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走向衰亡的论调一直在被部分艺术领域人群用于批判艺术发展的情境,这些人呐喊着没落的声音正是由于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与飞速的发展,使得艺术作品失去了“灵光”。如今的影像作品的确依旧有保守的钻研在传统领域中,但并不意味着摄影发展处于停至其某种媒介属性之中,更大可不必的为此感到叹息,相反地是,它正在逐步的走向媒介的融合,观念的艺术表达。现代艺术,尤其是一些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正是由于它能与观众形成互动,从而使观众能够做到五感联动,引发出众多与以往审美经验所不同的感受,摄影作为本身自带多种媒介属性的艺术手段,在材料当道、观念至上的今天,更是令艺术创作者深刻体会其中的奥妙,激发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中的“灵光涌现”,也为艺术接受者衍生出一种别样感受,大大增加其审美体验。
[关键词]摄影;材料;媒介;观念
中图分类号:TP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6-0168-01
一、摄影作为媒介的可能性
“摄影是一种媒介”这一认识不言而喻。从摄影术发明的一刻起作为承载着历史重要时刻的包袱,这不是因为一种稀奇的特点所表现。摄影注定本雅明的复刻时代,将摄影推向了更深层次的联结,一种人与世界,人与本体的联结。摄影作为媒介具有三种特性,分别是记录性、传播性和艺术性。摄影作为媒介的记录性是指摄影将图像留存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影像还原现实的特性。摄影通过其本体语言的特性,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担任了人对万物认知与表达的最快方式,而复制技术的盛传,使得影像的传播力度越来越强的特性是摄影作为媒介的传播性。摄影作为媒介的艺术性说的是回顾摄影历史,无数的艺术创作者不断涌现,摄影艺术家根据自己独特体验与关联,抛开摄影的复制性是在模仿某种艺术形式概念,摄影家不断尝试在作品中融入新技术或者多种工艺,在观念创作上更是不断的探索与思考,揭发更深意义的层面,使得影像的艺术魅力发挥成为经典作品。
二、摄影作为媒介的影像表达
2.1工具语言在影像作品中的表达
利用摄影自身的特性,再现事物的细节和本质,是早期的摄影家们客观现实地记录外部世界所提倡的表达方法。桑德运用“调查式”摄影手法,出版了确立他日后声望的《时代的表情》。作品中,桑德用镜头客观的展现出颇具代表性的德国社会各阶层众生之相,充分展现真实的生活状态。
2.2材料的利用为影像带来的奇观
传统艺术观念在现代艺术的改变和影响下,艺术创作者不断地重新思考摄影与其他媒介碰撞下所产生的空间。材料在选择方向上为艺术创作者带来更多的应用空间,从作为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基本的元素,到从影像画面元素中跳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主体表现。这种突出了的表现力,受到了创作者在整体艺术创作中的重视,并开始被广泛的进行研究、理解。利用材料自身的某一特殊属性,而非既如以往的将多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砌,突破固有的外部特征框架,注入新的形式和内涵,挖掘更深层次的创造性潜能与艺术表达,产生全新的视觉效果。
2.3工艺语言增强影像表达
无论是暗房工艺或是新工艺方法,工艺的表达在影像传递中始终拥有者一批忠诚的艺术守护者,影像技术发展到今天,他们依然坚守在这一领域中,寻求摄影作为媒介与生俱来的性格。我们将这种工艺的探索与坚持且作为一种摄影术赋予艺术工作者的向内探寻性格。在工艺探究的道路上,这种向内的探究是对摄影术自我本身不断的询问问题。工艺对摄影来说犹如人类学习多学科知识,在不断的填充与完善自我世界观。每一细微的变化都为再次向内不断探寻的起始,这是摄影中工艺为影像的表达,也是影像情绪表达的增强。如果影像的表达是作为摄影技术产出的作品,那么在这种表达中,工艺的表现则增强了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与情绪,他是作为“成为完人”中的一道重要过程。工艺没有完结,时代变革下的工艺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这是工艺作为一种过程的属性。摄影术亦随着这种时代不断变革发展,摄影的强吸收能力,消化,并自我转化最终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
三、摄影艺术的意义
摄影可以是工具,可以是传播,但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注意影像本体的同时摄影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当摄影的传播属性增强了,更注重影像作品中主观意识的表达,一件影像作品,如果无法界定影像所表达的方位,这样的影像大多是作为证据在使用。复制技术日益刷新时代发展,传统艺术己很难在形式与内容上选择更捷径,更作为自我情感表达的表现。这种巨大的冲击,本雅明把这一原因归结为复制品缺少了“灵光”。复制性的出现也让大家产生质疑,是否它让灵光消失,使得作品没有灵魂。究竟何为“灵光”,本雅明虽未给我们一个具体的答案,却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平和的气韵,诗意的画面:在一个夏日午后,一边沿着地平线上的山脉凝视,一边休憩。或者是一段树枝的影子托在休憩者的身下。他们是一定距离以的独特显现,虽然画面中呈现为不可触及的遥远之物,但也近在眼前。这种纯粹、自然又稍纵即逝的描绘供人想象力纵横驰骋。
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符号性是“象征”首当其冲的第一属性。然而符号不等同于象征,象征更重要的是将人们根据这种符号的意义产生出更多的联想与想象,这种能力发挥促使眼前的符号不局限于自身的含义而赋予了更多外在内容。当艺术跨越了意义的象征,迈进了观念表达与人生命情感的象征。影像作为艺术表达富有深刻含义的事理的艺术象征语言,在作品中所构造的材料的特有艺术,为作品的关系形式展现推波助澜。同样,优秀的影像作品能够传递出人类情感的流走,艺术家不断探寻与创造生命情感的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与地域,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素养的观众也会在艺术的象征中发现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情感象征。艺术作品流露的情感象征也成为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中介。艺术家依据个人观念将生命情感创造成艺术作品,观众在观赏时,又得到全新的关于个人生命情感的重构,因此,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性,每一次观赏流露的生命情感都具有唯一的象征。
艺术形式还在发展,艺术创作者不断加以利用现今摄影各种属性,展现其灵光,寻讨捕捉摄影灵光之路,以求用适当的语言手段表达创作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材料语言的凸显与出现,打通了传统的工具语言,工艺特性,等摄影所具备的各种媒介特征的单一性。而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令媒介的无界互通又为艺术作品观念带来更多的人生命情感的象征。
四、结语
摄影艺术多媒介材料融合的趋势,为艺术创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摄影媒通过与其他媒介的结合,摄影正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当代领域将摄影作为媒介这种手段,人人都可以加以利用,今天的攝影,己经不像以前专注于摄影的本体语言表达,对机械的熟练使用抑或者是某种摄影风格流派的拍摄展示。今天的摄影不以形式语言作为艺术表达,而是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语言能够表述什么,可以在作品中体现何种观点,这种主观的表达呈现,不仅仅体现在摄影中,也同时存在艺术作品中,即主观的想法能够找到一个恰当的媒介来呈现。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讨论媒介语言。这种媒介语言在摄影,无论是从工具上的不断更新,或是新作品的不断呈现,大家己经不满足于摄影的工具语言所表达的光影效果。挖掘摄影新材料己成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断的在更多的摄影作品中显现,艺术创作者正采用多媒介的方式进行创新。将信息技术与模拟技术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探讨摄影媒介的可塑性,借助信息技术采取不同的对策。正因为如此,摄影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罗莎琳德·克劳斯《再造媒介》批评探究芝加哥大学1999年2004年.
[2]苏珊·桑塔格《论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3]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
[4]江融《跨媒介融合的摄影艺术》中国摄影出版社2014年.
[5]周仰《常河:摄影师要有观点,要让影像更有传播性》在线影展2016年.
[6]童小畅《当代艺术:死亡、终结或消失?一一鲍德里亚艺术批评研究》文艺研究2009年第9期.
[关键词]摄影;材料;媒介;观念
中图分类号:TP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6-0168-01
一、摄影作为媒介的可能性
“摄影是一种媒介”这一认识不言而喻。从摄影术发明的一刻起作为承载着历史重要时刻的包袱,这不是因为一种稀奇的特点所表现。摄影注定本雅明的复刻时代,将摄影推向了更深层次的联结,一种人与世界,人与本体的联结。摄影作为媒介具有三种特性,分别是记录性、传播性和艺术性。摄影作为媒介的记录性是指摄影将图像留存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影像还原现实的特性。摄影通过其本体语言的特性,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担任了人对万物认知与表达的最快方式,而复制技术的盛传,使得影像的传播力度越来越强的特性是摄影作为媒介的传播性。摄影作为媒介的艺术性说的是回顾摄影历史,无数的艺术创作者不断涌现,摄影艺术家根据自己独特体验与关联,抛开摄影的复制性是在模仿某种艺术形式概念,摄影家不断尝试在作品中融入新技术或者多种工艺,在观念创作上更是不断的探索与思考,揭发更深意义的层面,使得影像的艺术魅力发挥成为经典作品。
二、摄影作为媒介的影像表达
2.1工具语言在影像作品中的表达
利用摄影自身的特性,再现事物的细节和本质,是早期的摄影家们客观现实地记录外部世界所提倡的表达方法。桑德运用“调查式”摄影手法,出版了确立他日后声望的《时代的表情》。作品中,桑德用镜头客观的展现出颇具代表性的德国社会各阶层众生之相,充分展现真实的生活状态。
2.2材料的利用为影像带来的奇观
传统艺术观念在现代艺术的改变和影响下,艺术创作者不断地重新思考摄影与其他媒介碰撞下所产生的空间。材料在选择方向上为艺术创作者带来更多的应用空间,从作为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基本的元素,到从影像画面元素中跳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主体表现。这种突出了的表现力,受到了创作者在整体艺术创作中的重视,并开始被广泛的进行研究、理解。利用材料自身的某一特殊属性,而非既如以往的将多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砌,突破固有的外部特征框架,注入新的形式和内涵,挖掘更深层次的创造性潜能与艺术表达,产生全新的视觉效果。
2.3工艺语言增强影像表达
无论是暗房工艺或是新工艺方法,工艺的表达在影像传递中始终拥有者一批忠诚的艺术守护者,影像技术发展到今天,他们依然坚守在这一领域中,寻求摄影作为媒介与生俱来的性格。我们将这种工艺的探索与坚持且作为一种摄影术赋予艺术工作者的向内探寻性格。在工艺探究的道路上,这种向内的探究是对摄影术自我本身不断的询问问题。工艺对摄影来说犹如人类学习多学科知识,在不断的填充与完善自我世界观。每一细微的变化都为再次向内不断探寻的起始,这是摄影中工艺为影像的表达,也是影像情绪表达的增强。如果影像的表达是作为摄影技术产出的作品,那么在这种表达中,工艺的表现则增强了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与情绪,他是作为“成为完人”中的一道重要过程。工艺没有完结,时代变革下的工艺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这是工艺作为一种过程的属性。摄影术亦随着这种时代不断变革发展,摄影的强吸收能力,消化,并自我转化最终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
三、摄影艺术的意义
摄影可以是工具,可以是传播,但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注意影像本体的同时摄影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当摄影的传播属性增强了,更注重影像作品中主观意识的表达,一件影像作品,如果无法界定影像所表达的方位,这样的影像大多是作为证据在使用。复制技术日益刷新时代发展,传统艺术己很难在形式与内容上选择更捷径,更作为自我情感表达的表现。这种巨大的冲击,本雅明把这一原因归结为复制品缺少了“灵光”。复制性的出现也让大家产生质疑,是否它让灵光消失,使得作品没有灵魂。究竟何为“灵光”,本雅明虽未给我们一个具体的答案,却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平和的气韵,诗意的画面:在一个夏日午后,一边沿着地平线上的山脉凝视,一边休憩。或者是一段树枝的影子托在休憩者的身下。他们是一定距离以的独特显现,虽然画面中呈现为不可触及的遥远之物,但也近在眼前。这种纯粹、自然又稍纵即逝的描绘供人想象力纵横驰骋。
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符号性是“象征”首当其冲的第一属性。然而符号不等同于象征,象征更重要的是将人们根据这种符号的意义产生出更多的联想与想象,这种能力发挥促使眼前的符号不局限于自身的含义而赋予了更多外在内容。当艺术跨越了意义的象征,迈进了观念表达与人生命情感的象征。影像作为艺术表达富有深刻含义的事理的艺术象征语言,在作品中所构造的材料的特有艺术,为作品的关系形式展现推波助澜。同样,优秀的影像作品能够传递出人类情感的流走,艺术家不断探寻与创造生命情感的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与地域,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素养的观众也会在艺术的象征中发现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情感象征。艺术作品流露的情感象征也成为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中介。艺术家依据个人观念将生命情感创造成艺术作品,观众在观赏时,又得到全新的关于个人生命情感的重构,因此,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性,每一次观赏流露的生命情感都具有唯一的象征。
艺术形式还在发展,艺术创作者不断加以利用现今摄影各种属性,展现其灵光,寻讨捕捉摄影灵光之路,以求用适当的语言手段表达创作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材料语言的凸显与出现,打通了传统的工具语言,工艺特性,等摄影所具备的各种媒介特征的单一性。而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令媒介的无界互通又为艺术作品观念带来更多的人生命情感的象征。
四、结语
摄影艺术多媒介材料融合的趋势,为艺术创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摄影媒通过与其他媒介的结合,摄影正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当代领域将摄影作为媒介这种手段,人人都可以加以利用,今天的攝影,己经不像以前专注于摄影的本体语言表达,对机械的熟练使用抑或者是某种摄影风格流派的拍摄展示。今天的摄影不以形式语言作为艺术表达,而是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语言能够表述什么,可以在作品中体现何种观点,这种主观的表达呈现,不仅仅体现在摄影中,也同时存在艺术作品中,即主观的想法能够找到一个恰当的媒介来呈现。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讨论媒介语言。这种媒介语言在摄影,无论是从工具上的不断更新,或是新作品的不断呈现,大家己经不满足于摄影的工具语言所表达的光影效果。挖掘摄影新材料己成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断的在更多的摄影作品中显现,艺术创作者正采用多媒介的方式进行创新。将信息技术与模拟技术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探讨摄影媒介的可塑性,借助信息技术采取不同的对策。正因为如此,摄影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罗莎琳德·克劳斯《再造媒介》批评探究芝加哥大学1999年2004年.
[2]苏珊·桑塔格《论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3]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
[4]江融《跨媒介融合的摄影艺术》中国摄影出版社2014年.
[5]周仰《常河:摄影师要有观点,要让影像更有传播性》在线影展2016年.
[6]童小畅《当代艺术:死亡、终结或消失?一一鲍德里亚艺术批评研究》文艺研究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