课堂内外活动等加强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生涯中认识并掌握时代格局与个人职业发展之间的纽带关系,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能手段,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各单位的用人标准及相关案例,凸显职业汉语能力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与价值,提高学生对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重视和加强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训练,将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态度从被动接受、主动接受到积极行动,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加强职业汉语能力训练的内生动力。
(二)构建科学课程体系。“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项技能加深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深入市场调查关于职业岗位群对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岗位实际需求及其学生工作状况的反馈、评估等,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反映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构建科学的适应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素养的课程体系。 首先,将“职业汉语”列入高职公共必修课程。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推广以来,受到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所需的基本能力素质也与“职业汉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吻合。ZHC成绩逐渐成为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人员招聘、选拔、任命及晋升的重要参照。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汉语”课并将之定位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意义重大。
其次,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高职语文课程受冷及被忽视与自身教学存在种种弊端密切相关。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不同的专业,而各专业均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定位,因此,作为基础课的高职语文在不同专业应有各自定位,即围绕主体专业建立校本课程,在教材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按因材施教原则,根据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功利性较强、被动能力差但实践能力高等诸多特点撰写符合本校学生知识能力及就业需求的校本教材,基于职业能力观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过程中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
再次,增开与职业汉语能力有关的选修课程。听说读写是学生适应市场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全校增加开设一些与职业汉语能力有关的选修课程,便于学生按需学习,如普通话训练、语言交际艺术、职业口才、商贸应用文、商务礼仪、中国文化概论等与职业汉语能力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既包含人文相关知识,也包含汉语技能方面的训练,将文史哲熔于一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可根据各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在教材选用和编写方面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提炼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转换为职场环境进行模拟,并融会贯通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语言传播能力等职业汉语能力。同时还可利用新媒体特点,通过建立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进行职业汉语能力相关课程开发。将相关热门的学习资源制作成二维码,学生只需通过扫一扫便可随时随地观看相关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开设有益于提高汉语水平的相关学术讲座。“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不仅需要从业者拥有驾驭汉语能力的一身技能,还要对各国的语言、风俗、文化、政策法规等有所了解,与各国交流时传播和推广中华文化。讲座与选修课相比可长可短,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专家讲授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政策法规等跨文化交际常识,注重跨文化意识的有意渗透,增长学生见识,避免日后因文化差异带来不必要冲突。
(三)着力拓展实践环节。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穿插在教学环节过程中。同时,课堂中还应适当引进职业汉语测试相关内容,将职业汉语课变为语言能力的演练场;课外校企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紧跟市场及企业需求,将职业汉语能力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而各科任教师也应注重实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汉语运用能力相结合、教育过程和职业行动领域相融合,按课程标准,设计好相关实训内容,做好考核工作。同时,通过演讲辩论、话剧表演、主题沙龙、模拟招聘等方式拓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应用语言能力进行沟通交流、撰写报道、书写总结等,不仅培植特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也促使学生关注自身汉语运用能力水平,以便对症下药。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方式是教学评价的具体手段,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是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汉语能力的考察不是考学生的“知识”,而是考“能力”。“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说,重视知识(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42页)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痼疾。”同样,当前高职院校对职业汉语能力培养课程评价上也存在重课本知识轻综合素质考核等诸多问题,“职业汉语”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课程评价应注重实用性,既要体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又要实现职业汉语培养的要求。而关于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考核考察,可参考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进行出题测试,并结合专业特征通过模拟应聘、演讲、辩论或与外国友人交流等方式综合考查,科学考核学生职业汉语能力情况并及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我国目前唯一的汉语应用能力的国家级测试ZHC,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加强汉语师资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培養真正适应企业发展、国际化需求的具备职业汉语能力的优秀人才,高质量的汉语师资队伍是关键。首先,汉语教师应有正确的职业汉语教学观。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高职汉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汉语能力培养发挥的重要性,与时俱进,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其次,高职院校应优化教师学历结构,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增强汉语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卓越人才引进工作,逐渐形成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娴熟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海,荣国丞.“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带一路”战略与职业教育研究会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2]楼一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与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5(13)
[3]王婷婷.关于语文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究[J].语文建设,2016(10Z)
[4]谢小庆.细说ZHC[EB/OL].(2003-12-12)[2018-12-21].http://www.zhc.cn/nlist.asp?ncid=57&c=2&stl=0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广西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GXGZJG2018B09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芝华(1983— ),女,壮族,广西天等人,硕士,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