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州市属于国家贫困地区,其中沙窝、华容、东沟被评定为革命老区乡镇。近几年来市扶贫办以产业化扶贫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向省扶贫办申请信贷资金支持。但大多项目都没有得到省扶贫办的批准,申请批准到的信贷扶贫指标没有得到银行的认可投放,我市信贷扶贫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况。笔者认为,推进鄂州市信贷扶贫工作应从以下你方面入手。
1.加大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市扶贫办要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已任,加强扶贫意识,积极转换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切实把信贷扶贫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施,积极向省扶贫办争取更多的信贷财政扶贫贴息资金,依托贴息资金引导信贷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一是坚持用好项目、大项目,争取省扶贫贷款支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或“公司 协会 农户”等方式,带动贫困农民增收,努力实现“扶起一个龙头、带动一片基地、培育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市、区各级政府也应从新增财力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信贷扶贫贴息;并在工作经费上给予有力支持。二是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各包扶部门单位和涉农技术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技术服务到农户,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乡、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的帮扶责任,帮助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要积极支持银行部门对国家信贷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不要越权干预,造成国家信贷扶贫政策执行错位,影响国家信贷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四要进一步完善信贷扶贫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并将金融部门信贷扶贫工作实效列入同级政府考核范围,确保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信贷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2.大力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开发工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指出:“继续把发展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实践己经证明,小额信贷在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温饱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功载千秋,惠泽万户。小额信贷的实施,为贫困农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大农户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选择发展项目,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一是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一村一品的典型。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为贫困农户选择合理的种、养、加等发展项目。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小额贴息贷款是直接落实到解决贫困农民温饱与群众增产增收息息相关的项目,是扶贫工作到村到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贫困乡村广大农户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可以提高群众素质,有针对性地请农、林、畜、烟、卫生、计生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到中心组讲政策、传技术,提高农村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知识。四是可以树立了政府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五是缓解就业压力,小额信贷的实施,发展了种养业,农民就地种田,从而减轻了就业压力。(接下页)
3.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扶贫开发。新时期信贷扶贫工作主要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问题。在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贫困农户依靠发展附加值低的种养业,不但价格上不去,市场销路成问题,而且越来越难以达到使农民增收的目的,所以,扶持农户脱贫就要搭建单个农户与大市场连接的平台。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户脱贫就是这样一个连接的平台。农业产业化带动扶贫的具体方式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原料基地启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专业市场拉动型。
4.创新基础设施辐射扶贫方式。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因此,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信贷扶贫资金的一个重要投向。这种信贷扶贫方式可以带来以下社会效益:一是项目建设期长,辐射面宽,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大量使用农村贫困农户劳动力,增加他们务工收入;二是建设项目要大量使用当地的建设材料,消费当地的农副产品,可以间接带动当地的其他行业的发展;三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四是农户还可以通过劳动,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提高素质,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5.金融机构要合理配置资金使其扶贫效益最大化。把政策性业务与商业化运作巧妙结合起来对金融机构来讲并不是一个负担,因此,只要是有利于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有利于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信贷扶贫方式应该都是值得提倡的方式。从长远看,信贷扶贫资金稳定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之上的。信贷扶贫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讲求经济效益,扶贫贷款是政策导向性较强的信贷扶贫资金。实践证明政策性强并不意味着扶贫贷款的发放就可以不理会信贷资金的基本运作规律,而放松管理。相反地,多年的信贷扶贫实践证明,政策性强的信贷资金尤其要加强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因此,要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社会效益和资产质量,就必须按商业化原则经营,就要进一步提高信贷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不仅要加强对扶贫贷款的监测和风险控制,而且更要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向、贫困地区的特点及条件变化,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从源头上控制金融风险,这才是信贷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机遇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冯世民,曾德明.创新工作手段 推进扶贫开发[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08):19-20
2.黄纯忠,黄小勇.亟需完善政策性信贷扶贫资金管理机制[J].中国金融,2007,(12).
1.加大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市扶贫办要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已任,加强扶贫意识,积极转换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切实把信贷扶贫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施,积极向省扶贫办争取更多的信贷财政扶贫贴息资金,依托贴息资金引导信贷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一是坚持用好项目、大项目,争取省扶贫贷款支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或“公司 协会 农户”等方式,带动贫困农民增收,努力实现“扶起一个龙头、带动一片基地、培育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市、区各级政府也应从新增财力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信贷扶贫贴息;并在工作经费上给予有力支持。二是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各包扶部门单位和涉农技术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技术服务到农户,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乡、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的帮扶责任,帮助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要积极支持银行部门对国家信贷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不要越权干预,造成国家信贷扶贫政策执行错位,影响国家信贷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四要进一步完善信贷扶贫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并将金融部门信贷扶贫工作实效列入同级政府考核范围,确保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信贷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2.大力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开发工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指出:“继续把发展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实践己经证明,小额信贷在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温饱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功载千秋,惠泽万户。小额信贷的实施,为贫困农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大农户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选择发展项目,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一是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一村一品的典型。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为贫困农户选择合理的种、养、加等发展项目。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小额贴息贷款是直接落实到解决贫困农民温饱与群众增产增收息息相关的项目,是扶贫工作到村到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贫困乡村广大农户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可以提高群众素质,有针对性地请农、林、畜、烟、卫生、计生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到中心组讲政策、传技术,提高农村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知识。四是可以树立了政府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五是缓解就业压力,小额信贷的实施,发展了种养业,农民就地种田,从而减轻了就业压力。(接下页)
3.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扶贫开发。新时期信贷扶贫工作主要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问题。在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贫困农户依靠发展附加值低的种养业,不但价格上不去,市场销路成问题,而且越来越难以达到使农民增收的目的,所以,扶持农户脱贫就要搭建单个农户与大市场连接的平台。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户脱贫就是这样一个连接的平台。农业产业化带动扶贫的具体方式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原料基地启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专业市场拉动型。
4.创新基础设施辐射扶贫方式。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因此,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信贷扶贫资金的一个重要投向。这种信贷扶贫方式可以带来以下社会效益:一是项目建设期长,辐射面宽,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大量使用农村贫困农户劳动力,增加他们务工收入;二是建设项目要大量使用当地的建设材料,消费当地的农副产品,可以间接带动当地的其他行业的发展;三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四是农户还可以通过劳动,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提高素质,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5.金融机构要合理配置资金使其扶贫效益最大化。把政策性业务与商业化运作巧妙结合起来对金融机构来讲并不是一个负担,因此,只要是有利于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有利于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信贷扶贫方式应该都是值得提倡的方式。从长远看,信贷扶贫资金稳定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之上的。信贷扶贫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讲求经济效益,扶贫贷款是政策导向性较强的信贷扶贫资金。实践证明政策性强并不意味着扶贫贷款的发放就可以不理会信贷资金的基本运作规律,而放松管理。相反地,多年的信贷扶贫实践证明,政策性强的信贷资金尤其要加强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因此,要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社会效益和资产质量,就必须按商业化原则经营,就要进一步提高信贷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不仅要加强对扶贫贷款的监测和风险控制,而且更要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向、贫困地区的特点及条件变化,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从源头上控制金融风险,这才是信贷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机遇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冯世民,曾德明.创新工作手段 推进扶贫开发[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08):19-20
2.黄纯忠,黄小勇.亟需完善政策性信贷扶贫资金管理机制[J].中国金融,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