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体育健康课程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历史告诉我们,在社会变迁和发展过程中,总要有一定的文化来支撑和推动,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意义。先进性的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
  体育是承载我国社会与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体育作为传承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构建起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物质、制度、精神体系,唤起体育事业管理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体育工作实践,构建校园和谐文化,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我国的和谐发展提供向心力和内在推动力。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内形成的一个特定的体育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作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作为一个群体的文化,体育和这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氛围作为校园的主要特征。精神文化活动与学校纪律、办学特色、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在学校教育中凡具有较高声誉,有培养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特点的重点学校,其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氛围和无形的目标,是一个和谐的人文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树立鲜明的健康、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已成为学校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环境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是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体育环境,是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拥有一个健康校园氛围的基础。体育文化塑造了学校,也是校园的无形资产以及良好形象的标志。校园体育文化塑造着学校的形象,不仅在学校中起主导作用,对校外也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
  校园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具备一定的品位,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它集体育、卫生、娱乐、审美等功能,是一个独特的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健康生活的流行文化气息,借助学校体育教学、体育团体、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体育比赛以及校园沟通行为等的其他运动在校园中传播。体育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的延伸。校园体育文化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和其他文化活动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群体,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校员工和学生身体素质、精神风貌及审美情趣。是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与体育课程的文化本原
  
  和谐校园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技能,形成文化的主要社会场所。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思想、理想和信仰,社会习俗、规范、价值观念。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和成功、提高知识和技能结构、提高质量提供一个必要的平台,并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育人、文化造人。
  首先,我们要清楚,体育课程建设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化为主体的存在。一个独立的文化模式在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创新和创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课程观认为,逻辑和实践为文化的载体,简单地解释了传统课程形成,一方面是受文化影响,在文化形成过程中完成的,课程完成受制于文化的“文化锁定现象”,从而造成对文化课只能前沿防御,只有静态复制而不能动态生成的局面。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建设,所有这些是课程的最基本的职能,只能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实现,即课程产生的动力、势头——文化传承的需要。课程在文化中的主导地位的需求,来自于文化现实和超越现实的课程和文化建设,这使得课程具有文化性质和“非经常性”的形成表现,而不是接受重建。该文化的属性,不是复制而来的定性的“原始文化”或“他文化”,而是一种探究或自成的生成性文化。课程来源于社会文化,但不等同于社会文化,从课程到社会、文化,社会和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其核心根源在于课程对学生完整人生、完整心理世界的全面关注,也是对学生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内部根源,实现全面的心理世界的关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重新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涵与文化。体育课程的标准和教育目标是“健康第一”,它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文化价值取向,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即重视人和社会科学的全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体育课程不再是生物学水平上的传递,不再是简单地培养身体素质和教授运动技能,而是要通过对文化意义的传递,不断地改组和重构社会文化。胡锦涛总书记曾谈到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同时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提出了体育健康课程建设中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未来的体育健康课程建设可以细分为五个方面来实现。即:运动参与目标、健康发展目标、运动技能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实现上述五个目标,就是要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内在和谐发展的要求。体育课程标准是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内涵和外延的标准解释,其主要实质是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有一个坚强的意志与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魄和优秀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体育健康课程文化要素的构成
  
  体育健康课程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常广泛的延伸,它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它反映了作为一个整体社会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和生活层次的标准。社会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对教育的促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是一种软实力,文化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吸引力,增强竞争力,促进凝聚力的形成。建立协调一致、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创建一个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并用先进文化内涵塑造人与培养人,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振奋精神状态,形成高尚的品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身心,从而奠定和谐的校园物质和精神内涵基础,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在物质层面上的体育健康课程,包涵了所有校园体育场馆设施与器材设备等,以及各式各样的体育雕塑、广播、电视、校园报刊、宣传栏以及虚拟化的校园网络所构成的体育文化平台。另外,还包含了学校对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设计等。这些客观的物体对象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内涵,学校体育物质基础是学校进行体育文化传承的主体,是进行各种体育实践的重要保障。它本身不具有情感和生命,而是由体育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精心创造与设计出来的,因而,体育文化就具有了活力。要成为一所体育环境建设有序的学校,就要使其校容校貌充满着蓬勃向上的 青春活力和散发强烈的体育文化氛围,能让学生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以及力与美的享受,对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制度文化层面的体育健康课程,其主要包括符合标准化规章制度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规则和相关的各种体育项目的评审规则及多种多样的健身课程。另外,还包括学校的体育管理部门、各种体育协会、各类体育俱乐部、各竞技运动队等各类体育组织的构建原则和管理方案等。学校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中最具权威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制约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绊脚石,但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引导校园体育文化的科学有效发展,其提供了合理的有序的学校体育环境。体育就是按照制度行事,能够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规范学校体育生活和学习。学校体育文化的系统发展关键是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这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于各级教育参与者、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相处、携手共进。因此,要严格按照民主的组织原则开展工作,完善制度,用完善的制度来指导体育教学的实施。同时,也用制度来预防和制约不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各种现象的发生。
  在行为文化层面上的体育健康课程,主要包括学校各类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在体育健康课程实践中以常规的方式构成的体育健康课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构成了对体育的行为准则,也反映了运动习惯,其中隐含着体育思维方式、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的审美等。一般来说,各种传统的和学校的各种物质文化条件制约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主体的体育行为,校园体育文化还受到各种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观和体育审美观等意识形态的制约,而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体育价值观念,它必然决定了和谐的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目标。体育行为文化属于学校的价值观,与学校精神文化和办学理念紧密相关,它反映了在学校专属环境内所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行为背后表现的内在规范,对在其中的参与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之中刻画了一个人的体育行为方式。体育行为文化是学校的历史积淀在特定阶段的体现,它在传承基础上的完善与丰富是较容易进行的,也是相对容易改善的,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创新发展是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最困难的。一所学校的体育理念被校内全体师生认同,并坚持不懈地发展,才能形成群体性的体育行为,才可以以某种内在形式融入个人的思想中,并逐步形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
  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体育健康课程,包涵体育的思维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审美等,其主要表现为每个学校自身形成的体育传统和文化风气,教学环境的心理氛围,以及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和人格表现。而学校体育健康课程的精神文化更是通过学校领导、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体育实践经历的历史发展、积淀、凝练、选择演变而来的。体育健康课程的精神文化所承载与倡导的体育精神和道德价值早已附着和浸透在校园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了带着普遍性,且重复出现,同时保持稳定性的思想行为风格。精神层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无形之中具有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形成浓厚的教育环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在的体育能力,使其充分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同时获得体育运动的技能和知识,逐步提高对体育的欣赏、感受、创造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心灵。如果说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体育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核心的文化,即最高层面上的文化,那么也就是说,精神文化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制度文化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项目中的基础,行为文化则是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动力。
  
  四、和谐的校园文化与体育健康课程建设的文化扬弃
  
  学校是所有思想与观念交流和碰撞的平台,在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相互交织,新兴文化和落后文化同时存在的情况之下,如何把握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校园自身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题目。现今的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改革和独立精神的积累、凝聚,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以最强有力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保障,它集中代表了学校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概括起来说就是:以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为指导、培养“四有”合格建设者科学的、创新的、民族的、大众化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所有学校在其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实现自身文化与和谐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与文化引领。
  到目前为止,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些体育教师感到迷惘困惑,究其原因,就是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当成一次重建式的改革,而不是当成一次在继承中创新的机遇;看到新的课程标准里的很多陌生的词汇概念,却忽视了体育健康课程的目的与性质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在一次次的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形成了现在这样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体育健康课程体系,五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现在确实也存在着许多与时代进步文化发展不和谐、不同步的问题。因此,采取积极的态度,扬弃而不是放弃、丢弃,正确地客观地认识传统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优缺点,寻找一种在继承原先基础之上的改革创新体系,已成为现今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与当务之急。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植根于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抢救、奥林匹克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当代奥林匹克文化因为其文化的全球性与包容性已不再被当作外来的异化的强势的文化。它反映了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世界各民族对和平的向往与自身健康平等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包括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情趣、道德观念,并且也包含了尊重自然、了解人生、追求健康、理解生命等许多促进人类发展的启示,体育健康课程绝不能从两种文化主线中脱离开来。目前,一些由时代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兴体育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而传入我国,其他民族体育文化也正悄悄地走进我国社会,并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一些群众所喜闻乐见并适合我国情况。便于开展推广的体育项目。对此,在我国体育课程建设中必须有更加包容的广阔的胸怀,汲取其中的精华,创造性地丰富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内容。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江苏省在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方面,先后实施了“布局调整”、“校校通”、“四配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2007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理念
大众女子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体育科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中外女子体育、健康与休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正>口语交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重视口语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趋势。目前,口语交际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教育界自上而下都清醒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