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新闻美学研究视角看,新闻传播过程也是一个审美过程。把新闻理论拓展到美学研究的领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及其美学原理,新闻美主要体现出阶级性、真实性、导向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新颖性和适度性等显著特征,在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的同时也满足着受众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新闻学;美学;新闻审美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我国不仅是世界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世界美学古国。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因为“美恶之名,相因而有”,所以有鉴别有比较,才有美丑,新闻之美丑也是这样。按照新闻的一般规律,新闻美主要有一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新闻美的阶级性
作为新闻的载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就是其所在阶级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就代表着其所在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发挥着耳目喉舌之功能。
新闻美丑论作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
二、新闻美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政治周报》的体裁,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宣传反革命派的辩论。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重视用事实说话呢?因为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客观真实性原则的有力体现,最有说服力。
三、新闻美的导向性
舆论引导很重要。无产阶级非常重视舆论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天职就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鼓舞和引导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无产阶级事业,为国家繁荣昌盛,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奋斗到底。江泽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舆论导向,至关重要。”因此,他要求:“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正是新闻工作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四、新闻美的形象性
新闻的真实性就是真实美,它和其他美的事物一样,总是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是凭感官可以直接接受的。不论是事件美还是人物美,都是一种感性形象,它们的内容和本原都是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如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影视新闻、图片新闻、网络新闻都是以色声形介入受众的审美活动。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对宣传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化的宣传,也就是从语言文字、播音技巧、图象表现,荧屏效果,都必须与所表现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相吻合,与事件、人物的内在本质相合谐。为此要求新闻细节必须真实,只有细节真实才能感人。
五、新闻美的感染性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感奋、愉悦和满足。这就是美的感染性。文学艺术作品要求如此,新闻作品更当如此。新闻美的这种感染性是美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它既不是单纯表现在内容上,也不是单纯表现在形式上,而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新闻美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心为之感动且在头脑里长期萦回,久久不散,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中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使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看到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六、新闻美的社会性
江泽民1999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顾此失彼,畸重畸轻,就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塑造一个人头像,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眉毛都要成比例。如果不成比例,各个部位雕琢得再好也没有用。哪怕一个部位没有安排好,也会破坏整体的平衡和美感。我打这个比方的意思是,我们做工作,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七、新闻美的新颖性
新颖性不但是美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新闻美的基本属性。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姓新,新是它的特质,只有新闻才有勃发力,生命力。当然,任何一件富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的审美价值,不仅表现在内容的新颖上,而且表现在形式的创新上。
实践证明,真正美的新闻作品,必须以记者、编辑所独具的慧眼和笔锋表现出他对新闻事件独到的驾驭能力,表达出他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传达出时代的声音和人民的感情。
八、新闻美的适度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度”是事件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幅度,表现质和量的统一。在这个幅度之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过这个幅度,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质的上限和下限,就是两个质与量的关系的关节线。美作为一件事物也有它的度,超过了这个度,美就变成丑了。
新世纪是全球经济竞争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审美观念、审美判断、审美需求也将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时期。世界范围内,人们的生活会由维持型、温饱型、功利型大踏步地向小康型、享受型和审美型过度,美将最终成为人类追求和奋斗的主要目标:美的生活、美的社会、美的环境、美的和谐。和谐会成为美的主旋律。对新闻来说,受众获取信息已不再是唯一的需求,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对美的需求。美将成为新闻质量的首选“衡器”。“尽善矣,亦尽美矣”,将成为人们选择新闻媒体的双重标准。然而,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就成为新闻改革创新中一个深层次的非常前沿的生动课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评点唐诗三百首[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266.
[2]许天啸.老子[M].中国书店出版社,1988.
关键词:新闻学;美学;新闻审美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我国不仅是世界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世界美学古国。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因为“美恶之名,相因而有”,所以有鉴别有比较,才有美丑,新闻之美丑也是这样。按照新闻的一般规律,新闻美主要有一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新闻美的阶级性
作为新闻的载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就是其所在阶级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就代表着其所在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发挥着耳目喉舌之功能。
新闻美丑论作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
二、新闻美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政治周报》的体裁,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宣传反革命派的辩论。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重视用事实说话呢?因为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客观真实性原则的有力体现,最有说服力。
三、新闻美的导向性
舆论引导很重要。无产阶级非常重视舆论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天职就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鼓舞和引导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无产阶级事业,为国家繁荣昌盛,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奋斗到底。江泽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舆论导向,至关重要。”因此,他要求:“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正是新闻工作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四、新闻美的形象性
新闻的真实性就是真实美,它和其他美的事物一样,总是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是凭感官可以直接接受的。不论是事件美还是人物美,都是一种感性形象,它们的内容和本原都是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如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影视新闻、图片新闻、网络新闻都是以色声形介入受众的审美活动。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对宣传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化的宣传,也就是从语言文字、播音技巧、图象表现,荧屏效果,都必须与所表现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相吻合,与事件、人物的内在本质相合谐。为此要求新闻细节必须真实,只有细节真实才能感人。
五、新闻美的感染性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感奋、愉悦和满足。这就是美的感染性。文学艺术作品要求如此,新闻作品更当如此。新闻美的这种感染性是美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它既不是单纯表现在内容上,也不是单纯表现在形式上,而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新闻美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心为之感动且在头脑里长期萦回,久久不散,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中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使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看到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六、新闻美的社会性
江泽民1999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顾此失彼,畸重畸轻,就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塑造一个人头像,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眉毛都要成比例。如果不成比例,各个部位雕琢得再好也没有用。哪怕一个部位没有安排好,也会破坏整体的平衡和美感。我打这个比方的意思是,我们做工作,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七、新闻美的新颖性
新颖性不但是美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新闻美的基本属性。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姓新,新是它的特质,只有新闻才有勃发力,生命力。当然,任何一件富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的审美价值,不仅表现在内容的新颖上,而且表现在形式的创新上。
实践证明,真正美的新闻作品,必须以记者、编辑所独具的慧眼和笔锋表现出他对新闻事件独到的驾驭能力,表达出他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传达出时代的声音和人民的感情。
八、新闻美的适度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度”是事件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幅度,表现质和量的统一。在这个幅度之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过这个幅度,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质的上限和下限,就是两个质与量的关系的关节线。美作为一件事物也有它的度,超过了这个度,美就变成丑了。
新世纪是全球经济竞争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审美观念、审美判断、审美需求也将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时期。世界范围内,人们的生活会由维持型、温饱型、功利型大踏步地向小康型、享受型和审美型过度,美将最终成为人类追求和奋斗的主要目标:美的生活、美的社会、美的环境、美的和谐。和谐会成为美的主旋律。对新闻来说,受众获取信息已不再是唯一的需求,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对美的需求。美将成为新闻质量的首选“衡器”。“尽善矣,亦尽美矣”,将成为人们选择新闻媒体的双重标准。然而,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就成为新闻改革创新中一个深层次的非常前沿的生动课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评点唐诗三百首[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266.
[2]许天啸.老子[M].中国书店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