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王肯堂画像
【机 构】
:
中国医史博物馆供稿
【出 处】
:
中华医史杂志
【发表日期】
:
2019年49期
其他文献
Strategy changes in Chinese hematologis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
期刊
Unsatisfying antiviral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mother-tochild transmissed chronic hepati
Clin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pre-treatment levels of plasma fibrinogen and bone metastatic burden in
7—9世纪,数以百计的欧亚各地医生来吐蕃弘传医学,数以千卷计的医著被译成了吐蕃文(古藏文),今天所说的藏医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定型的。通过研究吐蕃特医学文献,可以稽考出千年前雪域高原出现的26个医学学派。 它们中包括吐蕃本部中央对治学派及吐蕃诸邦部如象雄、阿夏、木雅党项和门域诸学派( "大蕃系统" ),亦包括高度成熟的古印度各医学学派、华夏嘉纳学派、希腊学派、大食学派及有特殊医疗术的
1884年由孔庆高译、嘉约翰校正出版的《体用十章》,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生理学译著,其底本是赫胥黎所著《生理学基础教程》,然而这部译著长期被生理学史研究者所忽视。《体用十章》的内容系统而丰富,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底本相比,内容基本符合原著,仅少量未译出,个别次序做了调整,附图85幅,绘制水平不逊于原著;创译了众多生理学术语,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中国最早的西医学教育机构博济医校的教材,《体用十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