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应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4例。对照组予以人工叩击排痰法,观察组应用机械振动排痰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明显比对照组73.53%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症状、呼吸急促以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每日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2、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机械振动排痰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且疗效好、见效快,。
【关键词】 小儿肺炎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频发于冬春季,由病原体感染或油类以及过敏反应等多种诱因引起。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以及肺部湿啰音为主,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易引发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婴幼儿患者死亡。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但其疗效不佳,且易造成不良反应。近年,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机械振动排痰法因其限制低、易开展,适用人群广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小儿肺炎应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1.37±1.08)岁;病程在1~5日之间,平均病程(3.54±1.02)日;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1.59±1.04)岁;病程在2~4日之间,平均病程(3.14±0.98)日。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肺炎诊断标准;②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确诊;③临床症状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湿啰音为主;④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疾病等;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调查研究。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止咳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人工叩击排痰法治疗,方法:医护人员五指并拢,掌呈凹状(120~150度),巧用腕关节力量,自患者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地进行叩击,时间控制在40~50次/分钟,同时,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叩击力度。观察组予以机械振动排痰法治疗,方法:①应用振动式物理治疗仪辅助治疗,频率在10~15 Hz之间。②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姿势,操作人员一手撑住患者,一手持仪器把柄,从患者背部肺部下叶处入手,按照右侧(由外自内、由下至上)→右侧(由下至上、由外自内)→背部→脊柱→胸骨的先后顺序对其定向叩击,每次时间维持在5 ~10分钟,每日2~3 /次,持续应用1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化指标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生理状况有一定程度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存在严重迹象为无效。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急促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
消失时间以及每日排痰量进行观察和比较;③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O2、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在咳嗽症状消失、呼吸急促消失以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方面所用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治疗前后PO2、血氧饱和度含量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PO2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比治疗前高(P<0.05),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每年我国年龄≤5岁小儿肺炎发病率为0.06~0.27次/人,死于肺炎的患者达到184/10萬~1223/10万人。因此,实施有效地医疗手段治疗小儿肺炎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医学议题。相关专家认为,治疗小儿肺炎的首要任务在于顺利排出患者肺部的痰液。由于与成年人相比,幼儿尚未形成完善的排痰系统。当痰液阻塞气道时,进而影响通气的效果,从而诱发呼吸系统感染。依据上述原理,机械振动排痰法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机械振动排痰法作用机制在于运用物理定向叩击原理,向患者实施体表治疗力和水平治疗力。体表治疗力具有叩击、震颤的功能,能够清除患者呼吸道黏膜表层的黏液;水平治疗力具有定向震颤的功能,可使支气管黏液行经主支气管,借由咳嗽排泄出去。总而言之,机械振动排痰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支气管的痉挛状况,减轻气道堵塞,使得呼吸道畅通,进而恢复呼吸系统的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呼吸急促以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每日排痰量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PO2、血氧饱和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临床应用机械振动排痰可有效的缩短临床症状的治疗时间,促进其痰液的排出,提高其血气指标,从而改善呼吸道功能。
【关键词】 小儿肺炎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频发于冬春季,由病原体感染或油类以及过敏反应等多种诱因引起。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以及肺部湿啰音为主,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易引发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婴幼儿患者死亡。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但其疗效不佳,且易造成不良反应。近年,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机械振动排痰法因其限制低、易开展,适用人群广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小儿肺炎应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1.37±1.08)岁;病程在1~5日之间,平均病程(3.54±1.02)日;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平均年龄(1.59±1.04)岁;病程在2~4日之间,平均病程(3.14±0.98)日。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肺炎诊断标准;②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确诊;③临床症状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湿啰音为主;④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疾病等;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调查研究。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止咳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人工叩击排痰法治疗,方法:医护人员五指并拢,掌呈凹状(120~150度),巧用腕关节力量,自患者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地进行叩击,时间控制在40~50次/分钟,同时,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叩击力度。观察组予以机械振动排痰法治疗,方法:①应用振动式物理治疗仪辅助治疗,频率在10~15 Hz之间。②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姿势,操作人员一手撑住患者,一手持仪器把柄,从患者背部肺部下叶处入手,按照右侧(由外自内、由下至上)→右侧(由下至上、由外自内)→背部→脊柱→胸骨的先后顺序对其定向叩击,每次时间维持在5 ~10分钟,每日2~3 /次,持续应用1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化指标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生理状况有一定程度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存在严重迹象为无效。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呼吸急促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
消失时间以及每日排痰量进行观察和比较;③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O2、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在咳嗽症状消失、呼吸急促消失以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方面所用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治疗前后PO2、血氧饱和度含量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PO2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比治疗前高(P<0.05),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每年我国年龄≤5岁小儿肺炎发病率为0.06~0.27次/人,死于肺炎的患者达到184/10萬~1223/10万人。因此,实施有效地医疗手段治疗小儿肺炎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医学议题。相关专家认为,治疗小儿肺炎的首要任务在于顺利排出患者肺部的痰液。由于与成年人相比,幼儿尚未形成完善的排痰系统。当痰液阻塞气道时,进而影响通气的效果,从而诱发呼吸系统感染。依据上述原理,机械振动排痰法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机械振动排痰法作用机制在于运用物理定向叩击原理,向患者实施体表治疗力和水平治疗力。体表治疗力具有叩击、震颤的功能,能够清除患者呼吸道黏膜表层的黏液;水平治疗力具有定向震颤的功能,可使支气管黏液行经主支气管,借由咳嗽排泄出去。总而言之,机械振动排痰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支气管的痉挛状况,减轻气道堵塞,使得呼吸道畅通,进而恢复呼吸系统的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呼吸急促以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每日排痰量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PO2、血氧饱和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临床应用机械振动排痰可有效的缩短临床症状的治疗时间,促进其痰液的排出,提高其血气指标,从而改善呼吸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