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形意拳传播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形意拳的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当代形意拳传播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传播的途径由单一化逐步走向多元化;传播范围呈现出扩大化趋势;传承关系由保守转为开放;武术赛事的开展为形意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传播对象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形意拳;传播特征;研究
一、引言
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与挑战。其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引入,使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呈现出日益边缘化的趋势。曾经一度繁荣的中国武术开始走向衰败,一些普及程度低、影响力小的拳种甚至已经悄然消失。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根脉,其发展环境和现状不容乐观。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三大内家拳拳种之一,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拳种。然而,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形意拳作为传统武术中普及度、形象度相对较高的拳种,其发展和传播的模式、形式、内容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传统武术发展的总体特征。对形意拳的传播特征开展研究,对传播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深刻和现实的意义。
二、传播途径由单一化逐步走向多元化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武术都是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流传、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大力发展武术事业的工作方针。据统计,目前山西省有五百六十多个传承形意拳的武术组织,如山西国术促进会、山西国民师范武术研究社、太原国术馆、大同县同善国术会、五台县国术馆、介休心意学校等。大量推广和传播形意拳的武术组织的出现,使形意拳在山西得到了快速普及和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
三、传播范围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形意拳興起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于自然环境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它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传统、保守的特点。与此同时,形意拳同其它武术拳种一样,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武器”,对封建统治者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封建统治阶级对民间习武活动具有恐惧的心态,往往采取限制和惩戒的策略,这使形意拳在民间的传播受到了限制。形意拳在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得到了发展,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很难得到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以来,形意拳在城市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形意拳的传播地域逐渐由农村走向城市。
四、传承的关系由保守转为开放
在古代,传统武术的传承具有封闭保守性。当时很多不成文的规定,使传统武术的传承十分保守。传统武术的传承仅限于宗族之间,大部分仅限于父传子、父传婿之间。这种较为狭隘的传承理念,严重抑制了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使形意拳只能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传播和发展。久而久之,这样就形成了武林中所谓的“门户之见”。在今天看来,这种“门户之见”对形意拳的传承没有益处,只能阻碍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
五、武术赛事的开展为形意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传承武术,国家对武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已将武术列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在全国进行推广。而民间的组织形式也正由个人传授向集体教授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形意拳作为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传承和教授方式。例如,在山西省的中小学校,学校武术教学大多都以形意拳为主。对于学校体育教育而言,其最显著的教学特点就是集体活动。依托于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集中教授和集体练习成为形意拳继承和发展的新方式。通过体育课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可以接触到形意拳,练习形意拳,这无疑有利于形意拳的传播与发展。
六、传播对象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时至今日,形意拳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为:形意拳在传播地域上的不断扩大;形意拳传播渠道的拓宽;形意拳传承方式和传授模式的不断开放;形意拳传播对象不断趋于大众化等特征和趋势,有力地推动了形意拳的普及与发展。形意拳不仅在民间重获新生,而且也出现在了国家举办的运动会上。在中小学校,形意拳成了重要的武术课教学内容,习练的人群也越来越广泛。这样,“多渠道”“多路径”“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无疑会为形意拳的未来发展打开一片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曹志清. 形意拳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2]徐州,黄新铭.形意拳起源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1).
[3]权黎明.山西形意拳传播的特征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关键词:当代形意拳;传播特征;研究
一、引言
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与挑战。其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引入,使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呈现出日益边缘化的趋势。曾经一度繁荣的中国武术开始走向衰败,一些普及程度低、影响力小的拳种甚至已经悄然消失。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根脉,其发展环境和现状不容乐观。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三大内家拳拳种之一,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拳种。然而,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形意拳作为传统武术中普及度、形象度相对较高的拳种,其发展和传播的模式、形式、内容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传统武术发展的总体特征。对形意拳的传播特征开展研究,对传播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深刻和现实的意义。
二、传播途径由单一化逐步走向多元化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武术都是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流传、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大力发展武术事业的工作方针。据统计,目前山西省有五百六十多个传承形意拳的武术组织,如山西国术促进会、山西国民师范武术研究社、太原国术馆、大同县同善国术会、五台县国术馆、介休心意学校等。大量推广和传播形意拳的武术组织的出现,使形意拳在山西得到了快速普及和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
三、传播范围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形意拳興起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于自然环境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它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传统、保守的特点。与此同时,形意拳同其它武术拳种一样,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武器”,对封建统治者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封建统治阶级对民间习武活动具有恐惧的心态,往往采取限制和惩戒的策略,这使形意拳在民间的传播受到了限制。形意拳在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得到了发展,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很难得到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以来,形意拳在城市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形意拳的传播地域逐渐由农村走向城市。
四、传承的关系由保守转为开放
在古代,传统武术的传承具有封闭保守性。当时很多不成文的规定,使传统武术的传承十分保守。传统武术的传承仅限于宗族之间,大部分仅限于父传子、父传婿之间。这种较为狭隘的传承理念,严重抑制了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使形意拳只能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传播和发展。久而久之,这样就形成了武林中所谓的“门户之见”。在今天看来,这种“门户之见”对形意拳的传承没有益处,只能阻碍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
五、武术赛事的开展为形意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传承武术,国家对武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已将武术列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在全国进行推广。而民间的组织形式也正由个人传授向集体教授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形意拳作为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传承和教授方式。例如,在山西省的中小学校,学校武术教学大多都以形意拳为主。对于学校体育教育而言,其最显著的教学特点就是集体活动。依托于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集中教授和集体练习成为形意拳继承和发展的新方式。通过体育课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可以接触到形意拳,练习形意拳,这无疑有利于形意拳的传播与发展。
六、传播对象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时至今日,形意拳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为:形意拳在传播地域上的不断扩大;形意拳传播渠道的拓宽;形意拳传承方式和传授模式的不断开放;形意拳传播对象不断趋于大众化等特征和趋势,有力地推动了形意拳的普及与发展。形意拳不仅在民间重获新生,而且也出现在了国家举办的运动会上。在中小学校,形意拳成了重要的武术课教学内容,习练的人群也越来越广泛。这样,“多渠道”“多路径”“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无疑会为形意拳的未来发展打开一片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曹志清. 形意拳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2]徐州,黄新铭.形意拳起源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1).
[3]权黎明.山西形意拳传播的特征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