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去文字化”的短视频不仅推动了表达的平民化与大众化,还开创了数字化生存的新实践.对于乡村民众而言,流览乡村短视频已成为其日常生活实践的新方式.借助乡村短视频建构的日常生活空间,使得游弋在媒介社会边缘的乡民获得了自我言说的可能,乡村故事的叙述样态逐渐变得多元、立体.从叙事逻辑上来看,乡村短视频的生产者坚守主位式话语,动用身体符号来推动叙事表达,更通过情感运作来强化叙事效果,使得长期处于“他视”境遇下的乡民得以完成自我呈现.从意义指向上来看,乡村短视频在对符号与情感双重消费的过程中,实现了群体身份的再生产;在
【机 构】
: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文字化”的短视频不仅推动了表达的平民化与大众化,还开创了数字化生存的新实践.对于乡村民众而言,流览乡村短视频已成为其日常生活实践的新方式.借助乡村短视频建构的日常生活空间,使得游弋在媒介社会边缘的乡民获得了自我言说的可能,乡村故事的叙述样态逐渐变得多元、立体.从叙事逻辑上来看,乡村短视频的生产者坚守主位式话语,动用身体符号来推动叙事表达,更通过情感运作来强化叙事效果,使得长期处于“他视”境遇下的乡民得以完成自我呈现.从意义指向上来看,乡村短视频在对符号与情感双重消费的过程中,实现了群体身份的再生产;在记忆生产的权力变革的语境下,完成了乡村集体记忆的自我记录.“散步于乡村”的空间实践也召唤着新的审美体验的生成,乡村生活的审美价值得以被正视.
其他文献
产品创新依赖于供应链中各层级的技术水平,因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两级供应链模型,将市场需求和下游投资环境两个消费者市场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建立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中,下游企业选择不同水平的上游技术,上游技术的领导者决定其定价策略.研究发现,技术潜力和技术回报两个重要驱动要素影响着上游技术能否成功研发及应用,以及能否成为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销售给下游企业,即技术潜力是消费者市场需求的上游技术水平的度量标准,技术回报则是上游研发者是否能够得到和其技术水平相匹配的回报.研究还发现,消费者市场因素能够影响这两个驱动要素,若在
露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拉罗斯》打破物理时空界限,将拉罗斯的成长置于两个家庭互动之间,置于与同名祖先互动之间,置于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之间.小说刻画了历代拉罗斯的成长以及印第安社区历史变迁.小说中的互动成长观强调历史时间具有积极因素,符合巴赫金对于新型教育小说的定义,同时也反映作者信仰传统以及关注普世的族裔观.
在1960—1990年代的美国中国学领域,利皮特等马克思主义学者,马若孟、罗斯基等新自由主义学者,和以黄宗智为代表的实体主义学者围绕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展开激烈的学术争论,形成了一大批重要而又彼此针锋相对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Modern China和Republican China等重要学术期刊上的专题讨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由于这些论著是被独立分散译介到国内的,在不熟悉相关论争背景的情况下,读者很难了解论著产生的语境、暗含信息和作者的真实意图.本文以其中两次主要的学术争论为切入点,试图就三大学派学者的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主体应为一般主体,行为人主观方面应为过失,行为的认定应运用类型分析法,围绕“拒绝执行”进行判定;该罪的危害结果包括造成他人疑似感染,其因果关系的认定应遵循危险的制造与实现的过程.对疫情防控失职行为的处罚是对监督过失责任的认可.监督过失虽脱胎于危惧感说,但与新过失论更具有理论一致性.对于非专门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疫情防控失职行为,应认定为监督过失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在表象关系层面,监督过失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认定与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并不冲突;在内在行为层面,监督过失型
居民幸福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与中国人民大学CGSS社会调查问卷进行匹配,使用排序probit方法实证研究经济增长目标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设定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降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增长目标和发展差距对不同人群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房价和工资水平在增长差距影响居民幸福感的路径中产生了明显的中介作用.这表明,适当的经济增长差距会激发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居民幸福感.当
文章检阅了十三五期间的1000多部新闻学著作及3300多篇新闻学论文(部分为新闻史)发现,十三五期间的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体系建设多聚焦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习近平新闻思想、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的梳理、媒介融合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重构等主题,多关涉新媒体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传媒实践难题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重大问题,但也存在着中国特色的提炼不够、研究的前瞻性缺乏、问题意识不强、多聚焦传播技术、被网络新媒体消解的倾向等问题.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体系的建设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的深化、中国特色新闻学
通过朝廷赏赐、几代家传和亲自抄录,苏颂藏书数量多达万卷,种类繁多.他秉持开放的藏书理念,愿意向士人借阅,促进了同时代藏书家的成长;他把藏书作为家风建设的资源,教育子孙读书治学,为国储才.苏颂还创作四首藏书诗,咏歌藏书生活中美好的经历,记载校勘图书、阅读图书和整理图书等多方面的情形,既丰富了藏书文化,也为古典诗歌的创作融入新的题材.
20世纪初,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无数知识分子将目光转向西方,试图以学习和借鉴“先进”“他者”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因此,作为一种思想借鉴,在近代中国对异邦形象的书写中,异邦形象的塑造不仅在于展现其先进性和对它的想象性认同,而且在不自觉中成为一面映照书写者本身的镜子.梳理与辨析瞿秋白在《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中塑造的三类俄国人形象以及苏俄“乌托邦”形象,人们会发现瞿氏笔下的俄国与俄国人形象实际是基于自我诉求的创造性想象,它也是近代中国自我想象的产物.
毛泽东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两大哲学命题,即在理性认识指导下形成政策、方针等实践观念,并以此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以及对人主观世界的立场、观点等因素进行改造的过程.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双重振兴,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这就启示我们要对农村的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紧密结合,使农村人居环境和软硬件设施等得到保障.并对广大农民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做到乡村教育与乡风文明建设相促进,使农民自身的思想素养和乡风民风焕然一新.以此推动我国的农村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取得更高层次的发
《大风歌》影响深广,文似浅显,然而后世注家从文义到诗句以及关键语词理解均有不同.以史解诗,知人论世,可以发现《大风歌》思想内涵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体制下家天下统治与群臣之间永远不可能消解的博弈制度之困.《大风歌》情感冲突激烈,充满了高度的情感张力.其思想的深刻与情感的复杂、激烈共同造就了《大风歌》的文学价值.也因其创作语境、作者身份与经历的不可复制性而成为诗坛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