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改进评改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作文教学观 学作文 教学改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等倾向。拙文谈谈改革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要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作文须求“真”,叶圣陶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使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抱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科学引导,反对和杜绝抄袭“假大空”的东西来应付和完成任务。
二、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一定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落实在学生作文能力素质的提高上。
1. 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2. 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素质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l. 坚持阅读。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叶圣陶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只有足够量的“吸收”,才会有酝酿深思后的“倾吐”。因此,教师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学生阅读的精品推荐给学生,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因此教师要推荐优秀读物,并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使之养成习惯。
2. 体验生活。《语文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课上的范文只是一种例子,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作文教学务必要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获得写作灵感。
3. 课外练笔。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也很重要。教师可鼓励并安排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写周记、办小报、作读书笔记等。通过此类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书面语言和美的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4. 口头作文。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课前说话、口头编故事等等,以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能力,为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改进评改方法,取得特殊效果
《语文课标》要求写作知识的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教学中的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要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使作文评改向学生自主、自悟操作的模式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使全体学生都来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五、教师以身作则,常写下水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叶圣陶也曾说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提倡写下水作文,可以写得精美一些,也同时写一篇比较粗糙的以备供学生吹毛求疵、指指点点的“败笔”,并在适当的时机将自己的下水作文展示给学生(先展示比较粗糙的下水作文,后展示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下水作文)。只有亲自尝试写作,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指导学生习作时才能设身处地,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症结,给予针对性解决。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立足改革,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改进评改方法,同时应提倡教师多写下水作文,给学生做好示范,以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作出语文教学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作文教学观 学作文 教学改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等倾向。拙文谈谈改革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要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作文须求“真”,叶圣陶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使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抱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科学引导,反对和杜绝抄袭“假大空”的东西来应付和完成任务。
二、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一定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落实在学生作文能力素质的提高上。
1. 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2. 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素质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l. 坚持阅读。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叶圣陶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只有足够量的“吸收”,才会有酝酿深思后的“倾吐”。因此,教师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学生阅读的精品推荐给学生,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因此教师要推荐优秀读物,并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使之养成习惯。
2. 体验生活。《语文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课上的范文只是一种例子,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作文教学务必要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获得写作灵感。
3. 课外练笔。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也很重要。教师可鼓励并安排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写周记、办小报、作读书笔记等。通过此类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书面语言和美的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4. 口头作文。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课前说话、口头编故事等等,以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能力,为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改进评改方法,取得特殊效果
《语文课标》要求写作知识的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教学中的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要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使作文评改向学生自主、自悟操作的模式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使全体学生都来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五、教师以身作则,常写下水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叶圣陶也曾说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提倡写下水作文,可以写得精美一些,也同时写一篇比较粗糙的以备供学生吹毛求疵、指指点点的“败笔”,并在适当的时机将自己的下水作文展示给学生(先展示比较粗糙的下水作文,后展示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下水作文)。只有亲自尝试写作,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指导学生习作时才能设身处地,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症结,给予针对性解决。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立足改革,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改进评改方法,同时应提倡教师多写下水作文,给学生做好示范,以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作出语文教学应有的贡献。