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71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职业教育发展现实历史阶段的选择,是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于终身学习发展的必然要求。海南省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从顶层管理上进行系统化设计,制定相关政策确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现将海南省在中高职衔接教育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扼要阐述,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海南省 中高职衔接教育 经验 问题
  一、海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探索与实践的时代背景
  2011年8月30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以下简称《意见》),再一次为我国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该《意见》要求各省(市、区)把握这个方向、协调推进中高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奠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政策保障,创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
  《意见》下发后,海南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于2011年10月31日印发了《海南省教育厅转发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倡导海南省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十二五”时期,海南省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万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信息智能岛的建设如火如荼,热带高效农业、新型工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在海南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必然要求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大批的高等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海南省教育厅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随着海南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中高职衔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唯有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才能加快推进海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适应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而大量需要各方面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出台政策,从顶层管理上进行系统化设计,开始探索与实践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一体化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开始着手尝试与省内两所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
  2012年11月,海南省教育厅批准海南省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等七个有中高职衔接学生的专业实行两年制,拉开海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序幕(琼教高[2012]185号)。
  由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从海南省商业学校、海南省银行学校、海南省工业学校、海口市第一职业中学、琼海市职业中专等五所中职学校切入,以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七个专业为纽带,以研究项目为引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质量监控体系、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海南省教育厅在政策上给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充分的自主权,在招生计划及招生规模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对于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中等职业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对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贫困中专生给予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一系列激励政策,给试点高职院校增添活力,表明海南省政府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决心。
  早在2010年,海南省就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免费培养农村中专生。随着海南热带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在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背景下,农业农村人才不足更为突出。为弥补农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不足,加强农村现有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海南省农业厅从2008年开始试点,先后在海口、定安开展农村免费中专生培养试点,初步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路。
  根据统计,2008年—2012年,海南省雨露计划中专班培训资金投入达7927万元,培训人员达9850人,在许多地区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为贯彻落实《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和2012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为民办实事的承诺,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经省政府同意,海南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将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籍农村户籍在校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
  《海南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流失率低于5%,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教育部有关办学标准,教师队伍人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每个市、县独立建制的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态势良好,普遍设立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其中,文昌、琼海、儋州、陵水、澄迈等市县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3000人以上,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等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1000人以上;以职业教育中心为平台,整合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50万人次,基本完成全省各市县行政村主要村干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培养任务。”
  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省第六次党代会上的讲话精神,海南将于2016年前实现中职免费教育,包括免学费、免住宿费和免课本费。
  海南省中等学校良好的发展前景也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海南省人民政府出台这么多政策来对全省的职业教育进行系统化设计,并授权省教育厅启动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试点。
  三、海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探索与实践的经验
  海南省委托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先行进行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试验。在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中,该院取得了一些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根据合作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和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五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三所是设在省会城市海口的,另外两所则设在附近的市县。根据这两类学校的办学实际,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1.“2 1 2”模式
  海南学生之所以选择读中等职业学校,往往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校免学费,学习两年之后可以顶岗实习甚至就业,这样可以较好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二是学生基础差,上高中跟不上,倒不如进入中职学会一技之长,掌握一种赖以生存的本领。
  面对上述两类学生,海南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取“三段式”办学模式,就是指中职学生第一年在市县职业学校(中心)学习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第二年到省市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完成“2 1”,其中“2”为中职理论学习阶段,“1”为顶岗实习阶段。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籍管理方面采取灵活的方法,实行弹性学制,随时入学,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同时,该院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独立打造弹性教学计划,在2年学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意愿和能力,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培养方案。能力强者,可以用1年半甚至1年修完规定的学分,提前进入顶岗实习阶段,能力稍弱者,可以用2年半甚至3年的时间修完2年的学分。学生在高职阶段的学习时间无论多长,但他们要完成的学分却只是两年学制中应修完的学分,因此就完成模式中“2 1 2”中的最后一个“2”。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人性化地兼顾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和学生(家长)三方的利益,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并满足受教育者需要。
  采取这种培养模式,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海南省商业学校、海南省银行学校和海口市第一职业中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近两年,在海南省商业学校招收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生90名,在海南省银行学校招收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生108名,在海口市第一职业中学计划2014年招收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生60名。
  2.2 2 1”模式
  这种模式第一个的“2”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本校学习两年中职课程。
  第二个的“2”是指中高职教育衔接高职阶段进行两年高职课程学习,按4个学期足额进行分配。
  最后的“1”是指最后一年不再安排理论课程,学生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由高职院校协助中等职业学校共同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
  采取这种培养模式,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海南省工业学校和琼海市职业中专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近两年内,在海南省工业学校招收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生70名,在琼海市职业中专招收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生120名。
  (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和评价模式的衔接。
  1.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
  为在有效的时间内让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更实用的技能,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充分考虑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编班上课。因此,五所合作中等职业学校衔接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不相同,从而达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无缝对接。
  2.课程的衔接
  在坚决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合作中等职业学校的不同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学习了的课程,在高职阶段就可以免修。根据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的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实现两个不同阶段开设课程的无缝对接。
  3.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特点,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共同构建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全面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中高职培养方案,明确中职阶段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严格实施课证置换,只要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免修相关课程,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4.评价模式的衔接
  围绕职业教育中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特色,改革以学校为中心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行业企业、学校、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逐步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逐步形成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相衔接的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具体内容包括:①完善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激励机制;②建立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组成的社会评价机制,开展相应的主体调查;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技能竞赛时,注重各种社会机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④学校引入相关企业的领导或技术人员、各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和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或技术人员作为实施机构和评审机构的专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四、海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探索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现阐述如下。
  (一)合作中等职业学校缺乏管理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生的经验。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学生往往是中学式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更多的是家长式的管理。对于属于大学阶段的中高职衔接学生,如果还是采取原来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但是,这些衔接学生又学习和生活在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如果特殊对待,又会引起其他学生效仿,这会让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处于两难境地。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老师缺乏管理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经验。
  (二)学生流失率较高。
  学生在高职衔接阶段,往往会因为实习、家庭贫困、学习难以跟上等原因而选择退学。近两年,海南省中高职衔接学生流失率明显高于正规高职学生。
  (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评价模式等难以精准对接。
  同一个专业、同一门课程,面对中职和高职学生,要求规格都不相同,因而选择的教材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教授的侧重方向和高等职业院校教授的侧重方向都不相同,这必然造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难以精准对接。同样,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模式可能更侧重于遵守纪律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而面对高职学生,评价模式则更多地侧重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养成方面。面对两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评价模式自然难以精准对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孙莉.“2 1 2 1”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与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
  [3]龚卫星.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初探[J].职教通讯,2000(11):13.
  [4]高原,曹晔,马四顺.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3(3):28-30.
  [5]李庆原.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2008:71.
  [6]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实践的诉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34.
  基金项目:2013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教育教改类重点项目)《海南省中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批准号:Hjjg2013-59)。
其他文献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potential of electrolyte, electrolyzing tim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lyte, and pH value on flot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of coal w
案例教学是在讲授工商管理类课程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从目前现实情况看,案例教学的作用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已成为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师需重点
现在施工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采用,本文阐述了施工控制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通过施工控制技术的应用,对挖方路基和填方路基的稳定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是路面质量、行车舒适的重要指标之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才能使路面平整度达到最佳状态,就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不利因素及其处治进行了探讨。
服务学习从19世纪开始,先后经历了3次复兴。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的签署使服务学习在全国范围内获得重大进展,法案经修改后对服务学习做出了概念界定。服务学习
摘 要: 本文从话语类型和元话语标示这两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话语互文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尊称词语与卑称词语已经大大减少,这是社会群体共同的话语取向;日趋丰富的话语类型为大众构建了一个复杂多样的信息网络;引经据典的风气有所收敛,因为一些传统经典受到质疑。现代汉语的元话语标示可以从零形式、词汇、句法位置、句式、言语风格、元话语源等方面加以考察。  关键词: 当代社会 话语互文性 话语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