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财经类院校中,实践教学应侧重于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笔者根据财经类院校办学特征、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身特点和典型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特征和效果,尝试探讨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的选择策略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关键词实践教学;选择策略;教学方法;土地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362-03
实践教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并且得以积极组织探讨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强经验交流[1-2],不同院校结合自身的特色、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构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中国地质大学依托其地学优势,侧重于土地利用工程领域,将专业定位为工科专业,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工科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东北农业大学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优势和“3S”实验室资源条件,针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满足社会及就业的需要,在借鉴国内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先进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实际情况,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把握能力、基本动手技能和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4]。但是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培养的比重不足,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使得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降低,学生面向就业和继续深造缺少竞争力。因此,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案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竞争力,是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坚持特色发展需要直面的问题。该研究结合财经类院校自身特点、资源条件和社会需求,研究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选择策略,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选择策略
1.1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当在坚持特色发展时加强实践教学为满足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要,不同类型的高校结合优势资源禀赋培养出富有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综合类院校,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的实践教学不但没有缺失,反而根据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院校特点进行特色加持。
财经类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管理、财政为主要优势,在其本科所有公共基础课程中,经济学、管理学是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必修的课程。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依附于院校的优势资源禀赋而发展,其也必将被打上经济、管理的特色。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这一办学特色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但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有其本身所固有的专业特点,而这一特点要求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走经济、管理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应在专业所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取长补短。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土地管理行业需求“懂管理的技术人员”和“懂技术的管理人员”的补济。这就要求在本科层面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5]。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说明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仅要具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从业的最基本要求,基本技能的培养需要深入开展实践教学。
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虽然在经济、管理、法学方面具有特色,但是在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虽然其在制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时也将基本技能“照样”列入,但是其所具有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资源禀赋性的欠缺,使得实践教学成为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短板。
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只有在走经济、管理特色化道路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取长补短,才能使其培养出的毕业生在高校本科人才就业市场上和继续深造时具有比较优势。
1.2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当围绕核心,逐步推进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其特色发展的短板。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时,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内容结构特点确定实践教学核心,并且紧紧围绕核心,逐步推进。
典型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综合显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
东北农业大学是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历史最长、底蕴深厚、师资力量强大的院校之一,在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位。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土地信息技术、与土地相关的工程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改革其传统的教学体系,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和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建立了国内先进的“3S”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使学生随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来满足社会及就业的要求[4]。其发展的历程是不断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来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3S”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其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结晶,其在国内持续保有的重要影响地位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土地软件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内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结合体,也是“3S”技术的核心载体之一,它根植于地理信息系统,成型于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应用于土地科学的发展,是土地资源管理行业主要业务开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土地资源管理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序高效的集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信息系统。这7门主干课程中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等课程密切相关。土地管理学中涉及土地信息系统[6],是土地信息系统的各不同子系统原理、模型与功能性的简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涉及土地信息系统[7],主要是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模型的基本介绍;地籍管理也涉及土地信息系统[8],主要是介绍的土地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则是系统介绍土地管理、计算机空间数据库技术、地图学、遥感测量学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在数字国土、数字地籍、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中的应用[9]。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整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等也密切相关。这些课程之间主要的联结点在于具有不同功能的土地软件——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性子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土地软件是土地资源管理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序高效集合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应当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应当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财经类院校的实践教学也应当紧紧围绕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这一核心进行改革,不应因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资源禀赋性的欠缺就放弃这一核心。放弃了这一核心意味着丢掉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重要的基本技能,将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选择策略应当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取长补短,积极避免短板效应,紧紧围绕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核心,结合自身现有资源条件,逐步推进实践教学建设,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围绕土地软件综合实习这一专业实践教学核心的条件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要做到3个有机结合。
2.1实践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以土地软件综合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要与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与衔接。
以安徽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11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共计16学分,其中8学分为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用于军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只有4学分用于专业实践教学,其中农村社会调查为1学分,城市社会调查1学分,专业调查1学分,专题调查1学分,而且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所有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完全一样,但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指导性计划表中,只有土地估价实务安排有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体系的安排几乎完全脱节。实践教学应当与课程体系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增设和细化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验设置和专业生产实习,重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土地软件综合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应以土地信息系统为基础,将土地信息系统涉及的基础课程,如数据库应用、地图学等课程安排在前,将其他应用土地软件的专业课程,如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安排在后或同步开设,并且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专业课程实验10~12个学时,在学时分配中以上机或实验学时数具体体现和保障。
2.2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土地软件综合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具体课程实验的细化。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相应的主干课程中,也多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安排,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将课程实验细化,逐步丰富实验内容,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后可及时开展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知道什么(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为什么(掌握基本理论),知道怎么做并且做得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对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础知识,夯实基本技能大有裨益,可综合提高教学质量。
以土地利用规划学为例,土地利用规划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单纯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缺少课程实验的及时训练和指导,学生出现“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安排课程实验,缺少专业实习的系统培养,在章节内容讲解完毕后即进入下一章节内容的讲解,学生缺少实践的锻炼。如在规划基础数据预测、土地供给与需求量预测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章节,基本方法讲解完毕后应当及时进行课程实践,以增强学生对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才能切实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方法,掌握土地软件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面的应用技能。
其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如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土地整理、土地报表分析等,均可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3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的有机结合以土地软件综合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要与毕业实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要能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评估等工作,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如果实践教学不够,缺少土地软件在专业主课程中的应用能力,那么学生只会看得懂,但却做不来,与工作实际需求能力相去甚远,以互惠互利的原则寻找毕业实习单位将困难重重。
专业认识实习和课程实验都不能代替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是真正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真实性、责任性和严肃性是其他实践所不可能具有的特性,也是未来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具体工作岗位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这种来源于工作的社会需要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更新和毕业实习模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现在简单的由学生自主联系和实行校外实践“双导师”制的多种毕业实习方式有利于毕业生实习质量的提高,但是现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方式仍以传统的简单的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主,不利于对毕业实习的指导与质量控制,应当扩大“双导师”制的毕业实习方式,扩大实践单位的合作关系,在加强社会需要的实践教学方面,增强土地软件的实践教学,适应社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促进校内实践教学培养与校外实习单位需求之间的衔接,实现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有机的结合。 3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针对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3.1优化本科培养方案结合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选择策略,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时调整部分课程的开设学期时间,重点增设专业课程实验,增加专业课程实验的学时数。
3.2增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实验室实践教师的支持,校内外“双导师”实践的衔接同样也需要实践教师的设计与沟通,因此,需要增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3.3搭建实习平台土地软件综合实践教学应当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加强业务往来,争取形成互惠互利的实践基地。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中国土地科学.第九届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及征文通知:第一轮[EB/OL].(2010-04-01)[2015-09-10].http://www.chinalandscience.com.cn/CN/column/item88.shtml.
[2] 中国土地科学.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度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专业创立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EB/OL].(2015-06-30)[2015-09-10].http://www.chinalandscience.com.cn/CN/column/item230.shtml.
[3] 袁春,钱铭杰,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23.
[4] 高凤杰,雷国平,杨凤海,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21.
[5] 屈少科.以产学研为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探讨[J].才智,2010(7):226.
[6] 王万茂.土地资源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57-488.
[7] 王万茂. 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58-381.
[8] 叶公强.地籍管理[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21-352.
[9] 马才学.土地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1.
关键词实践教学;选择策略;教学方法;土地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362-03
实践教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并且得以积极组织探讨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强经验交流[1-2],不同院校结合自身的特色、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构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中国地质大学依托其地学优势,侧重于土地利用工程领域,将专业定位为工科专业,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工科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东北农业大学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优势和“3S”实验室资源条件,针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满足社会及就业的需要,在借鉴国内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先进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实际情况,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把握能力、基本动手技能和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4]。但是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培养的比重不足,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使得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降低,学生面向就业和继续深造缺少竞争力。因此,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案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竞争力,是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坚持特色发展需要直面的问题。该研究结合财经类院校自身特点、资源条件和社会需求,研究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选择策略,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选择策略
1.1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当在坚持特色发展时加强实践教学为满足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要,不同类型的高校结合优势资源禀赋培养出富有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综合类院校,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的实践教学不但没有缺失,反而根据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院校特点进行特色加持。
财经类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管理、财政为主要优势,在其本科所有公共基础课程中,经济学、管理学是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必修的课程。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依附于院校的优势资源禀赋而发展,其也必将被打上经济、管理的特色。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这一办学特色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但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有其本身所固有的专业特点,而这一特点要求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走经济、管理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应在专业所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取长补短。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土地管理行业需求“懂管理的技术人员”和“懂技术的管理人员”的补济。这就要求在本科层面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5]。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说明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仅要具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从业的最基本要求,基本技能的培养需要深入开展实践教学。
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虽然在经济、管理、法学方面具有特色,但是在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虽然其在制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时也将基本技能“照样”列入,但是其所具有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资源禀赋性的欠缺,使得实践教学成为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短板。
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只有在走经济、管理特色化道路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取长补短,才能使其培养出的毕业生在高校本科人才就业市场上和继续深造时具有比较优势。
1.2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当围绕核心,逐步推进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其特色发展的短板。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时,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内容结构特点确定实践教学核心,并且紧紧围绕核心,逐步推进。
典型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综合显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
东北农业大学是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历史最长、底蕴深厚、师资力量强大的院校之一,在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位。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土地信息技术、与土地相关的工程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改革其传统的教学体系,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和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建立了国内先进的“3S”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使学生随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来满足社会及就业的要求[4]。其发展的历程是不断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来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3S”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其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结晶,其在国内持续保有的重要影响地位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土地软件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内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结合体,也是“3S”技术的核心载体之一,它根植于地理信息系统,成型于土地信息系统,综合应用于土地科学的发展,是土地资源管理行业主要业务开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土地资源管理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序高效的集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信息系统。这7门主干课程中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等课程密切相关。土地管理学中涉及土地信息系统[6],是土地信息系统的各不同子系统原理、模型与功能性的简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涉及土地信息系统[7],主要是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模型的基本介绍;地籍管理也涉及土地信息系统[8],主要是介绍的土地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则是系统介绍土地管理、计算机空间数据库技术、地图学、遥感测量学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在数字国土、数字地籍、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中的应用[9]。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整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等也密切相关。这些课程之间主要的联结点在于具有不同功能的土地软件——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性子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土地软件是土地资源管理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序高效集合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应当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应当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财经类院校的实践教学也应当紧紧围绕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这一核心进行改革,不应因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资源禀赋性的欠缺就放弃这一核心。放弃了这一核心意味着丢掉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重要的基本技能,将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选择策略应当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取长补短,积极避免短板效应,紧紧围绕土地软件的综合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核心,结合自身现有资源条件,逐步推进实践教学建设,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围绕土地软件综合实习这一专业实践教学核心的条件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要做到3个有机结合。
2.1实践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以土地软件综合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要与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与衔接。
以安徽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11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共计16学分,其中8学分为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用于军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只有4学分用于专业实践教学,其中农村社会调查为1学分,城市社会调查1学分,专业调查1学分,专题调查1学分,而且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所有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完全一样,但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指导性计划表中,只有土地估价实务安排有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体系的安排几乎完全脱节。实践教学应当与课程体系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增设和细化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验设置和专业生产实习,重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土地软件综合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应以土地信息系统为基础,将土地信息系统涉及的基础课程,如数据库应用、地图学等课程安排在前,将其他应用土地软件的专业课程,如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安排在后或同步开设,并且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专业课程实验10~12个学时,在学时分配中以上机或实验学时数具体体现和保障。
2.2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土地软件综合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具体课程实验的细化。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相应的主干课程中,也多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安排,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将课程实验细化,逐步丰富实验内容,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后可及时开展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知道什么(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为什么(掌握基本理论),知道怎么做并且做得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对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础知识,夯实基本技能大有裨益,可综合提高教学质量。
以土地利用规划学为例,土地利用规划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单纯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缺少课程实验的及时训练和指导,学生出现“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安排课程实验,缺少专业实习的系统培养,在章节内容讲解完毕后即进入下一章节内容的讲解,学生缺少实践的锻炼。如在规划基础数据预测、土地供给与需求量预测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章节,基本方法讲解完毕后应当及时进行课程实践,以增强学生对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才能切实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方法,掌握土地软件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面的应用技能。
其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如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土地整理、土地报表分析等,均可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3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的有机结合以土地软件综合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要与毕业实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要能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评估等工作,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如果实践教学不够,缺少土地软件在专业主课程中的应用能力,那么学生只会看得懂,但却做不来,与工作实际需求能力相去甚远,以互惠互利的原则寻找毕业实习单位将困难重重。
专业认识实习和课程实验都不能代替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是真正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真实性、责任性和严肃性是其他实践所不可能具有的特性,也是未来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具体工作岗位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这种来源于工作的社会需要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更新和毕业实习模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现在简单的由学生自主联系和实行校外实践“双导师”制的多种毕业实习方式有利于毕业生实习质量的提高,但是现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方式仍以传统的简单的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主,不利于对毕业实习的指导与质量控制,应当扩大“双导师”制的毕业实习方式,扩大实践单位的合作关系,在加强社会需要的实践教学方面,增强土地软件的实践教学,适应社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促进校内实践教学培养与校外实习单位需求之间的衔接,实现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有机的结合。 3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针对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3.1优化本科培养方案结合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选择策略,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时调整部分课程的开设学期时间,重点增设专业课程实验,增加专业课程实验的学时数。
3.2增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实验室实践教师的支持,校内外“双导师”实践的衔接同样也需要实践教师的设计与沟通,因此,需要增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3.3搭建实习平台土地软件综合实践教学应当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加强业务往来,争取形成互惠互利的实践基地。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中国土地科学.第九届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及征文通知:第一轮[EB/OL].(2010-04-01)[2015-09-10].http://www.chinalandscience.com.cn/CN/column/item88.shtml.
[2] 中国土地科学.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度会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专业创立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EB/OL].(2015-06-30)[2015-09-10].http://www.chinalandscience.com.cn/CN/column/item230.shtml.
[3] 袁春,钱铭杰,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23.
[4] 高凤杰,雷国平,杨凤海,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21.
[5] 屈少科.以产学研为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探讨[J].才智,2010(7):226.
[6] 王万茂.土地资源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57-488.
[7] 王万茂. 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58-381.
[8] 叶公强.地籍管理[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21-352.
[9] 马才学.土地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