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血压控制的最佳水平
高血压最佳治疗(HOT)试验观察5632例舒张压100~150mmHg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3组,分别将降压靶水平定为≤90mmHg、≤85mmHg或≤80mmHg三组。根据血压水平将治疗分5步,第1步开始时患者均服用非络地平5mg/日,如血压达不到靶治疗水平,依次增加药物或剂量;第2步加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阻滞剂;第3步将非络地平剂量增至10mg/日;第4步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阻滞剂的剂量加倍;第5步加服1种利尿剂。结果表明,上述治疗方案使92%患者的舒张压<90mmHg,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迄今多中心抗高血压治疗临床试验中最低者。研究还表明大力降压是安全的,降压至收缩压138.5mmHg、舒张压82.6mmHg者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
但是降压过度会增加心血管事件: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试验(SHEP试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以利尿剂(氯噻嗪12.5~25mg/日)为基础的治疗降低收缩期高血压,脑卒中减少。但事后分析(post hoc)显示提出了舒张压<70mmHg,尤其是<60mmHg的这一亚组患者,舒张压降低过度,对患者不利。对这一亚组的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降压治疗组每降低舒张压5mmHg,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增加11%,但对照组患者未见有此种关系。Some GW等研究结果也提示,舒张压低于70mmHg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增高。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当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是否有降压以外的特异裨益与通常的利尿剂或β阻滞剂治疗比较,是否有其他心血管保护作用。
最近几项多中心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对此作了回答:卡托普利预防研究 (CAPPP)是瑞典及芬蘭开展的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观察10985例高血压患者,旨在探明服用卡托普利50~100mg/日和服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患者致命性及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是否不同。结果表明服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患者血压较易达到目标(舒张压<90mmHg),但随访6.1年,最后两组血压的控制相同,两组主要终点无差异。但是该研究观察到卡托普利组患者比通常治疗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低。最近报导的心脏预后预防评估(HOPE)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它反映心血管事件高危者服用雷米普利后2型糖尿病新病例减少,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超乎降血压疗效的特异效应,对高血压患者的二级预防关系密切。HOPE选入3120例年龄>55岁有血管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或脑卒中)或糖尿病并另一种心血管危险因子(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吸烟或微蛋白尿)的患者。选入患者中2612例有高血压,890例有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雷米普利10mg或安慰剂,随访观察5年。随机服雷米普利(65.1%最后1次随访时仍服该药)者选入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血压仅降低32mmHg。但服雷米普利者主要复合终点(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降低22%。次要终点:随机服雷米普利的患者发生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较少(相对危险降低16%),治疗期间诊断出的新糖尿病例减少(相对危险降低32%)。
拜新同抗高血压干预研究(INSIGHT)观察一组高血压人群,他们还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属心血管高危。该试验的证据表明:满意控制血压是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充分肯定了钙拮抗剂在抗高血压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拜新同降压效果好,有益于肾脏保护;拜新同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安全有效。许多学者反映高血压,脂质异常与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抗性)或糖尿病有关联。此外,高血压患者常早期出现器官损伤(左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增厚等)。此种情况,钙阻滞剂比利尿剂或β阻滞剂更为适宜,前者在代谢方面为中性,能有效地抵御心脏和血管结构的改变。
总之,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1种药物治疗能使血压得到持续控制;无论选择何种制剂,良好控制血压是减少靶器官损伤的关键;强调糖尿患者应予更加积极的抗高血压治疗;糖尿病及非糖尿的高血压患者,用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通常的抗高血压治疗,或ACEI及钙阻滞剂等较新制剂均安全、有效。
高血压最佳治疗(HOT)试验观察5632例舒张压100~150mmHg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3组,分别将降压靶水平定为≤90mmHg、≤85mmHg或≤80mmHg三组。根据血压水平将治疗分5步,第1步开始时患者均服用非络地平5mg/日,如血压达不到靶治疗水平,依次增加药物或剂量;第2步加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阻滞剂;第3步将非络地平剂量增至10mg/日;第4步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阻滞剂的剂量加倍;第5步加服1种利尿剂。结果表明,上述治疗方案使92%患者的舒张压<90mmHg,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迄今多中心抗高血压治疗临床试验中最低者。研究还表明大力降压是安全的,降压至收缩压138.5mmHg、舒张压82.6mmHg者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
但是降压过度会增加心血管事件: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试验(SHEP试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以利尿剂(氯噻嗪12.5~25mg/日)为基础的治疗降低收缩期高血压,脑卒中减少。但事后分析(post hoc)显示提出了舒张压<70mmHg,尤其是<60mmHg的这一亚组患者,舒张压降低过度,对患者不利。对这一亚组的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降压治疗组每降低舒张压5mmHg,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增加11%,但对照组患者未见有此种关系。Some GW等研究结果也提示,舒张压低于70mmHg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增高。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当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是否有降压以外的特异裨益与通常的利尿剂或β阻滞剂治疗比较,是否有其他心血管保护作用。
最近几项多中心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对此作了回答:卡托普利预防研究 (CAPPP)是瑞典及芬蘭开展的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观察10985例高血压患者,旨在探明服用卡托普利50~100mg/日和服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患者致命性及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是否不同。结果表明服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患者血压较易达到目标(舒张压<90mmHg),但随访6.1年,最后两组血压的控制相同,两组主要终点无差异。但是该研究观察到卡托普利组患者比通常治疗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低。最近报导的心脏预后预防评估(HOPE)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它反映心血管事件高危者服用雷米普利后2型糖尿病新病例减少,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超乎降血压疗效的特异效应,对高血压患者的二级预防关系密切。HOPE选入3120例年龄>55岁有血管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或脑卒中)或糖尿病并另一种心血管危险因子(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吸烟或微蛋白尿)的患者。选入患者中2612例有高血压,890例有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雷米普利10mg或安慰剂,随访观察5年。随机服雷米普利(65.1%最后1次随访时仍服该药)者选入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血压仅降低32mmHg。但服雷米普利者主要复合终点(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降低22%。次要终点:随机服雷米普利的患者发生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较少(相对危险降低16%),治疗期间诊断出的新糖尿病例减少(相对危险降低32%)。
拜新同抗高血压干预研究(INSIGHT)观察一组高血压人群,他们还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属心血管高危。该试验的证据表明:满意控制血压是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充分肯定了钙拮抗剂在抗高血压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拜新同降压效果好,有益于肾脏保护;拜新同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安全有效。许多学者反映高血压,脂质异常与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抗性)或糖尿病有关联。此外,高血压患者常早期出现器官损伤(左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增厚等)。此种情况,钙阻滞剂比利尿剂或β阻滞剂更为适宜,前者在代谢方面为中性,能有效地抵御心脏和血管结构的改变。
总之,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1种药物治疗能使血压得到持续控制;无论选择何种制剂,良好控制血压是减少靶器官损伤的关键;强调糖尿患者应予更加积极的抗高血压治疗;糖尿病及非糖尿的高血压患者,用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通常的抗高血压治疗,或ACEI及钙阻滞剂等较新制剂均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